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6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上峰下令蒙马眼,他们便知道要做什么事情了,没有几个人抗命,几乎得到命令的这些建奴骑兵,特别是已经受了伤的建奴兵卒,二话不说就从身上撕下,或者是怀中掏出一块破布,伸手绑在了马头上,蒙住了战马的眼睛。
  战马一被蒙上眼睛,自然也看不到前面都有什么了,只能凭着背上骑着的骑兵,给他们提供指示,它们便黑着眼,朝指示的方向奔跑。
  于是蒙上了马眼之后,许多建奴骑兵发动了亡命冲锋,再也不管不顾,直接便直挺挺的操控着战马,朝着于家军兵阵直接冲撞了过去。
  虽然于家军长枪手在阵前列队,摆出了一丛枪林,但是长枪和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六七百斤甚至七八百斤的战马加上背上的骑兵重量,在加上他们的速度,绝不是几百斤力量,而是几千斤的重量。
  区区一杆木质的枪杆,不管用什么木料制成,都无法承受住这样巨大的冲击力,虽然他们的长枪锋锐的枪尖,也确确实实成功的捅入到了敌人战马或者是骑兵的身体,甚至于可能连人带马的一起刺穿,可是敌人的骑兵并不会立即停止下来,巨大的惯性还是会让他们的尸体朝前冲出一段距离才倒下。
  于是在建奴这样亡命的冲锋之下,有三个营的正面防线,顿时便被摧枯拉朽一般的一下撞开。
  于家军步兵本身长枪兵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比例降低了很多,刀牌手和长枪兵加在一起,也不过三成左右,他们主要依靠的是火枪输出火力,来打击敌人,长枪兵和刀牌手已经完全沦为了防御性的兵力,只有在追击敌人的时候,他们才更多的发挥出一些作战能力。
  长枪兵数量的降低,也意味着在阵前组织长枪阵,肯定会很单薄,敌军如果不敢用命拼,肯定不会直接冲击他们的阵线的,但是如果敌军下了必死的决心,发动亡命冲锋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这样的阵线,很容易被敌人冲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敌人也是人,本能会驱使他们不用身体去直接冲撞枪林,可是战场上偏偏就有这样的情况,敌人打红了眼,不要命了,疯狂的发动了死亡冲锋战术,那么这就意味着长枪兵仅仅能抵御住敌军一波冲锋,便会宣告被敌军破阵。
  许多长枪兵眼看着敌军蒙着马眼,亡命般的冲来,也确确实实忠实的履行了他们的义务,死死的把着长枪,捅死了一个敌人或者他的战马,但是随即敌军连人带马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瞬间便会把他们直接撞飞出去,许多长枪兵当即便被撞的筋断骨折,落地便大口吐血倒地不起。
  更有长枪兵甚至直接被敌军死了的战马压在地上,当场便被活活的砸死,至于掩护他们的刀牌手,这个时候基本上发挥不出什么作用,随即也被敌军战马踏翻在地。
  只有极个别幸运的刀牌手,及时避过了冲过来的敌军骑兵,挥刀砍向了敌军,但是敌军骑兵只要没死,这个时候都已经彻底疯狂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骑枪或者是大刀,拼命的朝着范围所及的所有于家军兵将身上招呼了过去。
  这三个被敌军突破的步兵营,顿时便陷入了混乱之中,于家军步兵方阵战术,最强的防御就此被敌人撞开,而冲在前面的建奴骑兵抑或是蒙古骑兵,连人带马几乎无一幸存,尽数死在了枪林之前。
  但是他们在付出惨重代价之下,也终于获得了第一个战果,后续的骑兵踏着前面死去的人马以及被撞死撞伤的于家军士兵的身躯,冲入到了于家军步兵方阵之中。
  骑兵一旦攻破步兵阵线,那么对于步兵来说,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场噩梦,骑兵依靠着他们巨大的冲击力,步兵很难与之对抗,除非大批步兵死死的缠住骑兵,将他们进攻的速度迟滞下来,骑兵才会再次沦为被屠杀的对象。
  (月票月票!)


