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少帅-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不用你们担心,各地的官府从明天起,就会护送大夏银行的车队,免费为老百姓换方孔圜钱,而且大夏银行在六省的三十六家分行,也会进行兑换。并且,我们会在为官府随时进行免费的兑换,诸位不用担心老百姓会吃亏的问题。”
  王萱口中把事情说的很严重,其实是为了吓唬这些绅商的。旧清的银元就算是禁止流通,也需要一个过程,绝不会因为一张禁令就能够立即禁止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旧清银元还是会在各地进行流通,这是无法避免的。
  方孔圆钱重现市场的消息是从《申报》开始传开的,申报上特意为方孔圆钱进行了一场科普,整个版面都是在讲方孔圆钱的历史和意义。什么象征着天圆地方啊,什么寓意外圆内方啊。总之就是要宣传的让所有人都认识到恢复方孔圆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方孔圆钱也更能够代表东方文明。
  北京城里的石大人胡同迎宾馆已经被改成了总统府,袁世凯就是在这里就任的大总统一职,不过现在的参议院还在为法律的完善忙碌着,内阁总理都还没能选出,只是由袁世凯暂命了唐绍仪组阁,只是他手里的权力有几分。就只能看袁世凯的意思了。
  “翼夫啊,你说这个方孔圆钱怎么样?”玩弄了好一会儿。袁世凯还是没看出它又是什么优点。
  本来嘛,刚刚就任了大总统,袁世凯是准备重组中央银行,重新印制银币,最好是能够把自己的头像印上去,但是现在南边先出来了一个方孔圆钱,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对老百姓来说,方孔圆钱便于携带而且不容易丢失;对孙家来说。这种方孔圆钱虽然与现行的银元大小相仿,可是中间的一个小孔,却让它直接少了不少的耗银,若是这种钱能够大规模流通开来,孙家怕是要赚的盘钵满盈了。”梁士诒不愧是有着财神爷的美誉,一眼就看出了不少道道。
  重新拿起一枚方孔圆钱形状的银元,袁世凯掂了掂。又从怀里掏出一枚清制的银元,很容易的就感觉出了重量的差别。
  “翼夫,这一枚银元足足轻了两钱有余,这若是真的流通起来,一千万枚,就是两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袁世凯惊呼一声。心里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可以也插手一笔。思想陈旧的袁世凯还没有意识到中央银行的重要性,源于清朝时的思想,他对孙复铸造银元,只是当做了地方督抚铸造银元一样的性质。
  “大总统,你发现没有,这枚夏洋造型精美,而且一面有龙凤呈祥的图案。再加上它的纯度较高,比各省造银元和光绪银元还要高一些,虽然分量轻了些,可要是孙家真的把它在西南流通开了,那说不定全国都会渐渐接受这种银元,到时候孙家就不只是铸造一两千万的事情了,怕是要上亿了。”梁士诒有些担忧的说道。
  “翼夫的意思是让我下令禁止了孙家铸造银元?”袁世凯有些难为情,孙复在北京城的时候帮了他不少忙,不仅逼清廷退位,还留下了五千万来两的金银,更是推动自己成为大总统的主要力量,这要是让他下禁令,袁世凯还真有些张不开口。
  “前阵子,南洋巡阅使不是希望大少爷能够随他去茂名嘛。借着这个机会,大总统可以让大少爷去茂名走一趟,让大少爷带份密令过去,这样既可以维护双方的脸面,又能把大总统的心意表达清楚,想来孙复是个聪明人,再加上他对大总统的支持态度,应该不会拒绝才是。”
  “如果大总统绝对亏待了孙复,也可以让他挂名将军府!”作为一名谋士,梁士诒本能的对这款新式银币有些恐惧,虽然说不清缘由,但是他却能清晰的感觉到这里面必然有着某种隐藏的目的。
  “啪”一声脆响,把袁世凯和梁士诒都给惊动了,转头一看,袁克定一脸呆滞的站在门外,手里还保持着提东西的样子,看到摔成了碎片的紫砂壶,袁世凯心里就猜了个七八分。大约是自己前两天念叨那个紫砂壶的事情被儿子听到了,这不只是从哪里刚淘来的。
  没等袁世凯开口,袁克定就一脸愤怒的指着梁士诒骂道“梁士诒,你个,我怎么得罪你了,你非要把我赶到狼窝里去。”
  在天津的时候,袁克定就对孙复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到了北京,被孙复坑了一次狠的,到现在都不知道挨了几次揍了,今天好不容易淘了件紫砂壶,准备送给老爷子,却听到梁士诒准备把他卖给孙复的事情,当即就给震蒙了。
  “云台”袁世凯不满的喝道。
  “爹,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啊,平时打这么狠也就算啦,怎么现在有人准备把你儿子送进狼窝你都不管啊!”袁克定哭喊道“你是不知道啊,孙复他就是个恶魔,我要是去了茂名,怕是连骨头渣子都带不回来了”
  袁克定一边哭,一边抹泪,那叫一个伤心啊!
