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孙子兵法说什么-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即:擅长从事保护、潜伏工作的人玩捉迷藏的功夫了得,每天都在上演《蒸发密令》。推荐人物:本?拉登。提名理由: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世界上隐藏潜伏工作的楷模。“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通俗翻译就是,擅长组织、发动进攻的人,他的进攻声势就像从天而降的天兵。推荐楷模:美国航母远程打击系统。推荐理由:遥隔千里,不用登陆,空中打击从天而降,活脱脱的天兵天将。
  比喻完攻守,孙圣人总结道:“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正因为隐藏、进攻工作做到了家,所以,才能实现保全自己,同时战胜敌人。
  上天入地的高难度动作刚结束,本篇的高潮开始了。孙圣人紧跟着推出了一个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论断——谁是最会打仗的高人。
  关于这次大论断,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估计孙圣人当时是带着几分激动、几分醉意的,要知道那气势、那思辨、那文采,令今人观止。
  原文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本段文字除了文笔好,思维颠覆方面更强烈。圣人的思维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特别是,究竟谁是真正会打仗的人,大胆另类,令人惊叹。
  为此,笔者斗胆翻译如下:
  孙圣人当时可能是举着酒杯,似醉非醉,逢人就说:“你知道谁是真正会打仗的人吗?你肯定不知道,因为你是普通人的逻辑。”
  普通人的逻辑就是:能预见明摆着的胜利,那不算高明;打完仗,如果天下人都说打得好,那也不算最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就好像你把羽毛举起来,能说你有力气吗?你看到了太阳、月亮,能说你有眼光吗?你听到雷声,能说你听力好吗?都不能!这就是普通人的逻辑。所以,可惜了那些古时候最能打仗的人,他们都没有留下什么名字,也没人会盛赞他们。道理很简单,古时候那些最会打仗的人,每次打仗都是柿子专找软的捏,专门打那些老弱残兵,专门打那些比自己弱的人。所以,古时候最会打仗的人只要一开打,毫无悬念,一打就胜!因为他们专打那些没实力、注定失败的敌人!
  孙圣人的这段话,要在今天,有点像我们常说的——谁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绝对不是那些电视里、网络上整天表彰的人;不是那些位高权重、高薪高官高压力的精英。英雄是那些整天就知道苦哈哈干活、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因为他们只做力所能及、最分内的工作。所以,他们没名气,他们最平凡,也最伟大,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更现实点,涨工资的时候,我们常争论公司里谁的贡献最大?用孙圣人的话,不是什么CEO,不是某某高管,而是作了真贡献、工资上浮最小的普通人。他们只做好分内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这本分创造了真正的企业价值,这才是根本。核心竞争力高了,竞争优势升了,绝不是少数骨干促进的,而是那些普通人提升的,根基靠的是他们,发展、稳定更是靠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普通人是英雄是好理解的,但理解谁是最会打仗的人却有难度。专门欺负弱者算什么本事?所以,为了增加说服力,笔者还要强调两个概念:第一,“无智名,无勇功”;第二,“胜于易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无智名,无勇功”,医生也分上中下
“无智名,无勇功”——真正会打仗的高人,不是那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将军,不是那些以少胜多、屡立奇功高人。为什么?因为他们打得太累。相反,孙圣人倒是认为真正会打仗的高人是那些技不出众、名不惊人的普通人。为了理解,我们举例说明。
  第一个例子,话说有个村子,村子里有兄弟俩两个大夫。
  远近传闻兄弟俩医术都很了得,但即使是兄弟,还是略有不同。两人谁的医术更高还真不好回答。这时我们的常人逻辑就来了,这容易,数人头就能看出来,还用动脑子?不错,数人头确实能看出区别。从东看,老大的诊所在村东,每天找老大看病的并不多,一天也就十几个,门可罗雀,冷清!老大看的也都是小病,什么头痛脑热,没什么稀罕之处。往西看,小弟的诊所在村西,每天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而且远近村民都知道,有了疑难怪病找小弟准行。事情似乎明摆着了,病人多的胜,小弟的医术高。
  可惜你错了,孙圣人说得明明白白,高手都是“无智名,无勇功”。别看小弟的诊所每天门庭若市,看病者都是闻名而来,越是这样越算不上高手。也别小瞧老大,人家门前虽然人少得可怜,但真正的高手在这里。
  很多人不信,但有好事者曾暗访逼供,小弟自己也承认了:论医术,大哥治未病,远在自己之上,当世大医也。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最厉害的是推崇治未病,也就是擅治亚健康。你还没生病,人家就看出来了,几服药下去,将疾病扼杀于摇篮之中,将来的病没了,你却还不知道感谢谁。所以,这种高人自然也被中医称为上工。至于那些只能病来药挡、亡羊补牢的医生,中医称为下工。所以,水平高低看的不是谁名气大,不是谁病人多;也不是看能不能治大病,做了多少高精尖手术;更不是看发表了多少篇学术论文,而是病人的健康本身。
  其实,类似的高人挺多。比如家喻户晓的扁雀大夫,人家就是上工。他就能对着一个健康人说你生病了,病在肌肤,吃几幅药就能好;你不听,隔数日,扁大夫再说,病在骨髓了,再不赶紧,将来病入内脏就难了……换今天,我们一定以为自己没病,匾大夫才有病。所以,非等到病入内脏了,自己看到了,庸医们借助X光终于确诊了,也难治了,非要大手术不行。这时候,谁刀工好、手脚麻利就成了名医,扁鹊大夫就没人找了。
  说到这,相信很多人开始领悟了,想必像扁大夫这样的高人其实应该不少,人家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大医。不过,可惜他们都是无名英雄,做了好事不留名,而且做的都是不起眼的小好事。我们也往往不把这样的人列为表彰对象,所以民不举、官不究,普通人的逻辑上场了,大医沉寂了,而这真正的大医才是孙圣人强调的“无智名,无勇功”!
