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与皇道派不同,统制派不主张采取刺杀和政变行动)在日本陆军中占据了领导地位。他们确定了全面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国策,进行扩军。这样,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最后确立,到了1937年7月,他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日军间谍与“九·一八”事变

  1927年6月2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和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这四个好战分子得到了一个令他们欣喜若狂的消息: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方针。
这四人是日本侵略军的马前卒,长期在中国活动,是关东军中有名的“中国通”。除河本大作外,板垣、土肥原和石原这三个总是聚在一起搞阴谋活动。关东军在中国所干的罪恶勾当,几乎都是由他们三个策划发动的。
日本人当然不傻,他们不但要霸占东北,而且还要找到一些借口,以显得其侵略有“理”。找什么借口呢?河本亲手策划的第一个“高招”就是除掉越来越不肯听命的“东北王”张作霖,以期奉军内出现混乱甚至武装冲突,以便浑水摸鱼,但在1928年6月3日他们发动“皇菇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后,他们预料中的混乱并没有出现。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在石原的倡议下,板垣决定以“北满参观旅行团”的名义组织特工展开大规模的情报侦察活动。同时,日本参谋部也向中国东北派出了大批军事间谍,“日本帝国参谋省情报科情报员陆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就是这些化装成“旅行者”的间谍中的一员。而这个冒充旅行者的间谍之死就成了板垣和石原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借口中村震太郎是被我边防军发现其间谍身份之后秘密处死的。
1931年6月,身负重命的中村震太郎和退伍骑兵曹长井杉延太郎进入了中国东北。他们找了一名蒙古人和一名白俄作向导,从海拉尔出发,沿大兴安岭、索伦山一路侦察,记录下许多情况。但是,就在中村等人的侦察行动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被机警的中国军人抓获了,中国军人从中村的棉裤和行囊中,搜出了几张中日文的军用地图,几份关于兴安区屯垦军的兵力驻扎及当地人口、物产、风土人情的表册和笔记。中国军队团长关玉衡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对中村等人进行审讯。不料,中村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军国主义分子。他自以为是“大日本帝国”的公民,对中国人向来是不放在眼里。一个小小的屯垦军团长能把他怎样?!因此,这个顽固的间谍有恃无恐,态度强横。不但拒不承认他的间谍身份,而且大叫大嚷地说:
“你们把一个有合法证件的日本公民无故关起来加以审讯,这是违反国际的有关法律的。我要见你们的司令长官,向他提出严重抗议!”
另一名日本人井杉延太郎也声称:“不错,我们曾经是军人,中村是陆军大佐,我是营长,但我们都已退役。现在我们是大日本伐木公司的职员。快放了我们!”
审讯没有任何结果。第二天,继续审讯,这次,中村态度更加蛮横。当审讯人员一一列出从他身上搜出的东西,指出他的间谍身份,要他交待他的具体使命和委派他的人的名字时,他竟然恼羞成怒,跳起来对着主审讯人就是一记重拳。接着他像条疯狗似的一边咆哮,一边乱打一气,最后几个战士上去,才制服了这头凶猛的野兽。
更为棘手的是如何处置他们。关团长为这件事思考了好几天,始终拿不定主意,最后他采纳了部下的建议,秘密地处死了这几个人。
然而,这个秘密没过多久就让日本人知道了。正苦于找不到武装侵占东北借口的日本人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立即利用这件事大作文章。板垣、石原和土肥原认为,盼望已久的时刻就要来到。这三个恶毒的人还炮制了一个火上浇油的阴谋,再演一场贼喊捉贼的掼技。他们决定炸毁奉天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然后栽赃陷害给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出兵奉天。
1931年9月18日深夜,寂静的东北大地上出现了一队鬼鬼祟祟的人影,一个叫河本末守的日本中尉奉土肥原之命带领一队人马以巡视铁路为名正向柳条湖方向奔去,不一会儿,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铁路被炸毁了很长一截。紧接着,花谷正以土肥原的名义连续两次拍电报报告关东军参谋长和陆相南次郎,颠倒黑白地说中国军队破坏日本方面的南满铁路,袭击其守备队,板垣和石原则不停地催促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出兵攻击中国军队。刹那间,穷凶极恶的关东军疯狂地扑向北大营,扑向奉天城,由于东北军毫无防范,仅一夜工夫,奉天陷落。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九·一八”事变,就在板垣等几个人的“导演”下“上演”了。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埃塞俄比亚的抗战

  在非洲东北部,有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名叫埃塞俄比亚。这是一个封建王国。由于地处沙漠地带,经济十分落后,人民过着贫穷的生活,然而,她的地下资源却十分丰富。在她那一望无际、连绵起伏、在阳光下闪烁着黄金般光芒的沙漠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黄金,还有白金(铂)以及许多别的金属。此外,埃塞俄比亚地处红海南大门,向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因此,她一直是帝国主义者垂涎的对象。