  PS:  脑子乱糟糟的,写的不成样子了,不过为了那点可怜的全勤,只好厚着脸皮发了。


 六十九章 御前会议

  方孔圆钱很有魅力,可是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却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然单靠一纸禁令,根本无法改变地方上的货币流通习惯。那么大夏银行也很难一炮打响。
  让那些商绅们认可方孔圆钱很容易,只需要巡阅使下达命令,并且准许方孔圆钱可以作为巡阅使府征收税赋的替用货币就行了。自古以来,商人都是最能惹事的,也是胆子最小的,如果不是关系到身家性命,他们绝对不会为了一点点小利益而惹怒官方的。
  伴随着方孔圆钱下乡的,不只是大夏银行的兑换货币的分队,还有一群打着革命宣传旗号的货摊,他们是孙家和茂名的各大商团组成的,紧随着大夏银行派往各地的分队而行。
  菜刀、铁锅、剪子、粗盐、布料甚至是针线,诸多民生贴切的货物堆满了马车骡背,他们的目的不是赚钱,实际上这些货物也都不是利润大的类型,再加上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这些货物的价格已经无限接近了出厂价。这样的商队和走街串户的货郎很是相似,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他们只接受一种货币——方孔圆钱。
  大夏银行的建立,就像是投进湖面的一块石头,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自从武昌起义以来,从没有如果大幅度的改革,就算是袁世凯就让大总统,也还没有实行真正的改革,可以说南洋巡阅使府是开启了一道改革大门,对全国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再加上新税制的实行,让西南诸地的商业更加繁荣,无数在苏沪一代建厂的商人,开始把眼光投降了西南。如果真的像新税制里发布的那样,没有了厘金杂税,广东将成为真正的财税重地。
  自从茂名借着辛亥革命之际骤然崛起,而且迅速成为南中国的掌控者,各国驻广州的总领事们的职责迅速增大了许多,这其中尤为忙碌的就是日本驻广州总领事濑川浅之进。本来嘛。一个地区的领事应该是最受当权者倚赖或者看重的各国代表,对于日本这样的毗邻友邦,更应该受到革命都督府的关注,而实际上,各大都督府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也是照会这些领事们,通报都督府的各项主张,并努力得到这些工业强国的支持。
  可显然。濑川浅之进运气不好,碰到了一个有些另类的都督。自广东光复之后,他和英法美德等国的驻广州总领事一直都没有得到革命军政府的照会或者通报,更甚至是这些总领事馆竟然好像是被遗忘了一样,一直都没有得到广东方面的理会。
  当革命军大势已成,并且势力迅速扩张的时候,濑川浅之进和其他各国总领事舍下脸面希望求见那位都督的时候,竟然没有得到允许,最后他都没能见到孙复。作为一个总领事,濑川浅之进无意是很不合格的。领事馆和公使馆本来就是为了传递情报和沟通两方来往的通道,可是赖川浅之进不仅没能完成本身的使命,甚至连哪位少年都督的面都没见上一面,为了此事,他已经被国内的首相和外务大臣多次斥责。
  如果没有中日之间的战争,赖川浅之进不会在意那些斥责,毕竟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人员。他很清楚外交工作的艰难,外交工作如果顺利,那就会像喝蜜茶一样轻松愉快,而若是艰难起来,比苦涩的茶水还有难以忍受。
  东海之战、澎湖之战,两次海战之后。日本海军精锐损失殆尽,陆军也搭进去了三个正规师团,五万精锐,整个日本的国防力量陷入了一个短暂的真空,除了防守最紧密的东京,其余各地的海防都只能依靠岸防炮台支撑。可偏偏日本崛起的太快,除了那些海军要地。其他各地的岸防炮只是老旧的武器,面对如今越来越强大的战列舰,根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
  为了拉拢英美德法等国,得到他们的支持,不仅是日本驻各国的使节陷入了政局博弈中,就连赖川浅之进这样的毫无关系的总领事都被要求努力联系列强领事官们,借以影响各国对华的政策和对日本的支持。
  拉一批打一片,这是英国佬的老法子了,就是靠着这招,英国坑死了荷兰和西班牙这两个最先崛起的航海大国,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帝国。当初在中日、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除了日本对英国表现的比较恭顺忠诚以外,也是英国远东战略的需要。毕竟甲午战前的大清表现出的一些姿态要比日本更具威胁,而他们在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这纯粹是俄国沙皇太能招惹人,整个欧洲都没那个国家算是他的朋友,就算是有着血脉亲缘的英德两国皇室,对沙皇也没什么好感。
  从一九零二年开始签订的英日同盟,到了现在已经签署了第三次了,相比于上两次,这一次的续约期达到了十年。也就是说,在签约到期之前,日本与第三国开战,英国将有义务保持中立,不得给予开战国任何支援。这个同盟的建立,英国主要是为了压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展,至于中国,它根本没有当做回事,也没有其他义务。
