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眼-彭见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久他正式从省里调回县里工作。在政府换届选举中,他获得了满票。新班子分工时,他仍旧分管林业和旅游,外加一个农业。老婆仍回县里教书。孩子也从米箩跳到了糠箩里,从省城的教室转到县城的教室,比他父亲的职务降得还要快。刘铁对儿子说,一个人真有本事,读乡村中学也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先例不少。 
  如果说刘铁在了丁县稍稍有点非议的话,那就是很多干部认为他与本寂的交往过于密切。本寂在了丁县的干部中是有争议的,包括于长松父子、何了凡父子,都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刘铁不受影响,他不惜以礼贤下士的姿态与本寂频频往来。他十分明白他在担着非议,但他还是不想改变。一个本寂的作用,是许许多多兢兢业业、廉政勤政、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不可替代的,他无法忽视本寂的作用。本寂干着远离市井生活的虚无缥缈的事情,他不会捉老鼠,但有人会把老鼠送上他的门来。他的一把头炷香,说不准便能烧来一个项目;送出去几幅由何半音抄写、盖上他和他师傅印章的《金刚经》之类的佛经禅言,人家一两个月办不下来的事情,他一天就可以搞定;带上本寂外出,就一顿斋饭、一杯清茶,许多难以约见的人物都会主动找到宾馆里来如果刘铁不是在了丁县当差,他也会像人家一样,说点本寂的风凉话。 
  本寂也希望刘铁不走,他看好刘铁的眼光,要把阳山寺的佛事做得更大、更有声色,必须有刘铁这样见过大世面的官员的支持,而刘铁也希望这种声色能给了丁县带来更大的名声和经济效益,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这样事情便好办了,而换一个领导,谁也不知会是个什么局面。本寂更看好刘铁的胸怀,因欠着他和他老板一份心债,便更应该配合他把了丁县的事情做好。 
  人大会刚闭幕,刘铁干的第一件事便是约见本寂。本寂也很高兴能在这个时候和刘铁见面,他知道一届政府要干五年,他也有他的五年计划需要实施,需要政府的支持。 
  本寂在他的心念堂接待刘铁,用了他那在台湾事佛的师叔送给他的陈年老茶。 
  刘铁还没有开始“用”茶,还没有等本寂拿出他的五年计划,便说:你现在把阳山寺做得很红火了,别说全国有名,至少在省里是宗教界的一颗新星,你是一个有开拓精神的人,我建议你干一件更大的事情。 
  本寂:哦,你有什么高见? 
  刘铁:未必你就没有想过把阳山寺的姊妹阴山寺也做大做强?我想你是一定想过这件大事的。历史上这对佛界的姊妹花齐头并进,是誉满周边三省的名寺。我看凭你的能力,有望重写历史,你想想,一对姊妹花,一朵盛开在都市,一朵盛开在大山中,阳山寺人气旺,阴山寺风光美,相互映衬,那是怎样的境界,何况天下还没有能够被称作“姊妹庙”的,这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你说,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本寂不语。 
  刘铁说:这是个大事,你不用先表态,我们先去看看。 
  本寂说:当年打算修复阳山寺的时候,我陪我师傅去看过了,还在阴山寺住了三晚。 
  刘铁:你们师徒能够在那个只剩下几堵断墙的庙里住三天,也不容易呵。 
  本寂:我师傅年轻时在那里曾事佛两年。 
  刘铁:难怪难怪,这种感情是无法磨灭的。我看这事,就是为了你师傅,你也义无反顾,不可推辞。这样吧,我们先去实地看看,你如今不是风水大师了吗,仔细看看风水,再作决断也不迟。 
  本寂倒也真被刘铁给说动了。两天后,本寂带上妙云师傅,和刘铁等相关建设职能部门的干部,一行往阴山寺进发。因妙云的能力和水平,她实际上成为了阳山寺的“总经理”,大小事情本寂都派她去具体经办和执行,这事不能没有她的参与。 
  阴山寺还是那么破烂不堪,全靠几个年事已高的僧人和几个铁杆居士,用自己的双手,上山砍点树,顺着幸存的残墙断垣,搭成些东倒西歪的棚子,上面多是盖着茅草,勉强可供人栖身躲雨。这个处地偏僻的古寺,或许不能吸引一些年轻的僧侣来此修炼,但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诵经之声,该来的还是会来,千辛万苦也会来。还有一批忠实的香客,不懈地供给着寺里的吃喝缴用、维持着香火的延续。在那条茅深草乱的山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背着一个南瓜、几斤米,提着几斤清油,或是些别的土产,走几十里路,送到寺里来。 
