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巴菲特说,对于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股票来说,你什么时候卖出都是错误的。所以他忍不住引用1938年《财富》杂志报道中的一句话说:“实在是很难再找到像可口可乐这样规模而且又能持续10年保持不变的产品项目。”他接着说,而现在又有55个年头过去了,可口可乐的产品线变得更加广泛,但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容词现在却仍然适用。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于1988年11月29日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他认为,伯克希尔公司与其他上市公司有两点最大的不同:一是不希望股价过高,只希望它能反映伯克希尔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且在内在价值的范围内进行交易;如果股价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公司股东的获利和公司经营状况不符;二是希望交易量越小越好,希望能吸引到一批稳定的投资者作为公司长期股东。
  他说,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上市公司希望自己的股票交易量越大越好,这实在是有悖常理的。例如,没有哪个学校、俱乐部、教堂等社会机构希望自己的投资人离开组织。
  他开玩笑说,你听见有谁对你说过“反正最近基督教也没有什么搞头,不如下个礼拜大家改信佛教试一试”的?
  应该说,巴菲特的这两个观点确实与众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巴菲特强调的是物有所值,所以不希望股票价格过高或过低。股价过低,无法正确反映伯克希尔公司的内在价值;股价过高,则容易引诱投资者卖出该股票,这样就和他希望投资者长期持有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目的不符了。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看到股价较高希望把股票脱手时,一定要考虑这个价格是否大大超过其内在价值了。他以可口可乐公司50多年间的股价上涨为例说明,有时候股价是会“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
  

真正的投资者欢迎股价波动
事实上,真正的投资人喜欢波动都还来不及。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的第八章便有所解释。他引用了市场先生理论:市场先生每天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从他那里买进或卖出你的投资。他老兄越沮丧,投资人拥有的机会就越多。这是由于只要市场波动的幅度越大,一些超低的价格就更有机会出现在一些好公司身上,很难想像这种低价的优惠会被投资人视为对其有害。对于投资人来说,你完全可以无视于他的存在或是好好利用这种愚蠢行为。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把股价波动看作一件好事。因为只有股价波动,你才能从中拥有更多的买入或卖出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真正的投资者是应该欢迎股价波动的,没有理由不欢迎。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学术界对投资风险的定义实在有点离谱,甚至有点荒谬。举个例子来说,根据β理论,如果某只股票的价格下跌幅度比大盘大,反而认为其投资风险比原来股价高的时候大,这不是笑话吗?就像伯克希尔公司1973年买进华盛顿邮报公司时一样,试想,如果哪一天有人愿意以非常低的价格把整家公司卖给你,你会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太高而加以拒绝吗?!
  巴菲特说,真正的投资者喜欢股市波动还来不及。关于这一点,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第八章中早就作过解释。格雷厄姆用市场先生比喻说,有位“市场先生”每天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从他那里买入或者卖出你的投资。要知道,市场先生越沮丧,你的机会就越多。市场波动幅度越大,就越会有更多机会在一些好股票身上出现超低价格。很难想像,这种“打折销售”会被投资者看作是一件不好的事。当然,作为投资者,你既可以完全无视它的存在,也可以好好利用他的这种愚蠢行为。
  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来概括巴菲特的观点,那就是:股价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既可以对它视而不见,又可以好好利用它的这种上下波动,在你认为合适的时候买进或卖出股票。
  例如,2008年一季度美国股市受次贷危机影响大幅度下跌,伯克希尔公司看到它旗下的全球第二大食品制造商卡夫食品公司、美国第二大家庭贷款提供商富国银行的股票价格也迅速大跌了,就毫不犹豫地出手增持这两家公司的股票。除此以外,它还增持了冷藏设备制造商英格索兰公司、健康保险公司联合健康集团、伟彭公司的股份。
  在整个一季度,巴菲特看到美国股市暴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企业并购和债券市场上。他认为,由于流动性短缺,这时候在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同样会更多。
