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巴菲特是因为看不懂科技股,所以拒绝投资网络股。当舆论和投资大众纷纷批评他的时候,他就仍然是“一意孤行”的。
  有意思的是,当时美国的《巴伦》周刊杂志还把他做成封面人物,大标题就是“沃伦,你哪儿出错了?”结果呢,没过多久美国股市中网络科技股泡沫就破灭,水落石出后人们才看清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过人之处,原来嘲笑巴菲特的《巴伦》周刊则成了被众人嘲笑的对象。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如果一直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就难免会影响现在的投资情绪,或者过度恐惧,或者过度兴奋,从而作出不当的投资决策,白白提高交易成本、丧失应有获利。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8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解释说,伯克希尔公司投资股票的交易方式在股价波动剧烈的股市中相当管用,因为股票市场三不五时就会突然出现令人垂涎三尺的投资机会。
  平心而论,这时候的股票价格高低对伯克希尔公司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巴菲特一直认为,即使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股票停止交易一段时间也无所谓,就像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世界百科全书、费切海默兄弟公司并不是每天都有股票报价,日子也照样过。归根到底,伯克希尔公司追求的投资获利取决于股票本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是股票价格的波动。如果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在不断增长,伯克希尔公司希望能永久持有它们。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要总是缅怀过去。他的原话是:“你只能活在现在时。你也许可以从你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但最关键的还是坚持做你懂的生意。”无论何时,投资者都应该投资自己看得懂的股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坚信股价不会长期背离价值
查理·芒格跟我相信,就长期而言,我们仍看好美国企业的发展,但目前股票的价格注定了投资人只能得到一般的报酬。股市的表现已有好一段时间优于公司本身的表现,而这种现象终将结束。市场不可能永远超越企业本身的发展,我想这将让许多投资人大失所望,尤其是那些股市新手。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把股价波动看作一件好事。因为只有股价波动,你才能从中拥有更多的买入或卖出机会。但必须注意的是,股价波动不可能长期背离其内在价值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查理·芒格和他相信,目前的股票价格注定投资者只能得到一般水平的获利,因为股市的表现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超过上市公司本身的表现了。长期来看,这种现象必将结束,因为股市不可能永远超越企业本身发展的。虽然这会让许多投资者尤其是新股民感到失望,但事实就是如此。
  巴菲特说,他的这种态度意味着他对今后10年内的股市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其实早在两年之前的1999年他就在《财富》杂志上发表文章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虽然这一观点不排除个别例外,但总的来看是这样。
  最典型的这种例外是,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创下了5132点历史新高,而仅仅过去不到2年时间,就跌到现在的1731点,整整下跌了三分之二。而就在这同一天,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价格也跌到1997年以来的最低价——每股40800美元。投资者如果能把握好这样的投资机会,就能从这种剧烈波动中分享到特别待遇。因为归根到底,股票价格总有一天要回归到与其内在价值相符的地步。
  巴菲特介绍说,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在垃圾债券市场上的交易比较频繁,但必须提醒的是,这种投资方式并不适合一般投资者。
  在通常情况下,所谓垃圾债券真的是“垃圾”,伯克希尔公司也从来没有在一级市场上买过这样的垃圾债券。究其原因在于,一旦发生违约其损失会非常惨重,许多投资者到最后只会收回一小部分本金甚至血本无归。而令人忧虑的是,许多投资者却非常热衷于这种投资方式。
  那么,伯克希尔公司又是如何来进行这种操作的呢?
  巴菲特介绍说,从他个人50多年的垃圾债券投资经验看,总的来说是赢多输少,关键是要善于从中找到极少数非常值得的投资品种,如伯克希尔公司1984年投资的华盛顿公用电力系统公司债券、最近几年来的克莱斯勒金融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RJR纳贝斯可饼干公司等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公司经营临时发生状况,从而导致债券价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而伯克希尔公司当机立断投入其中,等这些公司将来度过了最困难时期,这些投资也就得到应有的获利回报了。
  所以读者容易看到,伯克希尔公司投资垃圾债券的策略是“少而精”,并不是经常在这样做,否则总有一天要发生亏损,这是普通投资者学不来的。
  举个例子来说,当时在水果织机公司(Fruit of the Loom)宣布破产时,伯克希尔公司就以差不多面额一半的价格买入该公司的债券和银行债权。要知道,这起破产案非常特殊,主要表现在该公司虽然宣布破产保护了,可这时候并没有停止支付有担保债券的利息,这样就使得伯克希尔公司依然能够得到每年15%的收益。目前(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依然拥有该公司10%的有担保债权,最终很可能会收回相当于面额70%左右的本金。
  不难看出,巴菲特的做法确实和普通投资者的行为不同。即使从本金为面额的50%到最后以面额70%左右回收,这笔投资就已经获得了40%的获利回报。这还没有包括每年15%左右的利息在内,加上这笔收入后,伯克希尔公司的获利回报会更可观。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末开始陆续购进FINOVA公司债权。当时这家财务金融公司发生了一点问题,流通在外总额高达110亿美元的债券价格已经下跌到面额的2/3左右,伯克希尔公司就以这个价格买入其中约13%的债权。
  当时巴菲特的估计是,该公司凶多吉少、难逃破产命运,但即使如此,该公司的净资产仍然摆在那里。如果该公司真的破产了,伯克希尔公司从中回收的资金也会超过这2/3面额的水平。也就是说,即使发生了最坏的情形,这时候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依然是能获利的。
  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同的是,伯克希尔公司由于动不动就取得被收购公司的控股权,所以在这方面会有一些普通投资者不具备的话语权,最后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回报的高低。
  例如,当2001年初确认FINOVA公司正式破产时,伯克希尔公司联合另一家公司向FINOVA公司提出了一项解决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位债权人都可以拿到相当于面额70%的现金和利息,其余的30%则按照的年利率开出分期应付票据。有人要问,既然FINOVA公司破产了,哪里还会有钱付这70%本息呢?确实如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伯克希尔公司和上面所说的那家公司专门组建了一家新公司借钱给FINOVA公司发放上述款项,然后由伯克希尔公司出面进行担保。
  简单地说,通过如此这般运作,伯克希尔公司利用自己大股东的身份三下两下就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这是普通投资者做不到的。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无论股价如何波动,真正应当关心的是其内在价值。即使股价处于高位,但只要大大低于内在价值依然可以投资;相反,即是股价处于低位,但如果已经高于内在价值也就不值得投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