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蓝血十杰-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加装了安全带的福特汽车,证明通用是大错特错。初期的统计资料证明麦克纳马拉的主张完全正确,而且也印证了他的承诺,赚钱和社会公益的确可以同时兼顾。他把这些资料转告给亨利,转告给布里奇,转告给任何愿意一听的人。其中有一个发生在西岸的例子,一位驾驶人在395号公路上翻车,他开的是一部雷鸟,时速120公里,但是因为系了安全带,使他能够毫发无损地走出车子,这个例子使麦克纳马拉深深感受到真理的力量。

    强迫休假

    但是麦克纳马拉的安全广告,却在底特律激起一场丑陋的明争暗斗。在安全广告推出两个月以后,通用公司的一位高层主管打电话到福特总公司,抱怨麦克纳马拉和他的安全广告。这通电话不是打给亨利或布里奇或克罗素,而是打给福特部门负责业务的副总裁沃克·威廉斯,他的职位不会太低,因此通用的抱怨一定能够传到福特的主管阶层,但是也不会太高,因此他们可以否认对福特施加了任何压力。通用说,麦克纳马拉是在摧毁汽车业浪漫的一面,提醒消费者在看车选车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车祸、受伤这些事情;长此以往,汽车业必然会受到无可弥补的伤害。

    这通电话,已经足以把麦克纳马拉卷入底特律丑陋的政治角力。不过他本来就已经遭到愈来愈大的压力,因为福特车在市场上的反应,远不如预期的热烈。麦克纳马拉这边一个劲儿强调安全带的重要,雪弗兰却是强调新的八汽缸引擎,那是柯尔做总工程师时候的设计。在市场上,雪弗兰领先福特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几十年后,麦克纳马拉都还记得《汽车新闻》上一篇令他痛心的报道,标题是:“麦克纳马拉卖安全性,雪弗兰卖车子。”事实上,《汽车新闻》根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标题,不过一般人认为安全性卖不了车子的观念,还会持续很多年。

    麦克纳马拉所受的压力一天比一天更大。玛姬发现他在睡梦中不停地磨牙齿,把珐琅质都磨掉了,最后玛姬逼着他一定要去找牙医把牙齿补好。不过麦克纳马拉不想在底特律看牙齿,担心又会惹来一阵谣言,因此他还大老远溜到纽约去找牙医师。

    很快的,事情愈变愈丑陋。《时代》杂志的一个记者从通用公司得到消息,打电话给麦克纳马拉的公关主任布朗,问他说:“据我所知,麦克纳马拉被开除了。”

    布朗回答他:“没有,我想你的消息并不正确。”但是这通电话还是令他大吃一惊。

    “是吗,那你去他办公室看一看吧,他应该已经不在了。”

    布朗挂了电话,赶到麦克纳马拉的办公室,看到他还坐在办公桌前面,桌上堆了公文。布朗并没有进去,进去了他又能说什么呢,他总不能告诉他说:“老板,我听说他们拿你开刀了。”

    三天以后,麦克纳马拉神秘地失踪了。公司并没有开除他,只是私下安排他得个重感冒,让他到阳光充足的佛罗里达州去休养几个星期,而这段期间公司就把他的安全运动束之高阁。他后来告诉别人说:“我差一点因为这样被开除。”这是他事业的低潮,也是重大的打击,他开始觉得他在福特待不下去了,而且告诉了亨利,他认识到情况恐怕永远不会改善,可是他不希望只是玩玩,或是做个半调子。有一年海军敦请他出任副总司令,但是他拒绝了,他觉得必须留在福特推动汽车的安全观念。可是慢慢的,他愈来愈看清楚他在这里起不了作用,桑顿说的没错,底特律根本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爱国心,没有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力排众议

    在争议声浪最高涨的一整个月当中,福特部门由克罗素接管,他把一切都回复到老样子。莱特也被布里奇叫去,告诉他说麦克纳马拉病倒了,他已经做了一年的采购主管,现在布里奇要他到福特部门担任副总经理。麦克纳马拉在的时候,并没有副总经理这个位子。这样的发展对麦克纳马拉和莱特都很尴尬,布里奇这样的做法是要他背弃朋友吗?接到人事命令之后不到一个小时,他就打电话给玛姬,看看麦克纳马拉的态度如何,也希望确定麦克纳马拉知道他的新职位。

    莱特记得他跟玛姬说:“叫麦克纳马拉不用担心,我会尽我所能让事情维持顺利,我当然也会尽我所能地支持他。你知道,我绝对不会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

    玛姬说:“莱特,这个我们知道的。”

    但是麦克纳马拉不在的时候,福特把广告代理商沃特·汤普森找来,要他重新设计整个广告策略。在一个三项重点的计划中,安全的重要性降到第三位,主要诉求又回到外形和性能,两个月一期、比较耐撞程度的宣传手册也取消了。虽然福特还是继续供应安全带作为选购配备,但是1956年车款上市以来的3个月中,对安全带的大肆宣传,现在已经听不到了。多年以后,麦克纳马拉对这段往事并没有完全坦白直言,有一次访谈中他承认他差点丢了工作,另外一次访谈他又说事情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如果把事情经过全盘托出,似乎有违他对亨利·福特的忠心。