  同盟建立的前两个时期内,两国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可是随着日本在中日和日俄两战中取得的绝对性胜利,已经它在长江及以南的扩张,英日两国就开始积蓄了矛盾。如果不是为了借助日本的力量,压制俄国,以便于让大英帝国可以专心在欧洲应对德国的挑战,英国人根本不愿意签署这个条约。
  东海之战时,日本海军精锐尽失,英国驻沪总领事,毫不犹豫的就让其驻华海军帮助中国救援,这本身就是对那份同盟的挑衅。到了战后,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落千丈,英国人有些不耐烦理会这个国家了,如果不是日本还有些利用价值,英日同盟可能就要终结了。
  “杰弥逊先生,难道大英帝国已经不准备遵守《英日同盟》了嘛?”在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赖川浅之进愤声质问道。
  无奈的耸了耸肩,杰弥逊遗憾的说道“大英帝国自然会遵守《英日同盟》,不过来自首相的命令。我也不能违背。再说,刺探巡阅使府的情报,这样的要求,我实在是没有在同盟条约里找到相应的条款。”
  “总领事阁下,你必须认识到,中国已经开始崛起,如果没有日本的扼制。他很快就会成长成为一头巨兽,这对英国的利益是极为不利的!”赖川浅之进严肃的警告道。
  “赖川。我们的私人关系还是不错的,我不想隐瞒你,大英帝国做出这样的决定,绝对是合理的。”杰弥逊说道“中国人已经向大英帝国的造船厂订购了两艘巡洋舰,而且还准备让大英帝国帮助他们在钦州建立一座大型的造船厂,这是中国人表现出的积极信号,首相也不能对一个文明的国家表现出的友善视而不见。”
  心中一凉,赖川浅之进知道,事情绝对不会像杰弥逊说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签署的一定还有其他条约,甚至是中英两国达成了某种同盟,这对于灾难中的日本来说,不亚于一场东海惨败。
  匆匆离别杰弥逊,赖川浅之进急匆匆的奔赴了美国总领事馆。美日之间虽然也有纠合,可是美国也是日本的一个大债主,正常情况下。那个由商人组成的美国,绝不会允许日本衰败下去。就算是他们不能给与日本明面上的援助,也会提供一笔不小的贷款,让日本度过难关。
  刚进了美国总领事馆不到十分钟,赖川浅之进就急匆匆的跑了出来,法德领事馆也没有再去。直接返回了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这次英美两国领事的反应,让赖川浅之进有了不好的预感,这件事必须尽快向国内报告。
  东京空气沉凝,接连的打击,让这个心理脆弱的帝国恍然梦中,全国上下都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如果不是明治的威望够高。再加上山县有朋等元老的出面支持,早就有人开始怀疑这么多年的战争是对是错了。
  从明治驾崩以后,首相西园寺公望就被免了职,桂太郎被皇太后临时任命为内阁首相,可是现在还没等桂太郎得到众议院的认可,就因为河内号的意外战沉,被迫辞职。无奈之际,西园寺公望被再次起复,成了内阁首相,皇太后和所有人都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解决如今日本面临的危境。
  半垂着眼皮,西园寺公望似睡似醒,赖川浅之进和其他领事大使等汇聚归来的情报就摆在他的眼前,桂太郎、东乡平八郎等等一众陆海军重臣,甚至是内阁政要都召集在了御前,只是主持御前会议的大正天皇却针对眼前的一些小物件忙碌个不停,自个倒是玩的不亦乐乎。对于这个天皇,西园寺公望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实际上,他不在御前会议捣乱,就已经让西园寺公望很满意了。
  “支那最近空有异动,诸君为国之柱石,可有何谏言!”西园寺公望代替了大正天皇发问。
  在这里的都是日本真正的政要大将,每个人手里都握着难以想象的权利,就像桂太郎虽然卸职首相,可是他依然是陆军方面的代表人物,论起影响力比那些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都要大上几分。这也是西园寺公望能够让一个解职的首相进入御前议事堂的原因之一。
  “支那孙复刚刚被袁世凯任命为南洋巡阅使,管制支那南方六省,权力仅次于袁世凯,他此时有异动,对帝国来说绝非好事,我建议,现在就进行备战吧!”桂太郎率先出言,显然他还没有从现任首相和解职首相的误差中转变出来,说话很不客气。
  “陆军要驻守朝鲜、台湾和支那东北,以及本土,兵力有些不足,如果备战,扩军是必然要做的。”参谋总长奥保巩开口道。相比于掌管陆军军政的陆军省,参谋本部的参谋总长奥保巩大将无意更适合代替陆军开口。
  “海军自从东海惨败之后,兵力和军舰皆是大损,如果备战,海军比陆军更加紧迫。”海军军令部长伊集院五郎大将不急不忙的说道。面临现在的境况,就算是伊集院五郎不争,海军的经费也必然少不了。
  “陆军不仅要面临支那的威胁,还必须应对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一旦兵力不足,朝鲜和东北都可能被俄国人和支那人侵占。我们将丧失帝国数十年来血战的战果。”奥保巩强声道。
  “海军现在只剩下几艘残舰,河内号又意外沉没,摄津号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下水,金刚级更是遥遥无期,就算是英国方面加快施工,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得到。帝国是个岛国,若是没有了海上防线。那么本土就可能遭遇袭击,帝国明治维新的成果也难以保住。更甚至,会导致帝国重新回到幕府时代的黑暗之中。”伊集院五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