  因为阴山寺没有财产,也没有什么接待任务,便没有住持,也不知谁是为头的。凡来此朝拜的,都知道寺里没有接待能力,都会自带食物,大家一齐动手做吃的。 
  这一行人路过十八里铺时,何半音和老孔加入了这支队伍。半音是刘铁拉上的,老孔是自愿加入的。老孔听刘铁说打算重修阴山寺,要在大红山搞旅游开发,便劲头十足,忙收拾了一些吃的,用一只背篓装了,走在前面带路。 
  天清气爽,不一阵工夫就走到了。 
  半音带了些香烛鞭炮,请大释师傅帮他一起拜祭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来自阳山寺的本寂和妙云师傅与阴山寺的几位老僧人,一起在简陋的棚子里,共同做了一个简单的功课。然后刘铁便请大家都坐拢来说说话,一会儿人都齐了,而这时却找不到大释和尚了。刘铁忙叫人去找找,但找遍了寺庙以及周围的菜园和空地,都找不到他的影子。何半音大为吃惊,说:刘县长叫人开会时,我和他老人家还在一起,看他那走路都会摔跤的样子,他就是跑,也跑不到哪里去啊! 
  阴山寺的僧人听罢刘铁关于重修这千年古寺的初步设想,无不为之动容,对于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来说,能够给菩萨打造一个良好的安身之所,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们纷纷表示要竭尽全力来支持这件至高无上的大事。当晚没见大释回来住。人们离开阴山寺时,仍没有见到大释。 
  第二天,老孔带着本寂到阴山寺周边的坡地上看了看风水,便打道回府。 
  在回十八里铺的路上,何半音故意往后面落,他悄悄地对刘铁说:我看大释和尚是故意要躲避你们。 
  刘铁:为什么要躲避? 
  天晓得。 
  既然要躲避,一开始他就不会出现。 
  不,开始他没有看到什么,我估计后来他可能是看到什么了。 
  你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他不愿看的人,就回避了,或者他不愿参与讨论? 
  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但我还是没有琢磨透。 
  一行人在何半音家里吃了一顿丝姐做的中饭,才下山。一路上刘铁和本寂谈得不错,看样子本寂按照风水经上的标准考察过后,有了重建阴山寺的基本想法。 
  这一拨人走后,老孔很久还处于精神亢奋状态,好像十八里铺的美好明天,会随着阴山寺的重建而迅速降临。 
   
  第三十五章勾魂夺魄愁满天 
   
  郭向阳一直在打听心宜的下落。 
  郭向阳问过心宜的家人、问过以前和她交往甚密的好友、问过她生意上的朋友,但都没有结果。 
  郭向阳回县里来一直没有心情做任何事情,一个人静下来想想:他觉得自己是无法离开心宜这个女人了。 
  向阳觉得刘铁一定知晓心宜的下落,他感到心宜的生意与刘铁紧密相关,心宜曾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动用黑社会都收不回来的款子,却在刘铁的张罗下收了回来,这个忙要说多大有多大。在这个利益社会,刘铁凭什么这么卖力地帮忙?如此看来,他和心宜的关系绝非一般。于是郭向阳下定了决心要在刘铁身上撕开缺口,就这样,郭向阳成了刘铁的不拿工资的秘书,上班时,他比刘铁早到办公室,待刘铁进来,他早把办公室收拾得整洁干净。下乡时,他比刘铁早到汽车门口,他随身必带着刘铁常常忘记带的胃药,他出入县政府久了,大家也就真把他当刘县长的秘书看待了。 


  刘铁当然知道郭向阳如此殷勤的目的是什么,但他提供给郭向阳的信息是极其有限的。 
  这种状况一晃就维持了两年,心宜就这样在郭向阳的视线中蒸发了。两年中唯一的一次联系,是有一天刘铁告诉郭向阳:一个心宜生意上的朋友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心宜叫你到街上买一个临街铺面,可以考虑买四百个平方米左右的面积,产权证办你的名字。赶紧去办吧,三天内办妥这事。你一旦谈好了,那边就打钱过来。 
  郭向阳问:她没有说别的话?她能够和别人联系,怎么就不和我联系? 
