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管理三国志-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不仅熟读过《孙子兵法》,而且有他自己的看法和理念。作为一个热中于军事谋略的创业者,他擅长于用军事行动达成自己的目标。在中国,至今流传着一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俗语充分反映了曹操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当我们用执行力理论的眼镜去看曹操,就会看到,他是那样地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以至于他简直可以被看作是执行力的典范。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的执行力,才使得曹操从风云变幻的战争背景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巍然屹立的军事巨人。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的许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眼里,他又俨然成了一个伟大的CEO或者一个优秀的HR。许多管理专家也经常肯定地说,曹操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领导者。
  所有的目标管理都会强调执行力,曹操更是如此。他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铁腕人物,总是试图控制一切。在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背景中,他显得那样威猛而有力量。
  但人们感到混乱的是:既然曹操如此强调执行力,那他为什么会惨遭赤壁之战的失败呢?说他没有执行力吧?他是那样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以至于被人们看作是执行力的榜样。说他有执行力吧?他又是那样脆弱,竟然不堪孙刘联军的一击,成了一个可笑的失败者。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曹操呢?
  拉里和拉姆的执行力理论,在于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的整合。从管理技术的层面上讲,这个理论确实有它的可行性。但是,在这三个流程中,人员流程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你可以用你纵横天下的雄心来设计一个伟大的战略流程,也可以用你无微不至的细心来设计一个完美的运营流程,但是,如果在人员流程上出了任何差错,你所有的设计都可能付诸东流。曹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在人员流程上出了差错。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管理企业的人员流程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6、人员流程是执行力的关键,如果在人员流程上出了任何差错,所有的战略设计和运营设计都可能付诸东流。
  107、领导力决定了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力的问题。
  美国领导力中心主席保罗?赫塞先生说过:“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力的问题。”透过执行力,我们可以看到一支忠诚而有胜任能力的团队。透过这支团队,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卓越的领导者。管理学的最大难题,不在别处,在于领导者一人。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不是如何去训练一群有执行力的员工,而是如何成为一位有领导力的管理者。
  

第十三讲 曹操的大败局(4)
领导力决定了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麾下战将千员、雄兵百万的曹操,为什么败得那样惨呢?问题就出在曹操的领导力和员工忠诚度上面。渔夫式的管理学理念,使得他的公司患上了可怕的渔夫文化综合症,让他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我们在第二讲说过,在那些渔夫化程度很高的公司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一,他们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经常组织一些主题为“团队文化建设”的培训,执行力理论就是其中比较热门的课程。第二,尽管他们赞美团队精神,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同床异梦,互相利用,使得团队精神沦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老板是一种渔夫,员工是另一种渔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所谓的团队,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企业和他的同事们。于是,在整个企业内部,就会充满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充满不满,充满怨恨,也充满了动荡不安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利用的渔夫。通过操纵汉献帝的中央政府,向全国各地的军阀发号施令,然后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他的发展壮大,看起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其实却并不奇怪。想想看,我们今天的某些权贵势力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通过国家的政治力量,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地形成了一个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古代的曹操和今天的权贵,从本质上讲,并没有什么两样。
