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上就是满洲在明代的大概的源流。


  赫图阿拉北临苏子河,四周环山,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宜于农耕、牧猎、采集、捕鱼。赫图阿拉地近辽阳、抚顺,又为群山阻隔。这里东隔鸭绿江、图们江通朝鲜,西接辽河平原,受东西两面农耕文化影响,农业发展较快。又与蒙古、朝鲜、明朝贸易,购进铁器、耕牛、布帛、器皿,卖出人参、马匹、皮张、蘑菇、木耳,互通有无,扬长补短。赫图阿拉成为满洲、建州的发祥基地。


  建州三卫相邻而居,部族兴盛,势力渐大,逐渐形成为两大部——建州部和长白山部。建州部又分为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和哲陈部;长白山部则分为讷殷部、朱舍里部和鸭绿江部。


  当时女真各部的形势,如《满洲实录》所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万历初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蒙古与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以及建州女真内部的各种矛盾,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拉此打彼,利诱威胁,以实现明廷对辽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但李成梁没有想到,他在分化打击女真势力的同时,却播下复仇的星火,这点星火,后来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二、燎原星火


  满洲兴起,以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作为起点。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于建州女真苏克苏浒河部的赫图阿拉。他的外祖父王杲(ɡǎo)为建州右卫指挥使,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先后担任建州左卫指挥使。他10岁丧母,在兄弟五人中居长,传说曾到古勒寨外祖父王杲家居住。继母对努尔哈赤很不好,他19岁上就分家另过,经常自己到山林里,挖人参、采蘑菇、拾松子、摘木耳,运到抚顺马市(集市)贸易,换回一些生产和生活用品。努尔哈赤饱经磨练,体格健壮,精于骑射,广交朋友,聪睿能干。这些都是他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是还不够,还必须有一个好的机遇。努尔哈赤的机遇就是建州女真此时发生了几件大事。这要从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说起。


  当时在建州女真诸部中,以王杲势力最强,史称他“生而黠慧,通番、汉语言文字,尤精日者术”。他勇敢多谋,武艺超群,兼通女真语和汉语,成为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领。明万历二年(1574年),王杲以明廷断绝贡市、部众坐困为借口,大举犯扰辽阳、沈阳。明李成梁督兵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寨在山上,形势阻险,城高坚固,易守难攻。李成梁率领号称6万车骑,携带炮石、火器,分路围攻王杲寨。明军先挥斧砍断数重城栅,又用火器进攻。王杲督领守寨军兵,施放矢石,奋力据守。明军纵火,寨内房屋、粮秣焚毁,烟火蔽天,守军大溃。李成梁令明军纵击,“毁其巢穴,斩首一千余级”。王杲势穷,突围遁走。明军车骑官兵,杀掠人畜殆尽。翌年,王杲再出兵犯边,为明军所败。王杲只得骑马逃跑,起初穿一件红色的衣服,目标很大,追兵认定衣服尾随不舍。王杲赶紧与别人换了衣服,结果那个人作了明军的俘虏,他自己则得以逃遁。


  王杲兵败无依,投奔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王台一向忠于明朝,缚王杲,献朝廷。明万历三年(1575年)八月,万历帝御午门城楼,受辽东守臣献俘,命将王杲“磔尸剖腹”。这就是史籍记载的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被“槛(jiàn)车致阙下,磔于市”。这时,努尔哈赤是十五六岁的少年。


  王杲死后,其子阿台也就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和姑父,王杲死后,其子阿台在危难中逃脱而去。后阿台回到古勒寨,成为寨主。阿台与努尔哈赤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既是努尔哈赤的舅父,又是其堂姐夫——王杲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而阿台之妻又是努尔哈赤祖父的孙女。在危难中逃脱而去,后回到古勒寨。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以“阿台未擒,终为祸本”,督兵从抚顺出塞百里,攻打古勒寨。寨势陡峻,三面壁立。李成梁麾军火攻两昼夜,未能攻克。时建州女真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为讨好李成梁,引导明军到古勒寨,攻打阿台。阿台之妻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见古勒寨被围日久,想救出孙女,又想劝说阿台归降,就同儿子塔克世到了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都被围在古勒寨内。


  尼堪外兰到古勒寨下,高声喊话骗道:“天朝大兵既来,岂有释汝班师之理!汝等不如杀阿台归顺。太师有令,若能杀阿台者,即令为此城之主!”太师就是明宁远伯、辽东总兵李成梁。阿台部下有人信以为真,就杀死阿台,打开寨门,投降明军。李成梁在古勒寨降顺后,下令“诱城内人出,不分男妇老幼尽屠之”!古勒寨内,男女老幼,均遭屠戮,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也在其中!此役,明军共斩杀2222级,使得尸横屯巷,血流成河。明以此功,告捷郊庙。


