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之大贼-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只睡在中国身边的狼!如果换成其他国家杨司令会毫不犹豫的割下一块肉来换取暂时的喘息,可是对日本他真的很犹豫。他知道,小日本吃了这块肉,他一定还想吃第二块!即便他现在有南下的准备。也绝对不会把盯在中国的眼睛挪开。
  直上松原看着站起来的杨小林,很是沉稳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小林君愿意和我一起努力创造一个大东亚共荣的局面那是最好。说心里话,我一直对那些白人在亚洲横行非常不满,我想,我们应该改变了这个局面。”
  杨小林的胸口起伏了一下,平静了一点心情之后说道:“好,我马上去找我们的总统汇报,请松原君稍微等候几天。”
  找袁世凯汇报,是一个必须的程序。杨司令既然拥护了老袁,就绝对会把袁世凯当成一个总统。就像袁世凯任命他为陆军总长。就马上把指挥权都交给了他是一个道理。
  直上松原也没有要他马上给予答复:“小林君,我会在北京等你的答复。当然,时间不要太长,因为我们日本方面的态度还不是很明朗,事情随时可能有变化。”
  其实直上松原和杨小林说的这些条件,日本公使阿部守太郎在几天前都已经和袁世凯密谈过了。只不过阿部守太郎没有和袁世凯说要在大连行使管理权的问题。
  当杨小林对老袁说出直上松原的条件的时候,老袁把杨度和黎先生都找了过来,四个人进行了秘密的磋商。
  老袁的态度非常矛盾,不然他不会这些天没和杨小林商量这件事情的。一方面袁世凯真的希望日本人的手能松一下。另一方面老袁对小日本也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心结,甲午,是袁世凯这辈子无法愈合的伤口。
  “日本人开出条件应该是漫天要价,咱们可以和他们谈谈。我想,这应该不是日本方面的底线。”
  杨度听袁世凯和杨小林说完之后发表了自己看法:“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日本人最少在短期内不敢过分的拂逆英国方面的态度。直上松原也说了,他们松手。只是在英国人没有发现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所以我可以断定,我们就是把大连给他们,小日本可能也不敢拿。”
  杨司令觉得这话分析的很有道理。假如让英国人知道日本和中国达成了什么协议,可能英国第一个要收拾日本。而现在的大日本皇军,远远没有日后二战时代的那种实力。
  黎先生也是说道:“皙子说的很有道理,袁公,和日本商谈一下对我们没有什么坏处,假如条件真的能接受,对我们目前的局势很有帮助。我想我们应该先弄清楚小日本下一步到底打算做什么,然后再决定怎么和他们谈。”
  杨小林的手在桌子上敲击了两下:“我想,不!我断定日本人是想下南洋!荷兰现在走向衰弱,对南洋基本上丧失了控制!美国,法国,都盯着这个地方,我肯定小日本也是想去分一块蛋糕。”
  老袁看了他一眼:“不会吧?他们好像没这个实力。”
  老袁真的有些不太相信,日本可以说是刚刚崛起,他真的有实力去南洋和那些老牌的西方强国抢食么?
  杨小林的头摇了一下:“不要低估我们这个邻居的野心!日本也知道凭他们的现在的国力可能有些困难,所以,他希望能得到我们中国的资源!这应该就是这次日本人的底线。”
  老袁看了杨司令一眼:“那我们是谈,还是不谈?”
  “谈!当然谈!从目前来说这对我们和俄国的战争很有必要,而且我们应该支持日本人下南洋!咱们和小日本之间的问题太多,朝鲜,台湾,不通过战争是无法解决的!袁公,我们和日本人之间必然会有一场生死较量,在咱们还没有海军,也没有能力的时候,让他们去南洋,对我们有点好处。”
  老袁点点头:“你说的很对,台湾和朝鲜不打是不行的。我担心他们在南洋发展起来,我们还打的过么?”
