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寇-第6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短短五天时间,京畿东部的东安、宝坻两地,也迅速的宣告被于家军攻陷,于家军主力兵锋直指通州,两万余大军直扑通州而来。
  刘宇亮得知消息之后,吓得是魂飞魄散,立即下令通州守军,紧围着通州城布防,不准任何人擅自出营浪战,摆出一副撅着屁股死守通州的架势,而他本人则躲在通州城之中发号施令,并且调集兵马登城御守,把能请到城头上的炮铳,都架在了城墙上,倒是也颇有点固若金汤的样子。
  可是于家军似乎根本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三月二十八,于家军主力兵抵通州城南,接着于家军将炮兵直接摆在了通州城外三里之外,把百余门大炮对准了通州城外的官军连营。
  守将刘光祚奉刘宇亮之命,率领三千通州守军试图反击于家军,但是一出大营就直接遭到了于家军大炮猛轰,其军登时大散,刘光祚也中炮身亡。
  刘宇亮不敢再遣将迎战,只得下令龟缩入营中据守,但是随即第二天便遭到了于家军排炮猛击。
  城外过万的官军在于家军猛烈炮击之下,只坚守了一天时间,入夜于家军突袭大营,城外守军登时大溃,天亮之际通州城外官军防地全部易手,整个通州城被于家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而城外官军一夜之间,一万多人跑掉了过半,剩下的也大部被俘,随即被于家军征用,以戴罪立功之命,令这些俘兵重新武装起来,在于家军的监视之下对通州城发动了猛攻。
  这些被俘官军无奈之下,后背有大批于家军督战,不得不卖命猛攻通州城,刘宇亮惊慌失措,下令放炮还击。
  激战半天下来,攻城俘兵伤亡不小,被迫撤下休整半日,又一天天亮之际,俘兵再一次在于家军攻城重炮的掩护之下,对通州又一次发动了进攻。
  在于家军重炮轰击之下,通州城防宣告崩溃,于家军派人射入城中一批劝降信,劝城内数千守军立即弃械投降,并且确保不得破坏城内储存的粮食物资,否则的话攻入城中定斩不饶。
  另外劝降信之中,要求城内守军立即将刘宇亮拿下,献城投降,于家军可确保不杀一人,可善待这些降兵。
  于是眼看着通州城无法守住,城内一个牛姓千总,一咬牙,突然间率领手下兵卒暴起,将刘宇亮亲随斩杀数十人,当场将刘宇亮拿下,绳捆索绑打开了通州城东门,向于家军献降。
  刘宇亮虽然有所准备,但是还是没有能防住手下这么干,发现事情不妙,想要逃走已经晚矣,眼看着就要被生擒活捉,刘宇亮试图投水自尽,但是却被叛军跳入水中救捞起来,结果被送入了于家军大营之中。
  于家军仅用了四天时间,便攻克了通州城,将整个通州城控制在了手中,而通州城之中的粮仓,因为有于家军提前发出威胁,城内守军虽然受命城破之际放火烧毁这些物资,但是最终于家军入城,这些守军也没敢放火,所以最终城内囤积的十几万石粮秣,也尽数落在了于家军手中。
  同时在通州城内囤积的还有大量的棉布棉花,以及骡马车辆还有大约五万多两库银,也尽数落在了于孝天手中。
  通州之战,于家军打的又狠又快,而且还临阵使用了大批俘兵助攻,临阵斩杀了不少不肯从命的俘兵军将,展现出了于孝天狠辣的一面,战后于孝天下令,将俘兵之中所有军官,尽数和他们手下兵卒隔离,其中在军中民愤极大的几个千总、守备以及游击等军将,则就地处斩,其余的官兵,部分老弱就地裁撤,每个人发给粮食二十斤,银子一两,就地遣散令其返乡。
  至于剩下的六千官军战俘,则采用老办法,直接就地改编,以于家军的兵将取代原来军中军官,将其就地整编为五个步兵营,令其镇守通州城,另外从第九旅之中,抽一个步兵营作为主力,驻守通州城,一方面负责监控这五个新编营,另外也担负起防卫通州的主要任务。


 第五十六章 高起潜现身

  通州失守的消息眨眼间就传到了京师之中,京师之中的崇祯以及文武百官闻之再次大震,一时间都彻底慌了手脚,通州乃是京师东大门,现在大门都被人家给踹了,整个京师就如同被剥光衣服的女人一般,等于在于家军兵锋之下赤果果的等着被轮了。
  而现在各地勤王的兵马,连出发都没有,甚至于连最近的山西援军,现在还没有出山西,就不要说赶在于家军攻打京城之前,赶赴京师勤王了。
