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规划大宋-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星暗暗叹了口气,心道自己现在是木秀于林啊,大家都等着自己发挥,躲也躲不掉了,于是挺身而出,道:“微臣以为,宰相所言,虽然合理,但不合情。哲宗驾崩,继任者从兄弟之中产生,换句话说,余下的五位兄弟,人人都有机会登基称帝,若宰相大人单凭一句“长幼有序”,就立申王为帝,剥夺了其他王爷登基的机会,这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章惇一怔道:“这。”
  端王见状暗暗窃喜,表面仍无动于衷。
  曾布则是暗暗感叹,林星此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这一招“拉帮结派”用得太绝了。林星巧妙地利用了章惇的漏洞,抓住最核心的问题,予以还击。长幼有序,看似最合理,实则最荒谬,因为年纪最大的永远只有一个,而相对较小的却有四个。让最大的即位,其他四人当然不会乐意,若四王联合起来,对付一个申王,任凭申王有通天的本领,亦没有取胜的可能。
  一时间,章惇明白了林星的手段,偏又无法反驳。
  蔡京则火上浇油道:“林大人说得对,宰相大人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天子岂能草率决定?”
  章惇见招拆招,以不变应万变,好整以暇道:“好!若说申王为长,都无法即位的话,那本相请问,谁可称帝?”
  林星不慌不忙道:“自然是端王!”
  章惇嗤之以鼻道:“不知林大人的依据又是什么?端王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凭何要让端王即位?敢问端王比之申王,优势何在?”
  林星正色道:“宰相大人说笑了,天子岂能按照大小来决定!这岂不是荒谬么?在场众位想必都知道,为天子者,身在社稷,心系天下,自然当以能力论之,能者居之,才是唯一正途。”
  章惇仿佛听到最荒谬的笑话一般,哑然失笑道:“论能力?端王有能力?太后,恕我狂妄,端王风流不羁,世所共知。依我愚见,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端王闻言心中一怒,却又无法作色。轻佻,正是他为世人诟病的最大缺点。
  想到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优势,又被章惇一句“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毁灭,端王心中甚是不甘,却又无法,只得求助林星。
  林星却是早已有对策,道:“宰相大人,你这番话又错了。为君者,有敬天之德,有爱民之心,有御臣之威,就可以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称帝与轻佻不轻佻无关,这只是端王的私人性格罢了。皇上治理天下,关键在于君明臣贤,假如百官都能戮力劳心,替君分担,天下自然繁华太平,皇上也就能垂拱而治。”
  说罢傲然道:“所以我认为,皇帝并不需要有多么强大的个人能力,因为皇帝不是谁能力高,谁就能当的。否则的话,宰相大人能力那么强,岂不是早就当皇帝了?各位说是吧!”
  章惇闻言色变。
  曾布适时地说道:“林大人所言极是。古往今来,圣王治世,有赖贤臣,只要臣子的能力强,皇帝自然就可轻松治理天下。单从这一点来说,端王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为什么?你们自己看一看,申王和端王的幕僚,孰强孰弱?一眼就可看出来。恕我直言,宰相大人已经是日落西山,林大人却是如日中天,将来齐家治国平天下,皇上倚仗的,必然是林大人,而不是宰相大人!”
  章惇怒道:“你”
  这个时候,向太后发话了,而且她的话就是最终裁决,没有人敢反抗,只听得她说道:“好了!你们都别争了。本宫都听见了。哎,老身无子,无论是哲宗,申王,还是端王,都不是老身的亲生儿子,对于老身来说,谁当皇帝都是一样的,老身不存在偏不偏心的说法。老身挑选皇帝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对江山社稷有利,刚才本宫听了,觉得曾布的话很有道理。天下是年轻人的天下,将来的摄政大臣,非林星莫属,章惇,你虽然劳苦功高,但是,在更有冲劲的林星面前,你不服老是不行的!”
