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管理三国志-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候你赚得到钱,有时候却赚不到钱。为什么会这样呢?渔夫们把这种现象理解成运气。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渔夫,仅有打鱼的技巧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足够好的运气。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讲 渔夫的管理学(2)
很多人向我询问成功的奥秘,我要怎么回答呢?如果你是一个渔夫,奥秘就是你的技巧和莫名其妙的运气。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成功方程式:“成功=技巧+运气”。在我们这个商业时代,运气有一个代名词,叫做机遇。
  人们说,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意思是说,在运气来临之前,你得训练好你的技巧。令人悲哀的问题是,技巧可以被训练得越来越娴熟,但你却无法保证你每次都有好的运气。
  圣地亚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懂得很多打鱼的技巧,可是他的运气似乎不是太好。整整八十四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住。直到第八十五天,他的好运气才姗姗来迟。一条大鱼上钩了……上了钩的大鱼在拼命挣扎,锲而不舍的老渔夫也在耐心跟它周旋。凭借着令人惊叹的耐心和勇气,圣地亚哥终于在第八十七天的下午杀死了这条无与伦比的大马林鱼。
  “它是我的财产。”他触摸着他的战利品,心里想。
  你们也会这样。你们在商业的“海洋”里打“鱼”,顾客就是你们的“鱼”。当有钱的顾客——一条大“鱼”上钩的时候,你也会耐心跟他周旋,直到最后,把他的钱包掏出来装进你的口袋。有意思的是,当那个钱包装进你的口袋时,你也会说:“它是我的财产。”
  现在,圣地亚哥捕获的这条大马林鱼实在太大了,甚至比他的小船更大。圣地亚哥只好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然后怀着欢喜和不安的心情开始了归航。这个时候,他看到一道蓝光划破水面,直向小船冲来。那是一条鲨鱼的蓝色脊鳍。
  鲨鱼是嗅着大马林鱼的血腥气而来的。它感到兴奋,全然不顾一切地冲上来,袭击这条大马林鱼。坏的运气来临了,好的运气和坏的运气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渔夫是水面上的鲨鱼,鲨鱼是海水中的渔夫。圣地亚哥深深地知道,他遭遇到了自己的宿命。为了保卫他的“财产”,圣地亚哥奋力杀死了第一条鲨鱼。但鲨鱼们依然像幽灵一样前仆后继地冲上来。他消耗了所有的武器和力气,最后只得悲壮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那天深夜,可怜的圣地亚哥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精疲力竭地回到了他的家乡哈瓦那。他挣扎着爬上岸去,一路上摔倒了好几次。他什么也不想,他只想回到他的窝棚美美地睡个好觉。到了第二天早上,好奇的人们围在圣地亚哥的小船边,观看他的战利品:那条被他捕获的大马林鱼,如今只剩下了一副空空的骨架。
  每一次想到圣地亚哥的故事,我就会想起我们所在的这个经济社会,想起那些在商场上拼搏的企业家。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也曾经捕获过这样的“大鱼”,可是事到临头,却也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圣地亚哥的故事,其实也是这个社会中很多人的故事。
  在座的各位也是这样:你们也在苦苦地追求,你们也在坚强地奋斗。在追求的过程中,你们也许会遇到这样一条“大鱼”。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你们也许会得到一条又一条的“大鱼”。可是,想想看吧,你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渔夫的管理学总是一方面鼓励那种追逐和争夺财富的英雄主义情结,一方面又让人们落入“浪花淘尽英雄”的宿命。
  14、曹操无疑是一个杰出的渔夫。他的故事,也无疑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1954年,海明威因为这篇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它反映了渔夫在这个“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和勇气”。小说中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也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英雄,甚至被很多人看作是美国文化的象征。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文学作品之一。这部著作成书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好几倍。在我看来,它其实也是一部渔夫的小说。
  

第二讲 渔夫的管理学(3)
我做过统计,《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计有1191人,其中包括文官451人、武将436人。这1191个人物,大抵也可以被看作渔夫。他们和《老人与海》中的那个圣地亚哥一样,都在苦苦地追求,都在坚强地奋斗。在所有的渔夫中,曹操无疑是最杰出的那一个。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这只鹿,与“福”、“禄”、“寿”的“禄”谐音,是财富的象征。而他们所争夺的财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动产——土地。后来,整个中国,诺大一片土地,被曹操、孙权和刘备分成了三部分。曹操占有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成了全中国最显赫的大地主。
  我们也可以把象征财富的这只鹿,看作是老渔夫圣地亚哥追逐的那条大马林鱼。《三国演义》中的那些英雄人物,董卓、吕布、袁绍、曹操……就好比是在惊涛骇浪中大显身手的渔夫。他们追求着、奋斗着……可是,这样奋斗的结局是什么呢?
