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个荷兰人被炸得飞上半空,散成碎肉,随之整个北面的炮台全部哑火了,刘虎城他们如狼似虎的冲上去,见到那些被炸伤未死的荷兰士兵,立即补上一枪。
  有些荷兰士兵正沿着山道溃逃下去,刘虎成他们又是几枚火箭弹轰下去,一个敌人也没打算放过。
  北面的炮台陷落了,南面的炮台上也不好过,秦军一次几百枚炮弹倾泻而来,有一门火炮已经被砸烂,其他三门虽然还完好,但炮兵死伤惨重,差点没人操炮了。
  秦军的战舰还在不断地靠近着,而且速度飞快,付出了一艘重伤,四艘轻伤的代价后,秦军的战舰逼近炮台不足三百步处。船上的火炮更是不间断的次第开火,而且还都换上了霰弹。
  无数的弹珠密如雨点,乒乒乓乓地打在炮台四周,而且没个停歇的时候,一批批的荷兰士兵被雨点般的弹珠射得死伤遍地,大炮四周,几乎堆满了尸体。
  帕萨特也未能幸免,被数枚拇指大小的弹珠射中,整个脑袋被射爆了。只能从服饰上认出他是指挥官。
  总督克鲁兹纳尔躲在掩体后,被两个卫兵死死地按着,他一边挣扎一边大吼:“冲出去,开炮,你们滚开。。。。。。。。快开炮。。。。。。。。”
  “总督阁下,一出去就是死,不能出去了。。。。。。”
  克鲁兹纳尔不是做作,他是英勇的,不怕死亡,他是真想冲出去,但被卫兵摁着弹动不得;
  天边的黑云越来越浓,风开始变小了,闷热的感觉更列强,海上硝烟弥漫,炮声轰轰,天地为之变色。
  秦军的炮火不断,又有小舰放下,一小队一小队的陆战队就在炮台下用冲锋艇抢滩登陆,然后杀上炮台。
  等秦军战舰上的炮火一停歇,克鲁兹纳尔他们刚想冲出去开炮,就见一道道火焰掠空而来。
  轰!轰轰。。。。。。。
  一团团火球腾起,炮台上的火炮瞬间被炸飞,猛烈的冲击波,把克鲁兹纳尔掀起,摔出几尺远,嘴角有鲜血渗出,耳边嗡嗡作响,眼睛一翻昏迷了,接下来的事,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秦军拿下入口处两边炮台后,所有战舰立即杀进高朗步港内,港内已经没有一艘荷兰战舰,但高朗步城内还有两百荷兰士兵。还在试图凭借城墙顽抗。
  此时夜色已降临,天空又刮起了大风,大雨倾盆而下,天地一片昏暗。
  刘虎成带着两百陆战队,乘着大雨夜着掩护,摸到城门外,城头上的荷兰守军此时已经是人心惶惶,举着火把在城门楼上来回巡视,只是火把能照到的距离非常有限,连城下都看不清,更别提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刘虎成等人了。
  刘虎成也不客气,直接用火箭弹把城门给轰塌,然后乘夜杀进去,荷兰人经营高朗步城已久,可有不少好东西呢。
  接下来的战斗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城破之后,本就惶惶不可终日的荷兰人无心再战,很干脆地投降了。
  高朗步本来是锡兰国的首都,有人口万余,葡萄牙人于西元1517年来到高朗步,建设了保护其香料贸易的据点。到了后来,荷兰人凭借自身的实力,干脆把高朗步给占领了,锡兰原来的王室也被杀了。
  高朗步是乌鸦的天堂,当地人称之为“神鸟”,因为炮火的惊动,无数乌鸦在夜空中盘旋,遮住了天空,叫声震耳欲聋。听刘虎成他们难受之极。
  夜雨越来越大,海上的风浪也越来也大,到半夜里已是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幸好秦军得以及时入港避过这场风浪。
  不过柯宸枢却高兴不起来,高朗步港内没有一艘荷兰人的战舰,占领了高朗步城,只是得到了一个据点。
  荷兰人连高朗步港都舍得放弃了,今后的拖累越来越少,要找他们决战,只会更加困难。
  而如果不能消灭荷兰人的战舰,大秦的商船就始终要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荷兰人丢了高朗步港,保住了舰队,这就意味着他们还会卷土重来。

  ps:第二更奉上,继续求月票支持!
  。(未完待续。。)


