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恐怖卜案·大唐李淳风传奇-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沉吟片刻,李淳风默不作声走过去,俯身察看地上尸首,神情专注。元觉泪眼模糊,突然看到一个陌生人,不禁一呆。

  “你是谁?”

  不答反问:“你怎知他是失足坠塔?”

  “啊”元觉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这这,他人在塔下,当然是摔死的。”

  “是吗?”男子修长手指在地上捻起一把浸了血的土,“高处坠落,看头上伤势,出血应当甚多;但地上却只有些微血迹,且位置都在头部伤处一侧,并无飞溅迹象。此外就是这伤口,自顶骨到后枕,呈长型开裂,显然是钝器所伤,绝非正常摔落。”

  李淳风直起身来,将手负在身后,盯着元觉,淡淡道:“他不是失足落塔,而是被人击中后脑,移来这里。”

  元觉张开嘴忘了合上,道:“那到底是谁杀了他?”

  李淳风还未开口,身后突然起了一阵骚动,僧众均垂手而立,四名侍者抬着一名气度非凡的老僧出现在李淳风身后。玄奘此刻也站起身来,恭敬向老僧行礼。

  “寺主。”

  慈恩寺主昉熙,是个德高望重的高僧,曾入宫为高祖皇帝讲经,钦封大德禅师。虽然长期缠绵病榻不能行走,却深得寺众尊崇。尉迟方也是头一回见到这位传闻中的人物。只见他须眉都已花白,骨干精瘦,即使坐着,仍能看出个头相当矮小。但他双眼湛然,绝不像一般老人混浊无神,而是光芒闪动,似有大智慧深藏其中。视线相交,突然心中一跳,不由自主低下头来,竟不敢与他对视。

  “寺主!”元觉一见老僧,立刻扑跪下去,痛哭流涕,“我师净修,他他死了!”

  见他如此,身后的一众僧侣也跟着跪下,一时间哭声一片。

  长者不发一言,伸出一只枯干的手,抚摸元觉头顶,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皱纹密布的脸上毫无表情,但眼中却尽是温暖抚慰之意,让人心中宁定。不知不觉中,哭声渐渐止了,四周静了下来。

  “有生有灭,这是诸法无常之理。去吧,不必悲伤。”

  元觉站起身,虽仍悲戚,神色已不似方才张皇。青衫男子不动声色注视眼前情景,直到老僧将目光投向他,这才上前深施一礼:“在下李淳风,见过大师。”
 
 


  老僧点了点头,既未问他是何人,为何在此,也没有觉得讶异,伸手一拍扶手,侍者会意,立刻抬起昉熙,便要向内回转。

  “且慢!”这突兀的一声却出自尉迟方。昉熙转头看了他一眼,年轻校尉不由得满脸通红,却仍然硬着头皮道:“这位师父死得蹊跷,虽说寺有寺规,可国也有国法。职责所在,下官须上报朝廷彻查此事,还请允准。”

  阳光炽烈,觉得昉熙那锐利目光几乎要将自己看透,尉迟方脊背已出了一层汗。不知为何,眼前虽然是个残病老僧,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

  “出家人不理俗事,施主自便。”

  眼看昉熙被抬入后堂,尉迟方这才吁了口气,转过身来,却看到李淳风对自己竖起了拇指。

  “好一位尽忠为国,正直守法的校尉大人,李某佩服。”

  尉迟方脸上有些挂不住,愠道:“李兄,玩笑也有个分寸!”

  “嗳,怎说是玩笑?”酒肆主人正色道,“在下可是真心仰慕。时刻不忘公务国法,据理力争,这正是尉迟令人钦佩的地方啊。”

  “嗨,莫提了。对了,你说这和尚是被人打死的?”

  “有此可能。”李淳风抬头望了望宝塔,“尸身沉重,遇害之地不可能离此太远。或许就在这塔内。”

  一阵风过,塔上铜铃发出清脆响声,犹如半天梵乐。天碧如洗,古木荫荫,一派静穆深幽,又有谁能将此佛门清静地与杀人现场联系起来,但地上血迹却无情地揭露了这个事实。尉迟方一撩衣袍便向塔门走去,却被元觉拦住了。

  “施主,不能进去。”

  “为什么?”

