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群安静下来,人们的视线集中到了教皇身上,等待着这场宗教大会的主角发话。
立在巨大十字架前的教皇,挺了挺身,举起手中的《圣经》,用铜钟般洪亮的声音说:“上帝的孩子们,现在,在东方,一个叫做什么‘伊斯兰教’的异教教徒们,正在迫害我们的东正教兄弟。耶稣圣墓的听在地,圣地耶路撒冷已被那些异教徒们占领。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那些异教徒是一群恶棍、魔鬼。主已经在召唤我们,去投入战斗,到耶路撒冷去,去消灭那些恶魔,去解放‘圣地’!为解放‘圣地’而战的人,将来他的灵魂都可以升入天国!”
听众狂热的宗教情绪被煽动起来,“拯救东方兄弟”、“消灭异教徒”、“解放圣地”的喊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旷野。教皇继续说道:“教民们,那东方的国家,遍地是牛乳、羊乳和蜂蜜,黄金宝石随手可拾。谁到那里不会成为富翁呢?去吧,把十字架染红,作为你们的徽号,你们就是‘十字军’,主会保佑你们无往而不胜的!”
如痴如狂的骑士,封建领主和平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争先恐后拥上前,向教皇的随行人员领取一块红布做的十字,戴在自己的胸前或肩上。凡是戴上这块十字红布的,就算走上了“主的道路”,成为了十字军的一员。
教皇的号召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西欧各地。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渴望到富庶的东方发财的骑士以及一心想着扩充自己政治经济势力的大小封建领主们,纷纷组织成了十字军。
第二年春天,法国北部、中部和德国西部穷苦农民组成的十字军,首先分别从本乡出发,踏上了征途。他们衣衫褴褛,有的还拖家带口,幻想着到富饶的圣地去安家乐业。然而,这批乌合之众的“穷人十字军”,历尽艰辛到达小亚细亚草原时,他们遇到的是塞尔柱土耳其人装备精良的铁骑。一场恶战之后,“穷人十字军”大部分被歼灭,只有一些人侥幸逃回,他们带回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悲伤与惨痛的记忆。秋天时,由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开始从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西部出征。他们由封建领主率领,武器准备精良,组织也比较严密,总数约四万人。经过小亚细亚半岛,向耶路撒冷挺进。
这时的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处在塞尔柱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实际上已经分裂成一些各自独立的小国。面对这支强悍的十字军,这些小国难以组成统一的反抗力量。十字军一路得以胜利进军。终于在1099年7月,攻陷了耶路撒冷。疯狂的十字军士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在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一万多名无辜的平民男女老幼全部被杀死,鲜血流成了小河。
十字军在宫殿、寺院和民居四处搜掠着金银财宝。他们居然订下这样一条规矩:谁先闯进某家宅院,谁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十字军将士人人都发了大财,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然而,这些国家并不稳固。到1187年时,东方人民在能征善战的领袖萨拉丁领导下,最后消灭了十字军主力,收复了耶路撒冷。德国皇帝、英国和法国的国王又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也都以失败告终。
13世纪初组织的第四次十字军远征,计划是乘坐威尼斯船只去进攻埃及。而在威尼斯商人的怂恿利诱下,十字军的进攻矛头指向了东罗马帝国。这批欧洲骑士,毫不留情地进攻和抢劫了信奉同一个“十字”的国家,早已忘记了收复“圣地”的圣谕,暴露出了他们所谓的征讨异教徒不过是侵略的借口。拜占庭帝国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彻底的抢劫和破坏。
十字军远征共进行了8次,历时近200年。到1291年,十字军占领的最后一个陆上据点阿克城被穆斯林攻克,至此,十字军东征告终。
在十字军东征中,欧洲的骑士、封建领主和教会大发横财,却没有给劳动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许多农民被编入十字军后,一路上受冻、挨饿、生病、阵亡,还有不少人被抓去卖为奴隶,成千成万的农民就这样惨死他乡。
而最悲惨的还是“儿童十字军”。那是在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煽动下,3万多名儿童参军。他们大多是农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在法国马赛集合后,被送上木船渡海“东征”,结果,有的船遇风暴,沉入大海;有的船到埃及,船上儿童全被船主卖为奴隶。在德国,也有2万儿童受骗参军。他们好容易翻越阿尔卑斯山,就饿死了一大半,剩下几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拐卖掉不少。“儿童十字军”坑害了5、6万天真无辜的孩子。
从1096年到1291年间,这场断续进行的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不仅给东地中海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使西欧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扎克雷”起义

  1358年五月,法国北部的农民正在田间辛勤地插秧、除草,没想到官府在这农忙的节骨眼上发出了紧急的命令,要农民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去围攻巴黎,并要求巴黎附近的各县加紧修筑工事,筹集军饷。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在与英国军队的一次交战中惨败被俘,英国乘机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王太子为了赎回国王,征集战费,大搞独裁,引起了巴黎市民的暴动,市民们将太子逐出了巴黎,为了镇压市民的暴动,太子就发出了这个命令。
谁知命令在农村一传开,农民们的愤怒像火山般爆发了。一个名叫吉约姆·卡尔的农民率先站出来,向农民发出号召:“农民兄弟们!是谁把我们法国弄得一团糟?是万恶的英国人!他们烧我们的村子,杀我们的人民,要我们赔款;而王太子和那帮贵族也不是好货!他们是狗,英国人是狼,现在狗和狼要吃我们这些羊了!我们要把他们统统杀死,不留一个,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兄弟们,拿起武器来吧!”人群中立即爆发出雷霆般的怒吼:
“消灭一切贵族,坚决不留一个!”