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头子墨索里尼悍然发动了侵埃战争,此时,意大利已占领了埃东面的索马里和北面的厄立特尼亚。现在,它希望迅速占领埃塞俄比亚,控制红海这条战略交通要道,并以此为据点吞并整个非洲。
当时的意大利虽然不能与德国相比,但对于埃塞俄比亚这样一个几乎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封建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现代巨无霸,它拥有当时先进的现代化武器,有大量飞机、坦克和装甲车,而埃塞俄比亚则连统一的军队也没有,只有属于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卫队和各封建领主的私人军队。他们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长矛、弓箭、棍棒,力量对比如此悬殊,难怪墨索里尼狂叫要“惩罚这些非洲蛮子,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呢。”
可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并没有被强大的敌人吓倒,他们决心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家园。很快,埃实行了全国总动员。10月17日,皇帝塞拉西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只见这位年轻的皇帝健步走上检阅台。在清晨的阳光中他的身影显得异常高大。他没有发表长篇演说,只是高声问他的臣民:
“法西斯侵犯我疆土,鱼肉我人民。我们怎么办?!”“坚决抗敌,宁死不屈!”10万人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对!誓死抗击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塞拉西说完,命令5万人组成的联合军队立即出发。他自己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抗战中,埃塞俄比亚人民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品质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地区水源奇缺。牧民们就把水装在皮袋里,穿过干旱的沙漠把水运到兵营里。他们自己却常常因干渴而晕倒在路上,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动员;妇女们组织了红十字协会和妇女协会,运送伤员。组织后方供给,一些封建庄园主也拿出钱来向国外购买武器弹药和粮食,支援前线抗战。
由于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顽强抵抗,墨索里尼速战速决的部署完全落空。到11月8日,意军才占领埃塞俄比亚1D8的土地。11月19日到21日,塞拉西皇帝再次亲临前线慰问军队。埃军乘此机会,一鼓作气地进行了反攻,收复了大片失地,意军损失惨重。那些被意军所占领土地上的人民也不断地给意军制造麻烦:他们藏起粮食,填平了水井,牵走了骆驼和毛驴。意军每到一地,占领的仅仅是一座空城。在非洲沙漠炎炎的烈日烘烤下,找不到水源或只能找到撒了盐的水井的意军士兵饥渴交加,战斗力大为减退。
墨索里尼见此情形恼羞成怒。这个丧心疯狂的法西斯分子,不但一怒之下撤换了意军驻非洲总司令,派了由死心塌地的纳粹分子组成的“黑衫军”到埃塞俄比亚参战,并从12月底起增派了空军。对埃军阵地和无辜的平民进行病狂的轰炸,而且,还从次年2月份起使用起了毒气!意军甚至还对瑞典和芬兰派出的红十字救护队进行轰炸。瑞典红十字会救护队成员死在这些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的暴徒的轰炸中的就有50多人!
形势终于恶化。1936年5月5日,意军进占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塞拉西皇帝出走英国。5月9日,墨索里尼在罗马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由意大利国王兼任埃塞俄比亚皇帝。
埃塞俄比亚沦陷了。这片苦难的土地在法西斯分子的铁蹄下呻吟。灾难深重的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境地。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更多的人拿起了武器,参加了游击队。人们的誓言是:“打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游击队利用各种方式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而巧妙的斗争。他们不断破坏铁路,炸毁桥梁,劫持意军的运输车,炸掉他们的军火库。他们甚至还刺伤了意大利总督。虽然,意大利法西斯殖民当局对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3天中屠杀了3万人,逮捕监禁了更多的人,但埃塞俄比亚人民没有被吓倒。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游击队。到1939年,游击队已发展到40万人,控制了大部分国土。
游击队斗争的方式也越来越巧妙。他们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他们的武器弹药及粮食大部分都是从敌人那儿弄来。意军成了他们的“后勤部”。最有趣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深夜,奎列索一个意军兵营。熟睡的士兵们突然被一种剌痛感弄醒了。他们睁开眼睛一开,屋子里“嗡嗡营营”地飞舞着不知多少蜜蜂。迷迷糊糊的士兵一时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慌慌张张地跳下床往外面跑,顿时军营大乱。等这些士兵赶走呆在身上的密蜂,一个个红头胀脸地回来时,发现他们所有的武器都不见了。有人在自己的床头发现一张纸条,上面有几行字:“武器弹药,暂借不妨;蜜蜂成箱,送君品尝。小小礼品,希望笑纳。”落款是一个笑容可鞠的小飞人。原来,这正是一支代号“小飞人”的游击队干的。这支游击队近来十分活跃,神出鬼没,弄得意大利殖民统治者十分恼火。
