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一品闺秀-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婶的回归,让大家在阴霾中见到了一丝光亮,俞氏开始静下心来谋划以后的生活,好在手头上的银子还算宽裕,俞氏边让猴子留心衙门里的消息,一边让东哥儿再去置些田地,为了安全起见,所有田产都记在东哥儿名下,让铁牛和石头他们都过来帮着耕种,
  紫菱不肯离去,说是要在这里等阮家的消息,若是老太太出不来了,她就留下伺候夫人和小姐。
  往日紫菱对俞氏和阿语就多有照拂,恭谦有礼,阮家那么多下人,就数紫菱心眼好,俞氏自然不会反对她留下,就随了她的意。
  阿语找了个时机,跟俞氏说了接济佃农们的事,俞氏听了,深以为然,说:“佃农们也不容易,咱们能接济就接济一些,先过了这个冬再说。”
  元香却是有些犯愁:“夫人,虽然咱们现在手头上还有几千两银子,但是还得留一些打点衙门里不是?田地的收成也不是三两月就会有的,只怕到时候咱们自己先撑不过去了。”
  俞氏重重叹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咱们自己紧着点,佃农们要求也不高,无非是一口粮而已,就先这么办吧!银子的事,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阿语琢磨着,得想个办法把空间里的银子弄出来用才好,把死钱变成活钱。阿语又想起蒋静以前做工过的酒坊,不知道现在还开不开。
  征得娘的同意,阿语和东哥儿夫妻两一起去邻县购买粮食,路上,阿语趁机问蒋静这个问题,蒋静道:“前阵子我倒是听人说那酒坊要拿来卖了,只是不知现在是否已经脱手,小姐,您问这个干嘛?”
  “那你回头就去问问这事,如果还没买主,我想把酒坊买下来。”阿语认真道。
  “小姐要买下酒坊?可是小姐,这生意难做啊!要不然人家酒坊就不用关门了。”蒋静提醒道。
  阿语笑道:“我来问你,那酒坊酿的都是什么酒?”
  “米酒和白酒啊!”蒋静道。
  “难怪要关门了,你想啊!咱们这边,每到天气转凉,大户人家都会自己酿些米酒,足够喝一冬,到了夏日,米酒还容易馊,酒坊里的米酒自然卖不出去,而白酒呢?我们南方人又喝不太惯,买的人肯定少少。”阿语分析道。
  蒋静听了连连点头:“是这么个理。”
  阿语接着又道:“所以,咱们得另辟奇径,不酿米酒也不烧白酒。”
  蒋静困惑道:“那要做什么酒?”
  阿语神秘一笑:“现在先保密,你只管帮我去问来就是,对了,这事最好先别让我娘知道。”
  “为什么?”蒋静又不理解了,买酒坊可不是小事。
  “我想等事成了再告诉娘,好让她惊喜惊喜。”阿语讪讪道。
  蒋静直皱眉,小姐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要经营一个酒坊可不是只酒酿这么简单,当然酿酒也不简单,万一酿的不好,就什么都不用说了,还有酿出来的酒要怎么销出去,也是个大问题。

  正文 第九十章 意外之财(二合一大章)
  本以为买米不过是付钱、拿货这么简单,没想到,东哥儿去问了好几家米粮店,都说涨价了,原本一担米不过四五两银子,现在却要十金,要么干脆就说无粮可卖。
  阿语听了气极,这些无良商人,见内战起,想要囤积米粮,坐地起价,十金一担,转眼翻了二十几倍,简直比土匪贪官还狠。
  气归气,骂归骂,人家不肯卖,又能有什么办法?按现在的价格,阿语带出来的银子,还不够买一担米的。
  “小姐,这可如何是好?”东哥儿没了主意。
  “他们也太狠了,这样一来,谁还买得起米?都饿死算了。”蒋静很是气愤。
  “也是咱们失算,早该想到打仗了,米粮要涨价的。”东哥儿唉声叹气的自责着。
  三人无计可施,只好放空车回家。
  元香打着算盘,越打心越凉,照这样算,夫人手里的几千两银子瞬间缩水,而且是严重缩水,别说接济佃农,自己这一大家子人过日子都艰难了。
  “该死的反贼,真是害人不浅,也不知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去。”元香愤愤的嘟哝着。
  “我看朝廷一时半会儿的平息不了这场内乱,听说北方的突厥人又来进犯了,这内忧外患的,苦的还不是咱们老百姓?”李婶今天出去买菜听大家都在议论这事。
  “这几日连菜价也涨了,不过还好,咱们地里的菜就要成熟了,改明儿我再去抓几只小鸡仔,养着,要不然,再过几日连肉都要吃不上了。”李婶郁郁道。
  俞氏重重叹了一气:“也不知,咱们这里能有几日太平。”
  “阿语……”俞氏唤道。
  阿语正出神的想事情,空间里要金子有金子,要米粮有米粮,可怎么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来用?