参加起义的人数很快发展到十几万。卡尔将他们组织成几支部队,指挥他们四处攻打贵族、领主的堡垒和宅第,杀死大大小小的贵族成员,捣毁他们的住处,焚毁他们的田契、帐簿。许多贵族、领主望风而逃,犹如丧家之犬。起义军一边战斗,一边扩大队伍,沿途吸收了大批的城市贫民。
领导巴黎市民起义的商会会长艾田·马赛闻知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大喜过望,赶忙请求农民军作外援。这样,城乡的起义力量汇合起来了,声势更壮大了。
从惊惶失措中慢慢清醒过来的封建贵族、领主,这时也迅速联合起来。其中有一个名叫“恶人”的大贵族查理,他曾经想和太子争王位,便首先带头起来镇压起义军,他纠集了一支军队向起义军恶狠狠地扑了过来。与此同时,英国的封建领主在他们法国亲戚的请求下,也派兵前来与起义军作战。
一次,起义军探知300多名贵族妇女逃到了摩城,其中还有王太子的妻子。9千多起义军向那里进发,当他们兵临城下时,城里的贫民打开城门迎接他们,贵族妇女躲在城里一座河流环绕的坚固堡垒里,看见农民们手持铁钗、棍棒跑来攻打堡垒,她们惊恐万状地尖叫着:“扎克雷来啦!‘扎克雷’来啦!”
“扎克雷”的意思是“乡下佬”,这是封建贵族对农民的蔑称。这次起义也由此而得名。
正当贵妇人们惊叫呼救之时,一位英国领主带着一大批卫士赶到了,他们都配备着精良的武器,看见农民们正喊声震天地攻打城堡,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了袭击。农民们一来没有提备,二来队伍又排列得过于集中,再加上武器不好。起义军中出现了巨大的骚动。他们蜂涌着向后撤退,互相践踏。而躲在防御物后面的法国贵族、骑士又乘势冲击,举刀狠砍农民军。农民军在慌乱中节节败退,一路遭到血腥屠杀。后来,贵族、骑士们砍杀累了,就把农民军一群一群赶到河里淹死。这一天,“扎克雷”被杀害的人达7千多。贵族、卫士们回城后又放火烧城,把城里的贫民全部杀光。
6月10日,卡尔在博韦附近的麦罗,集中了起义军的主力,准备与“恶人”查理的军队决一死战。不料艾田·马赛在这紧急关头竟背叛了起义军,他害怕农民的行动会损害他的利益,所以在运粮道路被打开,大批粮食运进城以后,就断然下令与起义军一刀两断。但是,农民们毫不畏惧,他们共有7千余人,排列成整齐的阵形,持着比较精良的武器,随时准备与查理血战到底。
老奸巨滑的查理当时只有一千多人,他看到起义军秩序井然,威武雄壮,不敢硬拚,于是便玩了一个诡计,邀请卡尔进行谈判。卡尔轻信了他的花言巧语,亲自到查理军中谈判。不想恶人查理竟背信弃义地将他扣留起来,严刑拷打,并将烧红的铁环作为王冠戴在他的头上,卡尔就这样被折磨至死。查理趁着起义军失掉领袖之机,率军一哄而上,打散了起义军,将各地起义军同妇女小孩杀死两万余人。
“扎克雷”起义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在英法封建贵族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者,震撼了交战中的法、英两国。不久,这场风暴就刮到了英国,使英国贵族也遭受了血腥的洗礼。因此,扎克雷起义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它也给后世的农民斗争提供了血的经验教训。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基辅罗斯的盛衰

  斯拉夫人很久以前就居住在现在欧洲东部的独联体境内。这些高大威猛的人们素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公元8、9世纪他们结束了原始的氏族生活建立了公国,南方的基辅和北方的诺夫哥罗德是所有公国中的佼佼者,地广人多。公元9世纪末,奥列格王公率诺夫哥罗德大军南下,一举征服了基辅,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奥列格王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位“罗斯大公”。此公崇武尚力,喜欢扩张掠夺,在他的努力下,基辅罗斯逐步发展成为欧洲著名的强国。
奥列格王公没有完成他统治全欧洲的梦想就死了。继之而起的是伊戈尔大公。伊戈尔大公似乎把前任大公喜扩张,好掠夺的本性完全继承下来并且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扩张,他穷兵黩武。本国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人怨声载道。但伊戈尔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剥削。
公元945年的一个冬日。伊戈尔在一队亲兵的前呼后拥下,去德列夫安人居住区巡行,他没有意识到已踏上了自己的死亡之途。以往的每一次“巡行”都会带回很多“贡物”。这一次伊戈尔同亲兵们当然也不会例外,一番巡视之后,即将满载而归了。
当那么多的毛皮、蜂蜜、蜂蜡、腊肉堆满船舱的时候,大公忽然觉得不开心。他对亲兵说:
“只有这么点东西,好干什么的?你们先运回去,我再去转一圈。”
在贪欲的驱使下大公带着少数的亲兵又一次回到村庄。村民们愤怒了,他们的忍耐已到了极限。再一次的勒索无疑如同导火索引发了人们心中久蕴的怒火。
一位老人颤抖着花白的胡子说:
“如果豺狼有了访问畜群的习惯,它就会不断再来,直到把畜群吃光为止,乡亲们,我们该怎么办?”
