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忧归田-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自己买粮来种·又不受拘束,秋收时还能卖得高价,何乐而不为?比跟傅家签契约好处多多了。就都在刘全那边备了案,愿意种完今年,秋收后田地交回傅家。
  傅紫萱在他们备完案之后,就立即让刘全和木礼等人把那几家田里的鱼都捞出来放在其它人田里,并填好鱼沟鱼溜。
  天香米全部收上来之后,其他稻种的米也都到了收割的季节,比天香米也就晚了几天时间。傅紫萱也让郭槐等人收一些这样的新米。
  同时又使人各处通知傅家要收田螺和泥鳅。仍按以前的价格。
  傅家收完粮之后,“有间粮铺”也正式开张了。
  还没开张前,‘有间粮铺,就已经声名远播了。敬县全城百姓都知道‘有间粮铺,有天香米卖。托关系的、找人的、围堵的,天天都好一大批人等在‘有间粮铺,门口。就盼着‘有间粮铺,开张呢。
  ‘有间粮铺,的名声都传到平州去了。平州城里的大户纷纷派了人过来守着买粮。
  这些大户家里一方面是等着买来吃的,一方面是买来种的。原先还要大老远到其他地方买,现在敬县都有种植了,还有粮店有大量的天香米卖,那还舍近求远干嘛,还不都来围堵啊?
  连平州府衙都下文书给敬县县令方严,表扬了一通,让他全力支持天香米的种植工作。
  从刚开始收割之日起,方严就领着人来家里晃悠好几趟了。傅天河也陪着他到几个种植天香米的地方一一查看过了,方严看起来很是高兴。
  不过不知道他有没有写奏折上去。
  也不知道对他的政绩有没有帮助。现在天下正乱着,他一个京城世家公子千里迢迢躲到这敬县来,这个人傅紫萱可不认为他是个蠢的。
  ‘有间粮铺,开张才三天,八千石天香米就卖完了。
  原本还想脱壳卖米售五十文一斤的,不脱壳就卖四十五文的。这下人太多,供不应求,根本来不及脱壳,全部按五十文一斤售出。
  最后一千石,因为抢的人太多,傅紫萱也不想太得罪人,毕竟她家还要在敬县生存,只好限制了每户的买量,尽可能多的卖到多数人手里。
  原本最早跟傅紫萱买过贵宾卡的十几位夫人的家里,傅紫萱也都匀出他们要的量,尽量满足他们。叶氏夫家娘家合起来要五百石,傅紫萱也亲自称好送了过去。最后还得到了叶氏及其婆家娘家的一致感谢,又收获了好些好东西。
  最后明显不够卖了,最后的一千石还卖出了五十五、六十文一斤的高价。而且还都是要抢的才买得到。‘有间粮铺,上到掌柜下到伙计,人人嗓子都喊哑了。还好那三天有方严派的人来帮着维持秩序,不然店里可落不到一个全乎的。
  粮店开张三天之后,大玉庄那些不愿签契约的人家还正悠哉悠哉地数钱,正想大肆采购一番再来买粮种的。结果到店里一看,得知早就卖完了,这才傻了。
  陈村刘村之前有一小部分人不愿签契约的同样也买不到。人家那些大户天天派着家丁小厮蹲守的都买不到,你一个小户买个十几二十斤的,当然是买不到。
  这会这些人才急了,托他们各自村长表示愿意签签约,又托傅族长帮着说话。只是傅紫萱都表示已是浸好种,秧苗都长了几寸高了,再过几天都要分发下田种了。而且都是按量来育苗的,可是没有多余的了。
  这些人傅紫萱根本就不想搭理。只说稻种全部售罄,育的苗也都是签契约的人订下的量,给了他们别人可没有了,要不让他们跟别人商量商量?
