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蓝血十杰-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知远/文

    一

    通往市中心的道路空旷、萧条,暗红色的砖墙上满是杂乱的涂鸦,几个年轻人在街头上闲逛,他们松松散散的衣服正是嘻哈歌手的打扮;还有在等待公共汽车的老年人,神情黯淡地坐在长椅上读一份报纸,他们大多是黑人。

    2005年冬日的底特律,我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衰退。美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动荡之中,通用汽车正因劳资问题焦头烂额,像一头衰竭的抹香鲸一样缓缓下沉,克莱斯勒公司已经归属于德国,继承了亨利·福特血统的威廉·福特则力不从心地试图恢复昔日的荣光……

    这座城市因汽车业的兴起而繁荣,现在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曾是世界的中心,就像曼彻斯特之于19世纪的工业世界一样,或是硅谷之于这个被计算机屏幕、互联网包裹的全球时代一样。!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在市中心望着那些孤零零的玻璃大厦时,我突然想起了1945年11月初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查尔斯·包士华,他们驾着那辆老旧的T型车从戴顿的空军基地出发,沿75号公路向北前往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公司的总部。在经过工厂区时,他们看到了冒着浓烟的巨大烟囱,连成一片的造砖厂、钢铁厂、铁路调车厂,煤灰散落在成片的高楼的窗口上……

    两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仍沉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喜悦中。尽管没拿着枪炮走上前线,但他们为之工作的空军统计管制处,的确是美军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战争是面对面的残酷与勇气的较量,也是一场调动资源的竞赛。在经常陷入慌乱的战争状态,可能前线正处于物资匮乏的困境中,而后方的物资却积压如山。但是,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他的同事们却比谁都清楚,用10022架飞机,加上120765名航空队员,可以完成44艘舰艇加上3200名水兵目前所做的工作;比起B…17和B…24,采用B…29轰炸机可以减少70%的机员的伤亡,每年节省2。5亿加仑的汽油……统计管制处的一群年轻人,对于这些数字,比对那些活生生的战士面孔更敏感。他们在收集战场的信息,对它们进行最优组合,再以此制定新的物资调拨计划。

    统计管制处的创建人查尔斯·桑顿,雄心勃勃,充满自信,只有32岁,他确信这套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军队获胜,也能够改造世界上最庞大的企业。他在同事中寻找出九位杰出的小伙子,他们都聪明绝顶,在数字里摸爬滚打,笃信理性的力量,除去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查尔斯·包士华,还有弗兰西斯·利斯、乔治·摩尔、阿杰·米勒、爱德华·兰迪、詹姆斯·莱特、班·米尔斯和威伯·安德森。桑顿准备说服汽车业王子福特二世,用他们的才智来改造庞大却混乱的福特汽车公司。在那个时刻的美国,汽车意味着权力、速度、梦想,熔化着铁水、喷着浓烟的厂区,不正是勇敢新世界的象征吗?

    这次会面促成了美国商业史的一次戏剧性的合作。当美国记者约翰·伯恩在1993年将这段往事写成《蓝血十杰》时,这十位主人公正在被遗忘。他们中最著名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被视作悲剧性的越南战争的缔造人之一,直到1991年,当面对一位记者的追问时,他还不得不绝望地吼出:“我错了!老天爷,我错了!”第二著名、也是他们的领导者的查尔斯·桑顿早在1981年就已去世,他创建的利顿工业公司辉煌一时,却未能持续,人们记住他更多是因为他曾为福特二世和霍华德·休斯工作过。其他八个人命运各异,他们中的一些成为了福特汽车的最高级管理人员,另一些人在不同行业也表现卓越,但都算不上惊人的成就。

    至于他们所推崇的理念,也正遭遇广泛质疑。20世纪90年代的商业世界被一种即兴表演、弹性组织式宣言所包围,人们强调的是管理中的热情、想象力,而不是冷静和控制。而他们代表的则是那个穿法兰绒的组织人的年代,人人循规蹈矩,将个性隐藏在表格之后。

    二

    我是在北大南门的风入松书店第一次阅读到《蓝血十杰》的。那是1997年的冬天,中国正处于新一轮商业热潮的前夜。80年代末的“十亿人民九亿商”的潮流,到了1992年之后更为强劲。但那时,大多数人都将商业理解成倒买倒卖,他们期待从权力的缝隙中寻找到政策空间,促成货物的流通,以此赚取利润。此刻的商业思想,像是江湖术士的翻版,人们推崇的灵机一动式的解决方案,何阳式的点子大王、牟其中式的策划人是其中翘楚。

    我记得《蓝血十杰》给我带来的新鲜体验。我从未读完它,从未真正理解那个复杂的公司世界,但我却对他们的野心和信念深为着迷。每个年轻人都倾向于简化世界,期待寻找到一条通往荣耀的便捷之路。这十位主人公看来正是如此,他们没有见过战场的鲜血,却成为战斗英雄;他们不知道一辆汽车如何制造出来,却改造了世界上第二大的汽车公司……

