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嫁衣时-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蔷也乐孜孜的回去换衣裳。
  红绫一边蹲下去给小冬穿鞋,一边轻声说:“姚姑娘八成是小子投错了胎。”
  胡氏嘱咐红绫和两个丫鬟要好生照顾小冬,不可吹风,不可贪凉,不可乱跑等等等等,活象把她当成个豆腐娃娃一样。不过等红绫她们把她拾掇好,小冬对着镜子一看——头上戴着一顶圆圆的卷边儿小帽,帽沿上是白团团的茸毛,衬着她红扑扑的脸儿,怎么这么象一只兔子……
  出门的时候姚锦凤又让大家意外了一下。红绫把小冬抱上车,沈蔷也上了马车,姚锦凤却站着没动。
  “他们怎么能骑马?我就不能骑?”
  红绫咳嗽了一声,心说真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茬。
  跟这位姚姑娘讲规矩是没有用。
  赵吕恨不得自己耳朵被塞上了什么也听不见。
  姚锦凤也绝对不傻,知道了不可能骑马,也就上了车。不过还是有些不甘心,把身上穿的荷叶裙一掀:“亏我还特意穿了裤子。”
  沈蔷险些失声叫出来。
  姚锦凤在里头果然穿的是裤子!
  小冬实在好奇,她穿过来的时候,姚王妃已经重病卧床,可是看着怎么也不是没规矩的人。那姚锦凤是怎么回事儿?简直是羊群里跑出了一只骆驼来。
  前头几个少年骑马,罗家兄弟一左一右簇拥着赵吕,沈静和秦烈落后一些。
  这天天气暖和,街上的人衣裳穿得特别乱。有道是二八月乱穿衣,怕冷的还捂着袄,怕热的都穿了单的,透过纱帘看出去,街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姚锦凤忽然问:“进城那天我就觉得奇怪了,这中间路还这么宽,那些人为什么只挤着走边上?”
  红绫笑着解释:“京城就是这样的,中间是车马道,两旁是走人的。要是都混着一起,堵了路不说,那马踩车辗的,也容易伤人。”
  姚锦凤点了点头:“我说呢,京城人多,分开走也有道理。”
  红绫趁机说:“是啊,京城是个讲规矩的地方,走路要有规矩,做事说话一样要有规矩。姚姑娘你想,要是所有人都不讲规矩,那可不就天下大乱了么。”
  姚锦凤一点就透,似笑非笑地看她一眼。
  红绫就挺恭顺地低下头去。
  从王府到落霞池,穿过了大半个京城。落霞池畔阳光温煦,和风微拂,风里隐约传来说笑的声音。
  “人还不少呢。”红绫叮嘱小冬:“郡主等下可千万别乱跑。”
  小冬点点头。姚锦凤先下了车,动作麻利地回过头来把小冬也抱了过去,倒把红绫的差事抢了。
  其实处了几天小冬也看出来了,姚锦凤是个很单纯的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要是跟她讲明白事不可为,她也不会跟你胡搅蛮缠。虽然周围的人大多看不惯她,可小冬倒觉得有点亲切……
  姚锦凤,不象这个时代的人。
  倒象自己以前生长,经历的那个时代的女性。
  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多规矩,活得单纯而快乐,听她说话不用费心思去揣摩她话里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她说起的哪个人会不会有什么别的背景,她所说的事是不是牵动着别人的利益关系……
  感觉就象以前的同学一样,大大咧咧没啥心眼儿,可以一块儿逛街聊天买东西谈论男孩子……
  挺亲切,也挺放心。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桃花果然已经开了,深红浅粉,团团簇簇,只见花不见叶,往远处看的时候,延绵的花树连在一起,仿佛一片花海一样。落霞池波光粼粼,湖边的垂柳也吐绽新芽,隐约的绿意仿佛一片浅浅的春雾一般。
  果然人还是该多出来走走啊,总闷在王府里,虽然也有花看有景赏,可是这样的盎然春意还是得到山野间才感受得到。
  姚锦凤果然也高兴,她的容光可还胜过满树鲜妍的花朵。
  “真漂亮。”
  赵吕走过来吩咐红绫一声:“我们去那边的凌仙阁,你照顾好郡主。”
  红绫脆脆地应了一声是。
  而罗家兄弟,不知什么时候看到了姚锦凤,象两尊泥菩萨似的呆在那里,眼睛一眨都不眨。
  而就是这么巧,姚锦凤帷帽上的纱,被风吹得卷向一旁,露出了她的半张脸。
  小冬觉得不怪他们。
  姚锦凤的美,仿佛有一种魔力般,平时看着已经让人觉得呼吸艰难,现在在春风里头,桃花树下,阳光亮而暖的照着,她的皮肤仿佛玉石一般晶莹剔透,光华流转,眉眼更是美得让人惊心动魄。这样的美简直象一个巨大无底的漩涡一样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让这些毛头小子怎么能抵挡得了?