  签了契约的人也不是脑残的,怎么会匀给他们?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让你聪明,让你们嘲笑我们老实,给了你们我们种什么?竟没人愿意哪怕多匀一捆青苗出来。
  这些人这会才后悔懊恼不已,肠子都悔青了。只是哪有人踩他们。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夏种忙

  而在收粮后,陈氏的娘家也派了大舅母和大表哥陈敬之过还带来了好些东西过来。也签了契约领秧苗。
  这回夏种只要事先说好的,愿意契签约的,比如大小刘氏的娘家,小陈氏的娘家,二表姐陈淑妍等人,傅紫萱也都按他们的亩数育了他们的苗。
  而在收粮几天之后,傅家庄的学堂也复课了。方严的两个孩子方彦华和方婉华,及城里来附学的孩子也都回来上课了。
  傅家庄的乡民在领了秧苗进行夏种之后,又全力扑在建设书院的食堂上。
  而傅家这边,随着天气的渐热,羽毛扇也陆续推出市场了。之前傅天河请了他原先的一个同窗,擅长画扇面的,高价请他过来画扇面。一月五两银子,安排他一家子住在玉园里。
  那人姓何,叫何砚,三十六。是一名秀才,数试不第。原本在城里收些小孩教些书,也勉强糊口。后来私塾多了之后,他也收不上什么学生了,就只好在大街上摆摊给人写信写一些文书,一天赚个十几二十文钱过活,日子紧巴巴的。
  有次傅天河在城里遇上他之后,就请他来画扇面,那人文彩虽一般,但画画还有一手。
  后来书院里来附学的孩子多了之后,又让他领了一个启蒙班。一月暂领一两银子。学院包吃住。这样他一月就能领到六两银子,跟他之前相比可是云泥之别了。
  他对傅天河谢了又谢,感激涕零的。后来又把他一家子都领了过来,一老母,一妻子,两儿一女。
  傅紫萱把他老母亲王氏安排在养殖场里,跟郭大娘等人照顾鹌鹑。而他妻子安氏和十四岁的女儿何侍绣就安排在工坊做扇子,他大儿子十六岁的何侍文就让他跟了杨忠管了果园,小儿子十二岁的何侍画就进了书院读书。
  经过画了扇面的羽毛扇更是上了一个档次。傅紫萱还让沈氏和杨老太太带着人编了各式络子挂在扇柄上,这原本杀鹌鹑时丢掉不要的鹌鹑羽毛·转眼就身价飞涨,夺人眼球。
  扇子制好后,统一放在锦绣坊里卖。精致的还做了扇架立起来供人挑选。很快就引了敬县城里的时尚。大姑娘小姐夫人的,连同各年龄层的男子都要进来挑选一把。
  除了粗柄单支的传统样式之外·还做成了折叠易携带的,有整个羽毛制成的,也有用羽毛镶绢合体的等等式样。
  一时间销售火热,为敬县这个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一丝清凉,连带锦绣坊的生意都比平日好了两成。
  这一个夏收夏种之间,傅家又收了诸多田螺和泥鳅。比春种时收到的还要多。四里八乡的人都知道玉屏山脚下傅家庄的傅举人家收这两种东西,而且四五月份正好是泥鳅和田螺大量繁殖的时节·自然是收得比春种时还要多的。
  经过春种时的宣传,四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这两种原本瞧不上的东西能卖钱后,都不辞辛劳全家齐出动捞了送来卖。
  当然也有些人心思活络的,知道傅举人家提供天香稻种获得了大丰收,春种时还在田里养过鱼。这田螺和泥鳅不会无的放矢可能也是要养的。
  于是捞了后并不急着卖,只偷偷养在家里,想等过段日子情况明朗之后自己也跟风一把。
  后来一直等不到消息,也等不到傅家卖鱼的消息。也不知道稻田里养的鱼是成功了还是失败被毁尸灭迹了。
  民以食为天·更多的人还是担心会坏了地里的庄稼,这要是得到确切消息,稻田里养鱼真是可行的·还能跟风一把。可这傅家怎么一点消息也没传出来啊?傅家庄也没个人传消息。
  鱼倒罢了,这泥鳅和田螺傅家到底是收了干嘛用?
  养了也不见卖啊?偷偷在家养泥鳅和田螺的人不安了,忐忑了。
  眼都望穿了。也等不到消息。
  再看自家养的泥鳅和田螺,这都快养死了!
