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管理-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让先进的“洋”管理本土化(8)
日本的安全巡回检查,不像我们只需要动动腿、动动眼,他们还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这种方式叫“指手呼唤”运动。每天上班一走进工作间就开始安全巡回检查。你会听见呼唤声此起彼伏,比如,对压力表上的刻度显示,不仅要看,还要左手撑腰,右手往前指,并且要大声喊出来:“气压23兆帕。”不仅自己喊,还要有人回应,有人确认。有人问:“气压23兆帕,OK?”就要有另一人确认,然后根据情况作答:“气压23兆帕,OK!”班班如此地例行公事。这可不能说是形式主义,因为这种做法刺激大脑细胞活动,集中注意力,减少错觉几率,比我们的“哑巴式”检查更接近本质安全。
  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在我们看来确实像演戏。丰田公司在进行每一项生产之前,都要将具体的工作、生产程序“排练”一遍。所有员工都是演员,并且要按照固定的脚本进行:可能发生异常——进行异常处理——找出危险性——制定相应的对策——将对策要领化——根据要领对员工进行培训——继续追踪以便及时发现新问题。
  宝钢、攀钢等企业学习日本安全管理经验,特别是开展危害预知预警活动后,效果明显,事故大幅度下降,有些开展活动非常到位的二级单位,连续四五年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把人的本质安全和物的本质安全结合起来,发动岗位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加以预测和控制。控制了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危险危害早知道,就为避免事故打下了基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  安全监管,为企业运营全程特护(1)
1,谁说风险看不见?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战场上,你知道对方阵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打枪,这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朝你放冷枪,让你去感受到这种环境的危险。
  你看到对方朝你开枪,是决定了的事实,不是危险,是正在发生的灾难。危险是什么?是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风险和危险不一样,风险是个更大范围的概念,它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表示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大致会有多大;风险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危险出现的后果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比例。危险是一个事实,是定性的东西。风险是可以变化的,能够用数字来表示。
  正像BP公司黄金定律说的那样:“我们处在各种危险之中。”但是,老板不能说:做企业太危险,我不干了;员工不能说:上班太危险,以后我呆在家里不出门了。就像一个故事里说的一样,有个小孩连跌了两跤,索性躺在地上:“早知道我还要跌跤,干脆就不起来了。”这样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我看来,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人,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表现出一种客观面对、积极进取的态度。现在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已经进步到这样一个程度,它能够把潜在的危险、存在的风险,作为企业运行的一个内容进行管理。我们能够管理它、控制它。管理风险,控制危险,预防事故,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们在和风险作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学会了改变危险的发生概率,即使危险出现了,也能够通过措施减少损失。
  武林高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是说武林高手都能避开危险,也不是说危险在武林高人面前都不存在。武功再高,还可能有仇家,有对手,有需要行侠仗义之事。不过,凭借自己的灵敏,能够预知风险,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电视上演过,某武侠把耳朵伏在地上:“来了。”凭地面的振动,感知远方有一支人马飞驰而来。哪怕要有一番苦斗,但由于有良好的身手,且早做好了准备,也会顺利过关。
  成熟的企业也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瞻前顾后”的高超本领。工程还没有开始,就开始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定量分析,有定性评价,能够预先知道一项工作具体的操作会对人员的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什么影响。这种评估还用上了现代手段,有些软件画面精美,甚至像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画面上的云状图。在高科技面前,风险变成了看得见的美丽图案。近年来,每年都会出现学生食物中毒的报道。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发生2500多名学生中毒事故,2006年6月22日,韩国发生1500名学生中毒事故。如何保证饮食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06年秋季,上海市大中小学开学后,2000多家学校食堂、食堂配送中心、学生盒饭生产单位启用“黑匣子”,全程监控学生午餐,对低于65℃安全温度的食品做出处理。让风险看得见,可以根据评估分析,制订预案和应急措施,防止风险造成的后果扩大化,减少伤亡,降低损失。