    不过,麦克纳马拉对这件事还是不肯罢手。八月间,众议院的交通安全委员会来到迪波恩举行听证会,地点就在福特的汽车款式会议室,麦克纳马拉、利斯和其他几位福特主管都出席作证。亨利没有露面,据说是因为他的行程排定了没办法更动。可是麦克纳马拉显然又大权在握了,他对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发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谈话,在听证会上他告诉众议员,福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供应安全带和其他选购配备,亏损了80万美元,为的就是要教育大众,推广这些安全配备。

    麦克纳马拉认为这些还不够,他似乎非常希望能在汽车史上留下一点纪录,他的预言是通用汽车和其他所有的人所避而不谈的。

    他告诉委员会:“我可以告诉各位我个人的意见,今天美国所有上路的车子如果都能使用安全带,那么每年3。8万人的车祸死亡人数,就可以降低到1。9万人以下,而每年120万的受伤人数,也可以减低到50万以下。”

    不过,拜通用汽车之赐,安全性卖不了车的观念还持续好多年。1956年11月中旬麦克纳马拉发布了一份新闻稿,希望平息外界的批评,可是徒劳无功。其中有一段标题是“民众愿意花钱买安全”:

    五项配备中,有两项是选购的,也就是防撞护垫和安全带,因此从出售的总数就可以估算出市场的需求。结果反应奇佳,连乐观的福特员工都感到意外,在福特历史上,没有任何选购配备在刚推出的时候,就能卖得这么好。例如,1956年款的福特车,43%都订购了防撞护垫。1952年隔热玻璃推出时,只有6%的消费者加装。就连广受欢迎的自动排档,1951年问世的时候,也只有23%的消费者接受。1953年推出的助力方向盘,接受率更只有4%。而安全带在头一年就有1/7的车主选购加装。

    麦克纳马拉总算没有完全输掉这场战争,但是整个事件几乎砸了他的饭碗,毁了他在福特的事业前途。
第二十五章 分庭抗礼
    综效:唯一能使二加二超过四的办法。

    ——商业周刊

    麦克纳马拉与桑顿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达到人生的巅峰,这两个朋友一直走在平行线上,各自重建统计管制处的公式,网罗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将数字与事实应用于企业,成为“十杰”当中最出名的两个人。麦克纳马拉在福特的爬升,是基于他能够控制成本,以及根据理性的分析来做决策。桑顿在利顿工业的成功也是基于相同的原因,但他还有另外一些不同的特质,就是他的理想和领导能力。

    桑顿花了二十年的岁月为利顿做准备,历经福特和休斯飞机公司一连串的挫折,最后他还是赢家,而且他可不会轻易放手。他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成功的现代企业领袖,秘诀就在于他知道如何快速成长。正如50年代的底特律汽车日益庞大而沉重,美国最成功的一些公司同样也是取决于规模。桑顿手下小小的利顿,正迅速变成一个大巨人,几乎没有人想到也许有一天它也会像利斯的大道巡弋一样惨败。⌒米⌒花⌒书⌒库⌒ ;__

    蚕食鲸吞

    尽管有些同事警告过桑顿不应该成长得太快,他还是继续收购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他变成美国的大兼并家,使利顿工业成为纽约股市上市公司当中成长最迅速的企业。到1961年,利顿经过25次的收购行动,旗下公司包括九个国家的48家工厂,年度营业额245亿美元,普通股每股涨到140美元。

    桑顿利用科技创造了他的企业。早在“利基市场”这个说法出现以前,他已经利用科技产品占领了许多优势市场。他最拿手的可以说是智慧的中介,他会跟科学家、工程师聊上几个小时,看他们能够做出什么东西,然后他再观察市场,看市场上需要什么东西。桑顿的合作伙伴艾许说:“桑顿站在那里做中间人,根据他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以及科学家的能力,巧妙安排这一切而建立一个企业。”

    麦克纳马拉出任福特总裁之前的几个星期,桑顿又完成一笔重大的收购,买下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市的英格斯造船公司。英格斯就像桑顿收购的许多公司一样,一直在赔钱,因此桑顿才能以价值800万美元的利顿股份,买下营业额6000万美元的英格斯,但是也要承继900万的债务。

    不过桑顿对英格斯打的算盘,却是又一个因为冷战而受惠的市场。占美国造船市场第三位的是攻击潜艇,由于苏联对海底战争的重视,美国海军也急着要增购攻击潜艇以为回应。桑顿考虑这笔收购案时,注意到潜艇必须大量应用复杂的电子仪器和装置,其中有一些是利顿旗下的公司已经在生产的。如果海军开始将整个武器系统委托民间制造,利顿正好可以分得一块市场大饼。不久之后,桑顿和艾许就提出了“综效作用”,这个名词日后一再出现于企业词汇中,几乎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艾许最初是在化学家兼发明家阿诺德·贝克曼的实验室听到“综效作用”,所谓综效是指两种以上的成分共同作用的效果,会大于个别作用的总和。或者如桑顿和艾许的引申意义,就是整个利顿企业的价值,大于旗下个别公司的总和。的确,利顿早期收购的许多公司都能够相辅相成,使利顿赢得一笔又一笔重大的国防合约。然而,最后桑顿却公开利用“综效”的理论,作为继续不断兼并的理由,远离了早期的科技核心。