    《蓝血十杰》是我读到的第一本管理书籍,在接下来的10年中,管理学变成了中国出版业最蓬勃的门类之一。观念的传播充满了意外性,西方管理学的理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汤姆·彼得斯的激情宣言,从JP摩根的银行业到杰克·韦尔奇的“通用之道”,跨越时空的人物、彼此矛盾的理念,蜂拥到中国读者面前。这也是中国商业世界强烈的饥渴感所致。从1997年至今,中国企业面临着扑面而来的机会与问题。他们有着戴卫·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那样的机会,他们可以在一片荒原之上建立商业帝国,中国是一个如此辽阔的市场,足以支持他们的种种雄心;但他们却不知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中国人曾经依靠家族、集体化公社,而这些遗产远未能构造一个有效的商业组织;他们还面临着越来越高速的全球竞争,技术拆除了地理的藩篱,市场没有耐心等待他们的慢慢成长,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速度;20年前,他们或许还没听说过股票市场,如今却要熟知市盈率、资产负债表和对冲基金;有时,他们还要留出一只耳朵给大前研一的“无国界的世界”……中国的商业世界既兴奋又杂乱,他们试图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别人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演进。这就像市场上流行的很多管理书籍,出版商希望在300页的一册书里,容纳至少25种理论。

    当我被这些理论所包围时,开始逐渐理解《蓝血十杰》中十位主人公的意义。在管理学的谱系中,他们或许只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继承人,致力于将事物简化,以使效率最高化。但在他们进入福特公司的20世纪40年代,却正是美国商业世界的转折年代,强盗资本家的年代已经过去,膨胀起来的大型企业需要更多的规范与控制以免被自身的重量压垮,这十位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需求。和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还有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论、麦肯锡咨询公司……

    这十位主人公最终的悲剧性命运,不在于他们的理性精神和控制欲望(这种品质是维持事物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理性的局限性。对于一个混乱的福特公司,删繁就简、统一规划的能力,至关重要,它将组织重新拉回到秩序之中。但是,当混乱开始消退后,如何再不让秩序变得死气沉沉则成了新的挑战。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也更容易变化,绝对的理性主义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他们用一种方案来应对所有的问题,当情景早已转化,他们却仍像是那位执着的刻舟求剑者。十杰们的理念在20世纪50年代时是企业管理的一剂良方,但到了80年代则成了病症的源头,令他们脱颖而出的和摧毁他们的,是同一种素质。在他们表面的理性之下,是一种深深的狂热——对确定性的狂热。

    人类比自己想象的更愚蠢,在大部分时刻,我们无法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我们今天的成功也经常变成明天的陷阱。这或许也是《蓝血十杰》这段美国商业史上兴致盎然的插曲带给中国商业世界的启示之一,对任何难题,我们都只能找到暂时的答案。

    企业是最粗糙的科学,最冰冷的艺术,教导我们无数有关衡量绩效、检查品质、盈亏的学问,却几乎从未教过为什么人会一生投入工作,这样做意义何在的事情。

    我报道经济新闻十五年来,大部分时间为《商业周刊》工作,我解读的大多数是企业如何生产千百亿美元产品和劳务的故事。但是我始终希望探索企业神秘的人性面,想了解把社会组织成为经济体和市场的同样做法,怎么会破坏个人的生活。

    因此我决定研究十位沉迷于近代企业史上最伟大梦想的英才,这十位朋友被人称为“十杰”。他们堪称企业界空前绝后的团体,所有成员都受到冷静和理性驱策,犹如曼哈顿计划发展原子弹的人员;有时候,他们被人比作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太空人,同样浑身是胆、勇猛精进,是豪杰和圣哲的有力组合。十杰自可以创造完善的世界,企业就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他们也说服别人相信这一点。

    十杰最奇妙的事情是他们都是朋友,都忠诚拥护彼此的使命。他们先是战友,后来成为福特公司的伙伴,他们尊重和支持伙伴程度之高,在我采访的其他企业人士之间,确属罕见。一段时期后,他们改变了效忠的对象,跟个人的事业形成浮士德式更密切的关系,成功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之间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深,执迷不悟使其中几位冲向绝望的深渊,细微的妒意使朋友变成敌人,骄傲打乱了才气。为了成功,他们抄捷径,这种做法给了我一个新指针,得以了解为什么人可以这么聪明,却创造出愚蠢之至的组织。