  小冬想起一个词儿来。
  尤物。
  姚锦凤现在还小,将来真不知道她能变成什么样的红颜祸水啊。
  ——————————
  这章的章节名很切题吧?就是看桃花嘛。。^_O


第三十一章 风筝 上


 本来这二位罗少爷来安王府,是有政治任务的——别的复杂的他们也做不来,家里给的嘱咐就是陪着世子吃好,玩好,让世子高兴,不能让世子磕碰着受什么损伤。
  可是毕竟是少年人,这会儿完全本末倒置了。说话忽然间变得结巴起来,走路也不那么利索了,姚锦凤一开口,他们中必有一个要么迈不动步,要么同手同脚,这丢人的情形赵吕简直是不忍卒看。幸好自家表哥不这样,沈静年少老成不用说了,秦烈似乎压根儿对姚锦凤的长相没半点感觉,大踏步地只管走自己的路。
  道旁有小贩叫卖绒花,他们停下来看,是粉红绸绢做的,鲜活精巧,和枝上桃花一比,竟然分不出哪是真花哪是假花。那卖花小贩也能说会道:“各位公子小姐,这枝上的鲜花自然胜过假花,可是要人人都折花,这后来的人可就只能看到一片秃树光枝啦……”
  小冬和沈蔷就站在后面笑。
  他们买了几朵,红绫替小冬簪了一朵在襟前。小冬摸了摸,赵吕说:“不要紧的,这是应节,也不算违孝。”
  沈蔷别了一朵在耳边,象耳坠子一样。
  罗家兄弟一人买了一大把,你蹭我我蹭你的朝姚锦凤跟前挨过去。还没等他们开口,姚锦凤手一挥:“真花儿我都不戴,要假的做什么。”
  她是走开了,罗家兄弟就给晾在原地了。
  小冬真的,真的,非常想笑。
  可是现在要笑的话,就太不合适了。
  做买卖的不少,还有卖吃食的,卖风筝的,卖各种小玩意儿。那个卖风筝的人很逗,一身上下堆叠得全是风筝,整个人象是个活动的风筝架子,头上还顶着一只斑斓的大蝴蝶,蝴蝶尾翼被风吹得哗啦哗啦地抖动,象是随时会飞上天一样,蝴蝶眼睛是会动的,而且会发出象小哨子一样的声响。
  赵吕时时注意小冬,看她瞅那个蝴蝶,以为她想要,就让人过去付了钱,不但买了那个蝴蝶,还买了一只鹞鹰,一只金鱼。
  那蝴蝶立起来跟小冬一般高了,小冬伸手拨了一下鱼眼睛,微微笑了。
  赵吕就吩咐人把风筝放起来,他们再向前走。
  绫仙阁比小冬想象得要大得多,足足有五层高,一二层游人不少,从三层往上就不是人人能上去的了。
  一群人上楼动静可不小,赵吕觉得三层还是人多,五层又怕风大,于是他们上了四层。
  四层很敞亮,人也不多。靠落霞池的一边窗子都敞着,风是比平地要大一些。但是靠窗的景色也好。
  罗家兄弟显然是老马识途,不知是不是想在佳人面前显得自己有面子还是有排场,他们坐了靠窗的几张桌子,靠东首还有一张桌上坐了两个人,罗渭就朝那边过去。
  “喂,挪个座儿。”
  小冬皱了下眉头。
  罗家兄弟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仗势欺人?毕竟人家才是先来的,坐得好端端的。不知道他们平时就是这么骄纵,还是因为和赵吕在一起才这样?
