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狼突击队-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个人一起朝草丛中看了看,正准备继续朝草丛这边走的时候,忽然传来一声凄厉的响声,陈久明的神经立刻紧绷了起来,握住枪管的手下意识地收紧了。

箭在弦上!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三个鬼子听见凄厉的声音后,都回头张望了一下,只见下面有几个鬼子朝他们挥手,原来这声音是他们集合的信号,在这异常紧张的气氛中听起来才显得那么刺耳、凄厉。

三个鬼子大摇大摆地回去了。

侦察连的战士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直潜伏到鬼子吃中午饭的时候,趁鬼子们不注意,侦察连这才悄悄起身。陈久明回头一看,趴在地上的李木丁已经不能动弹了,嘴唇发乌,双目紧闭,被那条毒蛇咬中毒了。陈久明挥了挥手,上来两个战士,将李木丁朝草丛后便的丛林里拖。拖了三四米远,进入了丛林。陈久明折断一根干枯的树枝,示意大家后退,将树枝伸进他的背部,仍旧蜷缩在衣服下的毒蛇这才伸出头来,吐着信子,像是在示威。

这条毒蛇溜出来后又蜷缩在李木丁的身边不肯离开,如何处理这条毒蛇成了一大难题,杀死它吧,又怕暴露了行踪;不杀死吧,还得在这一带继续潜伏,万一它又溜回来伤着人了怎么办?思虑再三,大伙决定还是杀死它。在丛林里摸爬滚打了的战士已经有了捕蛇的经验,陈久明找来一根呈“Y”型的树杈,叉住了毒蛇的七寸,然后伸出匕首,一刀切下了毒蛇的头。头身分离的毒蛇仍不死地来回扭动身躯,陈久明将蛇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毒蛇这才死去。大伙摸了摸李木丁的心跳和鼻口,早已没了呼吸,手脚冰凉,看样子早已牺牲多时。

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想到到不是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死在一条毒蛇的口里,大伙都非常悲痛,就地深埋了李木丁,处理好了现场。陈久明将李木丁牺牲的消息向营部做了汇报,营长安慰他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争取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当务之急,是不能坏了侦查敌情的大事。

这样一番忙活,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在丛林里稍事补充营养,吃了几包压缩饼干,才感觉好受一些了。压缩饼干的包装带被深埋在了地上,以防暴露。吃完饭后,继续潜伏观察。

下午,鬼子们没有再派巡逻小队出来搜索。只见营房门前的车辆进出频繁,来来往往,车厢上盖着军绿色的帆布,看不清装的什么东西。不过,从车辆行驶时排气筒的油烟排放情况看,车辆上大多都装着很沉实的东西,估计是弹药或粮食。

陈久明不断将眼前看到的情况向营部一一汇报。基本摸清了敌人在这个驻地的情况:一个团级指挥所,大约三四百人,三个警卫分队,三个保障连队,四个直属分队,还有一个小小的野战医院,弹药堆积场距离稍远。

晚上八点半,天已经黑透,山下敌军阵地点起了星星灯火,警卫巡逻分队手电筒的光束扫来扫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行踪,侦查连开始准备撤离,通过红外夜视仪,可以看到那部战场侦察雷达仍然在工作,但是旁边一直没有监控人员,不知道是自动报警还是没人关心,全体侦查人员顺利地撤出了第一侦察阵地。

其后两天时间,侦察连共侦察了6处敌人阵地,包括3个炮兵阵地、1个营指挥所、2个步兵连级阵地。

侦察连将每处阵地的地形、火力部署等情况一一画成图,标明行进路线,交给了营部。

这样一来,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已经尽在掌握。发动新一轮进攻的时机成熟了!