  2008年5月初,巴菲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这些股票的价格下跌50%,也不会让他感到丝毫担忧。因为他认为买股票和买东西是一样的道理,购买者总是希望能以较低的价格买进的。
  巴菲特说,他和查理·芒格很早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人的投资生涯中,要做出上百件规模较小的投资决策,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尤其是在伯克希尔公司这样资金规模的机构中,要如此进行频繁的操作困难就更大。那么,有什么可以“偷懒”的办法呢?当然有。这主要是两点:一是不要过于关注股价波动,要进行长期投资;二是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搞集中投资。
  他说,他非常不理解有些投资者根本不关心自己所投资的股票究竟是干什么的、它的竞争对手在干什么,或者它们到底有多少钱外债,甚至不愿意知道该公司的名称叫什么。总之,他们在乎的只是该股票历史上的价格走势如何。
  相反,伯克希尔公司就很不愿意去了解该公司过去的股价变动情况,反而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另外就是,伯克希尔公司在买入某股票后,根本不在乎该股票在一两年内是否有交易量。无论是对100%拥有股权的喜诗糖果公司和布朗鞋业公司,还是拥有7%股权的可口可乐公司,伯克希尔公司都是这种态度。
  巴菲特认为,股价波动对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风险,所以投资者对此不必过于关心。相反,投资者应该评估的风险,是一项投资在其预期持有期限内所能得到的税后收入总和,包括出售股票收入在内,能否抵偿他在投资该股票时所拥有的购买力,以及这个期限内合理的利率。虽然这样的计算无法做到很精确,但却是非常有效的判断。
  从巴菲特的投资经验中可以看出股市投资有三重境界:第一层是依赖消息和股价波动炒股;第二层是依赖技术与基本面分析来炒股;第三层是依靠风险控制来炒股。而在这三重境界中,谁能够赚钱谁只能赔钱,不言而喻。
  读者容易看到,国内许多地方都曾经搞过模拟炒股大赛,大赛冠军的业绩往往能高达在一年内取得几倍、十几倍的“投资业绩”。可是到最后,却没有一个冠军被证券公司聘请为操盘手。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一个百发百中、能打穿20米外一只苹果的神枪手,如果这只苹果是放在他老婆头顶上的再让他去打,他几乎肯定要失手。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每时每刻都在关心股价涨跌,最好的股票你也卖不出好价钱来,很可能是股价略有上涨你就抛掉了。相反,如果股价略有下跌你就补仓了,也就买不到最低价位的股票了。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真正的投资者是欢迎股价波动的,因为他能从这种股价波动中捕捉到买卖股票的机会。可是如果他每时每刻关注股价波动,心境就会受影响,反而不利于股票投资,更无助于长期持股了。
  

股价波动并非风险的起源
在这里我们将风险定义与一般字典里的一样,系指损失或受伤的可能性。然而在学术界,却喜欢将投资的风险给予不同的定义,坚持把它当作是股票价格相对波动的程度,也就是个别投资相较于全体投资波动的幅度。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把股价波动看作一件好事。因为只有股价波动,你才能从中拥有更多的买入或卖出机会。所以,如果你把股价波动看作是投资风险的起源,这个观点就有问题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把投资风险的定义与一般字典里所解释的一样,是指“造成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然而在学术界,却喜欢另外定义投资风险,把它定义为股票价格相对波动的程度,即个别股票价格波动与整个股票指数波动的幅度。
  换句话说,如果在股市大盘下跌时,你手中持有的这只股票下跌幅度超过大盘,就表明它是有“风险”的;相反,就表明投资这只股票的“风险”较小。
  巴菲特说,如果股票投资风险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买入价格过高、卖出价格过低所造成的亏损,那么股价波动就不是造成投资风险的起源了。这样,在考虑股票投资风险时,就没有必要把股价波动看得过重。
  他说,真正的投资风险,应当是将来出售股票后得到的税后净收入,去掉投资成本后,能不能高于投资成本的适当利息。
  他说,虽然这种投资风险的大小难以精确衡量,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出准确判断。这时候应当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可以评估的企业长期经济特性的确定性。
  ②可以评估的企业管理层能力的确定性,包括他们实现公司所有潜能的能力,以及明智使用现金流的能力。
  ③公司管理层值得信赖地能够把回报从企业导向股东而不是管理人员的确定性。
  ④公司的收购价格(股票买入价格)。
  ⑤未来税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两者会决定投资者取得的总体投资回报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实际购买力水平的下降。
  巴菲特微笑着说,上述五大因素很可能会把一些分析师搞得晕头转向,因为他们很难取得各种现成统计资料,从而“精确”地得出关于投资风险的具体数值。但是这一点对巴菲特来说却一点不难。