埃塞俄比亚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在1941年赶跑了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独立。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保卫马德里

  1936年11月,一队奇异的人马在《国际歌》悲壮的旋律声中来到了战火纷飞的西班牙。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穿着不同的制服,他们的头发、眼睛和皮肤颜色各不相同,他们是由来自苏联、中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54个国家的反法西斯志士组成的国际纵队,为了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志愿来到了西班牙。
此时,西班牙国内已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反动军官拂朗哥在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的支持下,于1936年7月发动了叛乱。此前,在2月份的西班牙国会进举中,由共产党、社会党和左派进步力量组成的人民阵线取得了胜利;接着,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如释放政治犯,恢复因政治原因而失业的工人的工作,实行养老保险和工人休假制,并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这些措施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却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恐惧和憎恨。于是,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勾结德意法西斯势力,发动叛乱。
佛朗哥的叛军装备精良,给养充足,他们很快占领了南部的大片土地,与此同进,德意军队登陆西班牙。他们南北夹击,直逼首都马德里。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已处在危险的境地。“保卫马德里!”“保卫人民共和国!”成了首都马德里人民的普遍心愿。马德里行动起来了。无论男女老幼,都动员起来。他们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护城队,积极配合前线的战斗,妇女们在她们的旗帜上写着:“宁做英雄的寡妇,不当奴隶的妻子!”她们与男子汉们一样,挖战壕,修工事,扛大包,有的还直接上了前线。从1936年11月到1937年1月,佛朗哥对马德里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进攻。第四次进攻时,墨索里尼还派了他的亲信罗阿塔前往指挥,并增调大量军队和重武器,却被英勇的西班牙人民打得全线溃退。
这场战争震动了世界。全世界进步人士进步力量都纷纷支援西班牙人民共和国。于是,一支由各国志士组成的支援西班牙人民革命的国际纵队组成了。这支国际纵队总共约35万人,分为十二个分队。各国志士都以他们自己国家最为骄傲和光荣的名字命名自己的营队。有“林肯营”、“加里波第营”、“巴黎公社营”等等。当时的中华苏维埃政府发表了《致西班牙人民书》,声援西班牙人民。中国旅美华侨组织了国际纵队中国支队。
在这些无私的国际志士中,有一位中国人民很熟悉的加拿大人,他就是后来到了中国抗日战争前线、为中国的抗战献出了生命的白求恩大夫。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这位高尚的、真正具有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品德的加拿大共产党员,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人民的进步事业。在西班牙战场上,他同样也是废寝忘食,挽救的生命不计其数。在西班牙这场正义与反动的较量中,国际纵队的战士始终冲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最艰苦,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当第11、第12纵队进入马德里时,正是拂朗哥进攻最猖狂、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他们顾不上稍事休整直接投入了战斗。连续一个多月,他们只能在掩体里睡觉,在风地里就餐。当敌人被打退,他们走出战壕里,已时“面目全非”:浑身衣衫褴褛,脸上污黑,许多人头发胡子都被战火烧焦了。
最危险、最令人激动的可能要算雅拉玛山谷的战斗了。雅拉玛位于马德里东南边,是一个狭长形的山谷,是马德里南部的屏障,也是佛朗哥军队进攻马德里的必经之地。因此,佛朗哥在此集结了大量兵力,配备了坦克、大炮和飞机。国际纵队的战士们和西班牙共产党第五军团共同守卫这个山口。
1937年2月6日拂晓。寂静的雅拉玛山谷被“隆隆”的炮声和“轰轰”的飞机马达声惊醒。大群的飞机乌鸦一般俯冲下来,一颗颗罪恶的炸弹从飞机肚子里滚下来。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杀气腾腾的叛军直扑山口,佛朗哥军队第三次进攻开始了。
共和国的卫士们愤怒了。他们决定给这群法西斯匪徒一点颜色。机枪吼叫着;手榴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直扑敌人,有的战士甚至用步枪打下了飞机。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蝗虫般的敌人冲上来了。守卫山口的战士只有几千人,进攻的敌人却有数万人。但是,英勇的战士没有一个后退。几天之中他们打退了敌人数十次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和滚木;给养完了,就用野草和树皮代替。
当战士们把最后一块石头推到山下去时,援军赶到了。第一批坚守阵地的勇士们这时只剩下几百人。他们疲倦得连走路都要睡着了。他们被送回基地休养。
这场战役持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