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座即将开始修建的大学,刘和在借鉴了洛阳太学部分的设计思路的同时,融入了许多后世大学的理念,特别是西方历史悠久的那些大学的创办理念。在刘和的心目中,后世国内的那些所谓的名校,已经被搞得跟大菜市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可供借鉴的意义也不大。
  还是模型中的燕京大学,有一座人工开挖出来的小湖,挖湖起出来的土则被堆在了旁边筑成小山,山顶之上有亭台楼榭可供学子们眺望整座城市,甚至可以越过城墙看向外面广阔的原野。
  在大学的中心位置,将会建起一座由青石垒砌而成的藏书楼,为了保证这座藏书楼不会遭受火灾的侵害,楼内的所有设施和部件都不会采用木材,而是用石材、铁、铜、锡等构成。这座藏书楼将会采取八角方塔型的设计,高达七层,等到完全建成之后,将会成为蓟城内最高的建筑。
  刘和要向蓟城百姓彰显一个理念,那就是知识和学问才是这世上最崇高的,其余的任何事物都应该仰视着它。
  蔡邕听了刘和关于藏书楼的构想,当即表示将会把自家那四千多卷珍惜孤本全都捐赠出来,作为藏书楼的第一批典籍。大学士如此给力,前来参加奠基仪式的其余人当然不敢落后,也是纷纷表示愿意将家中收藏的书卷捐赠出来。
  刘和在这时一点也不跟大伙打马虎眼,立即让身边的随从将大家报出的捐书数目都记录下来,还笑**的说将来会在藏书楼的内壁上刻下捐书人的名字以为纪念。
  本来还在暗暗心疼不已的一些人,听了刘和这话,心里总算好受许多。
  除了在当中的位置修建一座气势雄伟、坚固耐久的藏书楼,在刘和的规划中,还有观天台、蹴鞠场、大礼堂、实验馆、剑道馆等楼堂馆所,至于其他的教授院、格物院、庠生院、大汤池、大饭堂等等公众设施,也是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观天台是刘和专门为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徐岳准备的,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天文历法的研究,预测自然灾害也跟天文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刘和把徐岳请到幽州来,就是要让他发挥类似钦天监监正的作用。
  蹴鞠场等于是后世的足球场,尽管后世那些足球发达的国家不愿意承认足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但事实上早在chūn秋时期,蹴鞠运动就开始在华夏流行起来。《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chūn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一种方式。
  刘和在大学之中修建蹴鞠场,目的自然是希望莘莘学子们要德智体样样发展,不能只做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大礼堂是组织大型聚会的地方,今后不仅可以让外请的名人名士来这里为学子们集中传授知识,刘和还准备将这里变成思想碰撞的一个大擂台,他要不定期的来这里向学子们抖出一些**,然后引起大家的激烈争论,引导他们在碰撞中寻找真理和答案。
  实验馆和格物院属于配套工程,刘和今后要在这里研究一种惊天动地的大杀器,然后一举让所有人看到格物之道和动手实验带来的威能。坐而论道跟反复实验相比,实在是遗祸无穷,必须要大力加以克服和戒除。
  剑道馆是传授学子们剑术的场馆,让学子们学习武技,既能磨炼心xìng意志,更能强身健体,充分体现了刘和希望燕京大学能够培养出文武兼备的人才。
  至于教授院,自然是先生们居住生活的区域,庠生院则是学生们平时居住生活的区域,大汤池就是大型公共浴池,不是喝汤的地方
  今rì被邀请前来参加庆典的诸人,对于文教的重要xìng都有深刻认识,他们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刘和为什么要在大学之中修建蹴鞠场、剑道馆以及实验楼这些闻所未闻的建筑,但却看出了刘和创办这所大学的志向和决心。
  刘虞感慨说道:“《礼记?王制》中有云:‘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中又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汉书?礼乐志》亦云:‘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今rì吾等在此为燕京大学奠基,看似平淡无奇,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众人纷纷点头,对于刘虞的这个说法表示认同。
  韩馥接着说道:“《礼记》第四十二篇题为《大学》,开篇便曾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公子世仁亲民而又明德,护卫幽州不受四方之敌侵犯,如今又极力促成燕京大学之创立,实乃天下读书人之楷模!”
  刘和虽然没完全听懂韩馥这一番掉书包的话到底有何深意,但他却听出来老韩这是在当众夸赞自己,于是赶紧站出来躬身行礼,口中连称“韩大人谬赞,小子愧不敢当!”
  大家对于刘和这中谦逊谨慎的态度很满意,于是纷纷夸赞他,似乎刘和越是表现的谦虚,得到的赞扬就会越多。
  虽然修筑这所大学会耗费幽州不少的人力财力,但刘和知道这笔“买卖”绝对是只赚不赔,而且是大赚特赚。
  姑且不说大学建成之后,今后可以为刘和提供大量人才,单就是他主导建学的这个举动,就能为刘和的声望加上很多分,更不要提这所学校今后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会给大汉造多少福。
  刘和知道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与西方的学院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所以这所由他主导的学府将来一定会按照他的意志来开设教学科目,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大汉的各级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内政的仕人和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主要以单一的儒家经学为主,在自然学科方面十分缺乏,刘和在学校中设立了格物院和实验馆,目的就是要大力提倡和鼓励自然学科的发展。
  刘和不是大哲人,也不是大思想家,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只知道坐而论道解决不了大汉的边患,解决不了大汉内部的**,更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与其从早到晚的思索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的扯淡问题,还不如让徐岳这样的数学家多研究有一些算数几何方面的难题,让马均那样的发明家多设计一些实用的工具,让白纸一样的年轻学子多学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燕京大学奠基之rì,刘和收获无数声望。(未完待续。)
  
