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破城机虽好,但是蜀道艰难,朕能够运来六架,已经算是难得了。”杨宣凝苦笑的说着。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虽说如此,但是实际上,陛下先以伐谋,得其大略,再以伐交,分其李阀之兵,三而伐兵,集十六万攻其五万,但是还是要其下攻城,攻破这城,才算得胜,不然,也无功。千计万算,还要得手才是。”石之轩淡然说着。
    此时,石之轩坐于高台上,徐徐喝茶,也穿着盔甲,但是却不觉有半点杀气,神色平静,似对一切全不介怀,嘴角还露出一丝笑意。
    这就是全盛时,毫无破绽的石之轩,杨宣凝虽然自问已经达到宗师,但是比起石之轩,还差上一些。如是单人对抗,石之轩又有着幻影身法和不死印法,只怕自己还是落败而降地结果。
    但是他身为皇帝,有的力量,如是不惜一切,设计入陷阱,亲自出手。也可有六成机会杀得石之轩。
    只是,这又何必呢?
    汉中精兵不多,但是粮食充足,如是只围不攻,城内储粮足可捱上一年半载。其次是如果李世民击破了薛仁杲,带领十万军以及数万突厥骑兵而来,那将从主动沦为被动,虽不至于大败,但是突厥和李阀一体。再难轻易得手。
    李靖当然也深知此理,一开始采取的就是三面围攻的战略,先以破城机攻击三点。使其出现薄弱之处,这样一来,城中五万军,立刻不得不分成三股,守在破碎虚弱点。
    “箭楼”徐徐推进到要点,不但能在高处窥望城内的情况,而且能够发箭助攻,数十箭楼。虽然看起来攻击不大,但是时间一长,造成的威胁和伤亡就非常大了。
    “二位,城中一直没有休息,已经分出了精兵和庸兵。二位是否可以带着高手参战呢?”杨宣凝说着。
    从早晨一直到下午,又到下午。攻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城中普通士兵已经疲态毕露,唯有一些精兵和好手,还在坚持着。
    在军中,有没有骨干,完全是二回事。
    “这个当然,这已经是最后一战。”说完,石之轩就起身,他这时,已经是大半魔门之主,自然不泛高手,甚至连安隆都在其中,这人是个大胖子,穿上盔甲也很是不伦不类。
    石之轩亲自上阵,攻上城墙,就其一人,就斩敌过百,所杀地人,都是军中骨干,顿时所到之处,军心就乱,最后后来见甲兵蜂拥而来,城中李孝恭率领众高手冲来,就哈哈一笑,率领人员退出。
    之后就是宋缺率队。
    几场之后,已经是黄昏过去,但是由于城内外火焰重重,浓烟横空,因此都看得见。
    箭矢和投石,飞蝗般于城内城外彼此交投,无数人惨叫着,翻滚着,生命在这种战斗中,简直和蚂蚁无异。
    观看着城中激烈的抵抗,杨宣凝有悟于心,等二人回来,就说着:“二位不必出击了,直接各率领二千军搜索四周吧,李世民来了。”
    宋缺闻言,双目射出神光,然后仰天笑着:“圣上果然一切在心,再无人能够翻出你地掌握,那臣就率领骑兵,以及我家好手搜索四周。”
    石之轩也明白过来,叹的说:“圣上果然了得,明眼人都看出,城中数日之内必破,但是还是如此激烈抵抗,必有所持,而所持者,唯有李世民。”
    “这倒不一定,不过,有备无患,朕在想,我是李世民,如何争取一线生机呢?”
    “论兵力,李阀之兵硬是被牵制在各地,李世民又不是皇帝,有通天之能,也不能多调长安之兵来,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借胡教之兵,突厥之兵。”
    “胡教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在此生死存亡之机,借得一千武僧还是可以,而突厥,不是李阀养的狗,想借就借,想调就调,又有着薛仁杲拦着,但是用尽办法,调来二千到三千骑兵,还是可能,加上李世民自己组织的玄甲一千骑,以及能够调遣地所有实力,规模大概有六千精兵。”
    “李世民安不知现在的情况?关中一破,潼关难守,我军数十万长驱而入,不必打,李阀就已经完了,现在情况,只有行险一搏,留大军和薛仁杲对峙,尽调精兵,直扑于朕,如能一举破得朕,那才有一线生机。”
    “但是朕十数万军,良将如云,谋士如雨,安能轻易破朕?”