    桑顿这个观念,带动了企业集团运动。正如当时的其他大企业集团,桑顿也主张多角经营的公司比较容易度过景气循环的低档期,单一产品的产业则容易受到不景气的影响而一蹶不振。华尔街不久后接受这个观念,使得企业集团的股票开始飙涨,超过典型的工业公司,而那些价格高估的股份,又可以用来兼并更多的公司。

    多角经营并非一个全新的观念。早在30年代,有些专业的公司,尤其是生产资本货物的公司,发现他们深受经济大萧条的打击,就已提出多角经营的主张。不过到50年代,大部分的工业公司仍然专注于单一或相关的产品,极少涉足不相关、不熟悉的产业。石油公司不会去兼并百货公司,经营消费商品的公司也不会买下电视台或是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

    桑顿的利顿工业,却是全然不同的企业产物,他利用早期承制军方电子装备的成功做基础,一步步迈入与国防或电子完全扯不上关系的领域。他挑选可能的收购对象时,有几个主要的原则,第一是避免那些必须依赖经济景气才能成长的公司或产业,他所考虑的是,这些公司或产业本身必须具有成长的潜力。他说他所寻求的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关键性的规模,不宜过大,以免太受经济景气的影响,但是也不能过小而无法生存。不过,他最主要的还是在收购机会,正如这次他买下英格斯造船公司一样。

    他纵情想象各种的可能性,有些平凡无奇,有些却是非常异想天开。他曾经认真考虑过要买下西屋电气和洛克希德,就是他还在休斯飞机公司时有意收购的休斯的洛克希德。但在各个可能的生意当中,最出人意表的莫过于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在60年代初期利顿股票飙涨时,迪斯尼显然是迫切需要财务周转,桑顿结识了迪斯尼,对他敬仰有加。利顿当时的一个主管哈瑞·葛瑞回忆说:“他们变成好朋友,桑顿看上了娱乐业的市场,也很喜欢迪斯尼的创意。但是迪斯尼认为利顿的股票无法出售变现,不可能帮他筹措到他迫切需要的资金。”这笔生意因此没有谈成,迪斯尼也在1966年过世了。

    不过桑顿对迪斯尼的兴趣,足以证明他已经不是在建立科技公司,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大企业集团。将经营各种不同产业的公司称之为企业集团,这个说法最初的出处如今已不可考。但“企业集团”一词在6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而蒸蒸日上的利顿工业就成为企业集团的典型。

    不论这个名词出自何处,利顿是最早被称为企业集团的公司之一,利顿工业与桑顿也成为众人争相研究的例子。在哈佛商学院,经济学者将利顿视为当代最时髦的典范,一连数年企管硕士班的课程都以利顿作为个案研究,学生分成三组互相讨论,根据这三组个案研究,学生再选出利顿帝国的四个部门深入剖析。桑顿自己的两个儿子进了哈佛,同样也分析过利顿工业。对于连大学文凭都没有的桑顿而言,二十年前还必须依靠哈佛为他的航空队军官身份取得合法性,这种奉为圭臬的研究实在是最高的恭维。

    钱钱钱

    不过,桑顿和艾许最初都抗议外人将利顿称为企业集团,而自称“多公司产业”。艾许认为企业集团的英文字源是“线球”(Conglomerate),含有“一片混乱”的意思。但是这个说法其实具有完全不同的意思,指的是终极数字公司,企业集团当然是数字公司,因为企业集团的出现,就是基于只问数字的心态;企业的买进卖出大概都取决于一个数字:本益比。企业集团中的各个不同的部门分支,唯一的关联只有财务,打字机与收银机无甚关系,核潜艇和办公文具更扯不上关联,计算机与微波晶体管、扩大器和雷达天线也都一样,更遑论迪斯尼的卡通和电影了。

    这些天南地北、毫不相干的产业,唯一的关联只有数字:资产报酬率、营运利润、营业额。在桑顿旗下的公司,各级主管很快就会发现,除了能够计算度量的盈亏效率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不准相信。一切的行为,都必须遵循各项规定和分析的专业控制,各部门所产生的现金,每天都要电汇到总公司,每一分钱都必须受总公司的严格控制。三万美元以上的薪水,必须先经过桑顿或艾许的批准,通常他们会要求一个部门的毛资产必须有20%的报酬率。部门经理原本应该各有所司,管好自己的部门,但是他们却常常感受到上级监督的眼光。利顿帝国各个部分的共同之处,就是满足一个往往只问利润、其他一切都看不见的人——在当代媒体一致的称颂炒作下,没有人看得出这个事实。

    利顿工业成为第一个宣扬管理控制理论的企业集团。桑顿旗下这么多各不相同的产业,他不可能具备足够的经验或专业背景来评量每个子公司的业绩,因此他愈来愈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