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来的女官?”李渊愣了一下,虽然公主府也可以自行设立女官,但那是必须要上报批准的。不过这并不是重点,关键是女儿的病体有了好转的迹象。他立即就吩咐人摆驾去看望平阳公主。
  “陛下且慢!”
  梁子安和安公公几乎是异口同声。
  “嗯?你二人有何话说?”李渊声音一沉,脸上的神色便带了出来。他现在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去公主府察看爱女的情况,哪里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陛下,殿下身体刚有转,心情不宜激动。如果陛下此时前往,只怕后果难以料想!”梁子安委婉地劝道。
  “陛下,梁大人所言极是!”安总管也在一旁进言。他的心里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哪怕是天家骨肉,这探望病人也不是可以随便起驾的,弄不好,反为不美。
  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说是有大臣重病不起,有人便传言,这位大臣即将一命呜呼了,皇帝体恤臣子,便去看他最后一言……这原本是一桩美谈,只是这大臣虽然病重,却并非无治,只是皇帝要看的是‘最后一面’,如果他不死,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所以他是非死不可了。
  李渊听了之后,也颇为踌躇,沉思一会儿,问道:“朕的两个皇外孙可好?”
  梁子安答道:“臣去公主府的时候,两位小郎君正在书房学习,臣未得见。但听得下人们说,两位小郎君功课大有进步。”
  第一卷 乱世 第七十四节 蜂窝煤
  第七十四节 蜂窝煤
  “噢?这两个小顽皮竟然肯安下心来读书了?”李渊嘴角带着笑意,语气中却有些惊讶。
  自家的孩子是什么状况他当然清楚,说起来这皇帝当得也够可怜的,几个儿子为了皇储之位争得勾心斗角,最爱的女儿身罹重病,也就是几个孙子和外孙能够让他觉得身后还有些阳光了。
  “陛下,殿下为他们请了新的先生。”梁子安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虽然女先生在历史上并非仅有,但自隋唐以降,似乎这还是第一位。
  “是从国子监请的吗?”李渊的情绪也不错,皇外孙功课长进,说明孩子们懂事了,爱女就不会为孩子们的事上火,有利于病情的进一步好转。
  “不是。”
  梁子安微笑着回答道:“启禀陛下,传授两位公子课业的正是那位新来的临时女官。”
  “哦,她叫什么名字?”李渊这回才对那个‘临时女官’好奇起来。
  “她叫夏小婉,据说是裴夫人的义女,因为她擅调理,精烹饪,而且颇有学识,是以裴夫人推荐她入王府,暂时负责公主殿下的起居。”
  “是程知节的夫人推荐的?”李渊有些沉吟起来。程知节是秦王李世民帐下的大将,而通过裴夫人交好平阳公主,会不会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呢?
  这不是李渊多疑,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李世民和李建成虽然还没斗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明里暗里已经开始出招,连朝堂之上也是暗流涌动了。
  旁边的安总管注意到了他的神色,低声道:“殿下,裴夫人和公主殿下素来交好,情如姐妹,当然是希望殿下早日康复。”
  他将‘早日康复’这四个字咬得很重,李渊自然听得明白,只要爱女病愈,这才是关键,毕竟自己才是大唐的最高权力者。
  他想了一下,道:“老安,你去秦王府,让秦王妃去探望一下平阳,另外给那个女官也赏锦缎两匹,银五十两,就交给秦王妃一并带去。”
  “是,陛下。”安总管应声领旨,见李渊的脸上已经露出些许的疲色,便向梁子安递了个眼色。
  “陛下,臣告退!”梁子安心领神会。
  “嗯,平阳那边如果有什么消息,要立即禀报朕。”李渊沉声道。
  “是,陛下。”梁子安和安总管一起离开大殿。
  ※※※※※※※※※※※※※※※※※※※※※※※※※※※※※※※※※※
  山阳县,张家。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书房里,传来张陵朗朗的诵读声。
  门,突然轻轻地开了条缝,一只乌溜溜地大眼睛露出来,很谨慎地观察屋子里的人有没有发现自己。
  “囡囡,再不进来可要打屁股了!”诵读声嘎然而止,传来张陵充满笑意的声音。
  “坏哥哥,嫂子说过,女孩子的屁股不能随便给男孩子打的,我要告诉嫂子!”囡囡可爱地紧了紧小鼻子,推开门走进来。
  “我是你哥哥,不怕的。”张陵放下书本,一把将囡囡抱了起来,小丫头现在长肉了,沉得很。
  “嫂子什么时候回来?”囡囡仰着脸问道。
  “总得把长安的事情办完后才回来吧。”张陵答道,小婉不在,大家都有些不习惯,几个弟弟妹妹都来问他,弄得他头大无比,可张杨氏都不知道的事情,他一个少年人哪里知道?