  为了眼前的铜板,最后还是拎到傅家卖了。只是最后这些田螺和泥鳅都不是那么欢腾了,卖的钱还比别人少了不少。倒让家里人念叨了好些时日,最后只好歇了这个心思。
  于是再也没有人偷偷地捞了放在家里养了,一捞上来趁新鲜欢腾着就往傅家送。
  傅紫萱收了后也只放在家里先养着,一直养到夏种的秧苗返青之后,才投放了进去。
  这次养的泥鳅和田螺比春种的时候多了不少。田螺总共投了三十亩·泥鳅投了二十亩。鱼苗也买了不少,因为有了两个各五亩的池塘,加上有了一茬经验,傅紫萱也放心大胆地买了比以前多的鱼苗。还加了两三种品种。
  鱼苗是不敢放在蟹塘和虾塘里的,不然倒成了虾蟹的饵料放一些大的鱼倒没事。就是秋收之后,捞了半大的鱼放进池塘里也够地方养。
  小玉庄三百亩仍然养了鱼,大玉庄因为有好几家不愿签契约的,所以他们的田里同样不投放,大玉庄只投放了六百五十亩。陈村刘村同样不投。傅家庄二百五十二亩田,春种投了一百亩鱼苗,这回投了一百五十亩。
  傅天湖和傅天海那边也不再换田了,这回傅紫萱也不避人了,挑了几家口风紧的佃户,在他们的田里挖了鱼沟和鱼溜,养田螺和泥鳅。
  而傅天海和傅天湖两家则让他们各自养自己想养的,自家照顾喂养,上一茬跟他们换的鱼,得等卖了才能给他们钱。
  在安排稻田的事的同时,郭义也过来找傅紫萱说是玉园的作物都可以收了。特别是西瓜,不趁着天热,就卖不上价了。
  傅紫萱才知道她忙着天香稻的事,玉园都好久没去了。
  傅紫萱带几个丫头到玉园的时候,才惊觉这才多久,玉园就已是大大不同了。满目青翠,瓜果飘香。原本荆棘丛生的荒地如今已是一片绿州。明晃晃的太阳已不感到灼热了,倒觉得它温暖无比。
  傅紫萱带着丫头随着郭义最先去了那五十亩西瓜地。
  最开始的时候,这荒地有一大片沙地,当时开垦出来老傅头便说养不了庄稼。傅紫萱便翻了沙埋了肥,又再翻沙沤肥,养了一段时间,才买了西瓜种子,种了五十亩的西瓜。
  当初划了两块,一块种了厚皮无仔椭圆长型西瓜,一块划了十亩种了薄皮小圆西瓜。这种小圆西瓜最大的也就十斤左右,是方便一个人吃或是家中人口少,一顿能两三个人吃完的西瓜。在前世特别受欢迎。
  傅紫萱在瓜秧开花授粉之际,就使人扎了架子,让这些西瓜能在架子上生长,并不长于地上。
  如今这些西瓜一个个沉甸甸的挂在瓜架上,看着就喜人。夏雨等人敖地就扑了上去,一人抱住一个,眼睛闪着亮光看着傅紫萱。傅紫萱在这一刻怎么觉得自己有点周扒皮的感觉呢?
  狠瞪了她们一眼,就让随身带着刀的郭义,拍拍敲敲地挑了一个。割了瓜滕,又割了几片瓜叶垫着,拿刀切了下去。
  皮很薄,下刀的时候,还没怎么使劲就听到瓜皮自动裂了开来,很清脆的声音,如裂帛般。刀顺着裂口切了下去,红红的沙瓤就露了出来。
  明晃晃的太阳底下,就犹如一汪清泉,引得众人齐齐吞咽了好几声口水。
  这种瓜虽然是带仔的,但还好,仔并不多,甜度高,大小适中。傅紫萱以前双休日最爱买这种西瓜,一刀切两半,炎热的夏天,中饭也不爱吃,就拿着汤匙挖着西瓜当中饭,剩一半,晚上饭后再吃。一个西瓜一个人一天就消灭了,都不用在冰箱里占地盘。
  在场的人迫不及待地分食了一个不大的西瓜。
  从家中到玉园虽是不远的路程,但还是让人走得闷热焦燥。一个西瓜下去,浑身就舒爽了起来,全身毛孔里都透着清凉惬意。
  夏雨等人吃得还不过瘾,也不说话只用眼睛瞄傅紫萱。傅紫萱瞪了她们一眼,说道:“去看看另外一种。”
  夏雨敖呼一声脚下拨着大大的瓜叶滕蔓,率先往另一片瓜地走去。
  另一片瓜地,西瓜掩在大大的瓜叶之下,远远望去只露出小半个的头,像浮在绿汪汪的水波之中的绿色浮球。
  傅紫萱远远地站着看着,心情没由来地畅快无比。
  这西瓜敬县也有人种植,但都是零星的,像她这样一种五十亩的,还是极少的,可能还没有。
  这时代物资匮乏,温饱还是最为主要的生命主题。有地的人家还是种粮食作物比较多,经济作物种的还是少的。
  有地的大户把地佃给佃农们种,佃农们原本日子就过不下去,地少才要佃田来种,是没有多少人有这个魄力,愿舍了粮食来种这些不一定能收获不一定能卖上钱的经济作物的。
  这时代还是靠天吃饭,粮食都打不上来,大白米饭一月都吃不上几回,都是掺了地瓜杂粮的。如何会像她这样用这么大一片地种这些不当吃的西瓜?
