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坐下来的中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改革路径促改革突破先促“社会改革”'

    高明勇: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改革的下一个门槛必须迈过去。迈过去了就是光明的前途,如果迈不过去,将可能陷入人们所担心的“中等收入陷阱”,而且随着社会的激进化,“低度民主陷阱”也很可能到来。显然,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中国下一步改革突破口在哪里?其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突破的路径又是什么?
第7节,
    立即启动收入分配改革

    迟福林:最应该、也最可能实现突破的,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这事关社会公平,也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各界都给予了较高的期待。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调高、提低、扩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思路,但至今仍未有总体改革方案出台。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不宜再拖。改革实践表明,由于利益关系的固化,收入分配改革越拖越被动。

    对此,应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出台,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表。同时,考虑到收入分配改革涉及财政税收、国有垄断行业、公共服务领域等多个部门,建议由国务院领导牵头,组建收入分配改革领导小组,有效地协调改革方案中的部门利益和相关事宜。┅米┅花┅书┅库┅ ;http://__

    与此同时,尽快形成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具体确定改革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

    当然,收入分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涉及多方面深层次和结构性的体制矛盾,并不是一个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所能解决的。

    比如,尽快出台财税体制改革方案;注重通过控制过高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实行结构性减税,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探索开征物业税、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发挥财税体制在再分配中的杠杆作用。

    要有目标、有方向、有路线图

    袁绪程:中央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对此,很多学者都做了诠释。借用“顶层设计”这个概念,表明改革再也不能仅仅“摸着石头过河”,更需要战略和总体规划,也说明了“重启改革”的紧迫性。那么,顶层设计到底是什么(内容),如何设计,谁来设计,为谁设计?

    不管如何定义顶层设计,它的实质就是有目标、有方向、有路线图,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路线图,没有路线图就没有“总体规划”和可操作的改革方案。

    从理论层面上看,改革的突破口是任意的,但在实际中,要看约束条件,只要具备条件,就能找到突破口,所谓的突破口不用预先设计。在现实实践中,改革突破口都是随着热点事件的出现而出现的。比如,一段时间以来的校车改革、南方科技大学的高校改革,基本上都是条件成熟之后,很快就有所突破。

    先突破社会领域改革

    郑永年:最需要突破的是社会体制改革,一方面是公共品供给,比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住房等。这些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的。
第8节,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现在要转向内需型社会。这些基本的社会制度不建立的话,公众是没法去放开消费的。

    就目前来看,老百姓买一套房,就成了“房奴”;生养一个孩子,就成了“孩奴”;得一场大病,就可能倾家荡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敢去消费呢?只有把所有的积蓄都放到银行里去。

    另一方面是社会劳动收入的提高。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进步慢?因为现在劳动力成本太低,资本的积累仅靠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就能实现,也就没有提高科技能力的压力了。提高科技的动力何在?就是要提高劳动者工资,资本迫于成本的压力,自然会去技术升级。

    劳动者生活有保障,工资也提高了,生活稳定,社会自然也稳定。这样,中产阶级就会得以成长,就会为民主政治和开放政治奠定基础。|米|花|书|库| ;__

    所以,社会改革最重要,也是最需要首先突破的。
第9节,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渐缩小,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

    访谈主题

    [改革判断]

    触动利益为何难于触动灵魂

    访谈导读

    ●访谈时间:2013年3月23日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时表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那么,何谓“触动灵魂”和“触动利益”?“触动利益”为何难于“触动灵魂”?

    访谈嘉宾

    周瑞金

    知名政论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何谓“触动灵魂”“触动利益”'

    高明勇:你认为“触动灵魂”指的是什么?

    周瑞金:“触动灵魂”主要是指打破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比如20多年前,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因为在当时,影响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来自思想观念的束缚和意识形态的束缚,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僵硬的意识形态严重束缚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当时的改革从本质上说就是“触动灵魂”的问题。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真正触动了灵魂,使人们从“凡事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第10节,
    高明勇:“触动利益”具体指的是什么?

    周瑞金:从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开始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包括贫富差距的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的拉大,贪腐现象依然严重,民生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相对滞后,社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等。这些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去解决,而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说,都涉及利益的调整和利益格局的变革,这并非20年前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就能解决的。

    高明勇:那么触动谁的利益,触动哪些利益?