  “阿语……”俞氏见阿语怔怔的,心不在焉,又叫了一声。
  “啊……娘,您叫我?”阿语迟钝的反应过来。
  “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俞氏柔声道。
  “没什么?只是担心佃农们,现在没人能帮他们了。”阿语沮丧着,两眼望天,诺诺道:“要是天上能掉银子下来就好了。”
  元香笑道:“小姐,现在银子不顶用了,您得祈求老天掉金子才是。”
  李婶戳了下元香的额头,嗔怪道:“你别跟着瞎参合。”
  元香撇了撇嘴:“我是顺着小姐的话说的。”
  俞氏莞尔道:“大家也别着急,官府总不能看着老百姓饿死的。”
  阿语心底冷笑:官府?官府什么时候管过老百姓的疾苦?指望官府,还不如指望老天爷呢!
  东哥儿和铁牛不死心,又跑去更偏远的地方去买米粮,李叔去田里忙活,蒋静则去了酒坊,猴子这几日基本都呆在安阳县城,以便打探消息,赵大哥么总是神出鬼没,经常不在家。阿语想练功,可就是静不下心来,索性到后院去散散心。
  东哥儿买的这处宅院,是两进带一个小花园的院子,花园不大,也就五六十个平方的样子,也没种什么奇花异草,只一井,一小池塘,一方石桌而已,很简陋,不过打理的干净整齐,阿语闲来无事就喜欢坐在池边的石凳上发呆。
  池塘里还剩几支残荷,叶已枯,花已谢,只余那枯枝似铁,傲然风中,脑海里突然浮出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人生也大抵如此吧!面对繁华过后的凄清,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盛极一时的阮家,如今落到这样凄凉的境地,不知身在狱中的伯祖母,各位叔叔伯伯们会作何感想……
  一阵风过,园中的一株梧桐落叶纷纷,飘摇着落在阿语的衣襟上,一叶落而知秋,现在已经是落叶满地了,阿语捡起枯黄的梧桐叶轻轻抛向小池,落叶打着转飘在水面上,漾开一层细微的涟漪。
  骤然,脑中灵光乍现,阿语嚯的站了起来,朝池塘里望,因为水面上铺满荷叶,根本看不见水底。阿语压抑住心中的激动,四下里张望,确定没有人,才接下钱袋,取出之前白离给她准备的黄金,一锭一锭的,绕着池子小心翼翼的放入水中,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
  丢了差不多有六七百两黄金,阿语听见李婶在叫她。
  “小姐,开饭了……”
  阿语忙收好钱袋,拍了拍手,望着小池塘,笑眯了眼,谁说天上不会掉黄金?这便掉一个给你们瞧瞧。
  “来了……”阿语应声跑到前院。
  晚上,东哥儿和铁牛灰溜溜的回来了,到处都涨了,买不到粮。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俞氏虽然心里也着急,可又无可奈何,让东哥儿和铁牛赶紧吃饭去。
  没多久,蒋静也回来了,阿语惦记着酒坊的事,就过去找蒋静,走到厨房间,听见李婶在跟东哥儿他们说:“现在粮食这么紧,咱们手头上的存粮也不多,从明个儿个起,就只给夫人和小姐做米饭,咱们就喝粥。”
  蒋静道:“是该如此,十金一担啊!真是吃不起了,能有白粥喝都不错了。”
  铁牛道:“阮家庄的佃农们,好些都准备去逃难了。”
  “何止,我今天出去,看到一些有钱人家也都到外地投奔亲戚去了,说是,咱们这边肯定不太平。”东哥儿吃着饭,含糊的说。
  “真的会打过来?”李婶担心道。
  “难说,若是平南王胜,那北边就要乱了,若是朝廷厉害,那咱们南边就要遭殃了。”东哥儿说道。
  “哎!这可如何是好?”李婶叹道。
  阿语听到这就不好意思再走进去,转身离开,思忖着,真的会打过来吗?安文这一带又不是什么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不过,凡是难以预料,如果真的要逃难又该去哪里?
