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一声惊叫之后,多铎从梦噩梦中惊醒过来;
  窗外小雨滴滴嗒嗒,一阵风透窗吹进来,多铎感觉身上一片寒凉。这才发现,身上的衣服已经全部汗湿了。
  让下人拿来干净的衣服换上后,多铎仍被梦中的恐怖情景困扰着;
  这两个月来,他时不时就会梦到扬州大屠杀时的情景,每次都是在无数冤死鬼的索命声中惊醒过来。
  前几天,他让人请来法源寺的僧人做法,这才几天,又做噩梦了;
  “这些秃驴,竟敢欺骗本王。”多铎大骂一句,正要派兵去法源寺抓人。外头就有亲兵匆匆奔进来说道:“王爷,宁学士说有急事要见您。”
  “什么事?”
  “奴才不知。”
  “废物!”心情烦躁的多铎冷斥了一声,吓得那亲兵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多铎快步来到前堂,宁完我恭恭敬敬地参拜完毕,起身一边卷着马蹄袖一边说道:“王爷,根据细作传回的情报,秦军在多地皆有集结的迹象,尤其是淮安和徐州,秦军正通过运河向两地运送粮草;
  另外。在扬州还集结了两百多艘大船,似是用来运兵,凤阳、寿州的秦军皆有异动,种种迹象表明。秦军似乎有兴师上北上的意图。”
  “不会吧?”多铎不确定地问道,“消息准确吗?”
  “王爷,事关重大,下官怎么敢胡说呢?”
  多铎在厅中踱了几步。在太师椅上坐下,端起茶来边喝边思索。“这怎么可能?根据之前的情报,秦国去年要赈济淮南的百姓。同样缺粮,如今夏粮未收,正是青黄不接,秦军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兴兵来犯呢?”
  宁完我提醒道:“王爷别忘了,秦牧刚刚打败了郑芝龙的水师,接管了福建,福建这些年来未遭战乱,也少有灾荒,大户人家定有不少粮储,不排除秦牧从福建获取粮草,用于北伐。”
  如果真是这样,那大清可就麻烦了。
  对于大清而言,现在正是最艰难的时候,整个淮河以北正值青黄不接,难啊;
  今年多尔衮也学秦国推广玉米、红薯等作物,但很多地方红薯还没长出来,红苗藤就被吃得差不多了,满清治下每天不知饿死多少人。
  就连军中士卒,也是半饥半饱,有一顿没一顿的。
  多铎本想多招募些是军队,增加清军的实力,但粮草供应不上,也士兵也无从招募。
  “宁学士,本王让你派人偷偷到湖广去购粮,情况如何了?”
  “回王爷,这个指望不上了,在湖广出高价倒是不难购到粮,但秦军盘查十分严密,能运过来的只是极少数,前阵子刚刚买通一个秦军游击,才运过来百石粮草,那秦军游击就被蒙轲查获,斩首未众了。”
  多铎眉头紧锁,现如今大清不但缺粮,而且蒙古各部已经若即若离,两个月前,苏尼特部的滕吉泰明目张胆的叛变,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多铎费尽心机拉拢,许下诸多好处;
  多尔衮在京中也多管齐下,让两位公主,三位郡主嫁到蒙古,又让顺治小皇帝与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慧敏订亲,准备聘为皇后。
  另外赏赐了大量财物和奴隶,总之,经多番努力,才勉强稳住蒙古各部。
  多铎非常清楚,光凭这些想系住蒙古各部是不牢靠的,一但秦军北伐,大清再度失利的话,这些蒙古部族只怕就会从背后扔刀子。