  另外距离京师较近的山海关那边,也对圣旨没有任何反应,到现在援军还没有抵达山海关,只是祖大寿送来消息说今日一直在关宁一带陈兵的建奴大军,已经有了撤兵的迹象,但是建奴大军未撤之前,关宁军无法动兵入关勤王。
  还有就是洪承畴和孙传庭所辖的陕军,现在情况也不清楚,到底接到圣旨没有,谁也不清楚,就算是洪承畴和孙传庭接到圣旨,日夜兼程的从陕西入关赶赴京师勤王,最起码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铁定是来不及了。
  于是有人给崇祯出主意,现在立即遣人,赶往南直隶和广东两地,下旨令南直隶以及广东、浙江等地的官军,直接起兵攻入福建,给于孝天来个围魏救赵,攻其必救,直接威胁于孝天的老巢,迫使于孝天不得不放弃攻打京师,撤兵回援福建。
  可是就在京师里面闹得一塌糊涂的时候,福建方面有人快马加鞭送来了消息,说三月初福建巡抚沈犹龙闻之于孝天悍然率兵北上谋叛,遂立即下令调集福建本地非于孝天所辖官军,试图攻打围头湾,将于孝天在福建的势力一举拔除。
  可是沈犹龙刚刚下令,便被于孝天手下侦知,当即福建各地于家军纷纷暴起,将福建各地残余的那些非于家军系统的官军,几乎一网打尽,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并且于家军坐镇福建的大将刘一刀,率领于家军水师以及陆师共一万七千余人,于三月十一当日,舟师直入闽江,将福州城包围了起来。
  于家军在福州城内的内应之下,里应外合,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便攻克了福州城,并且将时下的福建巡抚沈犹龙生擒,宣告整个福建全境被于家军所控,地方军政全部都接受于孝天的管辖。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有把崇祯给震了个七荤八素,整个福建陷落,也代表着于孝天彻底撕破了最后一层脸皮,彻底踏上了揭竿造反的道路,福建等于已经宣告了独立,不再受任何大明朝廷的辖制。
  于是崇祯勃然大怒,大骂于孝天乃是彻头彻尾的奸佞之徒,立即令人拟旨,传召给南直隶以及浙江、两广,集结大军入福建平叛。
  在这一点上,崇祯倒是显得相当硬气,于家军都已经到了家门口了,可是他却还在想着将福建夺回来。
  但是派人把圣旨送出去之后,他发现一个问题,就算是传旨的人马不停蹄马歇人不歇一日八百里,跑到南直隶、浙江、两广传旨,就算是最近的南直隶,也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到广东更是要起码一个月的时间。
  加上那边调集兵马,筹措兵粮兵饷,没两个月估计都难动兵,等他们那边动手,估摸着这边黄瓜菜都凉了。
  现如今最关键的还是怎么守住京城,看于家军这样的架势,是铁定要打入京师了,崇祯赶紧再次传召天下,号召天下兵马北上入京勤王,讨灭于孝天叛乱,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会儿于孝天已经领兵攻下了通州城,到京师城下,可以说是抬腿就到。
  崇祯到了这会儿,已经彻底麻爪,只能指望京师这一带先有的官军来抵御于家军的进攻了,另外临时抱佛脚,派人赶往北直隶各地,保定、河间、真定、怀柔、蓟州、宣府等地,急招各地诸军以十万火急的速度赶赴京师应援。
  把这些地方的官军划拉划拉,现在差不多也能凑起来三四万人,加上京师本身三大营以及由太监专统的勇卫营,目前京师周边加上城内守军,兵力也有五六万人左右。
  但是这五六万人,只是纸面上的存在,现如今的三大营早已不是当年朱棣在位时候的三大营了,虽然装备火器不少,兵力也不少,但是却几乎从不操练,每年只有几天时间,才会装模作样的操演一下兵器战阵,基本上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
  也只有勇卫营的几千兵将,直隶内侍统领,这些年崇祯比较关注,多少还有些战斗力,其余的京营兵将,基本上都算是废物点心。