  让曹操感到苦恼的问题,并不是他的企业如何实现扩张。只要把皇帝捏在手里,就不怕那些军阀不听话。即使有一部分像袁绍、袁术和刘表这样不愿意顺从的军阀,他也可以用皇帝的名义###之。只有一件事情让曹操始终想不明白,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总是得不到忠诚的员工?由于员工忠诚度的缺失,当他的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时,他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脆弱。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人事管理格言,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然而,曹操却失望地发现,他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信赖和托付的人。于是,他只好以一种且用且疑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员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曹操这种“疑人也用,用人也疑”的态度,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居然又成了企业界广为流传的管理理念。不信,你到网上去搜索,至少可以找到成百上千篇宣扬这种管理理念的网页。
  恰恰是这种“疑人也用,用人也疑”的管理理念导致了曹操的失败。当曹操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的时候,他的特工蒋干从对岸带回了一件重要的证据。这件证据是时任水军都督的蔡瑁和张允写给东吴大都督周瑜的信,信中表明了他们准备谋反叛变的决心。蔡瑁和张允原本就是荆州的降将,被编组成水军的八万多名荆州降卒也经常与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所以,他们一直都是被怀疑、被监控的对象。当曹操看到那封信时,立即相信了它的真实性,并派遣大将徐晃和程昱袭击了水军的营寨,蔡瑁和张允也死在乱军之中。在赤壁大战还没有开始之前,曹操就这样白白地损失了两位最专业的水战指战员。
  曹操在猜疑他的员工,他的员工也在互相猜疑,没有信任,也没有忠诚。当大难临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各奔东西。看似强大的团队,在瞬间土崩瓦解,形成了一倒百倒的多米诺效应。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8、对于曹操、司马懿之流的管理者而言,无论他们怎样自高自大,员工忠诚度永远是一个不解的司芬克斯之谜。
  在冲天的火光中,曹操慌忙上岸,向襄阳撤退。然后,他留下曹仁防守江陵、夏侯惇防守襄阳、张辽防守合淝,自己则一溜烟地跑回了许昌。
  按说,曹操完全可以在岸上收拾队伍,回头再战东吴。曹军虽然不善于水战,但在陆地上却有很多丰富的实战经验。虽然遭遇了一场大火,但他们却依然占有兵员上的优势。因此,如果曹操能够稳住阵脚,是完全可以挽救败局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操这种几乎是落荒而逃的五百里大撤退呢?答案依然与员工的忠诚度有关。曹操对他那些员工的忠诚度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三讲 曹操的大败局(5)
首先,他从刘琮手中接管荆州还不到三个月,组织基础还很不稳定,不久前又袭击过被编组成水军的八万多名荆州降卒,他害怕荆州的降军和地主武装趁机叛乱,使得他陷入重围。因此,他不敢恋战,赶紧撤退,巩固后方。
  其次,如果战败的消息传回许昌,汉献帝也会联络那些忠诚于大汉王朝的军官,趁机肃清曹操的势力。西北的马腾、韩遂,也会响应汉献帝的号召,率领大军南下。因此,他必须赶在情况还没有恶化之前回到许昌,稳定大本营的局势。
  当然,他也必须面对撤退带来的耻辱。他只好死硬地对他的员工们说:“孤不羞走。”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占领了江陵。刘备则收降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兵员也迅速增长到十几万人之多。荆州的七个郡,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曹操占有一个半郡:南阳郡和南郡的襄阳部分;孙权占有一个半郡: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部分;刘备占有四个郡。三分天下的故事,其实是从三分荆州开始的。直到此时,刘备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以及与曹操抗衡的实力。
  雄才伟略的曹操,曾经拥有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例如荀彧、荀攸、崔琰、钟繇、杜畿、司马懿……等等。但是,直到他去世,他的员工忠诚度危机也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他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总是反对他,而另一些人虽然表面上顺从、肚子里却装满了各种自私自利的阴谋诡计?
  公元220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去世。同年八月,他的儿子曹丕终于篡夺了汉献帝的皇位,改国号为魏。四十四年之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用同样的方式篡夺了魏国,改国号为晋。魏,是高大的意思。晋,是更加高大的意思。晋国的司马氏祖孙之于魏国的曹氏父子,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可是,对于曹操、司马懿之流的管理者而言,无论他们怎样自高自大,员工忠诚度永远是一个不解的司芬克斯之谜。
  “曹魏篡汉晋篡曹,天数茫茫不可逃。人生争斗如梦魇,三国演义话渔樵。”当我们翻破这本洋洋六十八万字的《三国演义》,真正的管理智慧究竟在哪里呢?请听下一讲——像刘备那样管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四讲 像刘备那样管理
如果曹操能够赢得赤壁大战的胜利,那就意味着他将以大汉王朝的名义占领整个中国。换而言之,整个国家都将成为他的战利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竟然使得中国突然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可能。
  可是,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而不是势力强大的曹操呢?
  (下文略)。
  

第十五讲 以人为本的本义(1)
在许多企业家眼里,“以人为本”似乎是一个时尚的管理学理论。有人考证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实出自刘备的一句名言:“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说,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资本。管理学家告诉我们说,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成本。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义呢?