  万一旱啊涝的,一家人就得饿肚子或是卖儿卖女了。
  当初划这么一大片地种西瓜,连走南闯北过的傅天河也是反对的。更不用说其他人。在他们的眼中觉得这五十亩地要能全部种上粮食,那能养活多少人啊!
  败家子啊败家子。
  ps感谢乐儿的蛋糕。么么


☆、第二百一十九章 硕果

  傅紫萱站在瓜地边上,瞧着这一大片西瓜地,一大片掩在下若掩若现,清风微拂,方露出瓜身的西瓜,嘴角上扬,心情愉悦。
  现在敬县的西瓜还没有大量上市,往年最热的时候听说一斤西瓜能卖到二十五文一斤。多的时候听说也在十文左右。
  这五十亩西瓜能卖不少银子呢。哈哈。
  若不是阳光太过耀眼,傅紫萱都想仰天大笑几声。
  傅紫萱又让郭义去挑一个熟的来试试。夏雨一待傅紫萱话落,径自跑去抱了一个大的,郭义敲了后,就帮着割了下来。
  这西瓜跟方才的小圆西瓜是两个品种,无仔但是皮要厚一些。这种西瓜皮把青的外皮刨了之后,再把它切成薄片或是刨成细丝,做凉菜或是炒了吃,可谓夏日里的开胃好菜,解暑又生津。
  几人又照方才的样子摘了片瓜叶摊在地上,把西瓜切了,人手一片,站在瓜地里吃了起来。两种不同的口味,但一样又沙又甜。
  吃完后,只觉头顶上似乎罩了一层乌云,凉爽无比。
  这瓜太大了,几人才分食了一半。傅紫萱吃了两块,问郭义道:“这片瓜地你都看过了吗,有几成是熟了的?”
  “回东家,我都看过了。现在能有一小半是熟的了,还有七八成熟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再过不到半个月,就能有一半是可以摘的了。东家怕是要抓紧一些,不然先头熟的怕是会烂在地里了。”
  傅紫萱听完点了点头。又伙同他一起查看,边走边敲,果然有好些都是可以卖了的。若是要贩去远路的,这七八成熟的都是可以摘的了。
  又让几个丫头去拿了篮框过来,两种瓜各摘了二十几个回去。又让跟来的尚月娥摘几个回去给那些喂鹌鹑和做羽毛扇子的人吃。尚月娥替他们道了谢就挑着瓜先回去了。
  巡完西瓜地,傅紫萱又跟着郭义去看了其他的作物。
  这玉园开荒费了一个多月,又等着施肥、养地,好些作物′比别处的要晚了一些。不过那十亩菜地的菜都能起了。
  品种倒是种得挺多。一眼望过去,各种绿叶菜青翠地挤在田拢上,那架上的豆角茄子青瓜等半掩半现地挂在枝头,还有那趴在地上的冬瓜南瓜·硕果累累,看着就让人高兴。
  这回醉仙楼可是不用愁了,还有多的能供其他酒楼,也能缓和一些紧张的关系。
  菜地旁边是花生田。田拢上花生藤已是发黄发枯了,都是好收的了。
  还有那一拢一拢的玉米地、那沉甸甸垂在拢上的小黄米穗子都在等着收割入仓。
  傅紫萱又带着几个人在地瓜和洋芋拢上略挖了挖,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