  刘铁便降下脸色:这种时候还问这些干什么。过了此舟无船渡,快去把这事办了,就只三天哪!你这人,就是不懂得办事要分个轻重缓急,不晓得要抓住机会。 
  刘铁晓得郭向阳不精明,怕他误事,还特地通知了他妈郭如玉,在他妈的督促下,才很快把事情办好了,郭如玉是个精明人,听说钱不是问题,便出高价把别人手上一个正在经营着的旺铺给买了下来。 
  依仗着这个门面出租的收入,就可以把郭向阳这一辈子的吃喝混下来,这样刘铁就放心了,郭向阳一家人更是放心。郭向阳在外面混了那么久,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总算是混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的产权证。郭如玉拉着于长松跑到刘铁那里,向他表示感谢。刘铁忙说:你们是敬菩萨插错了香,这事和我可没有关系。 
  于长松说:这些年来,你一直在扶着他,拉着他,这是没有错的,有目共睹。这次可是解决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因为根据我这么多年来的观察,向阳这人,在单位上混一混还是可以的,人也还算本分。可惜好高骛远,不甘心坐班。他缺乏专业才能,没有经济头脑,也不懂人情世故,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混不下去的。我看他近来神经好像还有点问题,反应也有些迟钝,是不是找不到心宜了,失恋引起的?现在好了,刘铁你们总算是给他弄了一只铁饭碗,后半辈子就不愁温饱了。 
  连政委也认定这是刘铁的恩赐,他就不好说什么了。 
  在了丁县这地方、在县城的中心地带拥有了一个旺铺,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板了,但向阳无心开店,依旧当着刘铁的“秘书”,除了想继续在他这里得到心宜的消息外,他也习惯跟着刘铁跑了,这是他以前跟着街上那些混混玩时,无法体验到的高尚的乐趣。 
  郭向阳对心宜的痴情和忠贞,远远超出百八十里街人的想象,他离开心宜两年多了,竟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与任何异性有染,说来没有人会相信。 
  郭向阳回到百八十里街的两年半后,一天刘铁找了个机会对他说,心宜出国了,她是从局子里出来后直接上的飞机。 
  从这一天起,郭向阳就没有再随刘铁出去,结束了他一年多业余秘书的生涯。他从此整天呆在他租住的房子里,很少出门,出门也只是买一些报刊杂志,匆匆地拿回屋里去看。他爸妈要接他到家里去住,被他坚决谢绝。他还谢绝所有来访者,开始过着一种离群索居的生活。饭是派人送的,他不让送进门,将门打开一条缝接了,吃过把碗筷丢到门外。不洗澡,要郭如玉守在门外骂,才草草洗抹一下,把脏衣服扔到门外,与以前干净整洁的他判若两人。百八十里街人都认为郭向阳已经精神失常了。 
  郭如玉知道儿子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她给十八里镇老家的一个侄女打了一个电话,叫她去十八里铺请何半音测个字,并把要问的事全告诉了她。这个侄女就是郭向阳的亲姐姐。她问姑妈,这么大的事,为什么她不亲自去一趟?郭如玉说何家父子有个规矩,太熟悉的人一般不给看,所以要叫个陌生人去。 
