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嫁衣时-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冬有些意外:“这么快啊。”
“蔷妹也不小了”沈芳一副过来人地口吻,“再留可不就成了老姑娘了?我婶子挑了又挑,也是万般舍不得,这叶家的少爷称得上才貌双全,家境也好,算是门当户对的好亲事。”
小冬开始觉得她和沈芳有代沟——也许成了亲的女人都会变一个样子,与年龄无关。
沈蔷的信上倒没写自己定亲的事,多半是不好意思。只说了一些琐事,信末还提了一句。说沈芳和她婆婆为了上京不上京的事情闹了一场。她婆婆似乎是不想让她跟来,但是沈芳据理力争,于是她婆婆退而求其次,把大孙子留下了。
这似乎是这时代许多做婆婆的通病,总想把儿子孙子拢在自己身边捏在自己手心里,婆媳天然就是仇人。
看着坐在对面正哄女儿的沈芳,小冬脸上没露出什么异样来。把信折了收起来。
沈芳说了些上京路上的见闻,又问:“小冬妹妹怎么没去学堂?”
“嗯,从过了年就没去,在家里学些针线什么的。”
“对”,沈芳点头赞同:“学堂里学的那些东西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其实不是太用得着,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子就成了,以后自己持家过日子,琴棋书画那些可当不得饭吃派不上用场。”
小冬笑着说:“嗯,旁人也都是这么说。”
这固然是大实话,可是曾经很琴棋书画都拿得出手的沈芳这样说,未免让人觉得有些怪怪的。
贾宝玉说女儿未出嫁是无价宝珠,嫁了人,珠子还是珠子,可是没宝光了。再慢慢变,就成了鱼眼珠了。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出阁前得姑娘们都不用理会柴米油盐开门七件事,不用算计着多少钱买菜多少钱扯布做衣,出了嫁以后这些可不都堆到眼前来了。天真和梦想那些东西……就像沈芳说的,终究不能当饭吃。你天真,可是面对丈夫的通房和侍妾的时候你还能继续天真吗?你有梦想,可是被婆婆想方设法磨搓你修理你的时候,你还能存着梦想吗?更不要说有个孩子之后,一颗心劈出八分在孩子身上,孩子好,自己才好。孩子若不好,自己是不会快乐幸福的。
中午赵吕陪孟辉和匆匆赶来的沈静用饭,小冬招待沈芳母女俩,沈芳尽顾着孩子,虽然和小冬没再说话,但是有个可爱的孩子在中间,倒也不冷场。
待她们走了之后,红芙在熏炉中放了些紫云香,又给小冬端了盏茶,轻声问:“怎么见着了,反而不高兴了”
小冬托着腮,有一下没一下的拨着水晶棋子儿,“以前沈芳姐姐……下棋弹琴都很好的。红芙你说,是不是女人嫁了人都变成这样了。”
红芙笑了笑,“这让人怎么说呢?八成是都要变的吧。要持家过日子的人,哪还有功夫儿弄诗啊画啊的,那都是没出阁的小姐们才有的闲情儿。”
小冬叹口气,老气横秋的说:“若不嫁人呢?”
“又胡说了,哪有不嫁人的。”
“咦?吴师傅不就没嫁人。”
红芙马上把这个例子驳倒了:“可是吴师傅过得好吗?日也做夜也做,绫罗绸缎从手中过,自己穿的还是布衣,再说她这伙计也做不长,做针线不但要手上功夫,更要眼力过人,吴师傅的年纪也算是差不多了,按针工局一贯用人来看,吴师傅这一两年就得下来。到时候你看她怎么办?”
小冬丧气地趴下来:“唉,可是一个人过日子多好啊,干嘛非得嫁出去给人做牛做马生儿育女,还得面对那么多不顺心不如意的糟心事儿。”
红芙一笑:“啊,也有例外的。那等有钱有产的人家,若是子息不旺的,不也会招赘上门女婿吗?”