第1卷 第十一章 血战滚龙 第97节 狙击中计

虽然从侦察连里精挑细选的侦查战士牺牲了一个,但总体来说,这次侦查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侦查连长陈久明受到上级的表彰。

滚龙坡主阵地离先前占领的阵地外围阵地的直线距离还有两公里左右。在这两公里的路线上,山高坡陡,加上雨雾季节,行动起来十分不变,因此要想直达滚龙坡主阵地,抄近路也得走上10公里左右。前次侦察连走的是密林小道,来回迂回,总共大概走了20公里左右的路程。

由于前次战斗损失惨重,独立团第一营、第二营整编成一个营的建制,统称第五营(实际上独立团现在只剩下第三营、第四营和第五营了)。

新28师师长魏主强对此次夺取滚龙坡主阵地的兵力做了如下部署:顾德明率领独立团全团为主攻部队;加强团莫高山为助攻部队。两团均由师部统一调度、指挥。另外,88师也随时待命增援。

在获得侦查情报的第二天晚上,8时整,天已黑尽,两天没下雨了,地上已不像先前那样湿滑,走起来舒服多了。团长顾德明率领独立团的战士们摸黑出发了。侦查连和第三营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因为侦察连对这里的地形和线路熟悉,走起来要快捷得多;莫高山率领的加强团也随后出发,与顾德明部保持在1公里左右的距离,方便助攻。两部随时通过无线电台保持联系。

日军指挥所,担任滚龙坡驻守任务的114联队队长龟田腾一郎素以奸诈在日军内外著称。此刻正命令下属道:

“现在地,你们地要时刻防范敌军进攻,尤其是夜间偷袭,这是敌军惯用的伎俩!你们地,一定要加强守卫!”

“嗨一!”一个日军小头目正襟危坐,严肃地回答道。

龟田腾一郎指着桌上的地图,对两个头目耳语了一番,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这次地,一定要让敌军有来无回!”

“太君地大大地英明!”两个小头目附和道。

下半夜,天空升起了一轮月亮。虽然不是很明亮,但这已经足够了,习惯了夜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借着微弱的月光,加快了进程。

直到凌晨2点足有,先头部队才摸到距鬼子主阵地300米开外埋伏下来。

侦查连照例先在前方侦查了一番,主阵地的外围,几束强烈的灯光扫来扫去,各岗哨位没有发现异常;离外围岗哨50米的样子,才是滚龙坡的主地堡。主地堡的地势比较开阔,是一块比足球场略小一些的平地,地堡就建在平地之上,比先前居高临下的地堡容易攻取。侦查连长陈久明通过无线电台呼叫主攻部队,表示可以进攻了。

独立团团长顾德明信心满怀,成竹在胸,立即按照先前做好的部署,派上了一队10人的狙击手上去。

其实,那时所谓的狙击手,与现代意义上的狙击手有着本质的区别。那时候的狙击手,只能算作“神枪手”,就是枪法特别准的战士,将这些“神枪手”选拔出来,战争行动前临时集结在一起的一个组织;现代意义上的狙击手,是指受过专门训练使用专门的器械,作为一个战术单元存在于班、排、连一级的作战单位的特种战士兵。

在这里,我们还是姑且称呼这些“神枪手”为狙击手。

狙击手的目标,就是打掉那些站岗的哨兵,然后让大队人马神不知鬼不觉地冲进主地堡,给鬼子来个出其不意。

岗哨前面是一段距离约20米左右的开阔地,没有丛林的掩护,要想在开阔地撂倒鬼子,几乎不可能。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20米开外的丛林里伸出枪管,敏捷地敲掉鬼子。

然而,这样一来,势必会暴露目标,只要枪声一响,就会立即引起鬼子的警觉。一旦鬼子警觉,趁其还没反应过来,主攻部队立即开始动用大炮、枪榴弹、手榴弹等重型武器进攻,力争用最快的速度打倒最多数量的敌人。

10个狙击手给枪加上了消音器。其实大多数狙击手都是不用消音器的,因为消音器本身会让子弹弹道严重不稳定,完全破坏了狙击枪的精髓“悬浮枪管”的物理效果,在一定的距离下射击会出现不可接受的误差,因此加消音器可以保障自己和队友不被敌人发现,而较近的射击距离又不会对子弹弹道有太大影响,所以在这种环境和战况下加消音器是可行的。

