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节职业素质课-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对员工的需求来说,团队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必将按照公平和效率而不是平均的分配方式来进行。这就会引起部分员工的心理失衡,特别是团队中的资金、名誉、人员、地位、时间、权力等越是稀缺,越容易导致一部分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的员工常常以不合作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事实上,这样的人应该对团队中的分工,以及分工带来的职责和收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个人在团队中,有各自的分工以及相对应的职责。团队的分工更多的是对各个成员性格、才智、能力进行对比后产生的结果。你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优势,但是有可能他在这方面的优势比你还要明显,而这个位置又只需一个人。这个时候,团队选择了他,把你放到了其他的位置。而决定把你放在另外一个位置,也一定是因为你在那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存在着优于其他人的优势。         

◇欢◇迎◇访◇问◇。◇  

第36节:第七章 团队精神赢得胜利(5)         

  当然,具体分工还是有轻与重之分。有的人做的工作对整个工作项目来讲,影响要大得多。他们的收益是比团队的其他人高一些,但他们的工作相对要复杂些、辛苦些,所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的大些。一个项目弄砸了,首先受批受罚的是团队领导,然后是负责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绝不会是专门焊接电路板的助理工程师。前两者的收益是明显高于后者,但他们所承担的压力也会高于后者。   

  需要付出的努力多、承担的风险大的工作自然就会有较高的回报,这一点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所以就不要再对那些收益高的团队成员不满,更不能想方设法地为他的工作设置障碍,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提醒领导重视你的工作。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本身是不应带有情绪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工作不是我们借以发挥不满情绪的工具,更不是报复的手段。   

  在工作中,我们所采取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接受分工,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既然把我们安排到这样的岗位上,我们就有义务把这个岗位上的所有事情打理好。如果每个人将自己的职责抛在一边,而只想从团队中攫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事态又会如何发展呢?在一个团队中,也许有人厌倦了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支持者,希望像核心人物那样出尽风头,但是无论怎样,他在团队中的位置得到调整之前,利益才会有保证。   

  一个对自己所在团队负责的人,其实无疑是在对自己负责,因为他的生存离不开这个团队。他的利益是和团队密切相关的。这好像,一个水域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决定着在这一水域中的鱼类的生存状况。只要我们在这个团队中呆一天,我们就应对这个团队负有一天的责任。你的团队需要你,而你自己更需要立足于你的本职工作,不懈地努力。   

  也许,团队中存在着分配不均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之事,努力工作,优劣自有评说。与其在谩骂和懈怠中浪费自己的时间,钝化自己的才干,不如在与人合作中发挥才干,使自己通过各种项目的锻炼逐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样,当你转到一个新的合理的工作环境时,就能如愿得到更多的回报。否则,只会是追悔莫及。   

  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密切合作是一个优秀雇员所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越来越多的公司把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甄选员工的重要标准。团队协作不是一句空话,一个懂得协作、善于协作的员工,是推动工作前进的极好的润滑剂。工作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是公司高薪聘请的对象;而不肯合作的〃刺头〃,势必会被淘汰。公司人员流动情况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是因为不善与人相处而离开公司的,这一原因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原因。   

  一个业务专精的员工,如果仗着自己比别人优秀而傲慢地拒绝合作,或者合作时不积极,总倾向于一个人孤军奋战,这是十分可惜的。他其实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使自己更优秀。   

  史蒂文不仅拥有出色的学历,而且在工作上也做出了很多成绩,他是公司辛勤工作的典范。他总是恪尽职守,专注手头的工作,老板对他所做的工作评价也很高。按照他的才能,他早就应该晋升到更高职位了,可他现在依然在原地不动。   

  即使是最重要的主管职位似乎也不需要他那么多年的学习经历,不需要他10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也不需要他为了追求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才干的职位而倾注的耐心。史蒂文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能力比他差的人都得到晋升,而他的职位却一直很低,连私人办公室都没有。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史蒂文不喜欢与人合作。他只是埋头自己的工作,不喜欢和大家交流。如果团队其他成员需要他的协助,他不是拒绝就是很不情愿地参与。有时他宁可事事亲历亲为,也不向同事获取帮助。这样的孤军奋战,怎能成就大事?   

