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我同是穿越公主-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日朝中可有边关的消息?”
  诸葛绫摇了摇头,说道:“尚无。不过皇婶且放心吧,皇兄派去的人自然得用,想必孟姑娘亦不会辜负所托的。况且此战又有皇叔在,定然不会有事的!”
  宁阳闻言只得默默点了头。
  自从这日过后,王府里一日比一日喜庆了起来,宁阳忙着坐月子,诸葛绫几乎每日都来,陪着她逗孩子玩。因着小家伙的名字宁阳想留给诸葛端云来取,于是便用那日想到的“平安”二字做了小家伙的乳名。
  “平安?平安?”这日用过午膳,宁阳躺在榻上逗儿子,小家伙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却不知道在看哪里。宁阳知道他这时候还看不清楚东西,但却还是忍不住想跟他多说说话,多逗逗他。可是小家伙没多久就似乎想睡了,眼皮子耷拉着,慢慢合上想要睡去。宁阳见了不由皱了皱鼻子,嘀咕道:“这乳名儿是不是取错了?什么平安、平安的!干脆叫你诸葛小猪好了!”
  谁知话音刚落,就听外屋一声大笑,诸葛绫打了珠帘儿进得屋来,瞅了一眼被娘亲骂了还睡得安稳的小家伙,笑得直不起腰来:“诸葛小猪!这名字好!干脆我与皇兄说一声,叫他把这名字写到宗室玉牒上去好了!等皇叔回来见了,一定、一定……”她话没说完,抚着肚子笑个不停了。
  宁阳笑嗔她一句道:“我不过是随口说一句,倒叫你惦记上了。宗室玉牒上若真写了这名字,你就等着看你皇叔的黑脸好了!”
  “看黑脸也总比见不着好!”诸葛绫从地上站起来,笑眯眯地瞅了宁阳一会儿,直把宁阳瞅得垂下眸去,转了转眼珠子,问她道:“快说!是否有你皇叔的消息了?”
  诸葛绫这才笑着点点头,说道:“刚收到的八百里加急捷报!十日前,皇叔于关外大破北戎扈巴王部!亲手斩了老扈巴王!如今正在边关处理战后之事,大军不日便可还朝了!”
  145 太子
  “大夏的消息,听说神武端亲王爷破了北戎扈巴王部。”晚上,柳子轩回来,用茶点时对安阳说道。
  安阳歪着脑袋听了好久,才啊地一声反应过来:“神武端亲王爷?那不就是端云表哥吗?他又立战功了呀?听说他打仗很厉害的!果然是这样!以前他来大周的时候,过年的时候父皇还叫他和大哥哥比过剑术,大哥哥都输了呢!”安阳手肘支在圆桌上托着下巴,正月里的凉风从略微开着小缝的窗户里吹进来,卷起她绕着指间的雪白锦帕,她却眼儿瞅着窗棱,似乎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事情。
  那时候端云表哥来大夏为母妃守孝,她曾经很想引起他的注意来着,可是都失败了。现在想想,那时候她真的以为古人很简单,有很多事情都不懂,后来才发现其实不懂的是自己。他们是真实的人,有实实在在的感情,就像自己喜欢轩哥哥,也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得到他的喜欢。
  安阳笑着放下手,抱着柳子轩的胳膊开心地倚上去,说道:“还是轩哥哥最好!”
  柳子轩见她表情如此多变,不由摇头一笑,温声说道:“本是在说大夏之事,怎又说到我身上来了?”
  安阳闻言吐了吐舌头,果断放开柳子轩的胳膊,挺直了腰背,做出认真的样子说道:“好吧,跑题是我不对,那就说回正题。刚才轩哥哥说北戎什么……什么王部的,被大夏打败了,然后呢?那个王部很厉害么?”