  阿语没去找蒋静,蒋静却是来找阿语了。
  “招弟,你先出去,我和东哥儿嫂子谈点事。”阿语把招弟打发出去。
  “那事儿怎么样了?”阿语问。
  蒋静道:“我问过了,原本有了买主,可是战事一起,那买主又不要了,所以,现在还没脱手,酒坊的掌柜也很着急,自己把价格压了又压,现在只要六百两银子,还包括酒坊周围的几亩地和一片山林,大约有百来亩,如果只是酒坊,三百两银子就够了。”
  阿语听得心动,问:“那片山可曾开发?”
  “开了一部分,种了些桃子和李子,不过很久没人打理了,”
  阿语暗暗欢喜,这正是她要的,到时候就把整片山林都利用起来,种上各种果树。
  “那就这个价吧!明天你再辛苦一趟,帮我跟那酒坊的掌柜定下来,他说什么时候交钱就什么时候交。”阿语下定决心要把这个酒坊买下来。
  “小姐,您真的要买?可是现在大家都准备逃难去了,都赶着把田地产业卖掉,咱们怎么反倒买进呢?”蒋静提醒道。
  阿语郑重的点点头:“要买,不但要买下酒坊,而且,你和东哥儿留意下,哪户人家要出卖田地,转让铺面,只要价钱合适,咱都给买下来。”这些人急于脱手,出的价肯定不会高,乘机买进,也算发一笔战争财。
  蒋静愕然:“小姐,这又是为何?万一这边打仗了怎么办?咱们要逃难的话,还需要很多银子呢!”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按我说的没错。”阿语自信满满的说。
  蒋静很是犹豫:“六百两可不是小数目,要不,咱们还是先禀明夫人,看看夫人的意思?”
  “不行不行,告诉我娘的话,我娘一定不同意的,你也知道我娘这个人保守的很,手里有一分钱就做一分钱的事,可是要发财总是要冒点风险的,我手头上还有些银子,不动娘手里的钱。”阿语急道。
  阿语小姐当初走的时候就留了一千两银子下来,后来小姐说那些银子是五殿下给的,难道阿语小姐手上还有好些银子?蒋静疑惑着。
  “好嫂子,你就听我一回,错不了的,战事总会有结束的一天,就算咱们出去逃难了,也总是要回来的,现在紧巴些,但等将来太平了,咱们就发达了。”阿语鼓动着。
  蒋静想想,也是个理,既然这是小姐的私房钱,小姐爱怎么用都是小姐的事,她已经提醒过了,也算尽了心。于是,蒋氏点头道:“好,那我明天再去趟酒坊,把这事定下来,至于价钱……我想应该可以再压一压。”
  “不用了,这个价钱已经够便宜了,等于白捡,人家也要过日子的,要不是真的没办法,哪里舍得贱卖,就这个价钱好了。”阿语凭良心说,反正她有钱,没必要再趁火打劫。
  蒋静无奈的笑了笑:“小姐,您呀!就是心地太好了。”
  第二天一早,蒋静就出门去替阿语办事,阿语按着原来的计划,来到后院,拔下头上的簪子,“咚”的扔进了水里。
  “哎呀,不好了,我的簪子掉池子里了……”阿语着急慌忙的跑出去。
  东哥正在前院劈柴火,听见阿语的叫声,丢下斧子就赶了过来,招弟和元香也跑了来。
  “小姐……出什么事了?”东哥儿问道。
  阿语哭丧着脸,指着池子说:“我的簪子掉进去了,刚才我看见池子里有条鱼,想去捞,才一探头,簪子就掉了。”
  元香问道:“是哪根簪子?”