  元觉伸手指向塔前一座石碑,上刻着“御敕”字样:“塔中珍藏有前辈高僧的舍利,上皇曾来参拜,颁下诏敕,非本院僧众不得擅入。”

  没想到还有这层障碍,尉迟方怔住了。就在此时,一直在旁没有出声的玄奘合十一礼,走向门口的侍者,从他手中接过一把扫帚,将扫帚横捧于双手,向高塔跪拜。

  “血光不洁,令佛气蒙尘。弟子玄奘,今日涤荡尘土,还各位先师清静之所。”

  玄奘并未看二人一眼,径直走入塔中。元觉张口结舌,连阻止的话也来不及说,转眼瞥了那座御敕碑石,脸上现出异样神情。

  眼看玄奘身影没入塔门,尉迟方这才醒悟过来,不禁大为佩服,低声道:“李兄,你这位和尚朋友当真有一手。”

  李淳风微微一笑,道:“静观便可。”

  “不过,”校尉瞥了一眼神色张皇的元觉,“不觉得这人甚是奇怪吗?”

  李淳风不置可否地看了看元觉,只见他依旧呆呆望着入口处的石碑,一张养尊处优的白胖脸上已有细密汗珠。沉吟片刻,李淳风转向身边小沙弥,和颜道:“小师父,这塔平时出入的人多吗?”

  他风姿清朗,气度温文可亲,那小沙弥对他甚有好感,连忙道:“不多。这是师祖们寄骨的地方,寺主曾要我们不可打扰,平常很少有人来。”

  “香客也很少来吗?”

  “香客都在前殿,除非有什么贵人要进寺游览,才由知客带进来,不过一般都不上塔,就在塔下瞻仰。”

  转头看了看地势,这塔位于寺庙后山坡上,与前院大殿离得甚远。周围几处禅房,左侧便是方丈,右侧则是一片密林,的确清静。

  “元觉师父负责看管这里?”

  “他是僧值,专管规矩礼仪,我们都怕他。”吐了吐舌头,小沙弥清秀脸上显出童稚之气,“罪过罪过,不小心说了师父的坏话,施主你可别告诉他。”

  “哈哈,好,我不说。那是他的住处?”

  李淳风伸手胡乱一指其中一座禅房,果然小沙弥摇了摇头,指向塔下一处小屋:“不,是那一座。”

  他正要接着问下去,另一个沙弥跑过来叫道:“辩机,辩机!你娘来看你呢!”小和尚顿时雀跃,跑了一半才想起,回头匆忙施一礼道:“弟子告辞。”

  目送小沙弥辩机的背影,李淳风眼中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身后尉迟方咦了一声,却是玄奘手持扫帚从塔中走出来,心急的校尉立刻迎了上去。



  “怎样了?”

  “阿弥陀佛,”玄奘双目微闭,“万法皆有道,一心本无尘。”

  “什什么?”

  玄奘将扫帚递给身边侍者,没有看忐忑不安的元觉大和尚一眼,自顾自向前走去。尉迟方只得跟上,低声道:“你不是上塔查看了吗?结果如何?有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何物从心来,亦从心上去;勘破来时踪,便知去时路。”

  “你”校尉不禁气结,苦笑道,“我说和尚,你能否说一句让人听得懂的话?”

  “能。”

  出乎意料,和尚这一声倒答得干脆利落。停住脚步,望向满脸期待的校尉,玄奘严肃说道:“贫僧饿了。”

  慢悠悠剥着手上花生,看看一脸气鼓鼓的校尉,又看看将脸埋在碗中虔诚扒饭的和尚,酒肆主人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笑什么?”尉迟方怨气还没退,正好找到了发作对象,“总不成你们都知道,却把我一个人蒙在鼓里!”

  “哎呀呀,言重了言重了,我等怎会做出这般没义气的事。”

  “哼!”