  事到如今,章惇早已知道向太后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了,而且就算太后不发话,论气势,论口才,论实力,章惇也自问没有能力胜过林星,再固执己见,只会徒劳无功。
  一切的形势都朝着端王有利的方向进行着,自己若是横加阻拦的话,不啻是螳臂当车。
  申王大势已去,败局已定,无法挽回。
  章惇唯有心不甘情不愿道:“既然太后都发话了,老臣也就无话可说了。”
  端王喜不自禁。
  公元1100年,端王赵佶即位称帝,是为宋徽宗,次年改元“建中靖国”。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章 西夏犯境
更新时间2011…9…17 17:04:18  字数:2409

 书接上文。
  宋徽宗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对于帮助他登基称帝的幕僚,宋徽宗大封亲族。第一功臣林星,被册封为“星王”,提拔为枢密院枢密使,官职为从一品,负责统领天下兵马;原户部尚书蔡京,被提拔为太师;原枢密院院事曾布,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即右相),其侄曾亮,提拔为户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加翰林院学士;原驸马王诜,提拔为登州刺史,兼昭化军节度使;原王府小厮高俅,提拔为太尉,官至开封仪同三司。
  对于阻拦他登基称帝的老臣,宋徽宗大肆打压。原宰相章惇,被罢黜出京,贬往雷州;原枢密使曹福,被贬为九品小官,负责戍守北边;原吏部尚书杨东,被贬为六品吏部员外郎,在信任吏部尚书曾亮麾下戴罪立功;原刑部尚书段民,被贬为泉州知州,克日离京赴任。
  至此,新皇登基的人事调整告一段落。新党登上了历史舞台,旧党则彻底淡出了世人的视线。以林星为首的年轻派,掌控朝廷所有大权。
  除此之外,宋徽宗新近称帝,大赦天下,许多元祐旧臣,都得到了豁免。其中谪守岭南(此时已在海南)的苏轼,也被批准回京。话说苏轼原以为要老死在海南,现在终于有机会回京,个中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单说林星,由于从广州时期就和宋徽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又为宋徽宗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故而深得宋徽宗器重,一应军政大权都交由林星掌管,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但位极人臣,而且名震天下,堪称平步青云的仕林第一人。
  前文说过,宋朝的军制非常特别,统领天下兵马的最高指挥官——枢密使,由文官担任(即林星),然后兵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虽然看起来是枢密院和三衙互相牵制,但在现实中,往往由于枢密使势大,三衙不得不听命于枢密院。所以,现在全天下的兵马,林星都拥有生杀大权。
  林星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军制,提高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他试图采取同步措施,一次性改革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从而事半功倍。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很快打乱了林星的计划。
  公元1101年,西夏趁宋朝新换皇帝,根基未稳,挥师二十万,大举进攻宋朝宣威城,宋夏宣威城之战爆发。
  (作者注:史书记载,宣威城之战发生在公元1105年,此处略有出入。本书纯属架空,史学家不可深究。)
  一时间,朝野震惊,天下耸动。
  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宋徽宗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林星。如今林星已经成为救世主的代名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能解重围的,唯有林星一人而已。
  当下召集百官,会聚朝堂,共同商议军机大事。
  宋徽宗毕竟刚刚当上皇帝,大战在即,难免底气不是很足,询问道:“林爱卿,西夏大举进攻,宣威危险,朕该如何应对?”
  林星并不着急,先从源头说起,道:“皇上稍安勿躁,西夏人狼子野心,向来觊觎我大宋国土,近百年来双方战事不断,今天大举围困宣威城,也算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皇上不可过于操心,依臣愚见,西夏人必定是趁着皇上新近登基,百废待兴,所以趁机发动战争,想给皇上一个下马威,好让皇上知道西夏人不是好欺负的。”
  早有蔡京排众而出,斥责道:“这帮西夏狗,真是欺人太甚,皇上岂是好欺负的主?他们这样做,分明是不把我们大宋放在眼里!”
  宋徽宗亦是非常恼火道:“西夏夷狄,竟敢藐视我华夏天威,实在是罪不容诛!这口恶气,朕一定要出,否则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右相曾布最会揣摩圣意,心知这不过是皇上的狠话,狠话谁不会说?关键还是得有实力,所以他转而将话题抛回给林星,道:“皇上,现在战事已开,关键在于备战,皇上何不问问林大人,有何退敌妙计?”
  宋徽宗回过神来,连连点头,道:“不错!林爱卿,你可有退敌良策?”
  林星微微一笑,话语中满含无限的豪气,道:“退敌?呵呵!让西夏人退回西夏,岂不是便宜了他们?在我林星的字典中,没有退敌二字,只有杀敌!西夏人既然进入我大宋国土,想退可没那么容易。我要让他们知道,大宋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这番话说得豪迈不已,朝堂上陡然升起强大的斗志。
  宋徽宗闻言喜道:“这么说,林爱卿有战胜西夏人的把握?”
  林星淡淡道:“微臣不是有把握,是有必胜的把握!”
  曾布年长了几岁,见过大宋和西夏打了多场战,多是胜少输多,底气可没林星那么足,遂出言提醒道:“林大人,西夏大军有二十万猛士,你自称必胜,是否有些托大?”
  所有人都怀着同样的问题,一起看着林星。
  林星斩钉截铁的声音响彻大殿,道:“托大?等到我全歼西夏二十万大军时,曾大人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所有人闻言一震。
  宋徽宗不能置信道:“林爱卿,西夏大军来势汹汹,你的勇气和信心从何而来?”
  面对宋徽宗,林星则要谦逊一番,道:“皇上,西夏军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是外强中干!”
  “外强中干?”