 第三十七章 决战8

  但是只要骑兵没有被拖停下来,那么步兵就无法与之对抗,于是仅仅是片刻功夫,这三个步兵营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官兵沦为了敌军刀下亡魂。
  可是建奴骑兵好不容易撕开了三个步兵营的防线,但是却并没有高兴太早,因为他们突然间发现,于家军的火枪手并非他们想的那么虚弱,按常理说,火枪手一旦被敌军逼至面前,手中的鸟铳便会沦为烧火棍,只能当烧火棍使唤,一旦让敌军近身,就基本上宣告了他们的完蛋。
  所以后续的建奴骑兵本来以为,他们终于可以冲入敌阵,大杀而特杀一场,好好泄一下心头之愤了,可是当他们兴冲冲的杀入于家军方阵之中,才发现,事情没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于家军的兵将这个时候也确确实实被冲乱了,一时间乱成一团,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防线,可是这些于家军的火枪手们也没他们想的那么不堪。
  这些于家军火枪手眼看破阵就在眼前,一个个瞬间从腰间拔出了一柄短剑,嘁哩喀喳的便将它们卡在了自己手中火枪的枪口上,使得他们的火枪瞬间变成了一杆杆的短矛。
  当敌人骑兵冲至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便会举起短矛,疯狂的去捅去刺眼前的这些敌人,就算是他们被敌人砍翻在地,他们也可以用带着短剑的火枪,在敌人或者他们的战马身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口子。
  更有一些于家军的士兵,使用了一种三棱状的短剑,这种短剑强度非常高,三棱之间开有很深的血槽,刺入敌人身体之后,很容易拔出来不说,瞬间还可以给敌人身上留下一个三角形的血窟窿。
  大量的鲜血便顺着血槽喷涌而出,就算是拔出短剑之后,伤口也合不上,鲜血依旧大量涌出,很短时间便能要了受伤之人的命。
  所以虽然建奴骑兵用蒙马眼的这种死亡冲锋的办法撕开了三个步兵营的防线,给于家军步兵造成了很大的杀伤,但是同时他们也好不到哪儿去,沿途会被活着的于家军士兵,用装了短剑的火枪,捅死捅伤。
  所以说这种战法,对双方来说,都是拼命的打法,相对来说于家军步兵吃亏一些,但是建奴骑兵也无法形成一边倒的优势,双方最终还是陷入到了纠缠的地步之中。
  而且于家军阵线是以营为单位构建起来的阵线,虽然其中三个营防御的点被建奴骑兵撕开,可是混乱也仅限于这三个营的位置,无法向两边扩张,其它营的防线依旧还是岿然不动,一点也不受影响。
  这还不算,于孝天在抵达这里之后,并未将所有步兵营都投入到第一线之中,而是留下了五个步兵营放在二线,作为预备队使用。
  这就防止了他们的阵线被敌人撕开,敌人冲到他们背后使他们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所以建奴虽然在付出的巨大代价之后,成功的冲散了于家军三个营,但是战果也仅限于此,根本无法继续扩大他们的战果,一个点的混乱,无法带动全部战线的混乱,所以建奴骑兵付出的代价,和回收的利益,并不能成为正比。
  反倒是三个营刚刚一被建奴冲乱,于孝天便立即急令后面备战的两个步兵营顶了上去,及时的封住了这三个营所造成的缺口,甚至于一个营背后正好就是辎兵营,这时候辎兵营早已构筑起了一道车墙,直接就封住了口子不说,还赶紧掩护部分友军撤入到了他们车营之中进行休整。
  所以建奴当真要被打哭了,废了这么大力气,损失了这么多兵马,但是却始终还是没有将整个于家军的阵线给彻底冲散,于家军的阵列,依旧如同火山喷发一般,不停的朝着他们喷射着炮火。
  这时候顶到一线的炮兵,也都打疯了,火炮被打的滚烫也顾不上了,依旧不要命的不停的复位装填开火。
  敌军骑兵冲入三百步的时候,他们便已经放弃了使用实心弹轰击敌人,全部换装上了葡萄弹,在敌军更接近之后,则换上了更小的霰弹。
  这些葡萄弹和霰弹,一轰一大片,跟铁扫帚一般往往一下就清空一大片敌军,打的建奴军是尸横遍地苦不堪言,甚至于后来建奴兵干脆就不敢朝着这些地方冲,尽量的绕开一些。
  但凡是被霰弹和葡萄弹打中的建奴人马,无不被打的是千疮百孔,跟一堆堆烂肉一般,场面惨烈到了让人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程度。