  “对了,找哥哥是不是有事情?”张陵问道。
  “对了,娘让我叫你过去!”囡囡这才想起有正事,扭着身子跳到了地上。
  “哦,快走吧。”一听张杨氏叫他,张陵连忙拉着囡囡去见母亲。
  自从小婉走后,张杨氏又重新操持起了家务,好在外面的事情有张忠等人打理,家务事又有李氏帮忙,张杨氏其实并没有太累,而且张陵生性至孝,除了完成课业外,其它的时间也帮忙打理。
  小婉平日对各工厂的管理都制订了制度,只要按照制度规定的执行罢了,几个管家经常去加工厂检查,张陵有闲暇的时候也会亲自下去,只要帐簿没问题,其它的倒也无妨。
  领着囡囡来到前屋,屋里除了张杨氏和李氏外,张孝也在这里,先给母亲见礼后,转向问道:“二管家,你怎么过来了?是不是那些孩子又出事了?”
  张孝笑呵呵地答道:“大少爷,那些孩子乖得很,长得很壮实,学习也很用功。我这次来是为煤矿的事情。”
  “煤矿要开采了?”张陵问道。
  “已经开始开采了,那煤都堆的跟小山似的。我这次来,就是跟夫人和您商量做广告的事情?”张孝答道。
  “什么广告?”张陵问道。
  “就是这个。”张杨氏递过来一张纸,“这是小婉临走前设计的,由印刷厂印刷的。”
  张陵接过来看了一眼,上面介绍了煤的用途、用法以及和使用干柴的比较,最后还用炉子的制作办法。
  “这个很好啊!”
  张陵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觉得这张纸挺有意思的,问张孝道:“这个是要贴出去吗?”
  “不是。”
  张孝道:“这第一批是给官府和县里的大户送的,而且每户都附着一车煤和一个炉子。第二批是雇佣一些小孩子,上街发广告。”
  张陵想了一下,道:“我明白了,第一批是给那些人试用,这些人觉得好用的话,自然会到我们这里买,那第二批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张杨氏问道,张孝也好奇地看向他。
  “我们可以制一个大型的炉子,然后再支上一口大锅,在当街演示,而且我们也可以用它蒸馒头,蒸米饭……只要它能做的,我们都可以演示。”
  “大少爷,做的那些东西怎么办?”张孝问道。
  “我们自己也可以吃啊,吃不了就卖……对了,我们还可以蒸婉姐教的那种肉馒头(包子),一定有很多人来买。”张陵说道。
  张杨氏点点头:“张孝,你就制作一个大的炉灶出来,城里的事情就让张忠来办。”她又转向张陵,声音严厉地道:“陵儿,你肯动脑筋,那很好,但你的才智不要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要好好读书,才不负为娘和小婉的一番心意。”
  “是,娘。”张陵老老实实的答应,他知道全家都希望自己步入仕途,小婉和娘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让全家人过得更好,也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夫人,大少爷,还有一件事情。”张孝见二人的谈话结束,继续禀报道:“依着小姐的指示,小的在城北已经找了一座空地,准备起一间宅子做煤场。”
  煤不能现卖现从药王坪拉,而且张家现在用的也是煤,知道那东西脏,而且糖坊的仓库里也搁不下多少。
  “准备建什么样的宅子?”张杨氏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造一道院墙,防止偷盗,然后再盖几间房子,给看院人住,白天也可以卖煤。”张孝答道。
  “那行,这件事你看着办吧,用钱从帐上支取便是。”张杨氏一听,这样的话,其实就是花个地价,算不得什么。
  山阳县县衙。
  王守拙刚从前面大堂出来,便看到一个丫环匆匆而来,看到他后停下行了一礼,禀报道:“老爷,夫人请您回去一趟。”
  “嗯,有什么事情吗?”王守拙问道。
  “好像是张氏糖坊来送什么东西。”丫环答道。
  送东西?