  柳子轩略微颔首,慢声道:“扈巴王部一直是北戎最好战的部族,大夏高祖和兴宗皇帝时曾与北戎两度和亲,如今的北戎王身上便有大夏的血统。扈巴王部一直以此为名煽动其他部族,滋扰大夏边关。去年二月,夏皇震怒,命端亲王爷为伐戎大将军,亲率十万大军赴西北边关伐戎。大夏之前与北戎也曾有过战事,扈巴王部从未被灭过,因而此事传入朝中时,朝中也只是猜测会与往时一般,灭灭北戎的锐气便会班师回朝。不想端亲王爷使了个失踪的计策,暗中回北关调集二十万大军,与边关十五万大军合力,围攻全灭了北戎扈巴王部。如此一来,北戎最好战的部族被灭,北戎只怕是要对大夏朝贺称臣了。”
  安阳听得一愣一愣的,说道:“轩哥哥知道的事情可真多。那……北戎对大夏称臣是不是对咱们大周有些什么影响?轩哥哥跟我说这些,应该不只是为了告诉我三姐姐一家的近况吧?”
  “安儿越发聪明了。”柳子轩温润一笑,接着说道,“北戎一族天生凶蛮好战,如今便是称臣只怕也不过一时,谁又能知晓待如今的北戎王百年之后会如何?不过大夏国力本就强盛,战事数十年不兴,国力只怕更加强盛。如今皇上在意的也正是此事。”
  安阳听了点点头,咬着唇儿说道:“对哦,我们大周附近也有个南戎,可是南戎也从来没朝贺称臣过。咦?对了,南郡不就是边关么?陆世子家里就在南郡。”
  “嗯。”柳子轩看着安阳,垂眸一笑,说道,“如今朝中最紧要之事仍是太子之争,皇上只怕会借此事叫陆世子于边关带兵,一来叫他将功赎罪,二来只怕也与立太子之事有关。”
  “立太子之事?”安阳皱起眉来,忙问道,“叫陆世子将功赎罪跟立太子有什么关联?父皇……父皇不会真想立瑞阳为太子吧?”年前那件事只是猜测父皇可能有此意思,难不成是真的?外公一直希望弟弟为太子,母后又一直帮着家里,如果父皇立了贤妃娘娘的儿子为太子,那……母后会难受的吧?
  安阳觉得,自己对谁做太子的事其实一直觉得无所谓,不过母后可能会伤心的话,她想她还是需要回宫一趟。
  第二日一早,柳子轩去了太常寺,安阳便梳妆了一番往宫里去了。
  到了慈仁殿上,母女二人聊过家常琐事,元皇后这才问道:“就快上元了,怎这时候回宫来了?”
  安阳闻言垂眸咬了咬唇,拧着帕子,又抬起眼来偷偷看元皇后,模样欲言又止。
  元皇后见了轻斥她一眼,说道:“有话便说。本非那藏得住心事儿的人,何苦如此?”
  安阳皱了皱眉,起身慢慢走到元皇后身边去,拉着她的裙袖小声道:“母后……有件事……我觉得,该提早跟您说一说。”
  “何事?”元皇后抬头望她。
  安阳还是觉得难以开口,想说要母后先答应她不伤心,可是又觉得这么做没用,母后不可能真的不伤心。想来想去,她终于还是叹了口气,皱着脸儿小心地说道:“母后,我觉得……父皇可能想立瑞阳为太子,要是、要是真有那么一日,您千万别太过伤心……”
  元皇后闻言愣了愣,好生看了安阳几眼,脸上却并未有惊讶的神色,反而笑问道:“你觉得?是你那驸马觉得吧?你从不关心朝事,此事可是他与你说的?”
  安阳吱唔了一会儿,慢慢点头道:“轩哥哥也是猜测而已……”
  “所以你便来与母后说了?”元皇后问道。
  安阳垂下眼儿点了点头,小声说道:“我怕母后到时伤心,所以……”
  元皇后看着她的模样,浅淡地笑了起来,拍着她的手说道:“行了,你有这份儿心,母后便承你的情。”
  安阳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问道:“母后怎么一点也不惊讶?”她来之前还想着,如果母后听了伤心的话,她该怎么安慰来着,现在好像派不上用场了……
  元皇后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说道:“你以为母后不知你父皇的意思?太子之争,朝中就属元家一派和德妃娘家一派争得最激烈。你父皇之前不言,纵着两派的人相互弹劾,年前一举拿下了朝中二十多位大员,叫两派元气大伤。早在那时,母后就知你父皇的意思了。贤妃一派在朝中势弱,你父皇这是明显帮着四皇子。”元皇后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外公如今年纪大了,直到你父皇处置了朝中大臣,他才慢慢察觉圣意。可是,元气已伤,又当如何?”