  就这样于家军的大阵就如同一道防波提一般,耸立在战场之中,任凭建奴的军队如同潮水一般不听的冲刷着他们的阵线,却始终岿然不动,枪炮更是如同镰刀一般,不听的在敌军阵中穿梭而过,每一次都收割走大批建奴的生命。
  仗打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理可讲了,战场已经演变到了几乎如同一边倒的屠杀一般,大批建奴悍不畏死的冲入战场,然后被于家军反复不断的收割走生命,在战场上留下一片又一片的尸体。
  在于家军阵前数百米之内的范围内,建奴兵将的尸体几乎都快把地面铺满了,两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建奴已经超战场中填入了两三万的人马,但是这些人马中大部分人,都变成了战场上的一具具尸体,就算是受伤未死的,估计也很难活下去了。
  在多尔衮把最后最精锐的骑兵压入战场之后,此时战场上建奴第一波的骑兵数量,已经残存无几,剩下的一些骑兵已经彻底失去了斗志,其中大部分都是蒙古骑兵,他们真的被打怕了,听着前面不断传来的密集炮铳之声,这些蒙古骑兵终于发生了崩溃,再也不管不顾的拨转了他们的马头,朝着两边或者干脆朝着后面奔逃而去,甚至于他们之中很多蒙古头领,这个时候也早已被于家军打死打伤,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彻底失去的斗志。
  当这最后数千建奴精锐的骑兵冒着于家军炮火的洗礼,冲到了两军阵前,于家军阵线前面一百多步的距离的时候,他们这才彻底看清楚,眼前的场景,这里已经快不能称之为战场了。
  这时候如果形容这里的场景,只能用修罗地狱四个字来形容了,在于家军阵前这个时候几乎遍地都铺满了建奴和蒙古骑兵还有部分步甲以及汉兵的尸体。
  这些尸体无一不冒着热气,很多尸体上的伤口还是新鲜的,鲜血还在涓涓的流出来,在地面上低洼处汇聚成血洼,空气中更是充斥着呛鼻子的血腥味和硝烟味的混合味道,令人中之欲呕。
  但是放眼去看于家军的阵线,这些建奴差点当场崩溃,因为他们看到一道近乎完整的阵列,还耸立在他们的眼前,就算是不能说非常工整,但是却还保持着相当的完整性,敌人的阵线这个时候依旧在不停的喷吐出一团团烈焰,一溜溜的火光,炮弹铳弹依旧如同飞蝗一般的在他们身边穿过。
  依旧有大批的建奴兵将,在这个时候不短的被这些密如骤雨的炮弹和铳弹收割走生命,成为地面上尸体堆之中的一员。
  于孝天这时候脸色冷硬无比,自始至终在战斗开始之后,脸上都无悲无喜,仿佛被冷冻了一般,就算是在看到三个营的防线被敌军撕开的那一刻,他的脸色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冷冷的注视着战场。
  但是实际上他的心却一直都没有平静下来过,这也是他第一次率军进行如此规模的大会战,战场总共就这么大,这么多兵马聚集在这么小的一块地方上,血与肉在这里不停的碰撞,每时每刻他手下射出的炮弹和子弹,都在收割着大量的人命,只要还有一点人性,那么看着这样的场景就绝不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他的心情始终没有平静下来,但是他却没有表露出任何情绪,只是保持着无惊无喜的神色,注视着整个战场。
  战场上烟雾有时候太过浓厚,使得他无法观察清楚战场的全景,他也仅仅是下令让两侧的瞭望手或者军官,不间断的把他们所看到的情况送抵他的中军位置。
  建奴在开战之初,也推出了几门大炮,而且看样子也像是红夷大炮,大概是他们沿途攻破某些州县的时候,从城中虏获的火炮,但是经过消耗,他们手头也仅剩下了这么几门大炮。
  可惜的是在于家军猛烈的炮火面前,他们这几门大炮想要发挥出巨大作用,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刚进入战场,没打几炮,便被于家军的炮群火力覆盖,彻底打哑了下去。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这几章有点拖,但是毕竟这是本书开始以来,最关键的一战,所以用了较多篇幅来写,这个关系到了猪脚以后的命运和前途,也关系到了未来格局走向的问题,所以描述比较详细一些,希望大家见谅!再求几张月票!)