狙击手们通过手势,明确了各自的射击目标。暴露在视野和射程范围内的目标一共8处,除两处高哨位上的哨兵无法瞄准外,其他都被一一锁定,其中有的是2个狙击手共同瞄准一个目标。

“叭!叭!叭!”几声细微的枪响,枪声几乎在一两秒钟的时间内先后响起,8处目标有6处被准确命中,剩下的2处目标见势不好,立即翻身回撤,又被狙击手们准确瞄准命中。

加了消音器的狙击枪并非一点声音都没有,只是在山风之中听来若隐若现,不用心听是听不出来的。

高楼上的那个哨兵站在离地10多米高的一个蘑菇状的岗亭下,手里端着枪,随着灯光的扫射移动而来回移动,这回忽然见门前几个哨位上的同伙被打倒,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岗哨前20米的开阔地带已经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猫腰端枪快速前进的敌人,他手里的子弹也就跟着扫射了出来。

“快!冲过岗哨,尽快进入地堡!”顾德明朝先头部队命令道。

三营营长和侦查连连长带领的先头部队很快就冲过20米开阔地带,冲进了岗哨之内。

岗哨的位置离地堡群还有大约50米的距离。

看来敌人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地堡里一片漆黑,只有几个最先听到枪声的鬼子吆喝着,朝这边冲了过来。

“快!快!冲进去!”三营营长大吼一声,战士们争先恐后如潮水一般地朝前冲去。

忽然,“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地动山摇,巨响连绵不绝。

火光冲天,尘土飞扬,残肢短臂飞向天空,远征军的将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炸懵了

第1卷 第十一章 血战滚龙 第98节 计中计

原来,狡猾的鬼子竟然在外围岗哨与地堡群之间埋设了数百颗防步兵雷。数百颗地雷,证明日军早就有预谋了。这种防步兵雷个头小,药量少,造价便宜,工艺简单,能大量制造,引信敏感。更主要的是这种雷只取双腿,不炸死人,原因是,炸死一个人,其他战士继续战斗;若只炸伤的话,就得两个健康的战士帮扶,才能护送到医院,这样一来,参与打仗的战士一下子就少了三个。

这样一来,冲在最前面的三营和侦察连300多人,人员密集,没料到鬼子会有这么一招,竟敢在自家门口埋放地雷。眨眼之间,已有100人左右被炸伤,其余的战士忙着救护身边被炸伤的战友,一时之间,300多号人竟然挤在这短短50米左右的开阔地带竟然无法前进一步!

顾德明的脑门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这地雷炸得他有些摸不着门道。他在无线电台里紧急呼叫三营营长在此次行动中的代号:

“03!03!我是01,我是01!阿狗开饭了阿狗开饭了?”(意思是:三营,你们那里情况怎么样了?)

“”

“03!03!01呼叫!01呼叫!”

然而,无论怎样呼叫,电台依旧保持静默。

一阵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正当战士们被密集的地雷炸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忽然,几道刺眼的灯束扫了过来,空地上的人影清晰可辨。

“哒哒哒哒!”

鬼子地堡里的机枪又像噩梦一般地响了起来。

三营和侦查连的战士损失殆尽。仅存的战士们充当起了医护人员的角色,将受伤的战友纷纷抬下火线。

此刻,群龙无首。不能再犹豫了!

顾德明大喊一声:“四营,上!”

四营的战士们如猛虎一般冲了上去。

凭经验,顾德明知道,防步兵雷一旦引爆,就不会造成第二次杀伤,先头部队已经把地雷引爆得差不多了。此刻,派工兵上去排雷已经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朝前冲。

顾德明在望远镜里观察了一会,阵地上,战士们被鬼子的机枪打得抬不起头来。鬼子的机枪从地堡的射击孔里吐出邪恶的火焰,阵地上又有几处地雷被引爆。

“这是鬼子地堡前面的开阔地带,肯定有一条通往地堡的路没有埋设地雷,这是鬼子自己要走的路。而这样的路,肯定会有标识,否则这么大一片空地,连鬼子自己都不会知道哪里埋设了地雷。”顾德明想到这里,立即通过电台呼叫四营营长蒋旺财,让他无论如何要找到这条路,否则,越接近地堡,鬼子的地雷就可能越多。

这阵地上除了泥土,就是为数不多的蒿草和石块,地上本就没有路啊!要找一条路出来,谈何容易?