  杨小林坐直自己的身体:“比他们发展的更快就可以了。袁公,我有信心!”
  老袁顺口问道:“你哪里来的信心?”
  “我的信心来自我对中国的信任!我对中国百姓的信任!还有,对我们的士兵和对您的信任!”
  老袁愣了一下:“好,谈。”(未完待续。。)
  
  


 第五章 现场教学

  说是要比日本人跑的快,可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已经被日本落下一截了。日本的工业正在慢慢的成熟,中国现在工商业基本上拿不出手。日本人有击败了北洋军舰队和俄国舰队的海军,中国现在却只有一个南洋舰队在长江口苟延残喘,听说他们连维修舰艇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而且你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你的发展面临着封锁和战争,日本的发展现在已经是扩张。
  杨小林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比日本人跑的更快,只有付出比日本人要多许多的汗水才可以。另外,必须找到一些捷径,在一些日本人还没有起跑的地方起跑!
  第二天一早,杨小林就来到了前线阵地。
  现在被包围的俄国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士气了,不用中国部队发起攻击,每天都有俄国大兵跑过来投降。当一支部队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他真的顽强不到哪里去。
  杨小林,黄兴,蔡锷,蒋百里。他们四个人在前沿战壕上走着,经过之处那些前线士兵的情绪很是轻松。杨司令特意观察了一下北洋方面的火力配置和兵力部署。
  如果按照这个时代的作战标准,北洋是阵地还算合格。可是杨司令看过却是相当的不满意:“百里,你们的阵地布置纵深不够,另外人员也过于集中。依照北洋军的火力,我们面前这一片阵地五百多米宽,有两百人就足够了。可是我看见这个战壕里面有四百多士兵,这样在俄国人轰炸和机枪扫射的时候,会增加伤亡。”
  蒋百里也没有去分辨,很是坦诚的说道:“司令,我们北洋军在战术上面有着缺陷,这一次和俄国人的战斗中已经完全体现出来。要不是我们包围了这批俄国部队,战斗打到现在我们和老毛子的伤亡比例是四比一!”
  蔡锷在一旁马上说道:“百里。在这方面司令可是很有发言权的。我已经调查了你们的战斗,不说别的,你们战斗的队形就很有问题。我们义勇军一个班十八个人,分成两个战斗组,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杨小林的手轻轻的摆了一下,示意蔡锷不要再说下去,有的事情你说对方是无法领悟的。他拿起望远镜朝着对面的俄国人的阵地看了一下,然后说道:“我们来打一次冲锋!就以对面的俄国阵地为目标,他们的防御力量应该有一千多人吧?”
  蒋百里马上说道:“对面是俄国远东集团军第二十八团,目前的战斗人员是一千五百人。”
  杨小林把望远镜放了下来:“我们最近的一个团是哪一个?”