  


 第二四零章 卢植大事不糊涂

  冀州牧卢植是一位能力出众、经历十分传奇的人物。之所以这么说,这跟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有莫大的关系。
  卢植字子干,幽州涿郡涿县人,跟大耳刘是地道的同乡,跟公孙瓒也算得上幽州老乡。他是当世著名的经学家,与享誉四海的大儒郑玄为同门师兄弟,门下子弟有许多人;他又是一代名将,与皇甫嵩和朱儁齐名,曾经官至北中郎将和尚书。
  在卢植去世之后,他的家族后来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三国之后,涿县被改名为“范阳”,故而涿县卢氏又被世人称之为“范阳卢氏”。卢植之后的一千八百多年,范阳卢氏代代出英才。仅从魏晋到唐代,正史记载的卢姓名人就高达八百多位。其中,有宰相、尚书、刺史、太守、郡守等百余人。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涿州人卢坤,是卢植的嫡系后裔。海外卢氏宗亲中,有韩国的两任总统卢泰愚和卢武铉。
  三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但能给家族后世留下如卢植这般深远影响的人物,不过荥阳郑泰、郑浑兄弟两个,至于其他诸如王允、崔琰、崔州平等五姓七望中的人物,并非兴盛宗族的始祖,只是将祖上的名望沿袭了下来而已。
  如果不是刘和的干预,那么此时的卢植已经被一抔黄土埋在了地下,根本没有今时今rì东山再起的风光无限。
  当初洛阳政变时,何进被杀,董卓进京,掌控朝政。董卓意yù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讨,朝中无人敢言,唯有卢植独自一人站出来大声反对。董卓大怒,下令将卢植处死,被董卓强行征辟的大学士蔡邕为卢植求情,而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
  从卢植这件事情来看,大学士蔡邕真心是个好人,刘和救他实在是太应该了。
  卢植狠狠的得罪了董卓,知道洛阳之地不可久留,于是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老家涿县。等董卓批准之后,卢植便赶紧走小路离开了洛阳,结果董卓真的派人沿着大路追杀,卢植于是连老家涿县也不敢回,一头钻进幽州军都山中,从此不问世事,直至袁绍征辟他为军师。
  因为刘和的“强势插入”,袁绍没有将冀州和幽州拿下,卢植也没有被别的势力给挖走。刘和劝说老爹刘虞放下对卢植的芥蒂,终于请得卢植出山,先是在安次城外劝退了公孙瓒,接着出任渔阳郡太守之职,然后接替韩馥出任了冀州牧。
  卢植在离开洛阳时,官职是个尚书,权力虽然不小,但跟手握一州军政大权的州牧相比,却还差着好几条街。如今董卓已死,天下分崩,文武双全的卢植自然有一种重任在肩的感觉,所以自从来到冀州之后,那是格外的勤于政事和军事,把公孙瓒和袁绍两个家伙郁闷的不行。
  对于公孙瓒而言,卢植就是他面前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卢植的名望、地位、能力都是他所不及的,有卢植在冀州坐镇,公孙瓒彻底断了吞并冀州的心思,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攻略青州方面。
  后来袁绍派使者过来跟公孙瓒暗中串联,公孙瓒虽然答应了合伙坑刘虞的提议,但还是不敢明目张胆地率军从冀州过境前往幽州,而是费了一番手脚,让公孙度派出运兵船队把他麾下三万大军从海路直接投送到了雍奴。后来公孙瓒出兵占据了涿郡之后,立即派兵将卢植的老家涿县给守卫起来,不敢在城内有任何不敬的行为。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卢植在冀州,那么公孙瓒这次还真就不一定能被刘和给围死在代县附近。
  原因很简单,如果还是韩馥在冀州,那么公孙瓒这次肯定是从渤海郡和中山国出兵一路打到涿郡,而不是绕道海路,这样他就可以从冀州方面调动更多的兵力来保证后方粮道安全,也不用把三万兵力分散出一万来驻守涿县、遒国和五阮关等地。
  刘和当初建议老爹擢升卢植出任冀州牧这一招,实在是太yīn险毒辣了
  当三路大军围攻幽州的消息传到高邑之后,卢植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派出鲜于辅率领一万jīng兵从瘿陶城进入安平国境内紧邻渤海郡的关津一带,jǐng告驻守在南皮的公孙瓒军不得北上增援。