  感觉到事态严重,多铎一面让宁完我加强对秦军的侦查,一面派人回京上报多尔衮做准备。
  信使从亳州一路狂奔向北,换马不换人,沿途所见,百姓多是饥寒交迫,艰难度日。旷野上,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的庄稼都还没有收成。
  总的来说,重新开垦出来种上庄稼的土地只是少数;
  各地还随处可见大片的荒地,杂草丛生,了无人烟,路边还有随处可见的白骨无人掩埋。
  到了燕京附近,大部分土地倒是种上庄稼了,但要等到收获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燕京周边的汉人几乎没有自己的土地,大部分汉人都成了满人的包衣奴。
  去年由于满清接连战败,满清内部对摄政的多尔衮很不满;
  为了笼络八旗将士,多尔衮下令:“凡近京各州县民人无主荒田,及明国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等,死于寇乱者,无主地甚多,尽行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这道命令一下,满清官员权贵立即派人跑马圈地,开始只是圈荒地,但后来继之有主无主之地一体圈占;
  圈占的还包括庐舍、场圃,使大批汉人地主和农民骤失田产庐舍,生活无着,只能沦为满人的包衣奴。
  多尔衮的圈地令,得到了满清权贵和八旗将士的热烈拥护,从而也让他成功消除了内部分裂的危机,可以说这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手腕。
  仅仅四天时间,多尔衮就接到了多铎的八百里加急信报;
  多尔衮不敢怠慢,连忙召集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内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冯铨、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陈名夏、国史院大学士瓜尔佳。刚林、内弘文院大学士赫舍里。希福、大学士冯国柱等八人商议对策;
  自从多尔衮成了皇父摄政王,娶了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之后,南苑的摄政王府已经正式成为大清的权力中心,多尔衮的威势也日盛,身上的慑人气势令人不敢正视。
  范文程等人参拜过后,谨慎地站在堂下,多尔衮让太监把多铎的信念了一遍,然后叹道:“秦牧终日东征西讨,却是钱粮不缺,我大清坐拥北七省之地,处境却如此艰难,诸位何以教我?”
  范文程答道:“王上,秦牧坐拥江南、湖广富庶之地,加上他虽然不断东征西讨,但实际上动用的兵力不多,起初进入黔滇的兵力不过一万,且势如破竹,以战养战不成问题。
  攻打郑芝之龙,只是动用水师一战,钱粮损耗极为有限,便轻而易举得到了一个富饶的福建,是以其东征西讨,不但没有损耗自身实力,实力反而与日俱增。”
  “那也就是说,他准备兴兵北上是真的了,对此尔等有何对策?”
  范文程想了想答道:“王上,奴才以为,目前对我大清而言,上上之策无非就一个字。”
  “什么字?”

