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坐下来的中国-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尚全:现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影响,他们认为现在条件不成熟。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的存款利率是控制的,而贷款利率是放开的,所以存贷差很大,达3个点以上,国有商业银行就是通过存贷差获取高额利润的。

    此外,银行的贷款条件很苛刻,小微企业很难贷到款,即使能贷到款,也有很多附加条件。比如,你现在贷款1000万元,但是银行要求这1000万元必须还存储在这家银行,一出一进,银行的业绩翻番了,相关人员的奖金随之增加了,所以就能理解为什么收入差距会这么大。

    高明勇:这种背景下,推进“利率市场化”应该更为迫切。

    高尚全:利率市场化必须突破重重困难,是一定要推行的。现在既有中央高层的重视,又有温州改革的试点,我想利率市场化不推行肯定是不行的。金融市场放开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才会发挥出来。

    高明勇:以金融改革为例,目前改革最大的阻力在哪儿?

    高尚全:主要的阻力还是来自垄断部门的利益和特权的影响。比如在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行业,一方面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享受着高利润与高收入,另一方面又抬高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准入门槛,影响了市场平等竞争的格局,从而制约了经济活力。

    为什么银行普遍愿意把钱贷给国有大型企业,而不愿贷给中小企业呢?主要是因为贷给国有企业更保险,因为这些企业是国有的,即使出现问题,风险也小一些。如果贷给中小企业,银行信贷员的压力就会很大。并且,银行也需要评估企业,成本较高,就不太愿意放贷。当然,由于中小企业刚刚起步,或处于上升期,诚信度可能不足,抗风险能力也有限,但这都是企业发展必经的过程。因此,政府和银行需要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反过来,如果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高明勇:目前的民间金融市场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会不会“一放就乱”?

    高尚全:当然,一方面要放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管,规范引导。

    民间金融产生发展于基层经济社会基础之中,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一些活力,但也有一些借民间金融之名的违法犯罪现象,损害了人民的正当权益,阻碍了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因此,改革决策管理人员要积极支持民间金融的发展,同时要针对民间金融活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行为不规范、规则不健全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
第20节,
    '改革困境打破不公平的利益格局'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就要打破深层次的思想禁锢,消除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干扰。同时,切断既得利益格局自我繁殖的链条。

    高明勇:就当下而言,影响改革深入的因素很多,多数认为是利益问题,但您提出还有“思想因素”作祟?

    高尚全:30多年前我们提出“解放思想”,时至今日,已经像口号一样司空见惯,很多人可能会说,在“思想”已经如此“解放”的今天,“思想因素”还会制约改革的推进吗?

    我认为“思想因素”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到今天还没有彻底解决,有人还在认为“公”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私”的就一定是资本主义的,用旧眼光看待改革,看待发展。l米l花l书l库l ;www。7mihua。com

    高明勇:“思想因素”主要体现在哪儿?

    高尚全:比如国务院推出的“新36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就遭遇到很大的阻力,迟迟难以落实。一些垄断行业出面干预,认为非公有制一旦“进入”,就是公有制的“退出”,就是社会主义的“退出”。

    比如刚才说的某些银行给企业放贷,假如出现同样的问题,那么贷给国有企业的责任就会小一些,贷给非国有企业的责任就会大一些,这本身就是思想的因素在作祟。

    所以我说,推进改革出现困难,一个是思想因素,一个是利益因素。更值得警惕的是,就是思想因素与利益因素的交错合流。

    仅就经济改革而言,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就要打破深层次的思想禁锢,消除既得利益者对改革的干扰。同时,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切断既得利益格局自我繁殖的链条。

    高明勇:也就是说,二者的交错,让改革面临着困境?

    高尚全:30多年的改革过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产生新的利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经济领域的单兵突进,导致利益分配严重不均衡,从而形成了如今的既得利益格局。

    今天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打破这种不公平、不可持续的利益格局,所以被触动利益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阻碍改革前行。因此,才会出现“摸石头上了瘾,不想过河”的现象。

    '改革共识公平可持续是最大共识'

    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两极分化,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的利益诉求也可以达成社会的共识,这也是近年来“民生”成为社会热点的原因之一。

    高明勇:面临改革的困境,您认为目前有哪些共识?

    高尚全:我认为应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培育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就是当前中国社会最为集中的共同期待,也是最大的改革共识。
第21节,
    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两极分化,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的利益诉求也可以达成社会的共识,这也是近年来“民生”成为社会热点的原因之一。

    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所以要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相配套的法治型的、服务型的上层建筑结构,这也应当是改革的共识,为建设法治型、服务型的清廉政府,社会对官员财产公示、人权保障的诉求,也有显著的共识。

    高明勇:能否安全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也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您怎么看?

    高尚全:在我看来,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等因素引发的。

    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一项改革是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是通过改革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扭转劳动在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当中占比过低的局面;二是通过改革使收入再分配向民生倾斜,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顶层设计为改革立法、高层次协调'

    中国的改革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决定着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高明勇:中央已经提出改革的“顶层设计”。记得你较早就提出过这个问题?

    高尚全: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9位专家学者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我在会上讲了6条意见和建议,其中第六条是“尽快建立改革协调机制”。我提出:“当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谁来进行总体设计?谁来协调?实践证明,靠各个部门是不行的。”

    我提出三条具体建议:一是建立国务院改革协调领导小组,由总理来兼任组长,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作为小组成员;二是恢复国家体改委;三是扩大发改委的改革职能。已经过去七年了,如果这个问题仍不能解决,改革新突破就有落空的危险。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22节,
    高明勇:今天的改革现实背景下,到底该怎么设计?谁来设计?

    高尚全:让市场经济走向公平可持续,建立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我认为迫切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上尽快取得新的突破:第一,深化资源能源价格和垄断部门改革;第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第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第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这些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全面协调总体推进,但更需要取得重点突破。不能只选择相对容易的改革,把难度大的改革继续往后拖。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攻坚。

    首先,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结果。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主要根源是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明确经济领域是市场主导而不是行政主导,是深化改革的关键。

    其次,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十二五”既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战略机遇期。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改革,既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制定理性务实的改革路线图。从这几年的改革实践看,如果缺乏对改革的整体设计,改革突破很难有效实现。

    最后,还是要尽快建立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为改革立法。加强改革顶层设计,需要专门的设计机构。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需求看,必须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改革协调机构,这样有利于从全局上协调多个重点领域的改革进程。也要加强改革立法,把改革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更需要建立改革进展评估机制,开门搞改革,让各项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改革、理解改革,让多数人在不断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高明勇:现在,普遍认为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社会期待都很高,您有什么期待?

    高尚全: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有三个重要的历史时点值得纪念: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三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而中国的改革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决定着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改革开放取得突破,什么时候制度红利就能够充分释放,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