    “唯一地机会就是,朕日夜攻城,虽然大军可轮流,但是毕竟疲倦不堪,如等城破,入城而战,朕大胜失了防备之时,奇兵袭击,一举破朕。”
    “朕想来想去,只有这个可能,无论是不是,二位卿家,可各带高手和骑兵,搜索附近。”
    “朕兵多。骑兵本来就是应付此事,就算朕猜测错误了,也不过使骑兵多劳苦一点,对大局无损,朕猜对了,更是可以重创李世民,使其最后一点本钱折去。”
    二人都默默的听着。他们以前也见过杨宣凝。
    那时少年青衣,翩然出尘,可风流倜傥,才学一时无双,惊才绝丽。
    但是此时。这个才二十岁的男子,与高台之上,侃侃而谈,说话之间,身上纤尘不染。目光幽幽,那一瞬间流露出地难以描述的气度,君临天下。万事舍我其谁的大度,又和睿智冷静其心难测融合,轻描淡写之间,谈论天下大事,无不把握在心,似乎天地众生,也不过手掌之中纹路一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英雄,如李世民者,也不过手上区区玩物。
    就算是宋缺和石之轩,也不由生出心折感觉。
    当下二人退下。石之轩就摇头叹的说:“李阀已经输了!”
    宋缺默然,似有所思。然后点头同意说着:“现在大势已定,要扭转战局,唯有奇兵,圣上已有防备,自然已经无事,就算没有我们,只要本营有所防备,也难以奏效。”
    石之轩细想片刻,冷笑的说着:“李世民不来也罢,如真地来了,要想回去,岂有这般容易?宋兄,不如我们合计一下,如何把他们一网打尽。”
    宋缺幽然一叹,点头应是。
    月光如水,自天而下,远处河流,蜿蜒奔流,光波点点,山峦林木郁盛,石隙流泉,仞壁飞瀑,更为这深山穷谷平添不少生趣。
    而城下,杀声喊天,无数人舍死忘生,惨叫声,悲喊声,临死的呻吟,都无处不在。
    极静极动,一方分明,宛然梦幻。
    杨宣凝凝然不动,天下已经在手,再无人可以违抗。
    说实际的,刚才地一段话,并非是借鉴历史,而是真的是他个人素质和谋略的体现,与大胜之前,觉察敌人的一线生机。
    刚才断然说来,虽然全部是猜测之言,但是却似乎自己已经把握天地宇宙,所说必是真理。
    见得二人神情,才知道,不知不觉之中,自己已经走到了前世难以想象地地步。
    当年读书时,李世民,宋缺,石之轩,师妃暄,都是高不可攀的人物,他们如大海,如深渊,如高山,只有遥遥想象其风采如今,却已经凌驾之上。
    此时,就算从头开始,没有预知,他也有信心崛起天下,问鼎江山。
    等二人离开,再记起一些历史,更加印证了自己想法。
    无论历史还是这个世界,李世民争夺大位,当日李建成,其实就是走的和杨宣凝一样的战略路子,他是太子,无论招揽人心,还是安插人手上,都极有优势。
    李建成同样在官场,宫廷,声望,兵权上步步进逼,李世民兵权,已经被分化,府中旧臣,已经被分崩离析,群臣已经避之,父皇已经厌恶之,无论在朝廷,宫廷,父皇上,都已经占有绝对优势。
    就论私兵,李建成东林军三千,而李元吉也有兵八百,李世民当时,天策府全军,也不过三百兵,而在这种绝对劣势地情况下,李世民不是伏首称臣,而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又逼着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从这条可看出:杀建成、元吉时地实际操作人数应该在八十一人左右,这个数字包括唐太宗在内,事实上,当时的唐太宗是很凶险的,他不致丧命只是一些偶然性起作用。
    《资治通鉴第191卷》:“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也说明李世民当时发动政变,不过是一百人。
    这已经充分让后人明白,李世民,当时已经到了何等穷途末路的地步。
    曾经领得百万军,府中良将如云,谋士如雨,悍士如林地天策上将,那时,已经父皇弃离,群臣避之,手下众叛亲离,死士无多。
    但是在这种时候,就凭府中百人,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改变了历史。
    李世民沉稳之中,那压上全家以及所有手下性命地疯狂赌博地狠性,已经暴露无疑,所以,李世民,这次必来,想到这里,他冷笑的说着:“你既要行险,朕就让你输地干净,给朕召见锦衣和厂卫二部。”
    '16K小说网手机;电脑同步阅读。还可以下载电子书TXT;CHM;UMD;JAR电子书'
    !/User/Messages。aspx?to=站长&;title=WEB…《大唐》'网友上传章节'(第一百二十章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为绝顶我为峰
           鼓声阵阵,号角号令,杨唐军有十六万之众,在保持连续攻击的情况下,还可以轮流休息。
    这时,已经过了夜半,但是数万火炬点燃,使整个战场一片火红,军威之盛,确教人望之心寒胆怯。
    汉中城上,李唐的每一个守城的将士,无不挣扎在生死存亡的恶梦之中。
    “我还有什么没有考虑到?我还有什么心理弊端呢?敌人在生死挣扎之际,那是一根稻草也要拼命尝试,自己切不可忽视任何一线危机。”
    在此大胜之前,杨宣凝立于高台之上,冥思苦想着。
    汉中一破,长安震动,可以说,基本上,李阀的三十万大军已经摇摇欲坠,毕竟关中大军,各居郡县,可不是李家的死士,军心大乱是免不了,只要自己招降纳叛,李阀分崩离析就指日可待。
    龙成风云集,树倒猢狲散,这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人家依附于你,不过看你有成事的希望,一旦大势已去,人家自然不会死硬着一条路走到黑。
    李阀根深蒂固,党羽丰满,世望高族,一旦夺取关中,自然依附者众,可所谓龙成风云集。
    但是现在,汉中已经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汉中一落,关中大势不可扭转,树倒猢狲散就会出现,就算李阀也无法改变这个法则。
    黄河之上,双方数万水师拼死厮杀,潼关之前,罗士信率十五万大军,不但紧逼关卡,更是为了监视黄河那边宋金刚部。
    而洛阳一线,更是同样驻扎大军,以防备北上的窦建德。
    薛仁杲和李唐有杀父之仇。而且战略上也有着根本的冲突,而且一旦放纵如狼似虎的突厥入内,薛仁杲的基业立刻崩溃,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自己也安插了一万兵,由宋法亮统帅,任务就是在可能出现的地点。拦截十天。
    还有什么是没有考虑的呢?