  其实,保证你事业有成的方法之一是让与你共事的人喜欢你、欣赏你。只有善于合作,你周围上上下下的人才会希望你成功,并且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他们的目标。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你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成为举足轻重的成员。         

。←虹←桥书←吧←  

第37节:第七章 团队精神赢得胜利(6)         

  很多时候,一个团队能给予一个人的帮助,更多的在于精神方面。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能够鼓舞每一个人的信心一个充满斗志的团体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一个倡导创新的团队能够为每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延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一个协调一致、和睦融洽的团队能给每一位成员一份良好的感觉。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吧,在团队中感染积极的氛围,让自己在团队中工作得更顺利,更美好!   

  职业素质测试7:团队合作精神测试   

  当我是小组成员时,   

  1。我提供事实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感受和信息以帮助小组讨论。(提供信息和观点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2。我从其他小组成员那里征求事实、信息、观点、意见和感受以帮助小组讨论。(寻求信息和观点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3。我提出小组后面的工作计划,并提醒大家注意需要完成的任务,以此把握小组的方向。我向不同的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责任。(方向和角色定义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4。我集中小组成员所提出的相关观点或建议,并总结、复述小组所讨论的主要论点。(总结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5。我带给小组活力,鼓励小组成员努力工作以完成我们的目标。(鼓舞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6。我要求他人对小组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以确保他们理解小组决策,并了解小组正在讨论的材料。(了解情况检查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7。我热情鼓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愿意听取他们的观点,让他们知道我珍视他们对群体的贡献。(参与鼓励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8。我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帮助小组成员交流,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明白他人的发言。(促进交流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9。我会讲笑话,并会建议以有趣的方式工作,借以减轻小组中的紧张感,并增加大家一同工作的乐趣。(释放压力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10。我观察小组的工作方式,利用我的观察去帮助大家讨论小组如何更好地工作。(进程观察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11。我促成有分歧的小组成员进行公开讨论,以协调思想,增进小组凝聚力。当成员们似乎不能直接解决冲突时,我会进行调停。(人际问题解决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12。我向其他成员表达支持、接受和喜爱,当其他成员在小组中表现出建设性行为时,我给予适当的赞扬。(支持者与表扬者)   

  A。总是这样 B。经常这样 C。有时这样 D。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积分标准:   

  以上1~6题为一组,7~12题为一组,前一组与后一组得分用下例方式表达(0,0)。    

  总是这样(5分),经常这样(4分),有时这样(3分),很少这样(2分),从不这样(1分)。   

  测试结果:   

  (6,6)只为完成工作付出了最小的努力,总体上与其他小组成员十分疏远,在小组中不活跃,对其他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6,30)你十分强调与小组保持良好关系,为其他成员着想,帮助创造舒适、友好的工作气氛,但很少关注如何完成任务。   

  (30,6)你着重于完成工作,却忽略了维护关系。   

  (18,18)你努力协调团队的任务与维护要求,终于达到了平衡。你应继续努力,创造性地结合任务与维护行为,以促成最优生产力。   

  (30,30)祝贺你,你是一位优秀的团队合作者,并有能力领导一个小组。   

  当然,一个团队的顺利运行除了以上两种行为以外,还需要许多别的技巧,但这两种最基本,且较易掌握。如果你得分比较低,也不要气馁,只要参照上面做法,就会有所提高。         

▲虹▲桥▲书▲吧▲BOOK。  

第38节:第八章 纪律是成功的基石(1)         

  第八章 纪律是成功的基石   

  没有纪律就没有组织的成功   

  纪律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让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深刻体会到纪律的重要性。但是进入现实工作中,依旧有不少人忽视纪律,导致工作无法完成,给公司、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   

  可以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应该重新上一堂纪律课!   