  

加勒比海船长的故事
说完医生,下面登台第二个例子,关于英勇船长的故事。
  话说有3个远近闻名的船长,个个经验丰富,对海洋、救险、气象、航海等都有自己的一套。但究竟谁是当世最英勇杰出的船长?为了这个定论,人们决定让他们比一比:“为了公平,任务相同,送我们到大洋彼岸。”
  先说第一个船长,据说从前是加勒比海盗出身,勇猛异常。什么惊险没见过,什么风浪没遇过:“我是加勒比船长我怕谁!所以,不就是带你们过去嘛,小事一桩,出航。”
  没多久,也许任务格外眷顾加勒比船长,为了让他显显身手,风浪来了。这风浪甚大,也许换了别人,肯定栽了。只见大船左倾右倒、前后摇摆,满船的人都趴下了,唯有我们的加勒比船长,充分发扬了老到的海战技巧,任风大雨大都不怕。只见他从桅杆上忽左忽右,场面惊心动魄,颇有危难之际,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味道,令人赞叹折服。
  当然,有这样的船长,海难是很难发生的,一船人最终化险为夷,平安靠岸,加勒比船长不辱使命。有人评价,刺激指数五星,安全指数二星。
  接下来第二个船长上场,这位船长是土生土长的欧洲血统,因为家族是航海世家,所以航海技能了得。不过这人有个毛病,爱磨蹭,每次航海前都要准备半天,什么救生船、救生衣、备用救生圈、指南针、粮食、饮用水……总之,凡是海难中有用的,他都喜欢多备一份。
  要说准备这么全面,再不遇上点风浪,老天都有些对不起人。所以,在欧裔船长的航线上,海浪来了。不过,各位要遗憾的是,因为这位仁兄准备得太充分了,风浪来了,却也有惊无险,人家一切应付自如,加勒比大片最终没有如期上映。
  对此,有后人评价,刺激指数四星,安全指数四星。
  现在说说第三位船长,这位船长身世非常传奇,据说祖上是东方人,很早前祖辈就跟着东方的远征军几乎绕了大半个地球,也不殖民、登岸就送礼。远征军前前后后沿着海转过7次。其中一次,一艘大船神秘失踪,后来有幸存者在当地活了下来,并成为当地有名的杰出船长,也就是第三位船长的世家。
  也许正因为这样不同的经历,我们的东方船长,思维另类,他仔细研究了这次航海任务,没多久,作出了惊人之举,转船头、改航线。几百年来人们都走的路他不走,非要另辟蹊径。
  不管怎么样,东方船长出航了,而且这一出航,竟然无惊无险,一起锚,一放锚,到港了。你问船上乘客有什么刺激,肯定失望,刺激指数一星,安全指数五星。
  船长航行不是导演拍大片,坐在影院里看大片越刺激越好。但坐在船里,想必应该安全第一。你要是导演,首推加勒比船长,将来拍个大片,叫个《加勒比海盗》,帮他扬扬名,肯定大赚票房。但如果你是乘客,我劝你还是选择东方船长,人家才叫酷。虽然人家不像第一位,没有精湛表演,也没有成谁心目中的救命大英雄。但人家的船最安全,好像这才更接近航海出行的本质。
  问题很清楚,套用孙圣人的语气做个总结。真正一流的船长,是那些一辈子平平安安、没遇过大风大浪的人,他们没有名气,没有传奇,更没有惊人壮举。相反,一流的船长,肯定不是加勒比船长。因为孙圣人说了: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啊!