  企业界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和做法,已经成为安全管理的常规。专家们给它取了不同的名称,不管是叫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还是叫隐患辨识,说的都是一回事。
  发现风险、减少风险、控制风险,表面上看是技术措施,实际上是管理行为,我们叫它风险管理。安全的风险管理有个基本的流程,首先是辨识危险源,重点查找设备和工艺的不安全因素、危害物质、不安全环境、安全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确定哪些环节存在危险,危险有多大,概率有多高;发现高风险的危险源;发布预警信号;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数量,编制预案,配置资源,进行实战演练。
  “小洞不补,成了大洞就吃苦”。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防止危险源变成高风险的危险源。要“补洞”,控制风险和进行风险转移,准备好快速、有序、有效的救援,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安全监管,为企业运营全程特护(2)
要战胜对手,就要首先了解对手;要化险为夷,就要首先了解危险,知道危险的特性和造成危害的规律。
  危险源、暴露和后果是风险的“三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危险源”,危险的根源,一般是由于能量或毒物释放失去控制引起的。分析风险,要确定危险源的种类,是毒物释放,还是火灾爆炸;要确定危险来自系统中的哪一部分,是容器管道,还是电力线路,是机器设备,还是厂房地况。第二个要素是“暴露”,指人员、设备、建筑物在危险区域暴露的程度。第三个要素是“后果”;是说危险一旦发生,对暴露目标的有害作用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三要素”前后相连,被称为风险链。分析风险时,对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具体分析和评价。
  我们拿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作例子来分析危险源。三峡工程危险源主要有6个方面,第一,地理因素。三峡坝区是暴雨、大风、雷击等灾害天气的多发区,受四周高山影响,坝区降水量呈现明显不均匀的特征。第二,承包承建施工因素。包括承建商的能力、技术、管理、职业道德等。第三,协调因素。二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施工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第四,监理因素。三峡工程实行监理制,监理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风险。第五,设计因素。第六,材料及设备因素。施工过程造成施工场地内或邻近地区的人员、设备、建筑等“暴露”在危险区域内,可能会造成大坝、施工机械的损失和施工者、第三者的伤亡等严重“后果”。分析结论:三峡工程的建设方,需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和事故风险控制体系。
  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目的是控制风险。风险有大小,按照后果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不严重、严重、很严重三种。不严重,是指对人员伤害、对环境污染均很小,经济损失也小;严重,是指对人员可能伤害,甚至死亡,对环境可能污染,有明显的经济损失;很严重,是指有很大可能性导致一些人员伤害或死亡,出现明显的环境污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谁都想风险小,可是,减少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都需要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零风险一直是我们的理想目标。“风险不必减至零,但一定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这是阿尔伯达的结论。企业要根据影响风险的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方案,把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
  2,反复确认保安全
  我有一次到上海宝钢宾馆参加一家跨国公司组织的会议。会议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没有发现任何纰漏。在和会务人员的交谈中发现,他们对会议的管理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和一个很好的方法。标准是,哪怕再小的问题,也是他们的责任,即使话筒中途传不出声音、空调不制冷等小问题也是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他们在会场布置、程序安排、演讲嘉宾接待、与会人员会间休息茶点等等方面,有检查,有确认,在每次开会前,还要有专人再次确认,确保万无一失。我不仅对他们的工作态度肃然起敬,更对他们反复确认的工作方式很感兴趣。
  我坚信,反复确认是很好的安全管理方法。在中国铝业公司河南分公司,我发现,他们将这种方法制度化,把整个公司的安全管理归结为一点——“安全确认制”。我们油田的野外施工单位叫油矿,铝业公司施工单位是铝矿,都是采掘业。在我国,煤矿最容易出事故,铝矿、油矿等等,只要带一个“矿”字,施工的安全风险都小不了。在我印象中,这家公司被评为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靠的正是这“安全确认制”。