    在统治上一个大时代的人当中,他们是人中龙凤;他们的世代在人口数目和希望方面,丝毫不亚于现在掌握美国政经权力的婴儿潮世代。他们是精明、英勇的美国空军军官,是后勤英雄,设计出掌控竞争力量的新方法,想出克敌制胜的数学模式,协助美军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沙场英雄用生命作战,十杰的革命性新方法是印出来的图表,他们可以交运飞机、部队和紧急食粮,用来击溃敌人。对他们来说,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数字作为答案,不是踏破敌人滩头堡的激烈壮怀,不是神秘的灵光闪现。他们认为,如果他们战后一起出击,他们可以替企业完成他们为盟军所做到的事,为当时和现在一样有问题的汽车工业,引进控制和科学管理技术,汽车工业已然有成为美国工业动力的态势,十杰远远地就看得出这种潜力。亨利·福特二世在1945年把他们全数聘用,事后证明这是他做过的最佳交易之一。十杰把福特公司从低迷不振中拯救出来,协助公司振翅高飞。

    十杰年轻,没有经验,十分天真,沉迷于理想。即使是精明的人才,突然间出人头地,理当在完成任务后,退隐到历史中。但是这十个人决心改变世界,这种使命感最后拆散了他们的友谊,驱使其中一位自杀;最后迫使身为他们后辈的我们,陷入过去二十年使我们濒临经济毁灭的企业制度和仪式。美国经济的苦苦挣扎,我们对数字始终不渝的信仰,我们对公司力量等同公司规模的坚持,穷本溯源,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理念。

    十杰把福特公司和美国所有工业拉进现代世界,可是这样也有着很可怕的影响。他们信仰数字,结果留给我们为了提升效率而牺牲敏感回应的制度;战后一整个世代的理性人变成了数字的奴隶,学到从每一个零件和每一种产品里,压榨出成本来。同时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白领幕僚,把权威和决策集权到中央;为了降低成本和获取控制的效益,我们牺牲了所有产品品质和顾客满意的观念,我们也忘记了个人的主动精神。

    他们的观点也创造了一种崇拜管理和数字、本质傲慢而自大的教派。十杰对自己的能力具有最高的信心,美中不足的是,这种信心不是来自真正的市场知识或产品经验,而是来自使他们和其他专业经理人近乎神明的实证资料体系。最后,这种体系教导经理人信任数字,不相信人。

    不过有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理念运作得很完美,美国企业需要纪律、秩序和控制,他们提供了管理成长和建立企业帝国的模式。传统的历史说,摩根和亨利·福特之流的企业家,创造了让美国享有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企业。这种历史是半对半错的,摩根、福特之流固然光荣,却不正常。战后新一代的专业经理人在美国兴起,他们具有驾驭野马,驱策庞大、复杂企业克服无数挑战的意念,使世界各国对美国机构又敬又怕,十杰只是第一批这种新工业精英。

    我一面报道、一面撰写这本书的五年期间,利斯变成了十杰最好和最坏两者间的燃点,两种极端在他的性格里交会。

    十杰当中,利斯最像彗星,他原本可以像麦克纳马拉或桑顿一样,成为美国历史中的关键人物。麦克纳马拉后来到华盛顿,在两位美国总统之下,担任国防部长;桑顿替美国两位最著名的资本家亨利·福特二世和霍华德·休斯服务,结果自己也成了有名的资本家。利斯应该有和他们不相上下的成就,他使法国福特汽车公司起死回生,胸前别着法国政府颁授的勋章,以真正英雄的身份凯旋。

    利斯信心十足,替福特公司勾勒了一个策略性的计划,要正面对抗比较大、比较强、难以取胜的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他说服自己,认定可以靠着制造比较大、比较美、比较好的汽车,做出真正“美国人梦想的机器”,赢得这场对抗。他梦想创造出“车轮上的贾利·库柏,胸口有毛的汽车”,这个原型变成了1957年的水星大道巡弋(TurnpikeCruiser)。他全心全意投入这种汽车的创造上,除了彻底的成功之外,他完全没有预期还会发生其他事情。等到这部汽车惨败,他为福特公司设计对抗通用公司的大计划随之尽去,他无法从中复原,失败使他失去热爱的工作,也摧毁了他。辛辛那提的验尸官判定他死于自杀,致命伤是038口径子弹造成的。

    朋友要是知道利斯绝望程度之深,或许会协助他度过这场危机,但是利斯完全孤立无助。事业当然会妨碍友谊,但是有时候,友谊会胜过事业,利斯之死有多少是十杰的共谋?在我所得知料想不到的事情中,有一个内幕故事,说明福特公司如何推出声名狼藉的艾德瑟计划——到今天仍然公认是历来最大的商业产品惨剧之一,知道十杰的友谊是造成这场惨剧的关键,一定会让很多人震惊。十杰中有好几位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庞大的投资,甚至有一位冷峻而精确地预测说,和通用公司正面冲突等于自杀;各种数字后面的假设愚不可及,几近虚构。但是十杰中的其他人都没有坚决反对,因为计划是由他们的同事利斯构思和推动的,诚如米勒的话:“我们不想在利斯的兴头上泼冷水。”友谊和野心毕竟不是经常可以共存的。

    在利斯的故事里,我在自己的恐惧和野心方面,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我知道工作经常使自己变成自作自受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