  那桌上有个人说:“哟,罗门板儿,你们兄弟俩怎么来了?”
  还是认识的?
  罗渭气焰顿消:“三……”
  三什么?
  小冬转过头去看,先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少年的脸。
  小冬在这里认识的人并不多,除了家里,就是宫里。
  她记起来了,这人是二皇子。那次安王带他去见皇帝的时候,她见过二皇子一面。
  赵吕也看到了,过去行礼,不等他开口,刚才说话那人又说:“别瞎客气了,都是自家兄弟,又不是外人。你们也来赏花?”
  赵吕也很随意地说:“是,没想到二哥和三哥也在这里。”
  这么说,另一个是三皇子?
  三皇子笑着说:“好不容易今天得一天空,恐怕咱们一个学堂的人都跑这里来赏花了。你们等着,一会儿说不定还要再来熟人。”
  既然算是自家堂哥,小冬也过去见礼。
  三皇子和二皇子差不多大,可能是同一年生人。可是他看起来比二皇子可是挺拔俊逸多了,不止是身量和外貌,还有一股气势,小冬形容不好。
  可这不奇怪,二皇子生母是宫婢出身,三皇子却是皇后嫡子啊。
  三皇子笑着说:“早听说小冬妹妹到京城了,一直有事没见着。”他从身上摸出一物:“这个就当见面礼吧。”
  那是一只通体晶莹的玉蟾,杏子般大,握在手里暖润如温水。
  小冬就接了过来,脆生生地说:“谢谢三哥。”
  “既然遇着了,那就一块儿坐吧。”
  于是屏风一拉,又变成两桌,一坐下来,姚锦凤就忙不迭把帷帽摘了。
  “这劳什子戴着真气闷。”
  沈蔷看她一眼,却指着外面:“小冬你瞧,咱们的风筝放起来了。”
  小冬朝窗外面看,落霞池象一面大镜子般嵌在花海之中,水光清朗,令人心胸舒畅。星星点点的风筝点缀在空中。小冬看见了那只大蝴蝶,是满天上独一份儿。
  远远的,那蝴蝶眼睛上的哨子也被风鼓响了,哨音清越,宛转动听。
  小冬吃了块点心,低头发现刚才红绫给她别在襟上的那朵绢花不见了。
  可能刚才风大给吹跑了吧。
  隔着屏风,能清楚地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二皇子很少说话,差不多都是三皇子,赵吕,还有罗家兄弟的声音,沈静偶尔插一句半句,唯独秦烈,从头到尾是一个字也没说过。
  小冬忽然想起,从这位远房表兄到了安王府,她怎么好象从来没听到秦烈说过一句话呢?
  要说他是不是性格太内向了?
  不,不是。
  小冬自己就否决了。
  秦烈不象是内向的人。他走路的时候胸是挺的,背是直的,步子快捷沉稳,目光坦荡,神情自然。这是很有自信的表现。
  可他怎么就不开口呢?
  小冬觉得很是好奇。
  沈蔷推了她一下:“小冬,你听。”
  好象哪里有争执喧哗的声音。
  姚锦凤已经迫不及待趴到窗边朝外看了。随行的丫鬟忙说:“姚姑娘,外头风大,小心着凉。”
  姚锦凤不在意地挥了挥手:“这算什么。我们家乡紫檀山的大风能把山羊都吹跑——咦,下头有人打架!”
  ————————
  今天亲戚聚会……而且回来时背儿子不慎摔跤了……手破了,555~~~
  其实也不是特别疼,就是吓一跳,幸好没摔着儿子。


第三十一章 风筝 下


 小冬有点汗……怎么姚锦凤看见有人打架这么兴高采烈?