 第三十八章 决战9

  但是这几门大炮发射的少量的炮弹,还是多少给于家军造成了一些杀伤,其中几颗炮弹居然好死不死的准确落在了于家军防线前面,蹦跳疾飞的炮弹,在于家军阵线上也开了几个血胡同,给于家军制造了一批伤亡。
  甚至于一颗炮弹直接落入到了中军位置,炮弹落点距离于孝天观敌瞭阵的位置居然只有区区十几米远,直接便打死打伤了几个于孝天的亲卫,在众人大惊失色试图劝于孝天后退一些距离,到更安全的地方坐镇指挥的时候。
  但是于孝天仿佛没有看到一般,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挥挥手让众卫少废话,断然拒绝了手下要他后退一段距离的要求。
  他很清楚,现在于家军面临的是最险恶的考验,作为于家军的主心骨,他站在这里,就是全军上下的主心骨,士气便会高涨无匹,但是假如这个时候他退下去的话,那么肯定会影响到不少兵将的士气,所以就算是这里危险,他也决不能这个时候后撤。
  另外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下来,大场面他也见多了,今天虽然情势紧张,但是却还是没有到要他感到害怕的程度,故此于孝天根本不考虑后退的事情。
  于孝天其实一直都在默默的计算着建奴投入战场的兵力,虽然无法确切计算出敌军投入战场的精确兵力,但是大致数量还是基本上可以判明的,建奴到现在两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已经接连发动了三波攻势。
  每一波攻势投入兵力都在一万到两万人之间,现如今建奴已经投入战场第三波兵力,数量明显要比前两次降低一些,但是却可以透过望远镜,看出来这一波发动的骑兵,应该是他们绝对的主力。
  于是他这才放下了望远镜,微微叹息一声,对身后站着的刘旺说道:“传令!准备发动反攻!打散敌军这一波之后,他们也该崩溃了!那些地雷不要再留了,等他们过来,就用了吧!”
  刘旺听罢之后,立即大声应命,复述了于孝天的命令一遍,确认无误之后,立即派出传令兵开始骑马奔出中军,赶往各部传达于孝天的命令。
  数千名建奴最精锐的骑兵,包括一些他们称之为万人敌的巴牙喇白甲兵,在盯着于家军密集的炮火,终于在付出了近三分之一的伤亡代价之后,冲至了于家军阵前百步之内,呼啸着亮出了他们手中各种武器,持弓者有之,持矛着有之,持刀者也有之,更有建奴因为力大,干脆抓了一杆长柄的狼牙棒,甚至于抓着大斧的都有。
  这些建奴精锐骑兵们在接近于家军阵线之后,效仿前面的部分建奴骑兵那样,也都纷纷给他们的战马蒙上了眼睛,让战马处于一种盲视的状态,只能任凭他们驱策,直挺挺的朝着于家军阵线攻来,至于死不死,他们这会儿完全已经不管了。
  在战场上任何一支军队,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军队,一战之中如果付出十分之一的伤亡代价,如果还没有崩溃的话,就应该称之为精兵了,如果一支军队在伤亡两成兵将之后,还没有崩溃,那么绝对是一伙悍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