  “只不过,”因为忍住笑意,酒肆主人双眼闪闪发光,“难道你要大和尚把发现的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吗?人多眼杂,说不定凶手就在其中,自然是到此处来说更为安全啊。”

  校尉这才恍然大悟,看向玄奘。后者此刻已结束了吃饭大业,抬起头来,突然说道:“没有血迹。”

  “嗯?”

  “塔分七层,自下而上,门、窗、地、壁皆无血迹。各层均有积尘,唯独顶层甚是干净,扶手、阶梯亦光洁,应是有人经常出入。”

  这一连串说出来,条理井然,哪里还有方才那迂腐僧人的影子。尉迟方张口结舌,李淳风却不以为意,想是早知玄奘之能。

  “这么说来,塔上并非杀人现场。看那尸首伤痕,这样短的时间除非重新髹漆,血迹很难处理得如此彻底。”

  玄奘点了点头,从僧袍中取出一样东西:“这是在顶层窗棂下发现的。”

  那东西黑沉沉的,乌木制成,长约半指,比针略粗,一端分叉。李淳风拿在手中看了看,眉头微皱。尉迟方满怀希冀望着他,道:“是什么?”

  “瞧不出来。”

  尉迟方精神一振:“哈,原来李兄也有不知道的。”

  李淳风哑然失笑,道:“李某开的是酒铺,可不是杂货铺子。”

  他将那东西小心收进袖中,就在这时,门口出现一名侍女,二十上下年纪,态度落落大方。

  “打搅了,请问李先生可在这里?”

  “何事?”

  “郡主有请。”

  五月初夏,莲花池中尚未着花,荷叶却已亭亭玉立,擎出水面。微风过处翻卷摇曳,映着沉沉碧水,别有一番楚楚风致。然而就在这池边,躺着一具妇人尸体。腹部鼓胀如球,双眼半阖,湿发粘在脸上,面容惨白。仔细看时,有些面熟:正是与拂云郡主初见时,她身边那位年长侍女,但此刻面貌已完全扭曲,看起来甚是可怖。

  李淳风蹲下身去,翻起尸体的眼皮看了看,又捏住下颌,检查口鼻,再解开她的衣饰。一旁的尉迟方忍不住转过头去,他却神情自若。待到全身都仔细看视一遍之后,他才将衣带一一结好,态度郑重,随即在荷花池中洗净双手,站起身来,向花园中一座水榭走去。身着白衣的贵族少女本是背对这边,听到二人脚步声转过头来,皎洁面上有戚然之色,却不掩其光华。

  “李兄,尉迟兄。”

  李淳风点了点头,道:“的确是溺毙,身上并无伤痕。”

  “但冯嬷对这后院花池熟悉得很,她又是个做事极其小心谨慎的人,怎会”

  “她在府中多久了?”

  “我记事起,她就在我身边,是我最信任的侍女之一。府中上下事情,全赖她掌管。”

  “嗯。何时失踪,又是何时发现尸体?”

  “昨夜亥时,还有人见到她;发现她的尸首则是午后。我不愿此事惊扰官府,对外只说失足。”

  “看尸体状况,死亡时间应是昨夜。”不等拂云开口,酒肆主人又道,“她的住处在哪里?能否引我一观?”



  “随我来。”

  一路走来,尉迟方才发现,郡主这所别院前后是截然分开的。前院为屋宇,后院则是花园,中间有一道院墙作为分割,只开着一扇小门。但院墙也不甚高,多为装饰之用。顺着回廊走到一处清幽房舍,推开门,只见其中各样东西都放置得井井有条,想来这冯嬷生前应是个极其清洁的人。床上锦被叠得整整齐齐;墙角另有一只雕花木箱,却上了锁。

  征询的目光扫向拂云,未等李淳风开口,她已点头道:“任凭处置。”

  “尉迟。”

  校尉闻言拔刀,轻轻一挥,锁已截断。打开看时,里面有几件衣裳,一些首饰、香囊之类,都是寻常用品。翻到底部,却看见一只布做的虎头,是常见的儿童玩物,用一块退色锦缎仔细包裹着。看样子是旧物,缝制倒很精巧。

  “冯嬷有子女吗?”