  不过兴高采烈的不止她一个人,那边罗家兄弟虽然从看到两位皇子后有些拘束,可是姚锦凤这一声喊,两兄弟象听见了发令枪的一般,嗖一声也窜上窗边去看。
  小冬嘴里含着糕,又想笑,红绫还以为她噎着了,急忙端茶递过来。
  “嘿,谁和谁打的?”罗渭兴奋不已。罗骁多少还稳重点:“你别这么毛燥,我看着……里头好象是薜家的人……”
  真是术业有专攻,罗家兄弟真可以算是京城专业公子哥儿队伍中的代表人物,离着这么远,还能一眼认出熟人来。
  小冬把糕咽下去,喝了口茶,心里倒也有点佩服罗家兄弟。
  公子哥儿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在京城这种地方,要做一个成功的公子哥儿,首先你得能认清人认住人,这样才知道什么人不能得罪什么人应该交好,什么人是坚决不能去搭理的。
  姚锦凤看了两眼,说:“这都什么和什么,一团乱。”
  罗骁在那边说话,听得出来是有意解释给她听的:“这一边儿是澜郡王家的,另一边儿是盛南候薛家的。”
  二皇子问:“澜郡王家的人?他们家素来谨慎,怎么会和人打架?”
  于是乎,屏风那边儿的几个少年呼拉拉全趴窗口去看去了。
  “盛南候?”赵吕想了想:“是不是娶了陈家四姐姐的那一家?”
  罗骁点头说:“可不就是那一家么,我就看不惯他们,上月我娘她们去护国寺上香,遇到他们家的车,虽然让了道给他们先走,可他们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过去了……”
  陈家?哪个陈家?
  会让赵吕称一声姐姐的……唔,小冬忽然想,难道是圣德太后的娘家?
  除了这个,他们也没有什么旁的姓陈的亲戚了。
  呃,这个薛家嚣张什么?陈家就算外戚了,他们这算外戚的外戚……就算夹着尾巴做人也有人说三道四的,这可好,大庭广众就和人打起来了。
  三皇子看了几眼,忽然招手叫过一个人来:“你下去看看。”
  那几个人一直坐在墙角处的桌子边,应该是二皇子三皇子带出来的随从。
  二皇子声音很小:“澜郡王怎么说也是自家人,不能让他们这么吃亏。”
  同样是皇子,二皇子还比三皇子年长,可在他面前说话的时候,比小冬第一次见他时还显得没底气,唯唯诺诺的,象活三皇子的跟班一样。
  这投胎真是个技术活儿。投到皇后肚子里和投到宫女肚子里,可真是云泥之别。
  沈蔷一转头,忽然吃惊地说:“姚姐姐哪儿去了?”
  小冬一愣,左右看看,姚锦凤果然不见了。
  “她不会下楼去了吧?”
  糟糕。
  罗家兄弟二话不说就往楼下奔,在楼梯口罗骁还险些把罗渭给挤得差点儿撞墙上去。
  兄弟俩脚步声踏得木楼梯咚咚响,简直象两头莽牛。
  沈蔷趴窗口看了看,忽然指着楼下说:“她在那儿呢!”
  小冬也趴到窗户边儿去看,果然姚锦凤溜下楼去看热闹了,就站在离人群不远的桃树下头,多亏她还把帷帽戴上了。
  下面一团乌烟瘴气,有的喊有的叫有的打有的骂,地下已经躺了两人,不知生死。
  罗家兄弟已经赶到了她身边,可是似乎并没劝动她回来,反而一起站在旁边看起热闹来。
  知道她没事,小冬也就不再关切。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从下头上来,罗家兄弟象捧凤凰一样簇拥着姚锦凤。三皇子的随从也回来了,轻声向他禀报下头的情形。
  好象是为了抢一块赏花的好地方,两边都说自己先来的,结果争执不休,动起手来了。澜郡王府那边的人明显不及盛南候家那边的人多,打起来自然落了下风。听起来,要不是三皇子的随从上去劝开,只怕澜郡王府要吃大亏。
  “这薛家,实在也太……”三皇子说了半句,改口说:“来来,喝茶。”
  他要再接着说下去,难道要说到薛家仗了谁的势。
  这还能仗谁的势?圣德太后娘娘呗。
  所以三皇子不能说,其他人也谁都不能说。
  虽然听起来还是象刚才一样热闹,可是气氛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自然了。大家都看见了一件事,可是要一起装作看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