  ps:今天起来一看,被爆菊了,惨痛!俺已经很努力的在写了,几个月来每天至少两更,风雨无阻,但这月票和推荐票却越来越少,俺心里拔凉拔凉的呀,大家能不能再给力一点,再给点支持吧,求爷爷告奶奶了。
  求月票,推荐票。。。。。。。。。啊!啊!啊!
  。(未完待续。。)


第546章 范文程之谋


  范文程想了想答道:“王上,奴才以为,目前对我大清而言,上上之策无非就一个字。”
  “什么字?”
  “拖!”
  “怎么拖?”多尔衮语气冷淡,显然对此不抱什么希望,秦国的使者他接触过,当时秦国的态度就那么强势,如今都准备北伐了,凭些小伎俩岂能拖得住人家。
  范文程说道:“王上,奴才本来还以为秦牧忙于扫清南方,不会急着兴师北犯,但现在看来,秦牧是打算先北后南了。眼下蒙古诸部貌合神离,大清治下汉人不甘剃发易服,八旗劲旅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军中粮草紧缺,民众食不果腹,无论从哪方面看,形势对我大清都极为不利。
  因此如今唯有采取拖字诀,至少了要拖两三个月,待夏粮收获之后再与秦军决战。要想拖住秦牧,奴才以为,可从几个方面下手:
  一是和亲,选一位公主下嫁秦牧。二是称臣。王上,大丈夫能屈能伸,如今形势不利,大清不妨暂时向秦国称臣,以换取喘息之机。
  若是以上二者比不行,还可以割地,王上,由于战乱连年,中原以北地多人少,大清占着大片土地,实际上却无力耕作,为了换取时间,臣以为不防将一些战略地位不算重要的州县割让给秦国。”
  对于多尔衮来说,和亲、称臣、割地都不成问题,他不是汉人那些迂腐的君子,专做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
  对于大清来说,现在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换取时间,其它都可以不计较。问题在于多尔衮并不认为用和亲、称臣、割地这几招能拖住秦牧。
  他扫了范文程一眼,见范文程神色有异,心中不由得一动。于是淡淡地说道:“本王累了,此事就暂且商议到此吧,你们先回去好好思索一下对策,下午咱们再接着议。”
  冯铨、陈名夏、瓜尔佳。刚林、赫舍里。希福、冯国柱等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多尔衮中途叫停,此事迫在眉睫,还完商量出个结果来呢,怎么就散了?
  多尔衮不再理会他们,自顾起身离厅,冯铨等人也只得怏怏离开。
  多尔衮回到书房后。很快让人把范文程单独召来。范文程进门后,将书房门关上。
  多尔衮立即道:“范学士,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吧。”
  范文程拜倒在地,谨慎地说道:“王上,如今对大清而言,实乃生死攸关,不知王上以为然否?”
  “这个本王心里有数,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王上,秦牧刚刚打下福建。云南还有个烂摊子没有收拾干净,现在立即要北伐,准备一定也不会很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奴才料想秦国内部必定有不少人反对仓促北伐。特别是如果不用北伐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反对北伐的人一定会更多,到时要拖住秦军就不难了。”
  “和亲、割地、称臣?你认为这行得通吗?”
  “回王上,光是这些行不通。”
  多尔衮口气转冷:“那你是什么意思?”
  “王上熟读史书,定然知道越王勾践之事。”
  多尔衮一怔。他是个睿智之人,隐隐猜到了范文程的意思,两道目光如剑芒一般射到范文程身上。吓得范文程赶紧伏身请罪:“奴才罪孽深重。请王上治罪。”
  多尔衮脸色变幻不定,最后一拳击在书桌上,寒声问道:“范文程,你确定此举真能拖住秦牧?”
  “臣。。。。。。。臣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秦国崛起太快,秦牧所起用的人又多是生面孔,臣对其内阁及六部要员了解得不多;
  加上秦牧君臣多不按常理行事,比如其让妇人进入军中作护理员等等,实在是难以理解。因此臣一时难以断定此策使出,秦国大臣会有何反应。
  但臣以为,目前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姑且一试。而且派出使者之后,咱们还可以多多宣扬此事,到时秦牧若再强行兴兵北上,则为不义。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牧若强行让中原百姓陷于战火之中,只怕汉人也未必再支持他。”
  多尔衮想了很多,最后摇了摇头说道:“范文程,你想过没有,如今我大清仍可依赖的,恐怕只有科尔沁部了,若真按你的计策行事,只怕科尔沁部也会离心离德。”
  “这个奴才也想过,但不如此,只怕难以让秦国君臣相信我朝之诚意。王上,如今科尔沁部实则也为蒙古各部所眼红,其与我大清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奴才料想,只要王上把卓礼克图亲王请来,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相信以桌礼克图亲王的智慧,定知孰轻孰重的。”
  多尔衮长长吁了一口气道:“容本王想想。。。。。。。。”