  蔡锷说道:“十一师三十七团。团长张春。”
  “就来他来打。”
  打一仗,让北洋军在旁边看看义勇军是怎么冲锋的,这对他们来说比自己长篇大论的讲述要有效果的多。
  义勇军的战术其实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其实让杨小林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义勇军的炮兵。从他在轱辘山开始战斗到现在,火炮一直就是步兵的一种武器,这也是一种畸形的发展。不是杨司令不想改,是他真的没有条件。
  就拿和日本人的战斗来说吧,辛辛苦苦搞了上千门炮,打日本第二军的时候他已经想着让炮兵能锻炼一下。而且那时候炮兵表现真的还不错,结果现在是火炮全部都丢了。
  现在世界各国一致认为义勇军的炮兵就是步兵的配合,就是步兵手里的炮,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杨司令没有办法打出炮兵的威风。他们的步兵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炮兵也跟上的话,装甲兵再出来,那么义勇军离杨小林要求的二战水平的部队就相去不远了。
  三十七团很快赶了过来,对俄国人的阵地进行一番详细的勘察之后张春发起攻击。虽然杨司令打这一场战斗的目的是为了教学。可是作为指挥官,他还是一丝不苟的当作一场真正的战斗。
  冲锋的时候蒋百里就发现义勇军在冲锋的队形上和北洋军有着极大的不同。张春发起的是以一个连为单位的冲锋,如果是北洋军的话。士兵们散开之后就冲了,而义勇军的冲锋一看就知道是散布的一个梯队。
  “我们在攻击敌人阵地的时候绝对不会用密集阵型,因为那样会增大我们的伤亡。看看我们最前面的那个班,分成两个战斗小组并肩前进,而每个战斗小组排出的是三角形的阵容。”
  杨司令的手指向前方,蒋百里看的非常清楚,义勇军冲在最前面的九个人就是一个三角形,其中每一个点上的三个人也是三角形。士兵们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三米左右,就算是俄国人一颗重炮打过来,也顶多是牺牲两三个。
  而这个战斗小组的身后还有其他的队伍呈同样的队形跟着,相距十几米。一方面给前面这个战斗小组火力支援,另一方面只要前面有人牺牲,后面马上有人补上位置。
  最顶端的三个人火力配置也很有讲究,一个冲锋兵,一个投弹手,一个轻机枪手。他们的脚步并不快,身体尽量保持最低,后面的火力压制住对面的俄国人之后,冲锋兵并不急于冲击,而是投弹手先投出手榴弹炸开一朵烟幕。
  机枪手猛烈的扫射,这个时候那个冲锋兵再冲到刚刚炸起的烟幕之中,然后乘着俄国人的火力被这个冲锋兵吸引的瞬间,整个队伍朝上压了一段距离。
  蒋百里没有说话,一旁的黄兴看的更是心中十分惭愧。黄大侠一直认为攻击就是冲上去干掉对手,只要够勇猛就完全可以了。但是义勇军那交替着往俄国人阵地碾压过去的三角形却告诉了黄兴,战场,是一个很需要技术和学问的地方。
  他们冲的不快,但是当义勇军冲到俄国人阵地前七十多米的时候,却比蒋百里预料的时间要快的多!这个时候老毛子的火力已经是相当的猛了,那机枪拼命的射击,蒋百里很想看看义勇军用什么办法突破这最后一步。
  冲锋的队形已经暂时的停止了下来,义勇军一面和俄国人对射。压制对方的火力,另一面全连的投弹手都在悄悄的往前靠近。不过是两分钟左右,当双方的火力交织最为猛烈的时候,投弹手们一起发力,那一颗颗手雷准确的朝着俄国人的阵地上飞了过去!
  北洋军也知道这个距离用手雷,但是他们的手雷都是朝着俄国人战壕里面去的,力气用大了就会扔到后面去。而义勇军不一样,这些手雷全部都落在了俄国人战壕前面一两米的距离内,炸起的烟雾形成一道烟墙,遮挡了攻守双方的视线!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义勇军前面的士兵匍匐前进朝着俄军的阵地快速的接近。
  还没等烟雾散去,几个义勇军已经扑进了那战壕之中。义勇军好像还增添了一种装备,大刀!当缺口撕开之后后面居然有一些士兵是拿着大刀往上冲的!
  杨司令也在不断的学习之中,一支强悍的部队不是说他现在有多强悍,而是他始终在学习。大刀这种装备是先前独立师的冯玉祥那批人带入义勇军的。
  在冯玉祥刚刚遇到王金汉的时候,大刀就是他那支部队的近战武器。本来这武器也没有显示出什么威力,可是当冯玉祥的大刀和王金汉他们的手枪相互配合的时候,士兵们惊讶的发现这两样武器的组合居然是那般的完美!
