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骗局-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玛乔丽·坦奇默不作声,似乎最后那一记重拳打得她天旋地转。
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节目主持人鼓励着问道:“坦奇女士?有何回应?”
坦奇女士最终清清嗓子,开口说道:“听到塞克斯顿先生情愿被别人认为是坚定的反国家航空航天局分子,我想我太震惊了。”
塞克斯顿眯起了眼睛。真是不错的进攻,女士。“我没有反国家航空航天局,而且我不喜欢这样的指责。我只想说,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预算正好说明了总统在支持这种飙升的开支。过去,国家航空航天局说他们只要五十亿美元就可以建造航天飞机,可他们花掉了一百二十亿。他们说用八十亿就能建成宇宙空间站,可他们现在就花了一千亿。”
“美国人之所以成了领袖,”坦奇反驳道,“就是因为我们确立了崇高的目标,并且在艰难时期还能坚持不懈。”
“这种宣扬民族自豪感的演说可说服不了我,玛吉。国家航空航天局前两年的花费已经超出了预算的三倍,还要夹着尾巴爬来向总统索要更多的金钱收拾残局。那是民族自豪感吗?要是你想讲民族自豪感,那就谈谈了不起的学校,谈谈全民医疗保健,谈谈成长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国度里的聪明的孩子吧。这才是民族自豪感!”
坦奇对他怒目而视:“我能直截了当地问你个问题吗,参议员?”
塞克斯顿没有回答,不过他在等着问题。
这个女人突然勇气倍增,她不慌不忙地说道:“参议员,要是我告诉你少于国家航空航天局目前的开支我们就无法探索太空,你是不是要完全废除这个航天机构?”
这个问题就像是一块巨石砸在了塞克斯顿的腿上。毕竟,坦奇也不是傻子。她刚才提了个绝妙的问题,冷不丁给了塞克斯顿一下子——她精心设计了一道是非题,迫使抱骑墙态度的塞克斯顿做出明确的选择,彻底阐明自己的立场。
塞克斯顿凭直觉想要回避这个问题,“我毫不怀疑,在良好的管理下,国家航空航天局探索太空的开支会大大少于我们目前——”
“塞克斯顿参议员,回答我的问题。太空探险是个危险且代价高昂的事业,这就像建造载客喷气机一样。我们要么就取得应有的成就——要么满盘皆输。其风险非常之大。我还是这个问题:要是你当上了总统,而且面对着是继续按目前的标准资助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是彻底废止美国太空计划的情况,你会做何选择?”
她娘的。塞克斯顿透过玻璃窗向上瞥了一眼加布丽埃勒。她不断地表露出塞克斯顿早已知晓的意思。观点要明确,直截了当,不要闪烁其词。塞克斯顿高昂起头,说道:“是的,我会。要是面对上述抉择,我会把国家航空航天局目前的预算直接转用到我们的教育系统上。我情愿投票支持孩子们而不是太空计划。”
玛乔丽·坦奇大惊失色,“我太震惊了。我没有听错吧?身为总统,竟会废除本国的太空计划?”
塞克斯顿只觉得怒火中烧。此时此刻,坦奇硬逼他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想反驳,可坦奇已先开口了。
“如此看来,必须郑重声明,参议员你是说要废除将人类送上月球的那个机构了?”
“我是说太空竞赛结束了!时代变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在美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再是极其重要的,可至今我们都还把它当做重要机构来供着。”
“这么看来你认为太空不是我们的未来了?”
“太空当然是我们的未来,但是国家航空航天局却是个大废物!让私营部门去探索太空吧。哪个华盛顿的工程师要花十亿美元拍摄一张木星照片,美国纳税人可没必要解囊相助。美国人已经厌倦了以牺牲孩子的未来来养一个过时的机构,这个机构开支庞大,回报却是微乎其微!”
坦奇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微乎其微?可能除了对外星智能的探索计划之外,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是取得了巨大成果的。”
坦奇连对外星智能的探索这样的话都说出了口,塞克斯顿大为震惊。真是个弥天大错。多谢提醒。对外星智能的探索是国家航空航天局有史以来最深不可测的吞钱的无底洞。尽管国家航空航天局曾经将其更名为“起源”,又搁置某些项目,试图以此使这个计划的施行有所改观,但结果还是一场空。
“玛乔丽,”塞克斯顿抓住这个有利机会,说道,“既然你提到了对外星智能的探索,那我也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真奇怪,坦奇看上去几乎迫不及待地想听到这话。
塞克斯顿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国家航空航天局一直在寻找外星人,迄今已三十五年了。这是一项代价高昂的寻宝活动,要使用碗状天线卫星阵列和巨大的无线电收发两用机,还要给坐在黑暗处听着空白磁带的科学家们发放数百万美元的工资,这样浪费资源真令人难堪。”
“你是说天上什么也没有吗?”
“我是说要是哪个政府机构用了三十五年时间花费四千五百万美元,却连一项成果都没得到,那这个机构很久以前就该被砍掉了。”塞克斯顿停顿了一下,好让人们领会他的讲话的重要性,“三十五年过去了,我想我们不会找到外星人,这是极其明显的。”
“可要是你错了呢?”
