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人的抗日 作者:样样稀松-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时候能结束呀?”远处的树荫下,黄玉霜皱着眉头,轻声问道。
  “别担心,汉风大哥心里有数。”肖明华笑着说道:“想当年”
  “想当年,你不也趴下了,我是听别人说的啊!”赵笑眉调笑道。
  “那怎么能算,我可是在汉风大哥说结束的时候才倒下的。”肖明华偷偷瞅了眼旁边的郑苹如,急忙解释道:“嫂子,你别听笑眉的,我可是好样的。”
  “呵呵,知道,你是好样的。”黄玉霜把他的小举动看在眼里,笑着安慰道。
  吴铭走上两步,对着话筒生硬地说道:“士兵们!你们都是志愿来参加这场伟大的战争的,为争取独立、自由、民主而战是你们的信念,军队按照机智、勇敢、忠诚、尽职的标准挑选了你们,这是你们的光荣!历史将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它将给你、给你的家人乃至后代带来幸福和荣耀!这里是我们生长的土地,我们才是这里的主人,百多年的欺压已经不堪忍受,砸烂枷锁,自由幸福的生活,我们要靠自己的奋斗和牺牲来争取。记住,这个世上没有救世主。士兵们!我现在用古罗马的伟大统帅凯撒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的训词,带着你们走上战场,用敌人的鲜血来证明我们坚不可摧的意志吧!那句话就是:‘我来!我看见!我征服!’。”
  “我来!我看见!我征服!”震天的吼声响了起来。
  “挺帅的吗!”郑苹如挽着黄玉霜的胳膊,笑着说道:“小嫂子,可要看紧点哦,看没看见总部的那些小丫头都直眼了。”
  “是吗?”黄玉霜装模作样的瞅了瞅,轻声说道:“我没看见呀,只发现有个坏男人贼头贼脑的老盯着你呢?好象是姓肖吧?”


第四卷 龙腾南洋 第18章 独立大潮,势不可挡
  前,在缅甸、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亚等殖民地都曾经乱,在马来亚的华人中也有过规模较小的骚乱,但至少在有一些国家,宗主国的控制曾有所放松,这些国家的人民曾指望有一种虽然缓慢但不断发展的自治。大多数有识之士都认为:为了使政治和经济结构有秩序地发展,宗主国的援助是必要的;另外,既然在当今的世界上弱小的独立国家的生存前景十分渺茫,与宗主国保持紧密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日本对东南亚的征服使人们对这些原则的一切信念都发生了动摇。欧洲人被赶了出去,当地人民失去了欧洲人的行政和经济方面的援助,日子却仍然过下来了,行政管理工作在没有欧洲人——官员以及其他人——在场扶持的情况下,仍然维持了下来,至少是勉强维持下来了,而这种扶持曾被欧洲人认为是东南亚人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日本人给予当地行政官员的权力范围可能极其有限,但是日常的行政事务都交给了当地的文职人员;而对大多数人民来说,重要的就是政府的这些日常行政事务。因此,所谓在管理东南亚公共事务中需要外来援助的说法,原来只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或许比起战前来,效率差了一点,但现有的效率已足以应付日常的工作。
  当地的文职人员和军人被提升到他们在战前连想都不敢想的级别,并且已经设法掌管了他们自己负责的部门的工作。长期以来,殖民主义国家力图为自己统治附属国作辩护,其理由是。至少它们做到了保护附属国免受其他强国地侵略。可是,当考验来临时,他们溃退了、投降了,完全没有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美国人、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都一样,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而这正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对比之下,象暹罗这个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倒比其他地区容易的多地幸免了战争地浩劫。而恰恰是那些殖民强国力图坚守的地区如马来亚、缅甸和菲律宾,却损失最重,由此可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依附于西方宗主国。其实在战时并不一定是有利的。也许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日本地军事占领下,印度支那、菲律宾、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在名义上都成了独立的主权国家。
  虽然在某些方面,日本给予它们实际上的独立性可能比以往西方大国统治时所给予它们的政治自由还要少,但无论是印尼人、缅甸人或其他东南亚人,在当了那么多年的仆从之后。没有一个不为自己能当一个名义上自由的主权国家地公民而感到骄傲的。而日本做到了西方列强曾说过地而事实上从未做到的事。
  此外,几乎在东南亚的每一个地区都掀起了抵抗运动。这些抵抗运动绝大部分出于自发。它们并不是由从前统治这些地区的强国鼓动起来的,而是东南亚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地,而且大部分是由政治上的左翼分子自愿结合而成,因为右翼分子(他们通常在本国拥有大宗财产)对于要冒着生命和财产的危险去公开反对得胜地敌人,是要更为小心翼翼。瞻前顾后的。
  抵抗运动虽然经过多年的挫折,但最后结果证明了他们是胜利的一方,这使他们赢得了巨大的威望。而且他们对自己在赢得胜利这件事上所作的贡献,也许倾向于估价得比其实际的贡献为高。他们对他们的狭小地区以外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在胜利中的那一份功劳、而对别人所起的作用却没有同等看待。因此,他们要求取得胜利的果实,而他们认为,唯一合适的报酬是由他们自己来管理国家,这个国家不仅是他们自己的,而且他们认为是自己从敌人手中拯救出来的。
  因此,在政治领域内,一个主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要求独立——这一要求,是抵抗运动所大声疾呼、并得到上述有关的大部分国家其他各阶层人士支持的。比较清醒的民族主义者仍然希望同宗主国进行友好合作,而左翼却仍然保持着战争时期的组织,并且得到一些准军事性组织的支持。
  缅甸的国民军领
  在仰光的集会上发表演说,谴责英帝国主义为魔鬼,“法西斯主义者”,以此来鼓动群众,号召缅甸人民起来摆脱英帝国主义的奴役,争取自由,行使自决权。他们已不能满足于英国自治领的地位或英帝国主义体制内的任何其他地位,声称将通过由成年人普选产生的立宪议会来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而且这个议会必须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立宪议会,而不是一个在英帝国主义庇荫下选出的议会。
  在越南,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日本人投降前夕,发动全民暴动夺取全越南很多城市,于1945。9。2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随后与赶来想恢复殖民统治的法国军队展开了武装斗争。并且宣布完全同法国脱离关系,废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一切条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
  越南全民族要坚决地用全部精力、生命和财产来维护这个自由、独立的权利!