  王守拙疑惑地想了想,快步往家里走去。
  一进前屋大厅,就看见一个面熟的男人正站在厅里跟王夫人答话。
  “小人张孝,给县丞大人请安!”那个男人见他进来,连忙行礼问好。
  “我想起来了,你是张府的二管家是吧?”王守拙终于想起这个人是谁了。
  “正是小人。”张孝答道。
  “你过来有什么事情?”王守拙倒也不敢怠慢。
  “夫人让我送一件事物给大人。”张教将那张广告递给王守拙。
  “煤?”
  王守拙微微皱眉,“这桩事物确实不错,不过,本官若是收下,岂不是收受了贿赂?此事休要再提。”
  “大人误会了。”张孝不紧不慢地行了一礼道:
  “这种事物不仅可用于民间,而且还可用于军中,尤其是北方苦寒之地,若有此物取暖,胜于柴草。况且这种燃料在大唐境内的地下,分布非常广泛,价格十分便宜。而且大规模使用时,不需要使用上等煤,只用下等煤粉,制成蜂窝状,即可使用。大人可允许我示范给你看吗?”
  王守拙点点头:“本官这倒要看看,是否果真有用!”
  张孝来到厅口招呼一声,便有两个家人将炉子抬进厅里,然后在炉膛内放入少许的木柴,然后将一个上面带着通孔的圆柱放进去,最后从炉子下方点燃木柴,不一会儿,那个用煤做成的圆柱体便熊熊地燃烧起来。
  “这个叫做‘蜂窝煤’,比同体积的木柴扛烧,而且散发的热量大……”张孝在旁边指点着,王守拙和夫人都啧啧称奇。
  最后,王守拙满面喜色地道:“好,回去告诉张夫人,这份礼物我收下了,回去替我向她道谢!”
  “是,小人告退。”张孝目的已经达到,躬身答道。
  第一卷 乱世 第七十五节 长孙无垢
  第七十五节 长孙无垢
  “老爷,这张家的小娘子倒真是生财有道!”王夫人看着尚在熊熊燃烧的炉火,好奇不已,“这东西确实比劈才方便,而且还不怕潮湿。”
  王守拙摇摇头道:“只可惜她是个女儿身,否则将来朝堂之上必有她的一席之地。来人!”他扬声喊道。
  “老爷,您有何吩咐?”管家进来问道。
  “将这炉火撤了……不,搬到外面,烫壶茶来。”王守拙本来想熄掉它,这本来就天气渐热,一会儿工夫,他都有些出汗了,话倒嘴边,他又改了主意,想看看这火力如何。
  管家答应着命人将炉子搬出去,又烧上一壶茶水,不太长的时间,水便沸了,确实比用柴禾烧水快。
  王守拙微微点头,吩咐管家道:“王福,你且将这炉火熄了,将这火炉和煤装车,待我修书一封,一起送往长安秦王府。”
  “是,老爷。”管家答应一声,自去安排人手装车,王守拙便进入书房修书,并将张孝送来的那张广告也附在其中。
  王夫人也跟着进入书房,看着丈夫写完呈秦王的书信,问道:“老爷,这种事情也要禀报千岁?”