  对方一刺刀杀来,用刀磕开。然后抬手一枪!杀敌人的时候更简单,先一枪打过去,只要击中对方身体对方肯定有一个停顿动作,然后一刀抹过保证人头落地。如果遇到强悍的敌人突然杀来。自己双手拿刀也能一战。
  两场战斗之后这种武器组合就在义勇军之中得到了推广,手枪加大刀的模式迅速得到了那些冲锋兵的青睐。
  战壕里面的俄国人本就没有多少斗志了,后面的古雷格雷维奇将军这几天正在发电报询问俄国高层自己能不能投降。义勇军冲入阵地之后一阵枪击刀砍,除了少部分顽固的俄军还拼死作战之外。大多数老毛子都选择了举起双手。
  蒋百里看看自己的手表,从发起冲锋到结束战斗,义勇军总共用了三十一分钟。一个团打一个团。杨司令也没要什么炮火支援,虽然说俄国人没有斗志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但是这个速度,当真已经体现出义勇军和北洋军之间的距离了。
  “司令虎贲之师,百里敬服!以后百里定然会虚心学习,希望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北洋也能和司令的部队一样的精锐。”
  杨小林放下了自己的望远镜:“不,你不能以我们现在为目标,咱们必须发展的更快,走的更远。百里,目前的局势不要多说你也知道,等段将军在山东把基地建好,我们马上要投入训练。而且,我们要根据我们火力尝试新的作战模式。我不希望你学习义勇军,你必须想办法让我们的战术更加优秀。”
  蔡锷看着蒋百里,微微的笑了,伸手拍拍蒋百里的肩膀。杨小林接着说道:“还有北京的防御阵地我也看过了,必须加以改进。再加深防御纵深的同时要注意单兵战壕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以后修筑阵地的事情由士兵自己动手!不允许让老百姓来帮忙!”
  蒋百里一个立正:“是。”
  修筑战壕不光是对士兵的训练,也是让士兵们对战壕有感情,有信任。待在自己挖的战壕里面,和你待在别人挖好的战壕里,绝对不是一样的。特别是单兵掩体,老乡会尽心的帮你挖,可是他绝对不知道你习惯把子弹袋放在左边还是右边,他更不会知道把掩体挖成什么样,才能让你蹲在里面舒服。
  后面雷振春跑了上来:“杨司令,黄司令,总统请你们马上回去,孙文先生到了。”(未完待续。。)
  
  


 第六章 有所不为

  孙先生来的比他计划中要快了许多天,本来孙先生是打算跟着部队一起来的,但是黄兴从北京给他穿去消息,袁世凯已经着手组织内阁,而且在组阁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孙先生所希望的民主,那内阁的名单几乎就是袁世凯敲定的。
  这是孙文先生无法接受的事情。孙先生追求的就是民主,在他看来,内阁的组成可以没有他孙文的名字,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民主。如果说推翻了满清之后建立的新中国还是一种**的话,孙先生认为这不光是他自己的失败,也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失败。
  所以他马上离开了部队先走一步,在袁世凯的内阁还没有组成之前赶到北京,就是希望通过努力,让老袁实行真正的民主的制度。
  目前的形势还是有挽回的希望的,因为内阁毕竟还没有组建,孙文认为只要东北这个时候能给他一些支持,应该可以迫使袁世凯让步。而且他站在杨小林的立场上考虑,如果老袁真的掌握了内阁,这个局面对东北来说也不愿意看到吧?
  “不管怎么样,内阁必须是民主选举产生。”
  孙文先生的语气非常的坚定,和袁世凯见过面之后他就找到了杨小林:“杨司令,袁世凯这个人你我都非常清楚,如果内阁名单由总统来任命,我怕对新中国不是什么好事!”
  孙文和杨小林谈话的时候,陈天华和黄兴就在一边,在民主的问题上,陈天华也对杨司令颇为不满。虽然袁世凯在组阁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了东北的利益,可是陈天华在这方面和孙文一样,他认为一种合适的制度,比一个合适的位置更加重要。
  杨小林看看孙文,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