    周瑞金:我一直认为,在这2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中,确实有一种“特殊利益者”,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又有一定的公权力作为背景。特殊利益者的坐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盘踞”,如对全国矿山资源的占有,而且表现在收买专家为其垄断行为辩护,制造话语权,以至于一些行业的“专家”在网友心目中堕落为“有奶就是娘”的墙头草。c米c花c书c库c ;http://www。7mihua。com

    另一个危险的迹象是特殊利益者也在寻找代言人。在社会资源从权力配置向市场化配置转型的过程中,官员最容易被特殊利益者所裹挟,甚至被拉下水。政府如果又定制度、定规则,又参与游戏,权力进入市场会引起腐败。

    所以,此次李克强总理说:“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触动灵魂”“触动利益”都难在哪'

    高明勇:“触动灵魂”难在哪?

    周瑞金:应该说,“触动灵魂”和“触动利益”都很困难。观念的转变也很困难。当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社会的思想观念虽有很大转变,但并不是一下子就转变的,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使到今天,“触动灵魂”的问题也不能说就完全真正解决了。

    如前几年《物权法》的出台过程,就是思想观念的博弈,不少人认为保护私人财产就是保护资本主义。再比如近年来讨论较多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一个首要的障碍,就是不少人认为好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改,就必然削弱党的领导,就可能导致社会动荡。这些就是思想惯性在作祟。

    一个好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观念已经牢固。继续坚持依法办事,“触动灵魂”的难度会逐渐减小。

    高明勇:“触动利益”难在哪?

    周瑞金:相对来说,“触动利益”更加困难,因为在物质社会里,利益的切割比观念的扭转要困难。现代社会的人有一个劣根性,就是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特别强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每个人和机构都平等竞争,从这个角度看,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是,市场经济需要法治来保驾护航。建立法治型的市场经济,就需要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
第11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实就是要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说法,第一,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第二,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官员就要自觉地监管自己、子女和亲属,不要让公权力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高明勇:“利益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周瑞金:利益的背后是体制。以前河南省交通厅长的岗位上,连续四任厅长“前腐后继”,一任比一任贪腐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这个体制让厅长的权力失去了约束和监督,为贪腐提供了温床。光靠官员自觉、光靠网友举报,远远不够,所以“触动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深化改革,就是要“触动体制”和“触动机制”。ǎ专{花ǎ楱{库ǎ ;http://__

    '“触动利益”为何难于“触动灵魂”'

    高明勇:“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总理为什么会这么说?

    周瑞金:以前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现在继续获得很大的利益,那些没有取得利益者,却愈发难以获得利益,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一个人仅靠自己奋斗,上升的空间和几率都在缩小。所以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利益固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阶层固化,也是舆论经常提到的“二代”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李克强说,“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这说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当前深化改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得都很清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社会主要问题已经转化,从“灵魂问题”转化为“利益问题”,目前的关键问题就是利益调整和利益博弈。

    高明勇:这种说法,释放出什么样的改革信号?

    周瑞金:通过观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相关表态,特别是习近平和李克强最近的一些言论,我认为目前的改革重点还是放在社会体制和社会建设上面,重点解决民生问题,为下一步深化其他领域体制改革提供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而总理说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恰恰是当前推动社会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

    我注意到,李克强总理3月20日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一句话,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国务院的决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决不能搞变通,各级都要加大督察力度,没做到的要问责,不能当无所作为的“太平官”。

    这也说明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改革决心是很大的,不仅要推动深化改革,而且重在落实改革措施。“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点中了当前社会问题的要害之处,就是要打破利益格局,进行利益调整,这种改革判断符合社会和民众的期待。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自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第12节,“体制内”靠什么诱惑了中国年轻人
x米x花x书x库x ;http://www。7mihua。com
    2011年3月1日,《南方周末》刊发报道《年轻人,到“体制内”去》,再次引发人们对“体制”问题的关注。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公务员考试热,以及垄断国企高工资、高福利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暴露出诸多问题。“体制”一词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体制”内外之分?未来的改革思路是什么?

    访谈导读

    ●访谈时间:2011年3月9日

    访谈嘉宾

    访谈主题

    [体制改革]

    “体制内”靠什么诱惑了中国年轻人

    李强

    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溯源:曾经每个人都在体制内'

    所谓“体制”,实际上是指传统体制。具体而言,这个“传统体制”是从1949年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套制度、机制。

    高明勇: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是“年轻人倾向于选择体制内就业”。“体制内”这个概念我们平时也经常使用,但是这个“体制”究竟指什么?

    李强:所谓“体制”,实际上是指传统体制。具体而言,这个“传统体制”是从1949年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套制度、机制,比如当时把国有、集体作为社会主体,就每一个人的生活而言,都叫做工作单位。所以一般说“体制内”、“体制外”,就是说这个人有没有工作单位。

    高明勇:当时“单位”的概念和今天相比,肯定也不一样。
第13节,
    李强:对,这个“单位”已经不是一个简单概念的单位了,它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制度,这个制度从学理研究上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