  林星续道:“不错!表面上西夏人凶猛异常,实际是军心涣散。皇上可知为何?据探子回报,西夏崇宗李乾顺虽然十几年前就即位了,但当时他只有三岁,真正亲政还是去年的事情。夏崇宗为了亲政,杀灭了梁氏一族,此举虽然帮助他独揽大权,但也引起朝野震惊,群臣离心,现在的西夏可以说是政局动荡,摇摇欲坠,随时都有爆发内战,争权夺势的可能性。”
  说罢话锋一转,道:“今时今日,西夏国内乱糟糟的,绝不是各位想象中的那样强大。由于国内矛盾重重,无法调和,所以夏崇宗急需发动一场战争,来转移民众视线,将战火蔓延至宋朝,他好利用这段时间去整顿国内事务的一个阴谋。因此,这一场战争,西夏必定是准备不足,甚至军士之中,派系林立,各自为政,说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亦不为过。”
  然后面带微笑看着宋徽宗,道:“皇上,现在你还觉得西夏大军是虎狼之师么?呵呵!反观我大宋,君明臣贤,政令畅通,单从气势上,已经压倒对方,所以我断言,此战宋朝必胜!”
  宋徽宗听得精神大振,拍案而起道:“好!林爱卿,说的太好了!朕就派你为帅,领兵出阵,杀退西夏贼兵!”
  所有人都一起看着林星。
  林星却又不紧不慢了,淡淡道:“皇上,若要微臣出战,需得依微臣三个条件?”
  宋徽宗自然而然问道:“哪三个条件?”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章 挥师北上
更新时间2011…9…18 9:02:20  字数:2288

 书接上文。
  面对着所有人的目光,林星释然说出第一个条件,道:“皇上若要微臣领兵出阵,首先要充分放权,让我全权指挥,不受任何限制。”
  事实上,前文说过,由于枢密使势大,早已盖过三衙的风头,三衙无不唯其马首是瞻,林星一统天下兵马,已经成为事实。林星此举,只不过是要宋徽宗的一个承诺罢了。
  宋徽宗显然意识到这一点,想也不想就点头道:“好!就依林爱卿所言。兵权不再三分,全由爱卿掌管。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林爱卿在战场前线,如遇不决之事,不必回报,可自行决策,所到之处,如朕亲躬。”
  林星闻言喜道:“多谢皇上信任!”
  宋徽宗流露出对林星的信赖和倚重,道:“现在能解此围者,唯林爱卿一人而已,朕不信任林爱卿,又能信任谁呢?好吧,说出你的第二个条件。”
  林星略微酝酿了词语,道:“第二个条件,就是要皇上抽调全国兵力,在人数上要超过西夏军,保守估计要三十万,当然越多越好。集合完毕之后,由微臣统一指挥,开赴前线,与西夏军决一死战。”
  宋徽宗闻言一愣,道:“三十万?”
  蔡京表现出对大宋国情的了解,适时插话,证明自己不是无能之辈,关键时刻也能说上话,道:“林大人,此举是否过于苛刻?据我所知,大宋全天下的兵马,不过百万之数。除去禁军,再除去番兵,剩下的不过几十万,林大人要抽调三十万,就意味着要从各地的军营中抽调大批军士。此举势必造成各地守卫空虚,若是地方山贼趁机造反,江山危矣!”
  曾布同样不无担忧道:“不错!林大人,不说别的,单说浙江的方腊,早已是蠢蠢欲动,一旦浙江空虚,他势必会揭竿而起,林大人,对于方腊,你不会陌生吧?”
  一时间,众人都很自然地担忧抽调兵力的后果。
  林星既然提出这个条件,当然想到了后果,道:“各位大人,你们的担忧,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提出这个条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各位想必知道,我大宋以武力起家,太祖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其后为了中央集权,太祖实施“杯酒释兵权”,从此我大宋战斗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近百年来,大宋和西夏,辽国发生多次战争,其中胜少输多。尤其是人数相当,或者人数劣势时,更是一胜难求。久而久之,大宋军士信心不足,战斗力下降,已经是不可逃避的事实。正因如此,我才要在人数上超过对方,各位切莫小看了人数,人数比对方占优,士气就会大增,到了战场上,士兵就会更加勇猛地拼杀,这样胜利的概率才会大大增加。”
  林星说出这番话之后,朝堂上一时陷入了沉寂。
  的确,在过去的战争,大宋军队兵力占优,尚且失利的情况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兵力处于下风的情况了,所以,若想战胜西夏军队,人数占优是必须的。
  否则,士兵都没有必胜的决心和勇气,这仗还怎么打。
  蔡京略有为难道:“林大人,你虽说得有理,但是国内怎么办?谁也不敢保证,抽调军力之后,国内不会爆发农民起义。”
  林星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抛回给在场众人,道:“我只能保证,一定战胜西夏军。至于国内,则要仰仗各位同僚了,常言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各位都是朝中大员,又是皇上的左臂右膀,现在国家有难,正是考验各位能力和忠心的时刻了。我领兵出阵的这段时间,就有劳各位深入到民间,务必要平息各地的农民起义。关键要诀,在于安抚。如果真的爆发了起义,各位就算拖,也要拖到我班师回朝!”
  说罢对着有些犹豫不决的宋徽宗道:“皇上,请下定决心,一战到底!”
  宋徽宗想了一想,问道:“林爱卿,依你之见,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