任凭蒋旺财瞪大了眼睛,怎么也发现不出这其中的“猫腻”来。

经过半夜的鏖战,这时候天已经亮了。

战士们边冲边打,然而几乎对敌人起不到威胁的作用。

借着光亮,蒋旺财观察起了通往地堡的空地。这空地上除了稀稀拉拉地蒿草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石块之外,就没了其他东西。

忽然,他眼前一亮:那些野草,虽然稀稀拉拉的长得凌乱,但仔细一看,却见这些歪歪斜斜的蒿草有着一些规律:在每一株蒿草的对面,大约一米远的地方就是一块石头。蒿草弯弯曲曲地,一直通向鬼子的地堡!

蒋旺财为这个发现兴奋不已!

这条路,肯定就是鬼子们留给自己进出的没有地雷的路!

想到这里,蒋旺财大喊一声:

“兄弟们,跟着我朝前冲,跟上!”

大队人马沿着蒿草指引的路大踏步向前冲去。

这一路果然没有踩中地雷。

顾德明在望远镜里看着蒋旺财,在心里说:“好样的!”同时把手一挥,朝埋伏在后面的第五营(即原独立团第一营、第二营整编而成)命令道:

“上!”

找准了没有地雷的路,就好办多了。第五营也加到了第四营的队伍中,一起浩浩荡荡地朝前冲。

顾德明之所以派上如此众多的兵力,就是希望一举拿下滚龙坡的主阵地。

同时,担负助攻任务的莫高山率领的加强团,也在这个时机发动了炮火掩护。炮火遮天盖地地朝鬼子的地堡上倾泻而出,一边轰击目标一边朝前推进。莫高山同时命令一部分工兵连紧急就地扩大战壕,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

“哒哒哒哒!”

鬼子的机枪猛烈地响了起来。

在这片50米左右的开阔地带,战士们没有任何遮盖物,没有掩体,只能借着炮火的掩护朝敌人攻击。

这条没有地雷的弯弯曲曲的小道一直延伸到地堡的西北角。这个西北角也是敌人自己进出的一个通道口。四营营长蒋旺财凭直觉知道,这个通道口就是攻取地堡的突破口。

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

蒋旺财率领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没有地雷的小道的尽头,而这个尽头,离地堡也就四五远的距离。

“哒哒!”几个弹药手正准备上前炸开一个缺口的时候,忽然,隐蔽在地堡中的机枪口疯狂地叫了起来。

手榴弹也像下冰雹一样地砸了下来。

原来,狡猾的鬼子就是故意在地上铺设了这样一条没有地雷的小道,做好了标识,就等着远征军的战士来钻呢!

鬼子在这个所谓的地堡“突破口”集中了大量火力,因为他们料定,凭着远征军的聪明,他们一定会在此自投罗网。

被眼前的血泪惨状惊醒的蒋旺财杀红了眼睛:

“狗日的小日本,有种地你出来,爷们儿陪你们玩儿到底!”

然而,小鬼子凭借坚硬的地堡群,龟缩其中,朝外扫射,就是不露出头来。

冲上去的远征军将士们,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们可以忍受鬼子的子弹,可以忍受鬼子的刺刀,可以忍受鬼子的机枪,可唯独不能忍受的,是鬼子这种小人一般暗地里做手脚的打法。

“有种的出来,爷们跟你个打个!”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蒋旺财一双眼睛充满了血,他红着一双眼睛,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雄鹰,又像一头被拔掉牙齿的老虎,发疯一般地在阵地上冲着鬼子的地堡叫嚣。

几个战士立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