    李靖?
    先不说现在,天下大势已经很分明了,李靖难道是傻瓜?放着开国重臣不当,跑去当奄奄一息地李阀当条狗?
    虽然同姓李,但是根本不是一族。而且李阀,正因为根深蒂固,所以外人怎么也难以上位,这点谁都知道,就看李阀的兵权就清楚了——大部分掌握了李渊和他的儿子手中。
    而且对军队的控制。自己已经非常严密,李靖受命攻打蜀中,用的全部是自己的兵将。内安插厂卫监督,又有着宋家的牵制,就算李靖夺了蜀中,威望大增,也难以控制全军,更加不要说在现在,自己御驾亲征,控制全军。谁能谋反?
    虽如此考量,但是他还是低声说着:“传朕旨意,厂卫对李靖地监督,全部启动。”
    “臣等遵旨。”侍卫的厂卫人员应命。
    虽然李靖可能觉察,但是这无所谓。上位者监督下位者,本是理所当然。特别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
    “传朕旨意,各营各策,出营攻击外,其它以兵符为命,营地布防不得擅动。”
    “传朕旨意,本营加强防御,一旦有变,奔驰控制全场。”
    李世民在接近,这点使杨宣凝心中涌起一股连自己也难以明白的情结,李世民是号称千古一帝的男人,可惜地是,自己与他,真正也只见过一面。
    目标不同,直到誓不两立,中间再无任何缓冲的余地,更没有人能改变这形势,只是李世民现今是穷途末路,而自己已经是占尽上风。一路看中文网首发16K.CN
    有这一瞬间,杨宣凝想真正委托李靖指挥,自己带领骑兵参与对李世民的围剿,来真正与李世民来场对抗。
    但是这种冲动,硬是被压制下来。
    从自己被袭击开始,对李阀布局已经在开始,会稽起事,取出杨公宝藏、袭杀了空夺取传国玉玺,直到卷席南方,岭南会盟,以至于后来支援薛举,使隋炀帝北上还都,直到现在攻取汉中,这一连串战略布局,就算自己回过神来想想,也觉得自己神通广大,把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敌人戏弄于股掌之上。
    争夺天下,一着领先,步步为先,这是一个滚雪球一样的过程。
    李世民在原本历史上,地确是千古一帝,但是现在偏偏被困在池塘之中,有着龙心龙骨龙鳞,却不得不以蟒蛇的形态存在,这就是组织和兵法的真谛所在。
    而自己,已经化龙,天下海洋,风起云卷,都随之而行,怎可白龙鱼服,亲自去擒杀李世民?如果脱离大军,只带万人地话,那说不定真的会被伏击,身死于大业将成之时。
    只要自己座镇于此,在大军之中,谁也不能战胜于朕!
    龙不亲自擒杀蟒蛇,这就是正道所在,顺之得昌,逆之不利。
    心念于此,杨宣凝终于下达了旨意:“命镇南王全权处置李世民之事,可领二万军,对镇南王说,朕等候他的好消息。”
    这一道旨意一出,他顿时全身一松,心中隐隐不安,已经尽都消除。
    某个乡村的小屋
    屋中家具很简单,但是显是经过一番打扫。
    亭中有十数人,各个鸦雀无声,静坐冥想,或者检查武器。
    突然之间,一人说着:“有人入村了!永康王,如何处置?”
    众人都是一惊,直望向中间的李神通,此是李渊之弟,拜宗正卿、右翊卫大将军,封永康王,李神通一向和与李世民走的非常近,所以在这里,也不足为奇。
    李神通讶然:“杀掉这批人,再看看是偶然还是搜索在这里!”
    李神通的武功,未必超过李渊,但是他在江湖威望却尤过其兄。擅使三戈戟,钩、啄、割、刺变化万千,名震北方。
    说罢,他就提出了三戈戟。
    才出了门,就听见外面几声惨叫,顿时心中大凛。
    那是外面戒备的人员,都是李阀之中地好手。怎么就如此轻易被杀?放眼过去,却见大概二百骑直扑入村。
    等看见为首者,更是脸色苍白。
    不可一世横行天下的石之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