  “当然!这是张家送给我的礼物,却之不恭!”王守拙笑道。
  “礼物?”王夫人一时没有听明白。
  王守拙指着那张广告道:“这煤的作用不仅仅在民间,对于军队的用途更大,尤其是驻守北方苦寒之地的军士,每年因为寒冷减员或战斗力大幅下降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有这燃煤取暖,对于我大唐军兵来说,功莫大焉!”
  “原来如此!”王夫人这才明白,如果是这样,由丈夫呈递秦王府,自然是大功一件,再加上前一次《三字经》的事情,估计丈夫的升迁就不成问题了。
  “还不止此!”
  王守拙道:“煤之用途如此广泛,仅张氏一家,定然供不应求,她的意思是让朝廷出面,派遣有司去各地查勘,寻找新的煤矿,以供给天下,这才是难得之事,也唯有千岁,才能做得此事。”
  “想不到那小娘子竟然思虑至此,果然难得!”王夫人至此才明白丈夫刚才为什么叹息小婉非男儿身了。
  “老爷,车已经装好了。”管家在外面禀报道。
  王守拙将写好的书信拿起,来到门外将信递给管家:“立即安排人将信和货物送到秦王府,不得有误!”
  “是!”管家接过书信,领命而去。
  长安,秦王府。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正拉着长孙王妃的衣袖撒娇道:“母亲,我也要去,好长时间没看到柴哲威和柴令武了,我刚学的《三字经》,一定比他们强!”
  “好了,我就带你去,可听好了,不许调皮,否则回来罚你写一百张字。”长孙无垢爱怜地摸了一下小男孩的头说道。
  这个小男孩就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一个悲催的大唐太子,李世民的几个孩子争来争却,最终还是便宜了李治,连皇后都一并给解决了,但现在他还是一个小屁孩。
  王妃出府,虽然规模不似皇上的后妃那样排场,但侍卫内侍等,还是不可少的,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公主府进发,不多时,一行人已经来到平阳公主府外。
  守门的家人一见是秦王妃的仪仗,一边派人招呼,另一边飞也似的向里面传报……不多时,雯姑便带人匆匆地迎了出来。
  “奴婢文雯,见过王妃殿下!”
  “免礼!阿雯,平阳怎么样了?”长孙无垢急切地问道。
  “殿下的身体已经有所好转,现在已经开始恢复钦食了。”雯姑脸上浮起了笑容。
  “嗯,你带我去见平阳,派人带承乾去见两位小郎君。”长孙无垢吩咐道。
  “是。”雯姑答应一声,命一名丫环带了李承乾去见柴哲威和柴令武,她则亲自带着长孙无垢前去探望平阳公主。
  老远的,便看到平阳公主的屋门是打开的,只挂了一袭香珠串成的帘子,上官无垢是知道平阳公主得病后的怪脾气的,不仅不愿意见生人,就连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里面简直是呆不得人。
  看到长孙无垢疑问的目光,雯姑含笑解释:“这还多亏了夏小姐,也不知道她使得什么办法,让殿下同意两位小郎君每天陪她一段时间,殿下担心小郎君受不得药味,这才同意将门窗打开,一来二去的,竟是全天都可以打开了。”
  长孙无垢也是有孩子的母亲,心里暗自赞叹,这夏小婉果然有办法,天底下做母亲的,无论心中装着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孩子,可叹那些名医、御医,只会在药石上枉下工夫。
  站在院子里的丫环婆子们看到长孙无垢进来,早已经拜倒了一片,又有那伶俐的,已经禀报平阳公主,秦王妃来了。
  平阳公主跟两个兄长的感情都非常好,而和长孙无垢更如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