  崇祯初年的时候,建奴第一次入关大掠,直逼京师城下,京师诸军无人敢出兵与之交战,唯有满贵所部还敢和建奴交战,袁崇焕所部虽然跑了一路到京师,但是却基本上寸功未立,反倒是乱箭齐发,把满贵给射伤了。
  所以京师的这些京营兵马,根本不足以用来抵御于家军兵马,这一点崇祯也是比较清楚的,可是现如今放眼周边,他也确实没有多少人能用了,于是只得命曹化淳监军,紧闭京师各门,摆出一副据城死守的架势。
  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消息的高起潜,突然间却冒了出来,原来高起潜在巨鹿一带率军被建奴大军击溃之后,他一路在亲随的护卫之下,一口气逃到了真定的赵州一带躲了起来。
  高起潜生怕崇祯为了这件事会迁怒于他,将他问斩,所以不敢回京师复命,躲在赵州一带到处派人搜罗当初被击溃的溃兵,并且派人到京师打探消息。
  后来听闻坊间传言,他拒不发兵救援卢象升,并且和杨嗣昌想方设法掣肘卢象升,导致卢象升最终战死,朝廷正在查问他的下落,似乎有追究他的意思,这家伙更是不敢露头了,躲在真定一带,到处打探消息。
  后来听闻于孝天率军悍然夺占天津卫,整个局势好像乱了套,高起潜更是看不懂了,所以也一直没敢露头。
  直到这段时间他打听到于家军先是大败建奴大军,接着便和朝廷反目,将陈新甲所部和吴襄所部尽数击败,甚至于当场击杀了吴襄,使得京师大震,高起潜才感觉到这个时候是他可以露头的时候了。
  现如今于孝天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要打入京师,而高起潜对于京师的军情相当了解,这时候京师的兵力恐怕远不足挡住于孝天攻入京城,所以急需诏令各地兵马入京勤王。
  而他负罪在身,这个时候正是戴罪立功的时候,经过他这段时间的收拢,他已经收拢起来了一万六七千当初被击溃的兵马,重新归拢了起来,倒是还拥有一些战力。
  这一两万兵马,就是他翻本的机会,他这个时候带着两万大军赶回京师入卫,就算是他之前有错,崇祯看在他这次临危之际,还带兵赶回去勤王,估摸着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充其量把他斥责一顿,还是会用他的。
  而太监之中,高起潜素有知兵的名声,曾经多次当过监军,现在崇祯正在用人之际,而且他生性多疑,眼下还是只能相信他们这些太监,凭着这个,高起潜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要是他这时候回去,估计不会有什么大事。
  于是高起潜在真定府整顿了一下兵马,带着这一万七八千官军,号称三万大军,在这个时候呼呼隆隆的赶到了京师城外。
  崇祯正为了缺少兵马感到头疼不已,手头也没有知兵之人,虽然他恼怒高起潜这么长时间不知道躲到了哪儿去,恨不得立即就杀了他。
  但是当得知高起潜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间带着这么多兵马,而且据说还是不少精兵,赶回来勤王,所以这心头的怒气顿时就消掉了一大半。
  崇祯心道还是这些内侍靠得住,虽然高起潜在卢象升这件事上做的很过分,但是现在明知京师危矣,却带兵赶回来勤王,这说明高起潜还是忠心耿耿的。
  高起潜率兵回到京师城外之后,装模作样的自缚请罪,哭的是一塌糊涂,给崇祯上书,自陈有罪,并且编造了一通瞎话,推卸他的责任,说他这次回来,乃是前来领罪的,愿意受崇祯任何处置,但是时下于贼已经兵临京师城下,还是希望崇祯能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云云。
  崇祯赶紧召高起潜入宫面圣,在宫中高起潜伏在地上,失声大哭,自陈有罪,并且拐弯抹角的提醒崇祯,他的那些功劳。
  崇祯看着高起潜这幅德行,也于心不忍,不管怎么说,高起潜这厮在这个危难关头,带着兵回来勤王,也算是忠心可嘉,所以当面对高起潜申斥了一番,罢免了他的官职,但是要他留任戴罪立功赎罪。
  高起潜听罢之后,心中暗喜,基本上一切都被他料中,这一次他回来的还真是时候,于是他立即拍胸脯保证,一定会好好干,誓死也要为朝廷讨平于贼。
  (特别鸣谢剑舞飘香兄弟的打赏,每天更新一章,实在是没脸求月票了!)