“打狼去!”人群中一个高壮的小伙子振臂一呼,“对,打狼去!杀掉这些披着人皮的狼!”
愤怒的人群如同爆发的火山熔岩卷向不知死活的大公及亲兵们。亲兵们见势不妙,四处逃散。这位“傻乎乎”的大公还想摆架子吓人,两手把腰一叉,“你们”话没说完头上早着了一棒子,“哎哟,娘哎——”他一声怪叫捂着头蹲了下去。愤怒的人群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乱棒下去,当人们歇下来喘气的时候,刚才还不可一世的大公已成了一堆血肉模糊的酱状物。人们意犹未尽,几个小伙子向着这堆烂肉唾唾沫,撒尿来发泄他们心中的愤怒。这时刚才那位白胡子老人又说话了。“乡亲们——,我们杀了公狼,还有母狼和狼崽子,我们该怎么办?”“杀进城邦,直捣狼窝!”“对!捣毁狼窝!”
且不说德列夫利安人准备暴动,这边逃回的亲兵已把大公的死信带回了城堡。贵族们一阵大乱,这时,大公的老婆站了出来。这是一个很残恶的女人,丧夫之痛并没有压垮她。相反,她很镇定,她联合自己的亲信大臣,立幼子斯维雅托斯拉夫为继承人,自己做摄政女王。第一件事便是派出大批军队去剿灭“刁民”。大公的军队在途中同德列夫利安人的队伍遭遇了。经过一场残酷的厮杀,德列夫利安人一批一批地例下了,毕竟他们不是那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士之敌。德列夫利安人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大地。
这件事给年幼的斯维雅托斯拉夫大公以极大的刺激。他亲政以后,更加崇尚武功。他剃了光头,只留一撮额发,戴一只耳环,手握马刀。他在戒马生涯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967年,大公同东罗马帝国建立联盟,共同出兵打败了保加利亚。这一次的胜利有些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在脑海中勾画着宏伟蓝图:“定居保加利亚,这里集中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珍宝,黄澄澄的是希腊的黄金,白花花的是捷克的银子,雄纠纠的是匈牙利的骏马,沉甸甸的是罗斯的毛皮,水灵灵的是各处的美人这一切都陈列在我斯维雅托斯拉夫的面前,供我享用!”可惜这一美梦被现实无情地粉碎了。
原来,东罗马帝国早已在窥觑着基辅罗斯,一直害怕它过于强大影响自己的势力。这一次,趁着罗斯大公不备,突出奇兵,大肆砍杀。罗斯军队毫无心理准备,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只好撤出保加利亚,踏上归途。
东罗马帝国一心想把罗斯军队彻底消灭,所以早已派出使者请突厥人在半途伏击。本已伤亡惨重的罗斯军队“破漏偏逢连夜雨”,再也招架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全军覆没。连斯维雅托斯拉夫也力战阵亡。
经过这一次战争,基辅罗斯元气大伤,尽管以后的几位大公励精图治,想重振国威,结果都不是很理想。1054年,基辅罗斯发生了内乱,最后分裂成三个小国。在你来我往的征杀中,国力渐渐衰微,已无力再去抵抗外侮了,南方草原上的突厥族波洛伏齐人乘机侵扰。内忧外患使得基辅罗斯的人民苦不堪言,仿佛置身于十八层地狱之中,受尽煎熬。大家多么盼望有一位民族英雄能挺身而出解民于倒悬哪!
1185年,一位叫做伊戈尔·斯维雅托斯拉维奇的王公,怀着救民于水火的热情发动了对波洛伏齐人的战争。可惜他势单力薄,尽管自己拚死向前,军士玩命苦战,毕竟实力相差得太悬殊了。征伐以失败告终。
为了赞颂伊戈尔的英雄精神和爱国情怀,一部催人猛醒警人奋进的史诗诞生了。这部名叫《伊戈尔远征记》的长诗的许多篇章今天依然脍炙人口。
“啊,我的武士们和弟兄们,
与其被俘,
不如死战;
弟兄们,让我们跨上骏马,
去望一望那蓝蓝的顿河。
我愿,在波洛伏齐草原的边界折断自己的长矛,俄罗斯人,我愿同你们一道,
要么抛下自己的头颅,
要么用头盔掬饮顿河的水。”
可惜的是,由于基辅罗斯内部分崩离析,各自为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虽然有伊戈尔式的爱国者献出自己的一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