  何谓纪律?《辞海》中的诠释:〃纲纪法律,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立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力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   

  对组织而言,纪律就像规章制度一样,都是约束行为的范畴,但是对管理者则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纪律是管理者个人本身的管理品格。组织的运作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团队行事的规范,但是要让规章制度发挥效用,就需要管理者具有以身作则、落实纪律的精神,一位没有纪律的管理者是无法有效地领导团队的。   

  纪律对一个单位、一个组织,甚至于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 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所学校如果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那么就会产生良好的校风,为师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企业只有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纪律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大家也许知道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的故事。   

  公元383年,东晋谢晋、谢玄的八万军队部署在淝水以南,秦王苻坚的百万大军屯兵淝水北岸。秦王苻坚和阳平公苻融在北岸登上寿阳城,隔岸眺望。但见晋兵布阵严整、气势雄伟,以致产生错觉,望着八公山,似乎连山上的草木都是晋军了。其实谢晋、谢玄每次率领的水陆两军共计仅有八万人,但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因 而看上去草木皆类人形,使秦王苻坚心生疑惧。他对苻融说:〃这是一支劲旅,谁说他们弱呵!〃这就是〃草木皆兵〃的由来。晋军的纪律显现出的威武军容,首先产生了压倒对方的心理优势。谢晋、谢玄派来使节,要求移阵决战。苻坚最初的想法是:我们引兵稍稍后退,等他们渡到河中央,然后用铁骑紧逼,消灭对方,哪有不胜之理!作为一条计策,苻坚的想法未尝不可。《孙子兵法》上就有这么一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注: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水中迎战,让他渡到一半而打击他们是有利的。)问题出在百万秦军纪律涣散,一退便自乱阵脚,一发而不可收拾。晋军则一鼓作气,乘势飞渡,齐集岸上,锐不可当。危急关头,秦兵中的内奸跳了出来,扰乱军心,大呼:〃秦兵败矣!〃秦军立刻军心动摇,大家各自逃命。苻融急急骑马上前阻止退军,但哪里挡得了?在潮水般的乱兵冲击下,坐骑倒地,为晋兵所杀。兵败如山倒,一切都无可挽回了。百万大军为什么惨败于八万之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军的纪律涣散和晋军的纪律严明。   

  《三国演义》里讲述,诸葛亮病死在五文原,姜维依照遗令,徐 徐还兵。司马懿听说诸葛亮已死,前往追赶,竟被四轮木车上的假孔明吓退,上了大当。后来确信孔明已死,再引兵去追,蜀兵早已退得无影无踪了。司马懿见孔明安营扎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感叹:〃此天下奇才也!〃   

  这就是〃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由于蜀兵平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退军仍严整有序,好像仍有孔明在指挥一样,所以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假如像苻坚的军队那样,一退就阵脚大乱,还不被司马懿乘势一举摧垮?   

  可见,纪律是衡量一支军队素质的主要标志,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一个集体组织来说,良好的纪律可以使集体组织发生质的飞跃。         

※虹※桥书※吧※BOOK。※  

第39节:第八章 纪律是成功的基石(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为量转变为质找一个证人〃,于是找到了拿破仑。〃拿破仑描写过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当时无疑地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骑兵……马木留克兵之间的战斗〃。拿破仑是这样描写的:〃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马木留克人是东方埃及的少数民族,他们自小从格鲁吉亚、高加索等地被人买来。这个民族的特点就是精于骑术,当时五万马木留克人竟为埃及提供了一万二千名骑士。相反,法国人却是欧洲最不善骑的民族,拿破仑本人也是一个不高明的骑手,他的骑兵和马匹质量也很一般。   

  那拿破仑凭什么战胜马木留克人呢?   

  拿破仑的高明之处是对骑兵战术作了重大的改革。他认为骑兵的全部力量集中表现在冲锋上。在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