“啊,不说那个,但凡有点儿出路的男子,也不会给人做赘婿。”
红芙想打趣小冬两句,一转念,把话又咽了下去,小冬是个好说话的,可胡氏眼里不揉沙子,要是她说了几句没分寸的话,不定回头胡氏怎么收拾她。
嫁人啊嫁人……
叹息啊叹息……
小冬真想找个沙堆把头埋起来。可是没过几日,又一个消息传来。
赵芷也要定亲了。


第三十八章 择婿

小冬以为又像去年似的,不过又是以讹传讹,可是当赵芷又写了帖子给她,小冬才知道这次是真的了。
不声不响的,居然已经定下来了,男方并不是小冬熟识的世家子弟,侯门公子,而是屏州来的一个年轻学子,现在只在国子监读书,身上还无功名,据说家境也只是普通。小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景王妃怎么给赵芷定了这样一门亲事的。按景王妃的一贯择婿标准,倘又爵位,那伯爵以下的免谈,若是朝官,那三品以下莫问。赵芷的嫡亲姐姐嫁的就是侯府,轮着赵芷,小冬实在想不出景王妃会招个什么样的小女婿才满意。
万万没想到竟然……小冬忍不住要揣测,难道景王妃终于让景郡王气得发了疯?还是她脑袋被驴踢了?
小冬绝没有看不起寒门子弟的意思,她只是讶异景王妃怎么突然看得起寒门子弟了?
这会儿小冬也顾不上蚊子姑娘的威力了,直接杀到景郡王府去找赵芷问个究竟。
赵芷就算再开朗豁达,说起这件事儿来依旧忸怩不安,非把其他人都打发出去,又嗯又啊,顾左右而言他扯了半天,才肯透点底子给小冬。
“起先只是哥哥说有个同窗很好……带回家来过两回,我觉得他有点呆呆的,已经十九了……”过了一小会儿,又说:“长的也一般。”
咳,小冬太了解赵芷了。
她要是不放在心上,根本不会挑毛病。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对,叫嫌货才是买货人。不想买的人,才不会花力气去挑毛病讲价钱呢。
看赵芷这意思就是肯了。
其实以赵芷的脾气,夫君比她年长些稳重些才好,如果也是毛孩子,两个人一般脾气,那吵起来嘴简直会翻天的。
无论景王妃是怎么挑中这个人选的,小冬也由衷相信,没哪个做母亲的会不替女儿打算。也许这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也许景王妃觉得赵芷和他般配,两个人在一起能好好过日子。
小冬忍不住去琢磨,如果自己得亲娘还活着,会替她做什么样的打算呢?
姚青媛的样貌在她的脑海中已经模糊了。只依稀记得她那样瘦,瘦的剩下一把骨头,可是眼睛很亮,神情温婉,看她的时候,目光总是无限爱怜。
“姓什么?”
“姓章,立早章,叫章满庭。”
小冬回去立刻去找赵吕打听这人,妹子有命,赵吕的效率全开,第二天就把章满庭的籍贯来历家世什么的都打听来了,连八字都有,看得小冬矫舌不下。
“哥哥好厉害。”
赵吕得意洋洋:“那是。”
不过赵吕也不解为什么景郡王妃就挑上了这人。
“人不错,很是忠厚老实,脾气也好。国子监里人提起他来没人说他不好的,连教授和祭酒都很欣赏他。不过话说回来,他是独子,早就注定了不会留在京城,国子监结了业,他八成会疏通一下,寻个屏州的职差回老家去。”
啊?
小冬吃惊:“屏州,很远吧?”
赵吕点头:“可不是。”他从案头取了一卷图来展开,指给小冬看:“喏,这儿。”
小冬一瞅,常言说纸上一寸八百里,这何止一寸,半尺都多,她倒是在那个写着屏州的小点儿旁边看到另一个眼熟的地名。
遂州。
呃,那不是秦烈和姚锦凤的老家么?
合着这位章满庭公子倒勉强能算是秦烈的老乡呢。
想起秦烈,小冬总有些悬心,也不知他现在走到什么地方了。
她回过神来只觉得更纳闷。
景郡王府那情形,是不可能召上门女婿的,难道景郡王妃有意把章满庭留在京城?
不然的话,让赵芷和她一别三千里,恐怕三年五载都见不着一面,她怎么舍得。
小冬死活想不通。、
但这桩婚事已经定了下来。男方请了媒人提了亲,合了八字下定礼,婚期就定在来年开春,赵芷一及笄便出嫁。这下赵芷更是难出房门半步,整天拘在屋里,学规矩学管家绣嫁衣盖头。虽然仍然绣得很辛苦,可是却不叫苦了,看来很是认真——仿佛一夜之间沉静下来,稳重起来了。
小冬在自己做的活计里翻翻,看着都不太合适,又开始挑料子。
胡氏问:“郡主这是要做什么?”