  阿语弱弱的说:“就是我娘给我的那根碧玉簪。”
  元香一听,急了:“小姐,您怎么这么不小心呢?那可是您外祖母留下的……”
  东哥儿卷起裤脚,捋起袖子走到池子边,探了探头:“在哪里掉下去的?”
  “这里……”阿语指着一处,这里的金子放的最多,东哥儿一下水保准摸到。
  东哥儿二话不说,跳进水池,脚底被什么东西各应了一下,脚心一痛,顿时重心不稳,整个人摔进了池子里。
  元香和招弟都惊呼起来:“东哥儿,你没事吧?”
  东哥儿扑腾了几下,才扶着池岸站了起来,其实水深不过到东哥儿的大腿,东哥儿抹了把脸上的水喃喃道:“这池子底下是什么东西,这么各应人。”说着,他弯下腰在水底摸了摸,捡起一块东西来。
  “这是什么……”东哥儿不经意的这么一看,顿时傻了眼:“金元宝……”
  “快拿来我瞧瞧。”元香伸手接过元宝,用帕子擦干了,黄澄澄,金灿灿,不是金元宝是什么?元香放到嘴边,用牙齿一咬,软的,立时惊喜的欢呼起来:“果真是金元宝,东哥儿,是金元宝。”
  东哥儿说:“好像底下还有。”
  “快,快摸上来,招弟,你快去告诉夫人,说池子里摸出金元宝了。”元香兴奋道。
  看元香乐的合不拢嘴,阿语不由心笑,这才见到一个金元宝就把你乐成这样了,待会儿若是看到一大堆金元宝,估计你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阿语故意皱着眉头道:“东哥儿仔细找找我的簪子。”
  “哦!”东哥儿应声,又在水底下摸。
  一摸一个金元宝,一摸又一个,元香的眼睛都发直了。
  俞氏带着李婶和李叔赶来时,地上已经堆了十几个金元宝。
  “这……这事怎么回事?这池子里怎么会有金子?”俞氏不可思议道。
  李叔道:“清理这个园子的时候,唯独没动这个池子,说不定是原来的屋主留下的。”
  李婶马上反驳道:“怎么可能?原来的屋主把这房子卖了,还特意留下这么一大堆金子?”
  阿语道:“我看这宅子也有些年头了,也不知是哪一任屋主把金子藏在池子里,后来因为什么缘故,没能把金子取走,而后来的屋主又不知道这个秘密,所以就留到现在了。”
  大家都觉得阿语说的很有道理。
  元香兴高采烈的说:“我前儿个刚说要是天上掉金子就好了,没成想,今儿个果真就应验了,小姐,多亏您的簪子掉了,要不然,咱们还不知道这池子藏着金子。”
  李婶笑道:“你这张嘴真这么灵验,以后咱们也不用干活了,天天让你念叨金子得了。”
  “夫人,池子里好像还有很多金子。”东哥儿一边摸索一边道。
  “我也来。”李叔袖子一挽,也下水去捞。
  父子两在水底摸了个遍,找到了阿语掉的簪子,又摸了好一阵,直到确定池底再没有金元宝了,这才爬上岸。
  招弟去拿了干帕子,元香去搬了个大箱子,和李婶三个人一起把金元宝一锭一锭擦干,整齐的摆放在箱子里。
  俞氏清点了一下,居然有七百六十余两。
  阿语催促李叔和东哥儿赶紧去换衣裳,免得寒气入体,尤其是李叔,年纪大了,可经不起病,两人依言回房去换衣裳。
  俞氏看着一箱金元宝发愁,自语着:“这么多金子,咱们是不是该还给原主?”
  “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