  在短短八年间,明军先后杀死女真建州部的重要人物王杲、阿台、觉昌安、塔克世,而这四个人都和努尔哈赤有亲缘关系:王杲是他的外祖父,阿台是他的舅舅和堂姐夫,觉昌安是他的祖父,塔克世是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惊闻父、祖蒙难的噩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他前往诘问明朝边吏道:“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为辞?”明朝遣使谢过称:“非有意也,误耳!”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从此,努尔哈赤与大明皇朝,积下不可化解之怨,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大明皇朝万历帝、辽东总兵李成梁,破一座边塞小城,杀若干女真草民,易如翻掌,如耍儿戏。但是,人心不可欺,民志不可辱。怨,可散不可聚;仇,可解不可结。女真与明朝,边民与明军,其怨其仇,其愤其恨,集中表现在其未来的首领努尔哈赤身上。努尔哈赤椎牛祭天,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这一年他25岁。


  一座高楼大厦被大火焚毁,往往是从一点火星引发的;一个庞大王朝被民众推翻,往往是从一件小事引起的。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古今中西,概莫能外。这点火星,在萌发时,细如秋毫,对立的双方,都没注意到。然而,它燃烧成为熊熊烈火,能将大厦吞噬。明亡清兴历史上的这一点火星,就发生在明朝辽东建州女真一个普通的屯寨——古勒寨。努尔哈赤成为女真焚毁明朝大厦的点火者,成为埋葬大明皇朝的掘墓人。






  三、统一女真


  努尔哈赤起兵后,首先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


  首先,整合建州女真。上文讲过,建州女真分本部和长白山部两大部,其下比较重要的共有八个部。努尔哈赤想把这八个部统一起来,困难很多,难度很大。一是很多人不服,二是部属宗族惧祸,生怕引来明军报复而遭灭顶之灾。有几次,努尔哈赤的族人甚至要杀他以除祸患。努尔哈赤偏不信邪,对认定的事坚持不懈。第一战,努尔哈赤联合自己所属的苏克苏浒河部的四位寨主,共同攻打里通明朝的本部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兵败,投奔明军寻求庇护。努尔哈赤派人到明军那里要求交出尼堪外兰。明军看此时的尼堪外兰已无利用价值,就把他交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首战告捷,自此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在十年之间,实现了建州女真的统一。


  努尔哈赤崛起之后,引发女真各部关系新的变动。海西女真各部首领对建州的兴起,既不服,又恐惧。乌拉贝勒很轻视努尔哈赤,称他是“无名常胡”。叶赫贝勒派使臣到建州说:“要将额尔敏或扎库木一地给我!”努尔哈赤说:“土地并非牛马,怎么可以割裂分给?”使臣又说:“倘两国兴兵,我能入尔境,尔安能蹈我地耶!”努尔哈赤举刀断案道:“尔叶赫诸舅,何尝亲临阵前,马首相交,破胄裂甲,经一大战耶!”


  谈判不成,便用刀枪。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以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为首,纠集哈达、乌拉、辉发三部,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部,蒙古科尔沁部,以及锡伯、卦尔察部,共有九部,结成联盟,合兵3万,分作三路,向建州军政中心佛阿拉,摇山震岳而来。入夜,九部联军到浑河北岸,生火煮饭,火密如星。《清太祖实录》先后三次记载建州军“闻之色变”。其时态势,极为严重。


  努尔哈赤根据地形险隘,进行了军事部署:在敌兵来路上,道旁埋伏精兵;在高崖峻岭上,安放滚木礌石;在沿河狭路上,设置横木障碍。布置就绪后,努尔哈赤就寝酣睡。其妻富察氏把他推醒,问道:“尔方寸乱耶,惧耶?九国兵来攻,岂酣寝时耶?”你吓傻了吗?人家大兵压境,这哪里是睡觉的时候!努尔哈赤答道:“人有所惧,虽寝,不成寐;我果惧,安能酣寝?前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无期,时以为念。既至,吾心安矣!”我要是害怕,还能睡得着吗?以前不知道他们来的准确时间,还有点惦记这事;这下他们来了,我也就放心了。努尔哈赤说完之后,安寝如故。不难看出,沉着是努尔哈赤身临险境的一种宝贵的品格。