  自1945年8:|。,日本人同意印度尼西亚独立。在此鼓舞下,苏加诺博士和哈达博士于8月17日在巴达维亚宣布了共和国的诞生,第二天,曾由日本/月赞助成立的独立筹备委员会通过了共和国宪法。苏加诺指挥军队在泗水保卫战中,阻挡盟军对印度尼西亚的再度占领,继续囚禁着成千上万名被日本人关押的荷兰侨民,借此手段来迫使盟国表态,并影响荷兰人在即将举行的独立谈判中的态度。
  印度,曾经是英国称霸世界的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誉为女王皇冠上最闪亮耀眼的宝石。然而在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攻势,却不得不让英国人重新考虑与印度的关系。印度这个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辉煌后突如其来的没落,困扰了印度人上百年,积聚了一百多年渴望自由的期望具有惊天动地的力量。此时的印度已经对大英帝国的殖民者失去了耐心,独立的步伐越走越急,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运动开始,国大党号召印度人民掀起了一波波独立浪潮。
  马来亚,就在英国人为解除了华人抗日军的武装,重新掌握了这块殖民地而弹冠相庆的时候,华人独立民主党却异军突起,以极其漂亮的政治、军事攻势给了英国人当头一击。而且,在面对着英国人的强力反扑时,民族解放军在那位神秘的叫汉风的指挥官的领导下,却依然没有丝毫溃败的迹象,顽强地用子弹和死亡回敬着固执的英国佬。
  二战后的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争取自由独立的浪潮席卷着整个东南亚,而英国,这位昔日的世界霸主,已经没落了,只能生活在美、苏两大国的大呼小叫之中,蜷缩在国际社会的一角,看着两位老大在那里风风火火地大展拳脚。
  政治地位的丢失往往都是建立在一片狼籍的经济基础之上,当英国政府向美国请求经济援助的要求再一次被拒绝时,当美国劝说英国洒脱一些,《大西洋宪章》中已经声明了战胜德国的目的是和平,两国不能对外扩张,各民族有选择其政府形式的自由,如果有国家剥夺了各民族的主权和自治权,美、英两国都要设法予以恢复;当民族解放军的渗透和袭击越演越烈,英国军队以每天伤亡五十余人的代价不断损耗的时候;当国际舆论越来越对英国不利的时候;当国内的反战情绪越来越强烈的时候;英国人意识到要想再用殖民主义的老思路来维持,已经不行了。
  伴随着皇家印度海军的起义,英国政府是真的筋疲力尽了,在印度连续发生的反英浪潮中,他们只能不断退让。印度总督韦维尔在写给乔治六世的信中,语调悲凉且无奈地表示,现在的印度已经是没有安全和法律可言的国家,罢工、游行、起义、暴动说来就来,象家常便饭一般,尽快撤离是平息风波的唯一途径。
  而此时的马来亚半岛,英国政府努力保持起来的强硬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第四卷 龙腾南洋 第19章 谈判?