塞克斯顿骨碌碌地转了转眼睛,说道:“噢,看在老天爷的面上,坦奇女士,要是我错了就砍我的头。”
玛乔丽·坦奇那双患黄疸病似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塞克斯顿参议员。“我会记住你说过这句话的,参议员。”她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我想我们大家都会记住的。”在六英里之外的总统办公室里,扎克·赫尼总统关掉电视机,给自己倒了杯饮料。正如玛乔丽·坦奇保证过的那样,塞克斯顿参议员上钩了——彻底中了圈套。

第24章

雷切尔·塞克斯顿目瞪口呆地默默凝视着手里的陨石化石,迈克尔·托兰觉得自己也同样欣喜。雷切尔那优雅脱俗的脸上这会儿似乎渐渐露出一种纯真的惊异表情——像是一个初次见到圣诞老人的小女孩。
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他心想。
就在四十八小时之前,托兰也同样震惊,他当时也是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即便是现在,这块陨石在科学和哲学上的意义仍令他惊骇不已,迫使他对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进行反思。
托兰在海洋学上的诸多发现包括许多前所未知的深海生物,可这种“太空昆虫”则完全属于另一个层次上的突破。尽管好莱坞动辄爱把外星人塑造成小绿人,但是天体生物学家和科学迷都一致认为,考虑到地球昆虫的绝对数目和其适应性,如果有人曾经发现过外星人的话,那外星人的样子十有八九像昆虫。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这种生物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有关节的腿。地球上有一百二十五万多种已知昆虫和估计约五十万种尚未分类的昆虫,昆虫的种类比其他所有动物的种类加在一起还要多。它们构成了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种类,占据了百分之四十的生物量,这真令人震惊。
昆虫数目的繁多并不如其强大的适应力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从南极冰层上的甲壳虫到死谷阳光下的蝎子,昆虫在极度酷热、干燥,甚至大气压极高的地方都能够快活地生存下来。昆虫同样经受得住人类目前所知的宇宙中杀伤力最大的威力——辐射的影响。一九四五年,在一次核试验之后,美国空军军官穿上防辐射制服来研究爆心投影点,结果却发现蟑螂和蚂蚁还在快活地活动着,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天文学家意识到,节肢动物所具有的起保护作用的外骨骼使其相当适宜栖居在充满无数辐射的星球上,而在这些地方,其他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
看来天体生物学家说得一直都没错,托兰心想,外星人就是昆虫。雷切尔觉得双膝发软。“我简直无法相信,”她说着,手里翻转着那块化石,“我从没想到”
“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想明白,”托兰说着,嘴角露出了笑容,“我花了整整二十四小时才明白过来。”
“我想我们来客人了。”一位块头特别高大的亚洲人说着,趾高气扬地走到他们中间来。
这人一来,科基和托兰立刻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没有了兴致。显然,奇妙的这一刻已经被破坏了。
“我是韦利·明博士,”他自我介绍起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古生物系主任。”
韦利·明带着一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人士所具有的那种自命不凡的刻板样,不断地抚弄着他的蝴蝶领结,这领结跟他那齐膝长的驼绒外套很不相称。很明显,韦利·明可不是因身处偏远地带就不注重着装整洁的那类人。
“我是雷切尔·塞克斯顿。”雷切尔握着明博士那光洁的手,她的手仍然在发抖。毫无疑问,明是总统聘用的另一位非官方人士。
“这真是我的荣幸,塞克斯顿女士,”这位古生物学家说道,“很荣幸给你讲解你想知道的有关这些化石的任何事情。”
“还有许多你不想知道的事情。”科基嘟囔着说。
明用手指理了理领结,说道:“我在古生物学方面专门研究业已灭绝的节肢动物和猛蛛亚目生物。显而易见,这种生物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就是——”
“——就是它来自该死的另一个星球!”科基插话道。
明阴沉着脸,清了清嗓子,“这种生物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就是它完全符合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和分类法。”
雷切尔抬头瞥了他一眼。他们竟能给这个东西归类?“你指的是界、门、种这样的分类吧?”
“正是如此,”明说,“如果人们在地球上发现这种生物,会把它归入等足类动物目,和两千种虱目昆虫同属一个纲。”
“虱目昆虫?”她问道,“可这个昆虫个头很大。”
“分类学并不是以个头大小作为分类原则的,家猫和老虎就有亲缘关系。分类法涉及的是生理学知识。这种生物无疑属于虱目昆虫:具有扁平身体,十四条腿,而且其繁殖育儿袋的结构与窃虫、球潮虫、海滩跳虫、潮虫和蛀木水虱的完全一样。其他化石清楚地展示了更为特殊的——”
“其他化石?”
明朝科基和托兰瞥了一眼,问道:“她不知道?”