  他说,普通投资者同样也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你不需要很精确地计算出投资风险究竟有多大,只要知道有没有投资风险就行了。他引用*官斯图尔特的话来说:他根本不想知道衡量*文字有什么具体标准,他只要一眼就能看出某段文字是不是属于*文字。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之所以能持续战胜股市,秘诀就是集中投资于自己非常了解的少数优秀公司、相对分散投资于自己不很了解的一般公司,这样的投资风险最小。
  他说,许多人认为把所有资金集中投资在少数几只股票上的风险太大,他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说,如果你根据自己对这只股票的了解程度来投资,你对它越了解、把握越大,你在这只股票上的投资比重就应该越大;反之,对自己把握不是很大的股票就应当减少资金投入。这种情况下的投资风险怎么会大呢?相反,他认为:“这种集中投资策略使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前既要进一步提高考察公司经营状况时的审慎程度,又要提高对公司经济特征的满意程度的要求标准,反而更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巴菲特对认为投资风险是股价相对波动性造成的观点嗤之以鼻。他说,这些学究们通过精确计算每只股票的β值,然后搞出一大堆别人怎么也搞不懂的所谓资本配置理论,实在是无聊到了极点,因为他们忘记了一条基本原则: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他说:单纯从β值看,你根本不知道这家公司的产品是宠物石头还是呼拉圈,这是一家网络游戏公司还是芭比娃娃玩具公司。可是投资者应当知道,即使上述公司的β值完全相同,它们的投资风险也截然不同,而且对每一位投资者的风险都各有不同。
  因为归根到底,具体到每一位投资者来说,不可能对上述公司都非常了解。很显然,投资者只有集中投资于自己最了解的上市公司,投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程度。
  他说,对他而言,他投资可口可乐、吉列公司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就要比投资任何电脑公司、通讯公司小得多。巴菲特提醒说,普通投资者请不要忘了,可口可乐、吉列公司的β值与其他许多上市公司相比并没有明显区别,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β值理论的荒谬性。
  巴菲特不无轻松而自豪地说,他对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方法与上面的那些学究们截然相反:他根本不想知道该公司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如何,而是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公司业务情况,从而计算出有多少内在价值,然后与股票价格比较一下就非常清楚了。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盈亏虽然和买进卖出时的股价高低有关,可是从根本上看并不是股价波动造成的。如果该公司业务稳定发展、收益稳定增长,无论股价如果波动,投资该股票都没有风险可言。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牛市意味着离场时机来临
事实上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股市接下来到底是会涨还是会跌,不过我们确知的是贪婪与恐惧这两种传染病在股市投资世界里会不断地发生、上演,只是发生的时点很难准确预期,而市场波动程度与状况一样不可捉摸。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当众人都很贪心大作时,尽量试着让自己觉得害怕;反之当众人感到害怕时,尽量让自己贪心一点。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把股价波动看作一件好事。因为只有股价波动,你才能从中拥有更多的买入或卖出机会。不过需要切记的是,当别人都认为大牛市即将到来时,就意味着你暂别股市的时候也到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事实上他从来就不知道股市接下来会涨还是跌,不过能够肯定的是,股市中的贪婪和恐惧这两种传染病会不断发生,只是什么时候发生很难准确预测。作为投资者来说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在别人都很贪心时,自己尽量恐惧一些;而当别人都感到恐惧时,则尽量让自己贪心一些。
  他说,就在他写这篇报告的时候,美国整个华尔街上几乎嗅不到一丝恐惧,而到处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大家都在想:为什么不兴高采烈呢?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在大牛市中因为股票大涨、获得更多投资报酬而高兴的呢?可是巴菲特提醒说,很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的表现不可能永远超过内在价值的表现;并且,股票的频繁交易所造成的交易成本,会促使投资者所获得的报酬不可避免地要远远低于公司内在价值。
  所以从历史上看,每当股价波动到达顶峰时,巴菲特就提前退出股市,把一些在他看来不值得永久持有的股票换成现金,伺机等待下一个抄底机会的来临。为了这样的机会出现,他有时候会等上好几年。
  巴菲特第一次遇到的大牛市发生在1968年。当时美国的股市进入了疯狂阶段,日平均成交量比上年最高纪录要超出30%多,以至于股票交易所还因为买卖单据过多陷入混乱,当年道·琼斯工业指数攀升到990点,然后又在1969年超过1000点。
  1969年5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