  +=u|数军事观察家和记者聚集在这两个地方,更有些勇敢的战地记者甚至深入战区去获取能令他们声名鹊起的资料和新闻。
  当勇敢的美国记者多萝西和她的丈夫威尔逊将英国人雇用264名婆罗洲达克族人,以猎人头的原始办法,深入丛林狩猎解放军人头的新闻公之于世的时候,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纷纷对此表示遗憾和愤慨。
  随后民族解放军一反平日以偷袭、狙击、渗透为主的消耗战法,突然动用了重兵,使用了火炮、火焰喷射器、火箭筒等各种武器,连续开展了一周的夜间攻势,拔除了几个英军驻守的坚固据点。
  据西方观察家评论,虽然民族解放军在为期一周的夜间攻坚战中,几乎付出了两倍于守军的伤亡,但在政治上却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而且他们普遍认为民族解放军在战报中所说的由于守军顽强抵抗,以致全军覆没,没抓到俘虏的说法是对英国人的严厉报复。并且证明民族解放军的实力依然很强大,完全能够将丛林游击战争转成局部的正规战争,虽然马来亚的英联邦的军队依然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广褒的丛林却始终是民族解放军的天下。
  驻吉隆坡的美国《华盛顿邮报》特约军事观察员保罗这样说道:“当英国专员田普勒信心满满地建立起五百多个战略村,并将战略村实际上变成了集中营时,曾经自得意满地断言民族解放军将在一年的时间内被困死、饿死,然而现实却无情的给了英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们可以看到。民族解放军地渗透获得了高度的成功,他们达到了一个村一个村地摧毁战略村的目的。英国殖民政府留给战略村自卫队的武器和物资反倒成了民族解放军的囊中之物,而且民族解放军地不断胜利和强硬立场,得到了广大华人的支持,每当战略村被摧毁时,无数华人青年抛家弃子。走入丛林,去投身于这个在他们心中无比伟大庄严的独立事业当中。因此,我非常怀疑英国的军事行动能否使这样地情况得到改变。”
  美国的《时代》杂志写道:“当伦敦在暖意融融的季节里,到处都是鲜花在散发着馥郁的浓香。然而,市民的气氛却因为千里外的民族解放军地七日攻势,而笼罩在悲伤的阴影里。
  当被炸成碎片,被烧成焦碳地英军尸体的照片刊登出来的时候,英国民众的心理承受似乎到达了极限。对于这次报复意味浓厚的攻击行动,英国民众普遍把不满发泄在了政府身上。而外界也异口同声地指责英国政府或者是马来亚的殖民政府违反了人道主义。并把殖民政府雇佣婆罗洲达克族人的行动看成了穷途末路,驴技穷地表现。”
  英国《泰晤士报》却没有《时代杂志》的幽默和安闲。它用沉痛的语气说道:“英国政府卷入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们在考虑进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如何体面的退出。当世界舆论越来越倾向于民族解放军,英国政府越来越孤立的时候,这场耗费巨资的战争还遥遥无期,每天每时每刻。都有英国士兵在流血、阵亡,这种强大的精神压力将压垮士兵们战斗下去的信心。我们看到,每支被调往前线的部队任凭军官如何鼓动。都是士气低落,将丛林视为九死一生的险途,而当他们满身伤痕的回来的时候,却在为还活着,只是丢掉了一条胳膊或一条腿而感到无比的庆幸。从高大茂密的灌木丛到崎岖的山地,到处都晃动着民族解放军狙击手幽灵般的影子,到处都埋藏着防不胜防的地雷和炸弹。狙击手们两人一组躲在每个角落射杀英军的军官、士官、哨兵、火炮观测员、信号员、炮手、传令兵、车辆调度员等一切看得见的目标。据可靠情报,目前民族解放军已经投放到各处的狙击手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四百名,而且还在以每六周两百人的数量继续增长着。当国内的战后重建因为资金紧张而步履艰难的时候,政府却将大量的金钱投放到马来亚这个无底洞中,我们要问,政府到底能在马来亚的战争中得到什么?他们想得到什么?”
  法国《费加罗报》则用一种幸灾乐祸的语气描述道: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正在越南丛林中与法军激战的越盟,无论是从战略战术,还是从指挥官士兵的素质,都远远没有达到民族解放军的这种高度,或者我们可以从民族解放军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有助于我们在越南的战事。”
  美国《纽约时报》则是另一种语调,因为他们又因为名记者多萝西发回来的独家报道和婆罗洲达克族人的照片而赚得钵满盆满,声名大噪。他们对英国政府使用了四倍用于在抵抗日军入侵马来亚的兵力,运用了各种海陆空军现代化装备,对抗人数力量都处于下风的民族解放军却无法取胜而大加嘲讽。对英国政府雇佣野蛮的达克族人大加批责,并对英国的战争前景感到极度悲观和失望。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民族解放军和独立民主党大加赞赏,毫不吝惜地称赞他们是独立运动的领袖,自由世界的榜样,堪与美国独立战争媲美的伟大的自由之战。并且郑重声明,他们已经得到了关于民族解放军的指挥官汉风的独家资料,将在适当时候公之于众,为公众掀开这位神秘人物的面纱。
  此时,无论对内对外,对英国殖民者来说是已到了非不得已的时候了。英国为了避免到了时候措手不及,便开始出面鼓励支持一些亲英份子组织政党,许多官方委任的立法和行政议会的成员就成了这类政党的骨干。1947年9月英殖民者又开始在联合邦内实行阁员制度,把一些次要部门如农林和土地、矿产与交通、教育与生活等部门的职权从英人转到英国人认为可靠的上述以马来人为主的政党领导人手里。至于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