  “没有。她从未嫁人。”

  “嗯。”

  李淳风取出怀中银针,挑开虎头上的缝线。里面衬着一些棉絮、布头之类,没有发现特别之处;重又将它以锦缎裹上,放回原处。他在屋中转了转,眼光突然落在床上,掀起枕头,枕下除了一些妇人应用的物事之外,还有一根折起来的签条。眼前一亮,将签条打开。签条上端写着一个“下”字,底下一行小字,道是“镜花水月莫相寻”,末端却是红字题写着“大慈恩寺”字样。

  “冯嬷何时去过慈恩寺?”

  拂云愣了一愣,道:“我也不清楚。她在此处出入惯了,平时出门并不需要告诉我。”

  “侍女中有和她相熟的人吗?”

  拂云想了想,低声吩咐身边侍女。不一会儿叫来一人,年纪接近四十,看上去甚是稳重,脸上还有泪痕。

  “你与冯嬷平日常在一起吗?”李淳风望向名叫芹娘的侍女,温和问道。

  “是。”

  “她最近举动有无异常?”

  “并没有。昨晚见到她,还叮嘱我莫忘了检点东院的布匹,谁知今天”

  “她是什么时候去的慈恩寺?”

  “慈恩寺?”侍女迟疑着摇了摇头,“她没有告诉我。”

  “以往出门,会与你一同去吗?”

  “冯姐姐性情冷淡,不易接近,但相处日久便会发现,其实心地甚好。府中侍女大多年轻,只我与她年纪稍近,因此有些话她也会与我说。往日出门,她总要叫上我。”

  “以你之见,她是否自杀?”

  “当然不是!”出乎意料,芹娘神情激动,“我们私下里都说”

  欲言又止的神情落在李淳风眼中:“但说无妨。”

  “先生可知道这宅子有些不干净?”

  拂云眉头一皱,责备道:“芹娘!”

  “不必拦她,鬼神之事,原本便是空穴来风,说说也无妨。”转头道,“你且说。”

  “这”看了一眼主人,侍女低下头去,吞吞吐吐道,“我们私下议论,冯姐姐也许是中了邪”

  “为何?若是失足落水呢?”

  “她在这里待了数十年,就算闭着眼也不会走错,怎可能失足?”

  酒肆主人点了点头,道:“知道了,有劳。”侍女神情一松,仓促行了个礼,便要退下。刚走至门口,李淳风突然开口:“还有一件事:冯嬷的儿子现在何处?”

  这句话出口,在场众人全都怔住了。芹娘大惊之下面如土色:“先生,你你”

  “到了此时还要隐瞒吗?”李淳风双目凝视眼前侍女,并不疾言厉色,却隐然生出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威严。“若真为她好,想要找出她的真正死因,便将你所知道的和盘托出吧!”

  芹娘扑通一声跪倒,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是,是,冯嬷她确实有个儿子,可很久以前就死了。”

  拂云郡主脸色也变了:“为何我不知道?”

  “郡主当时还小不知她和什么人私会,有了身孕,那时正好她家中兄嫂双双去世,她就以料理家事为名,告假回家,其实是生子。除我之外,没有人知道此事。”

  “男人是谁?”

  “她从未说起过。那孩子被留在府外,后来再问她,说是得了疫病夭折了。”拭去脸上眼泪,芹娘向李淳风道:“原来传言是真,随意楼的李先生当真无所不知,我也就不瞒你了:前几日,我来找她,看到她在房中,双眼通红像是刚刚哭过。我问她出了什么事,她却不肯说,只是要我起誓不要将她私下哭泣的事告诉别人。至于她那外头的男人”犹豫片刻,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大概是个和尚。”



  “和尚?”尉迟方忍不住叫了出来,“你怎知道?”

  “不瞒你说,前些日子在路上见她跟一个和尚说话,两个人遮遮掩掩,模样甚是诡异。”

  “那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