  元皇后摇了摇头,面色虽有些苍凉感慨,眼底之色却也算得上平静,只说道:“母后早就明白以你弟弟的身子,担不起咱们大周这江山的担子,只是你外公不死心……唉!随你父皇的意吧,反正无论哪个成了太子,都是要尊本宫一声母后的。”
  安阳见元皇后情绪平静,只能呐呐地点了点头,心里却不知为何反而难受了起来。她知道父皇身为帝王,治理国家管理朝政,一定不像平时宠着自己那样好说话,父皇的心思一定很深沉。不过怎么听母后这样说来,她倒是有些担心呢?父皇会不会……
  见她这副担心的模样,元皇后摇头笑了笑,拍了拍她的手,说道:“放心吧,你父皇乃是明君,纵使太子不是你皇弟,也没有亏待母后的理儿。”都这般相敬如宾地过了这么些年了,如何就不能接着过下去了?元家他只会慢慢消磨,断不会不顾天下人的悠悠之口的。
  这些话元皇后倒是隐了没说,只说道:“放心吧,母后这么些年,什么风浪没见过?”如今她倒是觉得,有些时候,有些事,不懂有不懂的福气。
  安阳也不知说什么好,她只是看着母后鬓边渐生的银丝,眼睛一热,却笑着拍胸脯说道:“母后放心吧!不论太子是谁,我都会好好孝敬母后的。等我和轩哥哥将来有了宝宝,我天天把他抱进宫里陪母后玩!”
  元皇后闻言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却轻斥她道:“不害臊!哪有女儿家说这样的话的?”说罢,她垂了眼,唇角却是慢慢勾了起来,抬起眼来看了眼安阳的小腹,说道,“你们既已圆了房,有身子是迟早的事儿。你需得细心留意着信期,莫要粗心大意。如今你也是正正经经的妇人了,走路当有个端庄的样子,莫要跑跑跳跳的,不成体统。这性子若不稳重些,日后如何为娘?如何相夫教子?”
  安阳听母后的训示又开始了,赶忙垂了脑袋,嗯嗯地听着。
  元皇后又训示些孝敬公婆之事,这才放安阳出了宫。
  这年上元宫宴倒是没特别之事,只是上元过后没几日,皇帝果然在朝中提起大夏破了北戎扈巴王部之事,并一道圣旨下到了南郡,命陆郡王世子陆呈为大将军,于边关练兵。陆呈也算不负皇命,这回倒是严于律己,回了军中先于军前罪己罚杖,自领八十军棍,再严明军纪,以身作则,治军甚严。短短两月时间,边关守军几乎被他带出了一番铁军的面貌,他带着守军将士常于边关外巡查,其逼人的气势吓得边关外几股多年不散的南戎马贼不敢再来,边关商市一片繁荣和乐。
  武德帝得知后,龙颜大悦,先下了一道圣旨褒奖陆呈治军有功,又下了一道诏书曰:贤妃陆氏门第清华,陆家满门忠君体国。皇四子长孙瑞阳年纪虽幼,然天资聪颖,品德贵重,深肖朕躬,可以承宗庙。以此昭告天下,咸使闻之。
  立太子的诏书布告天下,朝中有些老臣自然有些意见,然贤妃母家于边关统领着二十万大军,德妃娘家一派早就将兵权还给了皇帝,元家虽是世家大族,枝脉甚广,然却不掌兵权。因而德妃一派对太子之争落败一事并无太大反应,只是元老相国自这日起,却称起了病,不再上朝。
  安阳得知此事时,正在花园的湖边投着鱼食儿,笑着与奶娘和禾儿指着那条最大的锦鲤,说要乘着小舟去捉来看看。只是小船还没划来,报信儿的人便来了。安阳听后顿时没了心情,待柳子轩午时回来用膳时便说道:“轩哥哥,外公称病不肯上朝,要不……咱们去看看吧。”
  柳子轩闻言略微垂眸一笑,温润道:“自是应当,待明日下了早朝,与安儿同去看望外公。今日我且与寺卿大人说一声,安阳也备些燕窝参芝,明日一起带去。”
  安阳听了觉得有理,便叫人去准备了。
  第二日,柳子轩下了朝回来,便与安阳一同前往相国府上。
  元老相国正用着早膳,桌上参茶米粥、包子点心一样不少,听闻安阳和柳子轩来了,忙起身说道:“把这些都收拾了!扶老夫进屋躺着!”