  在大秦,举国上下正在为北伐大业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可谓是争分夺秒。
  在扬州,码头上云集了整整230艘船只,多是郑家的那种大型的武装商船,不但能运送人与货,还有一定的海战能力。
  另外还有刘忠秦率领的50艘大小战舰,其中炮舰10艘,苍山船、唬船、鹰船、沙船等共计40艘。
  以宁远为帅,螯拜为副将的一万远征军,正在陆续登船,其中的两百艘武装商船每船装50名士兵,10匹战马。其余三十艘主要装运粮草与武器。
  虽然还没有正式与朝鲜取得联系,但时不我待,秦牧让宁远先到朝鲜近海,再联系朝鲜国内配合登陆,驱逐驻朝的清军。
  若是朝鲜拒不配合,到时北伐之战也已打响,清军主力被吸引到淮北,宁远可改变计划,在朝鲜沿岸“补充”一下粮草后,杀入渤海,自天津卫登陆,直接威胁燕京。
  若是燕京事不可为,还可以改变策略,登陆空虚的辽东半岛。总之,绝不能让满清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南面,要让他两面受敌,处处冒烟。
  凤阳城外,李辰正带着上万大军,沿着树林边负重长跑,掀起的黄尘几乎遮住了树林,阵阵的脚步声里,此起彼伏地传出各级军官鼓舞士兵的叫喊声。
  士兵们咬紧牙关撑着,各个伍长一边跑还要一边注意着手下的士兵,发现谁要是快支撑不住了,立即要指令本伍其他士兵分摊负重;
  总之,不能让一个手下的士兵掉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自己手下的士兵掉队了,伍长首先要受到责罚,还有什长,总旗,把总,一个也跑不掉。
  这是秦军的传统,非常注重团结协作。另外就是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都是秦军一直苦练的重点。
  李辰作为秦牧的嫡系爱将,好不容易有机会到前线来带兵,对手下士兵的训练更加严格。他传承了秦牧的作风,每天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练,赏罚分明,所以很得手下士兵的爱戴。
  现在军中隐隐流传着秦王即将兴师北伐的传言,大家心里痒痒的。
  把总蔡六忍耐不住急追几步,追到李辰身边问道:“将军,大家都在传说秦王快要北伐了,是真的吗?”
  李辰答道:“训练的时候要专心。”
  “将军,属下很专心,您瞧,一步也没比别人少跑,将军,您就说说吧。”
  “抓紧训练吧,总之,离北伐不远了。”
  “真的?哈哈哈。。。。。。。。。”
  北伐少也得动用二三十万大军,还要提前调集大量粮草物资,这么大的动作根本不可能瞒得过清军,因此,北伐不算什么军事秘密,李辰也就没有隐瞒;
  只不过到时何处是重点,何处先发动,这些才是需要保密的。
  士兵们得到了李辰的确认,一时间响起大片的欢呼声;
  与以前明军对八旗兵闻风丧胆不同,在一次次大胜之下,秦军在心里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秦军上下不但不再惧怕八旗兵,还将此当作自己捞取战功的好机会。听说真的要北伐了,多数士兵都非常兴奋。
  此时凤阳城方向一骑飞驰而来,远远对李辰大喊道:“将军,李将军,淮河北岸有满清使者请求过河,往京城觐见秦王。。。。。。。”

  ps:兄弟们,急求月票,急求月票,菊花被捅来捅去,痛!痛!痛!各位兄弟姐妹,衣食父母,请支持一张月票吧。
  。(未完待续。。)


第547章 釜底抽薪(求月票)


  曾经的聚宝门,已经被秦王正式更名为中华门。
  本来按照历朝的惯例,定都之后总是要将所有城门都更改新名称,以宣示新朝新气象的。
  不过秦王似乎不太在意这些。他只象征性地把聚宝门改成中华门便作罢。
  满清内弘文院大学士赫舍里。希福带着两百多人的使团,在秦军押送下,走进中华门,扑面而来的繁华景象,让他感觉气温仿佛突然升高了不少。
  摩肩接踵的人流,打点得华丽整洁的门楼,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如浪潮一般的人声,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生机勃勃的;
  人们自信而乐观的精神面貌,与燕京百姓谨小慎微,走路都躬着身的样子判若云泥。
  在燕京中充斥着衣衫褴褛的百姓,蓬头垢面的乞丐,卖儿卖女者随处可见。
  而这些现象,在金陵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