  《三国演义》的卷首词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部三国争战的历史,原来也是一部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里,我们看到了英雄们博取成功的力量和谋略,也看到了一个个被风吹浪打去的悲壮结局。
  如今,英雄主义不仅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也是现代人欲罢不能的情结。人们识英雄、颂英雄,却很少有人能够在惯看秋月春风之后,理解那些英雄们的宿命。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5、在我们这个海洋一样神秘的经济社会,出现了商业意义上的两种渔夫,一种叫做老板,一种叫做员工。
  16、在渔夫们的社会里,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但他们之间的斤斤计较和互不忠诚,却使得团队精神沦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如今,在我们这个海洋一样神秘的经济社会,出现了另一种商业意义上的渔夫。他们的人生使命,似乎就是为了捕捞到更多的金钱和商业利益。由于他们在组织结构中的不同地位,这些渔夫也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渔夫,人们习惯地把他们叫做老板。所谓老板,意味着他们有自己的产业,那就是他们的船。有点船比较小,像社区里的夫妻店。有点船比较大,我们把它叫做公司。他们在商业的海洋里打鱼,但他们能否打到鱼,完全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打鱼技巧和莫名其妙的运气。尤其是那些担任领导者的渔夫,他们还需要管理一个渔夫团队的技巧。
  第二种渔夫,就是那些大船上的打工族,人们把他们叫做员工。这些渔夫没有自己的船,所以需要到别人的船上去上班。在这条被叫做公司的渔船上,老板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通常有明确的分工,但他们也需要彼此之间的协作。他们就这样组成了一支人数不等的渔夫团队。
  在渔夫们的社会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一,他们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在那些渔夫化程度很高的公司里,经常会组织一些主题为“团队文化建设”的培训。渔夫化的程度越高,就越是强调同舟共济,越是强烈地向员工们灌输一种所谓的团队意识。第二,尽管他们是如此赞美团队精神,但他们却仿佛是同床异梦的夫妻,彼此之间斤斤计较,却没有多少忠诚可言,使得团队精神沦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各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渔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所谓的团队,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每个渔夫的眼里,他的团队和伙伴都是可供利用的工具。
  他们之间在互相打量:“他会听从我的使用吗?为了使用他,我付出的成本划算吗?他作为工具的性能和效用能够让我满意吗?”
  出于商业交易上的考虑,他们也会接受利用,但他们会打打自己的小算盘:“好吧,我接受你的利用,但是,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利用我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讲 渔夫的管理学(4)
于是,在利用别人和被别人利用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剧烈或者不那么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以至于每个人都过得很艰难,每个人都好象是一个像圣地亚哥、或者像曹操那样艰苦奋斗的英雄。
  老板是一种渔夫,员工是另一种渔夫。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企业和他的同事们。他们互相利用,互相控制,彼此折磨,使得企业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团队,事实上却充满了明争暗斗的恶念,造成了管理上各种各样的不可预知的漏洞。
  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这些被称为企业的船,也因为这些层出不穷的漏洞和防不胜防的危机,而变得吉凶难卜,令人心惊肉跳。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7、曹操对人才有两个定义: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式管理。
  曹操是一个渔夫式的老板,也是一个很善于利用人才的管理者。他也因此被很多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看作是一个伟大的CEO,或者是一个优秀的HR。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布过一道《求贤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贤人,指的是道德上的贤良之人。曹操推翻了传统的定义,他认为所谓贤人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能够为我所用。他举例说,即使是像陈平那样盗嫂受金、像吴起那样杀妻求将的人才,他都会“得而用之”。
  陈平盗嫂受金,是说他在家跟自己的嫂子偷情,在单位大搞贪污腐败。曹操认为,尽管陈平有很多道德上的污点,但他却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的基业,因此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才。
  至于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为了博得上司的信任,他竟然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甚至连母亲去世也不回家奔丧。曹操认为,尽管吴起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但只要他带兵打仗,就一定会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才。