  

柿子专找软的捏
“无智名,无勇功”是一种境界,至于怎么实现,孙圣人准备了答案:“胜于易胜!”就是学会以强凌弱、打架专找弱的打,柿子专找软的捏。我不是教大家坏,为了便于理解,举例如下。
  两个人掰腕子,一个大个子,一个小个子,大个子26岁,小个子6岁。你说这悬殊也太大了吧,还用掰?胜负明摆着!对!看到这个,就是开窍了,“胜于易胜”就是这个道理。
  天下人都知道26岁的小伙子赢定了,实力太悬殊了!不过有个细节,你去采访一下获胜选手,人家肯定告诉你赢得没意思,没什么自豪的。赢小孩算什么本事?没人认为你了不起,也说明不了你有多强。这就对了,这叫“无智名、无勇功”啊!你说别比了,太残忍。大人赢小孩算什么能耐,一掰就能赢,毫无悬念,有本事找比自己更大的去!有道理,做人不能以强凌弱,那不是君子。但打仗就另当别论了,真正会打仗的将军,必须学会以强凌弱、打架专找弱的打,柿子专找软的捏。理解这个也不难,大人小孩掰腕子,虽然赢得不光彩,没人为你立牌坊,但是看结果,实力对抗显而易见,“胜于易胜”。
  在商界,经常听老板们高喊要创造维护一个平等、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初衷是好的,但这里有个惊世骇俗的大阴谋。别人不好意思说,但孙圣人说了——这就是“胜于易胜”。什么意思?孙圣人说,竞争很残酷,真会玩的老板致力于创造不平等,专注于以强凌弱。
  老板们只看关键点,也就是创造不平等、创造实力悬殊;实力悬殊了,就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了,赚钱就容易了。所以,说什么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那是鬼话。都平等了,实力、个头差不多了,到哪里攫取高额利润?
  不可思议!惊世骇俗!孙圣人不是说了嘛,最高明的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战法是“十则围之”,但这些是有前提的——实力。没实力怎么办?简单,专找容易的打!要知道,真会打的人,没实力也难不倒,人家知道创造不平等、以强凌弱,人家知道实力悬殊、打架专找弱的打,知道钱找容易的赚、柿子专找软的捏。所以,没实力不要紧,要紧的是看到不平等、学会找差距,打得过打,打不过跑——欺软怕硬虽然难听,但是他道出了善战者的本质——以强凌弱,胜于易胜。
  

“胜于易胜”——新田忌赛马
为了加深理解“胜于易胜”的道理,笔者接着推出全新包装的古代故事——田忌赛马。
  话说某年某月某日,齐威王兴致大发想赛马,为了赛事上点档次,精心挑选了颇有实力的参赛选手将军田忌。比赛规则很简单,各自选上中下三等马出战,三局两胜定输赢。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因为每年上供的宝马都是齐王先挑走最好的,剩下的再发给将军。田忌的马再好,也是差马,这么一看,这比赛田忌是输定了。
  开赛了,第一场上等马,齐王胜。但随着赛事的发展,齐王愣了,因为他输了。他输得很糊涂,而且怎么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了。
  原来,齐王料到了田忌的马,却没有料到田忌的人,要知道虽然田忌的马不行,但田忌有个好朋友叫孙膑,而且不是外人,据考证是孙圣人的直系后代。
  这场比赛里面有奥妙。要说这赛马规则本来没问题,但如果就这么上了,失败肯定的。因为虽然同等马,但实力悬殊,焉有不败?这时候兵法家孙膑发挥才能了,既然三局两胜,既然实力悬殊,那就索性调整田忌的出马策略。咱们整体实力不行,局部实力还不行吗?于是,新方案如下:
  第一场,田忌的下等马对赛齐王的上等马,实力悬殊,齐王肯定胜。
  第二场,田忌的上等马对赛齐王的中等马。有意思了,田忌的上等马再不济,也是上等马啊,瘦死的骆驼总要比马大的。结果实施也证明,上等马再差也是上等马,跑赢下等马没问题。
  注意了,这里不平等了。你田忌凭什么用上等马赛齐王的下等马?不是明摆着创造不平等,破坏公正、公平、公开的和谐气氛吗?这马的实力悬殊,不是很明显人欺负不起,欺负马吗?这种为了胜利,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以强凌弱的本事也太不君子了!注意:君子是君子,胜负是胜负,不能混为一谈。田忌同志再不地道,也不能否定了他的成绩,这就叫“胜于易胜”!
  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对赛齐王的下等马。不用说了,又是一次破坏平等的赛事,又是一次以强凌弱的表演。马的实力悬殊,田忌的马专找小一号欺负,胜于易胜,焉有不胜。
  三场赛事结束。我们做个总结,要说田将军在孙圣人后代的帮助下,算是耍赖了。不过,如果做君子,本着平等竞争的态度参赛,想赢门都没有!所以看结果,赖得值啊!
  经上面这么一说,今天的老板应该明白了,不要奢望有什么平等的竞争规则,齐威王倒是出规则了,很平等,上对上、下对下,但是你注定失败。喊平等是没用的,人家不给就自己出规则了,田忌不就是嘛!
  要知道,高明的商人首先是个合格的奸商,就算市场平等了,他们也要敲些与和谐社会不和谐的音符,他们需要趁火打劫,趁着混水赶紧摸鱼,赶紧数钱;他们总在寻找“以强凌弱”的机会,否则,市场竞争处处平等了,还怎么易胜?
  现在的老板有哪次胜出靠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