  我们在上一讲说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接受刘表的小儿子刘琮递交的投降书,宣布接管荆州。刘备呢?只好卷起铺盖,向南方逃亡。有很多新野县的老百姓也跟着他。当他们经过樊城、襄阳、当阳等郡县的时候,也不断地有人拖男带女加入他们。最后,竟形成了一支十几万人口的逃难大军。
  有人劝刘备赶快抛弃老百姓,逃命要紧。可是,刘备看着那些哭天喊地的难民,感叹地说:“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我何忍弃之?”一边说,一边忍不住悲从中来,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因为这么一哭,就给了我们一个刘备爱哭的印象。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难道他的管理秘诀,就是一个哭字吗?他的哭与他的管理绩效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16、刘备的管理秘诀不在于哭,而在于为什么哭。
  117、在刘备的哭泣声中,反映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们知道,三国时代的军阀,大多出身于豪门望族。例如曹操,祖父曹腾做过大长秋——宦官集团的头领,父亲曹嵩做过太尉——国家最高军事长官,要财力有财力,要势力有势力。到了乱世,他们就有足够的实力争霸天下。小老百姓有什么实力争霸天下呢?争霸天下是那些豪门贵族的专利。
  可是,偏偏就有一个小老百姓脱颖而出。他,就是出身贫寒的刘备。《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说,刘备虽然名微人鲜,却能够“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飞梁、益之地,克胤汉祚”,实在是一个“命世”的英才。所谓“命世”,就是管理天下的意思。那么,刘备管理天下的秘诀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是他的眼泪秀。言下之意,是他的眼泪秀让他赢得了很多的加分,并最终赢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刘备哭了,但他不是为了做秀。想想当时那种兵荒马乱的状况,换了是你,逃命都来不及,做什么秀?谁有心思看你做秀?在我们这个商业时代,的确有很多人喜欢做秀,但若说刘备做秀,则无疑是以小人之心度刘备之腹。
  事实上,刘备是一个意志非常坚韧的人。他在“伯豫君徐”的时候没有哭,他在“假翼荊楚”的时候没有哭,他在无数次的挫败中没有哭。那么,他在什么时候哭呢?他在生离死别的时候哭,他在劫后重生的时候哭,他在悲欣交集的时候哭。刘备的哭,说明他是一个容易动感情的人。
  可是,现代人却不相信眼泪。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战争的残酷性。可是,请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吧,在那样动荡的年月里,在那样残酷的社会环境中,随处可见饿殍伏尸,动辄即是生离死别,如果你还有一点人性,你能够不悲愤、不伤感吗?有多少人在哭啊,连血都哭出来了。他们在追问,为什么世道如此惨烈?为什么人生这样凄凉?
  你可以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你不能说刘备的江山是秀出来的。刘备的管理秘诀不在于哭,而在于为什么哭。他是一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这种感情是我们今天常常说起的“以人为本”。有人考证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早就出自刘备的那句名言:“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那么,“以人为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18、现代管理学认为,你是一种赚钱的工具,别人是一种帮助你赚钱的工具。所谓“以人为本”,也因此被理解成了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本和成本。
  

第十五讲 以人为本的本义(2)
管理学的奥秘其实就是四个字——“以人为本”。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现代管理学的教材里,“以人为本”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以人为资本。现代管理学认为,你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人生。你有才华,你的才华就是可供利用的资本。你年轻,你的青春就是可供利用的资本。你长得漂亮,你的容貌就是可供利用的资本。你利用自己的才华,利用自己的青春,利用自己的身体,利用自己的色相……结果,你牺牲了自己的才华,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牺牲了自己的色相……可是,你究竟得到了什么?当人被曲解成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本,人就被异化了,被异化成了一种商业工具。
  你是一种赚钱的商业工具,别人是一种帮助你赚钱的商业工具。所以,你不仅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人生,也应该学会利用别人的人生。你利用别人,别人也会利用你,于是人与人之间就成了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
  第二层意思是以人为成本。现代管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为了追求一种等价的互相利用,而是为了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你要效益最大化,别人也要效益最大化。老板要效益最大化,员工也要效益最大化,客户也要效益最大化。当人人都在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