  安全确认制是在行为实施前对现场设备、设施、环境等情况进行检查认定,确认符合安全指标保持安全状态后方可进行作业的制度。安全确认制的前提是事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明确控制危险的措施,找到需要安全确认的项目、内容,要求操作者、管理者在作业前排除危险因素。安全确认制包含了确切、确信、确实的意思,要求执行者在作业之前和作业中,针对本岗位的安全要点和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因素,做到确切认定、确信可靠,再去确实准确地执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安全监管,为企业运营全程特护(3)
韩国政府对韩国在伊拉克的公民实行的制度,就是“每日安全确认制”。
  美英对伊拉克战争以后,伊拉克国内动荡不安,兵荒马乱,人们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还经常出现当地武装分子针对外国人的绑架事件。韩国政府首先做的是危害辨识,认为韩国在伊拉克的公民人身安全缺乏保障。风险评价的结果认为,韩国不属于参战方,虽不是伊拉克人的主要绑架对象,但出于安全考虑,韩国的外交通商部仍要求韩国公民撤离伊拉克,同时对于不愿意撤离或者还有业务需要办理的韩国人,要求其提交事由书和安全相关誓约书。韩国大使馆每天要对这些人的安全状况进行“每日安全确认”,采取措施,备好粮食和寝具,以防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可以及时把所有在伊拉克的韩国人撤到大使馆避难。
  看来,安全确认制确实有效果,要不然韩国政府机构不会采用安全确认的方式。现在企业采取安全确认制的越来越多。在宝钢宾馆,我遇到了一位来自本溪钢铁公司的年轻人。他说,他们采取安全确认制已经好几年了。确认制规定得很详细,执行确认程序,确实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的效果,他们车间已经几年没出事故了。过后不久,我在一份材料上看到,广州黄埔造船厂实施安全确认制的效果很有说服力。推行安全确认制以后,没有发生工伤死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就是轻伤的发生率与以前相比也大大下降。
  安全确认制看上去很复杂,实际很简单。其中,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基础,然后再制定制度,根据内容采取不同的确认方式。
  安全确认制在实践中的一个问题,就是由谁来最后确认?这就要根据生产项目涉及风险的大小、涉及岗位人员的多少,来划分安全确认的等级,按照权限来规定“最后确认人”。未出事故的正常生产是最低等级,由岗位人员和检查人员在巡回检查表上签字确认;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设备事故、职业中毒的作业方式,上升一个确认等级,作业票或安全确认表需要经过基层车间的负责人检查签字确认;有潜在危险,可能造成人员重伤甚至死亡的作业,再上升一个确认等级,需要企业的中层领导检查后在动火施工、带电作业等文件上签字确认;在危险场所施工作业,需要更大的安全管理权限,必须经过安全管理部门甚至是企业领导人检查后,在文件上签字批准才获最终确认。每上升一个等级,对前面所有的检查、确认都不能省略,前面的确认也要对后面的确认负责。
  日常工作要有操作确认、联系呼应确认、行走确认、开停车确认。作业前要想一想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看是否符合安全作业条件,严格按程序、动作标准操作,每做完一个操作动作都要检查。多人作业时,应听从一个人的指挥,被指挥者重复回应无误后才能作业。在生产现场行走时,按照“查看、判断、通过”程序,对现场是否具备安全通行条件予以确认。在设备的检修作业后,设备运行前、运行后,供电前、停电后,送风前、停风后,要对设备安全状况进行确认。
  无论怎么看,安全确认都很像安全检查,只不过是检查之后再检查,确认之后再确认。这些追加的检查,显得很烦琐,如果企业不讲通道理,在员工当中没有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的意愿,执行起来就会很困难。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告诉员工,为什么在机器的关键部位要上两个螺帽,是因为一个螺帽安全系数不够,可能会滑脱,后面紧跟一个螺帽,就可以保证它不会滑脱,增加了安全系数。这就是安全确认制反复检查反复确认的根本道理。
  像两个螺帽紧固一个部位一样,安全确认制作为一项制度,要真正落实,不流于形式,后面还需要跟着一项制度,就是对实施安全确认制的各个环节落实责任,实施奖罚。任何一个环节实施人,对安全检查疏忽了却仍很肯定地确认,就要负责任。哪一个环节出错,哪一个环节负责,最终环节发现错误,前面所有的环节都要负责。用责任促使各个环节切实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安全确认,用责任落实来保证安全生产。
  

第六章  安全监管,为企业运营全程特护(4)
安全确认制只是一种形式,根本点还是安全责任。
  3,必要的安全指导老师
  人在成长中需要有两个重要角色,一个是家长,一个是老师。孩子从出生就得到爸爸妈妈的照顾。在法律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监护的含义是监督和护理。监督是指不让孩子犯错误,不让他们受到恶习的影响;护理是指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要由父母来操心来料理,甚至是父母包办,肚子饿了大人要做饭,衣服脏了家长帮助洗。学校的老师是个教育者的角色,传授知识,解疑释惑,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这种对孩子成长的监护方式在企业里有个俗称——“妈妈制度”,正式名称叫安全监护制:对两人以上的作业,指定一个人干妈妈的活,做专职监护人,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进行监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