  公孙瓒虽然当初做过他的学生,可卢植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不会犹豫。他教导公孙瓒的时候,教的都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可没有教他如何挖大汉朝的墙角,如何当军阀。卢植久居庙堂,对于袁绍等人泼在刘虞父子头上的那些污水,根本就不会相信,反倒是对他们这些家伙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十分反感。
  卢植在派兵牵制渤海郡的同时,还积极整军备战,严密防范着冀州南部的袁绍。
  别看冀州方面兵力薄弱,可卢植手下尚有谋士沮授和猛将太史慈两人供他调用,更有常山相孙瑾、巨鹿太守李敏等硬骨头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所以兵强马壮的袁绍一时半会还真是拿卢植没辙。
  当初高邑城下的一场败仗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可对袁绍留下的教训却是十分的深刻,他在没有充足的把握之下,并不想再吃一场同样的败仗。
  袁绍将攻打刘虞的主力放在了并州,他在邺城时刻关注着刘和的动向,当他获悉刘和率领一万步骑混编的队伍接近兖州时,赶紧派出手下大将麹义和张旭等人,守在黄河北岸的黎阳、yīn安、沙亭等地,随时准备伏击刘和。
  谋士田丰提醒袁绍,当初韩馥之所以能够咸鱼翻身,是因为在危机关头黑山军张燕率兵前来捣乱,所以这次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袁绍问田丰具体的对策,田丰提醒袁绍卢植当初可是剿灭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的主将,虽然卢植不似皇甫嵩那么狠辣,曾在下曲阳坑杀十万黄巾俘虏,可他跟原本就是黄巾军出身的黑山张燕肯定不对付,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做一些文章。
  袁绍于是派胆大的使者潜入黑山之中,给张燕送去一封密信。
  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大概是在刘和抵达晋阳附近时发生的,等到刘和率军返回马城之后,袁绍已经知道自己和好兄弟曹**被刘和耍了一把,在大怒之下,立即命令在黄河北岸设伏的麹义和张旭等将领率军北上,再度逼近卢植坐镇的高邑。
  卢植此时尚且不知刘和已经从并州方向突围回到马城,但他察觉了袁绍部下的异动,于是立即命令太史慈弃守瘿陶,保护城中百姓撤往高邑,做出严防死守的姿态。
  卢植的这份果断,与当初韩馥在时完全不同,因此避免了兵力过于分散而被袁绍军逐个击破的危险。
  又过了几天,好消息和坏消息相继从北方传到高邑。
  好消息是刘和率军围死了公孙瓒,蓟城方面看样子危险解除;坏消息是黑山军张燕流窜进入常山境内四处作乱,常山相孙瑾率领郡中兵士进行抵抗时失败被杀。
  卢植不受孙瑾被害的干扰,依然在高邑城内按兵不动,并未派出军队前往常山驱逐张燕。
  又过几天,好消息和坏消息再度传来。好消息是刘和弄死了公孙瓒;坏消息是卢植比较有出息的这个学生就这么挂掉了。
  卢植依然不为所动,稳坐高邑城,丝毫不为公孙瓒的败亡影响情绪。
  等到徐荣从蓟城率领一万大军南下冀州增援时,颜良忽然率领一万五千人从井陉关扑了出来,恰好在下曲阳一带截住了徐荣的道路。
  于是,卢植再次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幽州战事基本结束,刘虞已经派出军队南下增援;坏消息是刘虞派来增援的部队被袁绍的奇兵拦在了高邑城北一百五十里外,一时半会是指望不上了。
  这一次,卢植终于动了,不过却动的令人意想不到!
  卢植竟然派人前往关津给驻守在那里的鲜于辅下令,要他立即率军进入渤海郡,趁着公孙瓒手下田楷驻军青州,南皮城内守军人心慌乱之际,一举夺下南皮,控制渤海郡。
  在援兵被阻,袁绍大军围向高邑的时候,卢植不仅没有让鲜于辅紧急回援,竟然让其趁着袁绍和田楷没有反应上来的时候占据渤海,这是怎样一份自信和气魄?
  当初刘和率军南下经过高邑时,从高邑带走了审配和张郃,然后将太史慈和鲜于辅留给了卢植,这里面自然有着削弱冀州系的考量,也算是替初来乍到的卢植打个基础。卢植一开始派鲜于辅率军前往关津,如今看来似乎早就对公孙瓒的覆灭有所预测。
  鲜于辅是什么人?那是刘和身边的哼哈二将之一,卢植让鲜于辅率军进驻树倒猢狲散的渤海郡,等于是将渤海拱手让给了刘和。
  谁说xìng格刚毅直爽的卢子干不懂政治了,人家心里明白着呢!(未完待续。)
  
  


 第二四一章 冤家路窄

  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