第978章 西南的变化


  下雨了,很小的雨,沥沥淅淅,李克起了个大早,背着书袋,撑着油纸伞,冲上自家门前的柏油路上,撒欢地又蹦又跳,欢快地呼唤着隔壁家小伙伴:“李乐,吴桐,快出来呀,快出来看啊。”
  慈母站在门前,见儿子只顾着撒欢,油纸伞斜到了一边,雨丝淋到了肩头上,连忙喊道:“克儿,快把伞打好,别淋湿衣裳。”
  听到慈母的呼唤,李克连忙把伞撑好,停下撒欢,在雨中回身拜道:“娘亲回去歇着吧,孩子上学去了。”
  见儿子懂事知礼,门前的慈母露出欣慰的笑容,还是忍不住叮咛几句:“克儿,别光顾着玩,走路的时候,记得靠右走,前头还在修路,往来车马多,一路上要小心。”
  “是,娘亲,孩子知道了。”
  隔避家的小伙伴听到李克的呼喊,也很快背着书袋跑出来,跑上了洁净的柏油路后,和李克一样,也不禁兴奋地撒着欢儿。
  他们三人都不到十岁,前些年因为灾荒和战乱,李克家贫,还差点饿死,现在国泰民安了,朝廷给各家分了田地,还免费让他们入读蒙学,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克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是叫什么,但他知道自己的父母早晚会在长生牌前上香为皇帝祈福。
  就在两个月前,朝廷开始修柏油路,就经过他家门前,李克的父亲有一把子力气,又正好赶上农闲时候,便去附近采石送到工地上,现在每天能赚三角钱左右,三天就能赚到一个龙币。
  照这样下去,附近这段路修下来,大概能赚到二十个龙币呢。这对普通人家而言。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收入了。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李克,看我的新鞋子,好看吗?”小伙伴李乐家比较有钱,得意地向李克炫耀着自己的新鞋子。
  “好看。”
  李克穿的是自己母亲勾的“千层底”,很暖和,但还是不禁有些羡慕李乐的新鞋子。
  他们上学要走三四里路远,以前一到下雨到,路上烂泥没过脚背,有鞋都不能穿。他们只能把鞋子脱下来,放到书袋里。
  现在新修的柏油路,被雨水一洗,光亮光亮的,再没有一丝泥泞,他们终于可以穿着鞋子上学了。
  李乐和他的名字一样,性格活泼,说个不停:“李克,你爹现在也赚到钱了。你为什么不让你娘也给你买双新鞋呢?”
  李克挠了挠头答道:“我喜欢穿我娘做的鞋,很好穿的。再说了,我娘说的,家里的钱要攒起来。将来给我娶媳妇。”
  “你才多大呀,就想着娶媳妇,不知羞。。。。。”
  被两个小伙伴取笑,李克不好意思地分辩道:“不。。。。。。不是的。不是我说的,是我娘说的。”
  吴桐淘气,拍的一下。到路边故意踏了一脚小水洼,弄得积水四溅,嘴里哈哈地说道:“我才不管呢,我爹说了,等我满了十五岁,就让官府给我配个媳妇,反正又不要钱。”
  “啊,吴桐,你要娶一个南洋婆子吗?”
  “才不是呢,才不是呢。。。。。。。。。。。我爹说了,也有我们大秦的女人。”
  这时几辆运沙石的车马经过,车上的大人听了这几个小子的话,不禁哈哈大笑,有人一边笑一边说道:“小娃子,赶紧读书去吧,小小年纪操心什么娶媳妇,大叔我想读都没机会了,你们算是赶上好光景了。”
  淘气的吴桐答道:“大叔,你不能读书,但你能娶媳妇了呀,官府没给你配一个吗?”
  那满脸大胡子的大叔没想到这小娃人小鬼大,被噎了一下,车上其他人再次哈哈大笑。
  马车刚过,又有一队十人的骑兵过来,因为现在修路大多是用俘虏,军方派人在附近加强了巡逻,以防俘虏逃跑。
  “小鬼,看到有异常情况吗?”骑着高头大马的军爷粗嗓门喊一嗓子。
  现在秦军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很好,他们老打胜仗,还有好多可歌泣的故事,对百姓也很好,李克他们并不怕这些军人,反而很亲切。
  三个小家伙立即站成一排,挺胸收腹,装模作样地敬了个军礼:“报告将军,我们没有看到什么。”
  “没有的。”吴桐很确定地又加了一句。
  十名秦军再次被他们逗得大笑,刚好他们巡逻到这里,便可以掉头了,领头的什长说道:“小子,想不想骑马?”
  李克三人眼中顿直冒星星,头点得跟鸡啄米似的。
  “上来吧!”什长那莆团似的大手伸下来,将老鹰拎小鸡似的,一下子把李克拎到马背上,吓得李克连眼也不敢睁。
  后面的李乐和吴桐也被其他士兵拎上马背,两人乐得哇哇乱叫:“驾!马儿快跑。”
  “将军,我长大了,就做你的兵行吗?”
  “将军,你打过几次胜仗,有一百次吗?”
  一连串的问题,把十个秦军士兵问道大笑不止,当然,也少不了要吹一下自己的光荣事迹,如何大破敌军,如何打得敌人屁滚尿流啦,听得李克三人差点没流哈刺子。
  “小子,到了,好好念书,不然将来不让你们做我的兵。”
  “将军,我们一定好好念书,你可记得你说的哦。”
  三四里地,因为是骑马,很快就到了,这是安定州办的蒙学,全校有学生上千名,中上户的人家,需要交一些学费,下户人家的孩子全是免费就读。
  不过有钱人家的孩子,通常都是自家请先生办私塾,很少来官办的蒙学就读。
  那些家离得远的学生,就寄宿在学校里,所以李克他们虽然今天来得早,但校完里已经飘满了孩子们的笑闹声。
  安定州位于贵州行省中西部,是贵阳到昆明的必经之地,但以前由于山多地少,交通闭塞,安定州的百姓很穷。
  现在一切不同,不但每家都分到了田地,而且朝廷的赋税很轻,加上修了柏油路,只要你肯干,总能赚到钱。路通之后,商旅往来剧增,有些经济头脑的,还能钱到大钱。
  不光是李克他们家,整个安定州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穷至少也能有个温饱了,不象原来那样,啃树皮,吃草根,有一顿没一顿。
  原来北边的水西土司,刚刚改土归流时,还有人想造反,现在都迁到平地上,过上了好日子后,也没有多少人闹事了。
  听说洞吾和交趾那边还有打仗,修路的俘虏都是从那边押过来的战俘。现在不光是长沙到昆明这条柏油路,朝廷还开建了成都到西京长安,长沙到南宁再到交趾、昆明到洞吾的柏油路。
  整个西南,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专门负责改土归流的西南巡抚田一亩,正在广西趁剿灭思恩州土司叛乱之乱,对广西各个土司改土归流;
  前阵子广西归顺州土司不满朝廷改土归流的政策,又再叛乱,果然才二十天,就被驻守广西的艾能奇给灭了。
  如今大秦天威正盛,那些土司又被大量抽丁前往交趾、洞吾征剿当土的土著,敢叛乱的还真没几个呢。
  现在的皇帝,真是了不起呢,当年秦始皇征调几十万人修长城,让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现在的皇帝也征调几十万俘虏修路,结果不但当地百姓不用加赋征役,反而从这些浩大的工程中,赚到了不少钱。
  象李克家那样,给皇帝立长生牌的人家比比皆是,在外头,听说军队还不断有捷报传回,这种情况下,有心造反的人,也要好好想想了。