托兰摇了摇头。
明的脸上顿露喜悦之色:“塞克斯顿女士,你还没听到精彩部分呢。”
“还有更多的化石。”科基突然插话,明显想要抢在明之前说出来,“很多很多。”科基急忙奔向一个马尼拉纸的大信封,取出一张过大的折叠着的纸。他将那张纸展开铺在雷切尔身前的桌子上,“我们在钻取了一些冰体心①之后,就放了一部X光照相机下去。这是一张横断面透视图。”
『注①:冰体心,英语为core,地质学术语,指用环状钻头或冰体心管从孔底取得的岩层的圆柱状实物样品。冰体心样品是确定地下岩石的整体性质如孔隙度和渗透率之类,或调查某一已知地区地层的特殊性质所必需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其中所含矿物颗粒,微体化石及间隙水,推断出沉积的历史和过去的大洋情况。这里,科学家使用这种技术钻透极地冰盖以获得有关极地冰的年龄,由此推断出陨石的年龄。诺拉·曼格博士在后文有详细解释。』
雷切尔看了一眼桌上那张X光打印图纸之后,立刻就不得不坐了下来。这个三维的陨石横断面上聚集了很多这样的昆虫。
“人们发现,”明说,“旧石器时代的昆虫化石通常成密集状态。泥流时常困住全体生物,连巢穴和整个群落都一起淹没了。”
科基咧嘴笑了笑。“我们认为这块陨石里聚集的昆虫化石呈现出了一个巢穴的状态。”他指着打印输出图纸上的一只昆虫说,“这是个昆虫妈妈。”
雷切尔看着正被谈论的这个标本,惊诧得张口结舌。那只昆虫看起来大约有两英尺长。
“大虱子,对吧?”科基说道。
想像着长方形大块面包一样的虱子正在某个遥远的星球上飞来飞去,雷切尔点点头,震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地球上,”明说,“昆虫保持了较小的个头,那是因为重力抑制了它们的生长。昆虫无法长得太长,超出它们的外骨骼所能支撑的范围。可是,在一个重力减小了的星球上,昆虫就可能进化成大得多的个头。”
“想到要拍打秃鹫般大的蚊子,真是可怕。”科基开着玩笑,从雷切尔手中取回冰体心样品,偷偷放进了口袋里。
明蹙起了眉头,“那东西你还是不要偷走为好!”
“放心好了,”科基说,“在取这块化石的地方,我们还有八吨多呢。”
眼前的这些数据在雷切尔那善于分析的头脑中翻腾着。“太空生命怎么可能和地球生命如此相似呢?我的意思是,你们说这种昆虫竟然符合达尔文分类原则?”
“确实如此,”科基说,“信不信由你,许多天文学家都曾预言外星生命会与地球生命非常类似。”
“可是为什么呢?”她追问道,“这种昆虫可是来自完全不同的环境呀。”
“胚种论。”科基无所顾忌地笑了起来。
“对不起,你的意思是”
“胚种论是指地球生命源自于另一个星球的理论。”
雷切尔站了起来,说道:“我真弄不懂了。”
科基向托兰求助:“迈克,你可是研究原生海洋的。”
托兰看起来很乐意接着说下去,“地球曾经是个没有生命的星球,雷切尔。后来仿佛一夜之间,生命突然出现。许多生物学家认为生命的陡然出现是原生海洋里的各种因素很理想地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结果。但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在实验室里重现那一幕,所以宗教学者们就利用这个无法证明的问题来证实上帝的威力,说若不是上帝触到原生海洋,然后把生命注入其中,生命是不可能出现的。”
“不过我们天文学家,”科基宣称,“对于地球上一夜陡现的生命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胚种论。”雷切尔说道,这会儿,她逐渐明白了他们正讨论的事情。她以前就听说过胚种论的学说,只是不知道这个名称,“这种学说是讲一颗流星扑通一声掉进原生海洋,就把第一批微生物生命种子带到了地球上。”
“答对了,”科基说,“那批种子就在地球上扩散,然后生命涌现。”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雷切尔说,“那地球生命的根本起源就应该与外星生命的相同。”
“又答对了。”
胚种论,雷切尔想着,仍旧无法理解其隐含的意义,“如此看来,这块化石不仅证实了生命存在于宇宙的其他地方,而且事实上也证实了胚种论地球生命源自宇宙的其他地方。”
“再一次答对了。”科基满怀热情,朝她飞快地点了一下头,“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可能都算是外星人。”他把手指架在头上,像两只触角一样,双眼斜视,不停地吐着舌头,活像某种昆虫。
托兰看着雷切尔,爱怜地粲然一笑,说道:“这个家伙就是进化论的顶峰之作。”

第25章

雷切尔·塞克斯顿走在迈克尔·托兰身旁在旅居球里面穿行着,感觉有团梦幻般的迷雾笼罩着她,科基和明则紧跟在后面。
“你没事吧?”托兰注视着她,问道。
雷切尔匆匆瞥了他一眼,露出淡淡一笑,“谢谢。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她回想起一九九七年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那个臭名昭著的发现——ALH84001,那是一块火星陨石,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里面含有细菌生物化石遗迹。说来遗憾,在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几周,一些非官方科学家就站了出来,证明那块陨石中的“生命迹象”实际上只不过是地球污染产生的油母岩质。由于那个错误,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破坏。当时,《纽约时报》抓住那次良机,挖苦性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