  第二天拂晓,用完早饭,努尔哈赤率领诸贝勒大臣祭堂子,发布檄文,鼓舞士气。他说道:“尔众无忧!来兵部长甚多,杂乱不一。谅此乌合之众,退缩不前,领兵前进者,必头目也。吾等即接战之,但伤其一二头目,彼兵自走。我兵虽少,并力一战,可必胜矣!”指出,敌兵虽多,但缺乏统一指挥,战斗力不强,只要打死打伤对方几个头目,就不难取胜。随后,统率兵马,出征杀敌,上了古勒山。努尔哈赤派巴图鲁额亦都率精骑百人,径直冲向九部联军营阵。叶赫贝勒布寨和纳林布禄求胜心切,见建州兵来,转向额亦都。额亦都佯败,且战且退。布寨被额亦都挑战激怒,策马挥刀,直前冲入。布寨驱骑过猛,战马触木墩绊倒。建州兵士武谈迅猛扑去,骑在布寨身上,将他杀死。纳林布禄贝勒见其兄被杀,惊呼一声,昏倒在地。叶赫官兵惊慌失措,恸哭失声。联军无首,顿时慌乱。叶赫军急忙救起贝勒纳林布禄,拨转马头,夺路而逃。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马被陷,弃鞍,赤身体,无片衣,骑骣马”,仅以身免,狼狈逃脱。努尔哈赤命全线追击。山上山下,丛林河谷,伏兵四起,邀杀败兵。骑涛呼啸,矢石如雨,杀得人仰马翻,整个山谷殷红。建州擒获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努尔哈赤说:“生人之名,胜于杀人。”遂解其缚,赐猞猁孙裘,豢养之。


  王在晋的《三朝辽事实录》中记载:“北关(叶赫)请卜寨(布寨)尸,奴儿哈赤剖其半归之。北关、建州遂为不解之仇。”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将布寨的尸体一分为二,将其一半归还叶赫。自此,建州同叶赫两部之仇,不共戴天。


  古勒山之役的战果是,建州军斩杀叶赫贝勒布寨及其以下4000人,俘虏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缴获战马3000匹、铠甲1000副。


  努尔哈赤古勒山之战的兵略是:第一,占据险要,利用地势。第二,诱敌入伏,聚而歼之。第三,先打蛇头,伤其头目。在古勒山之战中,最精彩、最要害之笔,就是“先擒王”、“打蛇头”。九部联军,群龙无首,全线崩溃,败局已定。第四,集中兵力,并力攻战。“我兵虽少,并力一战”,就是建州军队人数虽少,却指挥高度集中统一。总之,借地以困之,设计以诱之,斩首以夺之,并力以击之——这就是在古勒山之战中,建州军队对付九部联军的军事策略。


  著名的古勒山之战,是明代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转折点。它打破了女真九部军事联盟,改变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力量对比,表明女真力量核心由海西而转为建州。努尔哈赤自此“军威大震,远迩慑服”。


  努尔哈赤兴起,遇到了特殊的历史条件:第一,李成梁打击蒙古,蒙古逐渐走向衰落;第二,李成梁打击海西,削弱海西女真势力;第三,李成梁打击建州王杲、阿台,使建州群龙无首;第四,明朝辽东主力到朝鲜,进行抗倭援朝战争,辽东出现“军事真空地带”,明军对辽东女真势力控制弱化——这一切,在时间上是20年,在空间上是辽东地区,都给努尔哈赤的兴起提供了历史的机遇。


  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之战以后,对海西女真扈伦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四部,展开攻势,软硬兼施,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征抚并用,逐个吞并——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攻灭哈达;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灭亡辉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并取乌拉;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吞并叶赫。努尔哈赤先后用时36年,统一女真各部,实现了自元末200多年以来女真空前大一统的局面。


  努尔哈赤汲取他以前女真首领失败的教训:哈达部王台、建州部尼堪外兰,对明朝“只称臣,不称雄”,结果没有做成大事;建州部王杲、王兀堂,“不称臣,只称雄”,结果“磔尸剖腹”、身败名裂,也没有做成大事。努尔哈赤则对明朝采取两面政策——先是,只称臣,不称雄;继而,明称臣,暗称雄;进而,边称臣,边称雄;最后,不称臣,只称雄。他统一女真、创制满文、创建八旗、创立后金、黄衣称朕、羽毛丰满后,公然犯顺,向明挑战,攻打明朝边城——抚顺、清河,与明朝争局辽东。由此引发了“辽事”。


  接下来就要讲明清的辽东争局。






  第六讲


  辽事初起


  所谓辽事,就是辽东战事。那辽东战事从什么时候开始?它的起点是明朝失陷抚顺和清河。


  上文说过,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对明朝采取了两面政策,以避免过早暴露自己,而被明军灭掉。他羽毛丰满后,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发布“七大恨”告天,公然向明挑战,攻打明朝边城——抚顺、清河,由此引发了“辽事”。


  一、“七大恨”告天


  努尔哈赤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攻明,中间整整36年,在这36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做了很多的事情,特别重要的有三件事情。


  第一件,创制满文。满洲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金朝的女真文到明朝中期已经逐渐失传。公文用蒙古文,或者用汉文。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借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这就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改进成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满文是拼音文字,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10个特定字母。满语文成为清朝官方语言和文字。其时,东北亚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除满洲外都没有文字。满文记录下东北亚地区文化人类学的珍贵资料。清定鼎北京后,满文与汉文共同为官方文字。满文通行后成为满汉、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后来耶稣会士通过满文将“四书”等儒家经典翻译到西方。所以,满文创制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史上、也是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