“做两个荷包,给赵芷的。”小冬说:“旁的东西,我也做不来。”
胡氏心里微微一动,看看小冬,坐在炕沿说:“那我帮着郡主挑一挑。”
小冬认认真真把一块块大小合适的料子拿出来看,胡氏看两眼料子,却不时地看她。
小冬垂着头,头发挽得松,有两丝垂下来在脸颊边,耳朵上的小珍珠坠子微微打晃,藕色的宫裙衬着白皙的肌肤——不知不觉间,小冬已经长大了。脸颊上的婴儿肥还未褪尽,笑得时候唇边得浅涡若隐若现,十分娇憨动人。
“妈妈你看这块。”
胡氏一瞄,是块墨绿的。
她说:“似乎不大喜庆。”
小冬微笑着说:“我喜欢。”
胡氏本来还想说句什么,又咽了回去。
反正只是郡主表表心意的小物件,自然她喜欢就行。
又挑出一块水黛灰的来,两块都不像是送给新嫁娘的颜色,小冬又开始挑图样,墨绿的上头要绣并蒂花开,灰色的那个上头打算绣童戏图。两个都是好口彩。不过并蒂花还好说,童戏图小冬可没什么自信。绣花朵的话,偏一点儿差一点儿不要紧。可是童戏图比较难,脸上歪一点儿,那鼻子和嘴可就长在一起了,若是手指头一歪,那就瘸了残了。
“反正她明年才嫁呢,时间多得很,我慢慢绣吧。”
胡氏笑着说:“那郡主可要多多请教吴师傅了。”
吴娣知道她是要给别人绣来做添箱的东西,点点头说:“我们家乡嫁女儿,是只兴添箱不兴搭礼的。京城也是如此么?”
“也是一样的,”小冬把自己挑的料子和配色一说,吴娣大为惊异,毫不客气当着众人的面把小冬夸了一通:
“郡主心思又巧眼力又准,这颜色图样配的都好。”
红芙问:“我们是没见识的,还觉得这颜色不够喜庆呢。”
吴娣笑着说:“我记得旧年时候有位娘娘指明要做一条百褶裙,裙子是暗红的,上面用银线绣花,那花样儿也是她画好了得,大的只有扣子那么大,小的只有小米粒一般。当时大家都说这做出来时个什么样儿啊,不敢接,我就接了来做,做好了搭手里一看,正好风吹了来,那碎碎的银花在红底子上翻飞招展,仿佛枝头花落,萤蝶漫舞,别提有多漂亮了。想必穿上身之后,一定是莲步轻移百花展,风情万种在其中。”
屋里的丫鬟向往不已,纷纷讨论起那裙子得是个什么模样。吴娣拿起小冬选的料子和丝线,比对一下说:“那暗红在没光的地方看就如黑色一般,银线却是极亮得,这一对比,花儿可不就鲜活了?我看郡主挑的这两个色,墨绿的上头绣桃红的花,枝子还挑着银线,绣成了一定是滟光闪闪。这银灰的上头绣着嫩粉的水蓝的,别提多粉嫩可爱了。”
红芙特意问了一句:“可是看旁人的不是大红就是洋红,至不济也是银朱绛紫的……”
吴娣说:“那些自然是喜庆的颜色。可是你想啊,全是红,大红深红浅红暗红桃红的,你看着不觉得闷?倘若穿条水红裙子,再配个大红的荷包——”
红芙想了想,好像是显不出来。忒俗套了。
“可要是配这个银灰的荷包呢?”