  待安阳和柳子轩被下人领着到了老相国屋里时,正见他躺着床上咳嗽着,元老夫人在一旁端着参茶,劝他喝一口,他却无力地摆摆手,老夫人轻叹一声,将茶碗放在桌上,抬眼见安阳和柳子轩进了来,便说道:“相国卧病在床,妾身服侍在侧,未及亲迎公主和驸马爷,还望恕罪。”
  “外婆说什么呢?我们今儿本来就是来看望外公的。”安阳忙把元老夫人扶了起来,把带来的补品递了过去,元老夫人忙谢过,叫丫头拿了下去。
  柳子轩走到床榻前给元老相国行了礼,他仍是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又指了指椅子。丫头们忙搬来椅子,叫安阳和柳子轩坐了。
  柳子轩这才问道:“不知外公身染何疾?可有请郎中来看过?”
  元老夫人闻言面色暗淡,叹了口气,说道:“去南街请了郎中来瞧了瞧,说是相国操劳多年,乃是积劳成疾。”说罢,还用帕子拭了拭眼角。
  安阳惊讶道:“这么严重?那……那郎中可有说外公的病好治不好治?南街的郎中医术高明吗?要不要我请御医来?”
  元老夫人忙摆手道:“公主好意妾身心领了,只是咱们又非皇家人,哪儿敢请御医?”
  安阳闻言皱了皱眉,怎么说外公一家也是皇家亲眷,请御医不是一定请不得啊!为什么外婆不请?安阳垂下眼儿,心里觉得有些奇怪,她抬起眼来细细看了床上躺着的外公,怎么瞧怎么觉得和以前没什么两样。胡子依旧花白,脸色依旧红润。
  安阳歪着脑袋,越发觉得奇怪。正当此时,手上忽而传来温热的温度,安阳转过头去,见柳子轩拍着她的手笑了笑,说道:“公主莫要心急,外公为国事操劳过年,可谓鞠躬尽瘁。如今外公多日不曾上朝,父皇早朝之时瞧着也是甚为担忧。那日臣夫还被召进宫中说起此事,父皇这些日子朝事繁忙,脱身不得,便命臣夫且来看看,如今见外公似是身染重疾,一会儿便回宫复命,父皇定会派御医前来,好生为外公诊治,相信以御医的医术,外公很快便会康健起来的。”
  元老夫人闻言捏着帕子的手紧了紧,元老相国却咳嗽了几声,有气无力地道:“谢皇上隆恩。烦请驸马爷禀告圣上,老臣一把老骨头了,再高明的医术只怕也不顶事了。”
  柳子轩却缓缓摇了摇头,温言劝道:“外公莫要如此作想,皇上和朝中之时如今都离不开外公,皇上那日还说了,过几日圣驾亲临来看望外公,外公这几日且好生休养吧。”说罢,便与安阳站了起来,双双告辞。
  待出了相国府,安阳忙问柳子轩道:“轩哥哥方才说的可是真的?父皇真这么说?”
  柳子轩闻言缓缓笑了起来,说道:“莫非安儿以为为夫会假传圣意?”说着话,见禾儿打了轿帘儿,便亲自扶着安阳上了轿子。
  安儿皱着眉头上了轿子,一路上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她并未有验证柳子轩是否在说谎的机会,因为没过三日,父皇还未亲自去相国府看望外公,外公便拖着病重的身体上朝了。听说上朝那日也是咳得厉害,父皇下了朝忙传了御医来瞧,御医把脉过后,只说是偶感风寒,开了方子,说不日便会好了。
  自这日起,听闻朝上的秩序日渐好了,而三月末洵休那日,柳子轩却被传召进了宫。
  御书房里,武德帝正看着奏折,柳子轩一身朝服进来行过大礼便退在一旁,皇帝从桌案间抬起眼来笑看了他一眼,缓缓合上奏折交给身后的宫人,有些慵懒地说道:“轩儿啊,你来看看这些奏折,父皇想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