  郭向阳的姐姐到达何半音家里时,太阳还只升起一杆高,大师还刚刚起床。她用自带的毛巾,在丝姐那里讨了一盆水,仔细地洗过脸,梳好头发,然后取出随身带来的香烛鞭炮,先敬了敬堂屋正中的何了凡的神位,然后坐下来,静候何半音吃过早餐。 
  何半音收拾停当,也给父亲的灵位上了三根香,就请客人坐到堂屋后的一个小天井旁,对她说:想想你要问的事情,想好了,你说一个字。 
  向阳的姐姐默了默神,随口说出一个字来。一会儿半音从天井旁的房子里走出来,交给她一张纸,然后头也不回就走出了门。 
  郭向阳的姐姐付过三十三块三毛师傅钱,并留下一些土产后,告辞而去。当天就把何半音写下的四句话送到了县里。 
  诗曰: 
  一羽悠然落人间 
  扬波翻浪不等闲 
  拂平南海龙王殿 
  便见燕舞碧云天 
  郭如玉拿着何半音的卦言,去找刘铁解释。刘铁看了看,说你找别人看看吧,我们这些不信神道的人是解不好的。 
  郭如玉就到阳山寺找了个专门替香客解签的志愿者,前面两句隐约可以看出来是对心宜经历的生动写照,后面的话,也猜不出内中玄机。 
  这事暂时不能告诉郭向阳,这是他神经最脆弱的时期,离相思病也就是一步之遥了。这看不到希望的东西,若是给他看了,还会起副作用。 
   
  第三十六章不算风情,也如风情 
   
  何了凡过世后没多久,蝴蝶她妈的病情加重了,天天吵着要回流星巷来。待蝴蝶把她送回来,她根本不进家门,径直往35号跑,她还是要去找何家父子问个明白:她丈夫本来是现了死相的,为什么何半音要说他好了?她没有什么文化,但她清楚:这一个“死”字和一个“好”字,可是天差地远的距离,她怎么也不能够把这两个字读成一个音。开始蝴蝶还能够把她从老何那里劝回家,她也曾同意离开流星巷这个伤心之地,住到新城区去,但最终还是没有想通这件事,无论如何还是要找老何父子问个明白,不但吵着要蝴蝶领着去找人,还常趁蝴蝶不注意,一个人跑到早已锁上了门的流星巷35号,坐在小院里,等候永远也回不来了的老何。这样的局面维持了半年之久,蝴蝶实在照顾不过来了,便决定把月大嫂送到姐姐那里去,待找不到这伤心之处后,也许她这病会好起来。又过了一段日子,姐姐叫蝴蝶回百八十里街把家里的财产处理一下,让她也到那边去定居,帮她找一份工作、物色一个男朋友。 
  蝴蝶回百八十里街后,委托老邻居老汤给她处理新城区和流星巷两处房产。她让老汤告诉何半音的住址,说要请他算一算她老娘的病情,老邻居的事不好拒绝,老汤就告诉了她何半音的住址。 
  蝴蝶的到来,令何半音吃了一惊: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蝴蝶说:这次你要帮我办一件事,你要给我妈算一算,看看她这病有不有希望好转 
  这个我算不了。 
  我不管,反正这次你逃不脱,说好说坏都不怪你。你晓得我来找你有多辛苦吗,打的到十八里镇,的士司机见我不熟悉路,多弯了十几里地,到了十八里镇,请摩托车送到山下面,你看我的脚都打起了水泡。 
  说着蝴蝶就脱下袜子给半音看水泡。 
  半音忙说:不急不急,我有个好办法挑水泡。便到后面菜园子里的柑子树枝上摘树刺,用柑树刺挑水泡不感染。 
  何半音正准备给蝴蝶挑水泡时,丝姐一头撞进来送茶水,半音只好停下手来。 
  丝姐忙从半音手里拿过柑刺:我来我来,你一个大男子,怎么能干这种事?说着便按住蝴蝶的脚板,开始挑水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