  在另一道《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曹操更明确地说道:“真正的人才,大都有他们各自的缺点,绝对不可以因为这些道德上的缺失而否定他们的才能。”很多学者赞美说,曹操这种选拔人才的心态,显示了他“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博大胸怀”。
  事实上,曹操始终保持着这种“唯才是用”的心态。早在10年前,也就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大战的时候,就发生过“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许攸原来是袁绍的谋士,有贪图钱财的毛病,总觉得袁绍给他的待遇太低。刚好许攸的家人犯了法,许攸因此遭到袁绍的训斥。于是,许攸一气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正在睡觉,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跣足”——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他。因为曹操知道,尽管许攸禀性贪鄙,但此时此刻却是一个相当有利用价值的人。
  曹操果然料得不错,许攸带来了极其重要的情报,并且向他提出了有效打击袁绍的计谋。根据许攸提供的情报和计谋,曹操袭击了袁绍设在乌巢的粮仓,极大地动摇了袁绍的军心,官渡大战的局势也因此发生重大转变。曹操以最初的弱势兵力,彻底打败了他的劲敌袁绍。
  然而在官渡大战之后,曹操并没有继续重用许攸,也没有给许攸多少物质上的待遇。许攸感到很失望,竟然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阿瞒,你没有我,怎么会得到冀州呢?”曹操听了,回答说:“你说的没错。”然后一笑而过,依然没有对许攸做出任何奖赏。后来,许攸经过邺城东门,满怀怨愤地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门。”曹操听到这句话,觉得许攸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便假手于许褚,杀了他。
  某些学者评价说,由于曹操这种“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博大胸怀”,使得他的麾下人才济济,并因此成就了他的大事业。
  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向曹操学习,采用这种“唯才是用”的渔夫式管理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讲 渔夫的管理学(5)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8、如果说官渡大战的胜利,是因为曹操幸运地得到了许攸的话,那么赤壁大战对于曹操而言,运气就不是那么恰如人意了。渔夫的管理学就是这样,总是摆脱不了运气的怪圈。
  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把曹操的团队称为公司。相对于他的手下而言,他的确是一个做老板的人。只不过他们那个时候把老板叫做主公。袁绍的手下把袁绍叫做主公,曹操的手下把曹操叫做主公。古之谓主公,今之谓老板,意思大约是一样的吧?至于听命于曹操的这些人,也就可以称之为员工了。
  我做过一个调查:如果把《三国演义》看作是若干个公司的经营历史,请问你会到哪个公司去求职?调查的结果,55%的人愿意去曹操的公司,29%的人愿意去刘备的公司,16%的人愿意去孙权的公司,没有人去吕布的公司、袁绍的公司或者荆州刘表的公司。从这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情况。其中最令人感叹的是,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这也正好应证了日本人的一句话:“无法打胜仗的将军手下无人跟从。”
  董卓是一个失败者,吕布是一个失败者,袁绍是一个失败者,刘表是一个失败者……相对于这些失败者而言,曹操却是一个光彩照人的成功者形象。在赤壁大战以前,他简直就是一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的战争神话。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随后而来赤壁大战却无情地粉碎了他的神话。
  如果说官渡大战的胜利,是因为曹操幸运地得到了许攸的话,那么赤壁大战对于曹操而言,运气就不是那么恰如人意了。我们在前面说过,“成功=技巧+运气”。于技巧而言,曹操是一个相当有军事谋略的人,尤其在利用人才方面,的确可以称得上长袖善舞。但是,无论他怎样长于技巧,也总是被奇怪的运气弄得惊慌失措。
  赤壁大战的失败,不仅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也让他的公司暴露出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那么,曹操的公司在管理上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为什么他也像老渔夫圣地亚哥那样,总是无法摆脱运气的怪圈呢?
  请听下一讲——赤壁之歌。
   。。

第三讲 赤壁之歌(1)
很少有人怀疑曹操的军事才能。汉少帝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冬天,曹操在陈留起兵###董卓,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从此之后,曹操虽然经历了很多曲折,也有好几次差点丧失性命,但他最终却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创造了事业的高峰期。他先后剿灭了吕布、袁术、张绣等诸多军阀。即使是比他强大得多的袁绍,也被他打得吐血而亡。他几乎成了无往不胜的战争天才。
  可是,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奇怪地遭遇到赤壁大战的惨败。他的百万大军,忽然都变成了裱糊匠做的纸人纸马,被孙刘联军的一把大火,给烧得灰飞烟灭。怎么会这样?究竟出现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