 第五十七章 夹生饭

  听罢了高起潜信誓旦旦的保证之后,于是崇祯令他继续统御他带回来的那些兵马,并且把陈新甲之前的那批被打败的宣大以及山西的残兵败将,也归入到了高起潜帐下听命。
  这一下高起潜便又抖了起来,手头一下子就掌控了三万多官军,被崇祯下旨,派往京城东面,负责镇守朝阳门、东直门、广渠门和左安门等城门。
  高起潜其实也很清楚,他麾下这些官军的战力如何,这帮人都是刚吃了败仗不久,士气低落,装备也不怎么好,让他带着这些官军出城和于家军对阵,基本上跟找死差不多,吴襄的下场在哪儿放着,他这些残兵败将要是出城,基本上可以保证一触即溃,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性。
  所以他不敢出城阻挡于家军,在奏明了崇祯之后,把这些兵马都放到了城中,负责防守这几个城门。
  另外高起潜通过关系,又从京师京营兵械库之中,提出了一些兵器,补充给了他麾下的这些兵将,做好了要死守的架势。
  要说明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作为大明的京师,在京师的武器装备质量,还是绝对很有点看头的!
  这些年来,随着红夷大炮开始被大明各地仿制,京师这边这些年来也装备了不少红夷大炮,另外像将军炮、连珠炮(佛朗机炮)各种火铳,装备数量之大,是其它城池根本无法比拟的。
  而且京师之中,本身就有兵器生产的作坊,隶属于兵仗局之下,负责给京师官军打造各种兵器甲胄,另外也打造火铳等物,在兵仗局之下,王恭厂一带,兵仗局之下还有火药司,专司生产火药。
  所以在京师之中,有一套相当完善的兵器生产体系,基本上可以满足京师的需求。
  另外不知为何原因,大概是因为于孝天的出现,导致的蝴蝶效应,历史上曾经在京师发生的著名的王恭厂大爆炸,却在这个时空之中没有发生。
  所以整体上京师的武器装备质量还是相当高的,而且储备了足够多的弹药物资,只要官军愿意死拼到底,对于家军来说,想要攻克这个世界上目前最坚固最大的城市,还是非常非常有难度的。
  在于孝天领兵攻克通州城之后的第五天,他开始提兵杀奔了京城,四月初九上午,于家军终于出现在了京城东面朝阳门和广渠门之外,在京城东面十里左右,开始扎下了大营,骑兵也立即开始散开四处游击,将整个京师东面以及南北两面给封锁了起来。
  而随着于家军大军抵达,京师也进入到了最严厉的戒严之中,大批官军在军将们的率领下,开始登城御守。
  一门门大炮,也被推到了垛口后面,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城外
  于孝天率兵抵达京城外面之后,带着参谋以及军将们,仔细的观察了一遍广渠门、朝阳门、东直门等京城东面的城墙以及防御设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