“哎呀,这可真俏。”
小冬挑料子丝线的时候可没考虑这么多,只是她自己不喜欢大红大绿。没想到吴师傅嘴一张,巴巴的这么多道理。
红芙是心服口服,专业的就是专业的呀,怨不得人家领着宫里宫外双份儿得薪俸,手里有真活儿,走遍天下都不怕。
她也心动,说:“那我们也托郡主的福,和吴师傅多学学,长长见识。”
吴娣在宫里这么多年,哪会看不出她想什么,笑着说:“针线活儿是个女人就能做,不过要做得好,就看各人下多少功夫了。”
整个炎夏小冬都窝着做针线,也练练字,还和赵吕身边的齐氏学着如何收拾屋子,什么样的季节天气熏什么香,穿用什么样的被衾裳。因为天气热,厨房倒没怎么去,直到天气凉了下来,胡氏才放她到厨房去继续参观学艺。
小冬喜欢熬汤。这个不像炒菜什么的烈火烹油烟气弥漫,从头到尾都那么急躁催促。熬汤是慢慢来的,各种材料切好预备好,放进钵里罐里,文火慢炖,水汽和香气慢慢的逸出来,看着那种变化慢慢发生,让人觉得很奇妙。而且各种汤水或清淡或滋补,人人皆宜,大有裨益。
小冬在这上头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比做针线还热衷。她把各种能想得出的材料都放进去一同煮,有的味道鲜美,可是有许多都变出一股怪味儿来。有一次煮出一锅汤来,里面既有羊肉的膻,又有虾子的腥,还有青菜的涩,还有不知道什么里头的酸味和淡苦,赵吕尝了一口,神情古怪,还安慰小冬说:“妹妹可以给这汤起个名儿,就叫五味汤吧。”
待到桂花落满阶时,秦烈终于回来了。


第三十九章 梅花

他来的时候小冬正在练字,听着传话头也没有抬,把最后一笔写完,才说:“知道了。”
她把刚写好的字放在一旁架子上,才起身往镜子里看一眼,扶了扶鬓发呃,她今天梳了个斜云髻,鬓边簪了一朵木芙蓉花。
她比去年这个时候又长高了不少,去年这时节的衣裳已经穿不上了,小冬还拿着比了一比,裙子都缩到了脚踝上头了。
秦烈没回来之前小冬几乎每天都要想一想,他走到哪里了,不知他是否平安。等到确准了他回来的消息,小冬一颗心终于咚一声落到了底,说不出的踏实。
赵吕正和秦烈说话,厅上满满当当摆了好几只大箱子,小冬一迈进厅门,秦烈就转过身来。
——果然晒得像块黑炭头一样。
不过看惯了他这副模样了,小冬倒觉得也很顺眼,和平时常见的白面书生们全然不同。
“小冬妹妹。”
小冬和他见过礼,将他从上到下打量一番,瘦了,黑了,人倒显得很精神。秦烈仔细打量她一眼,才笑着说,“妹妹又高了些。”
秦烈带来的那些箱子里有皮毛,玉石,香料,布匹,药材,都不是中原的出产。赵吕正和秦烈说:“你跑这趟能有多少赚头,倒弄了这么多来送人情儿,岂不是白跑了?每样有一件是个意思就行了。
秦烈一笑:“那就权作我存放在你这儿的吧,什么时候短了我再找你要。”
话虽然这么说,可任谁都知道他不会来找人要的。
“还有样东西,是送给小冬妹妹解闷的。”
秦烈招了下手,外头站的人捧了一个篮子进来。秦烈把上头盖地布一掀,一个毛绒绒的脑袋从里面探了出来。
小冬冷不防,吓得朝后缩了缩,再仔细看,原来是只白色的小猫,毛长长的极为柔顺,脸儿胖胖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低低地喵呜叫了一声。
“小冬妹妹如今也不去学堂了,整天待在家里,我就弄了这个来,可以解解闷儿。”
小冬从来没养过这些,即使玉芳阁有些雀鸟,池子里还有鱼,那些都不能算做宠物,再说也不用她喂水喂食,小冬试着伸出手,把小猫抱了起来,那只猫脖子上系着个银铃铛,很是温顺,乖乖的让她抱,伸出舌头舔了舔爪子,懒洋洋的在她臂弯里找了个舒服姿势卧下了。
赵吕登时不满意了:“合着这还是只懒猫。”
秦烈忙说:“懒好,那等淘气的到处抓挠撕咬,又爱乱跑,这懒的又乖巧又干净,才适合小姑娘养着玩。”
小冬忍俊不禁,合着这懒也有懒的好处。
她和秦烈没说几句就回去了,等过了年,她说要午睡,打发其他人都出去了,还特意留了一扇窗,果然没过多会儿窗扇被无声地推开,秦烈像只大猫一样轻捷灵巧地从窗外跳了进来。
小冬坐在榻边,午睡前她已经拆了簪环,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