  ps:第三更了哈,兄弟姐妹们,承诺准时兑现,请众亲多多支持,有月票的别藏着掖着,投下来,投下来,求月票啊!
  。(未完待续。。)


第979章 顺流而下


  从贵州往东,已经全是平坦的柏油路,路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从四川广元顺江而下的沥青,转入湘江后到长沙卸船装车,再通过这条柏油路源源不断的运往贵州方向。
  而且随着洞吾和青藏先后被纳入大秦版图,原来西南的茶马古道上的商客旅,多改走这条西南大动脉,让这条道路更加热闹。
  朝廷供给二十万修路大军的粮食,也都顺着这条大动脉转送过去,路上可谓是车马喧嚣,绵延不绝,路边的客栈酒楼茶肆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每隔几里,便可看到“水村山廓酒旗风”的情景。
  这条道路有三丈宽,可以并行驰行四辆马车,不过道路中间有分界线,规定行人车马靠右行驶,实际上左右两边就变成了一条单向行驶的道路。
  现在的马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象以前一样,只有两轮,而是多采用了四轮设计。
  同时南京研制出一种叫橡胶的东西,这种橡胶割好后,用铆钉铆在车轮上,让车子更为轻快,比以前用的木轮子好得多;
  这橡胶一出现,便供不应求,很多车子现在还没买到装上呢。
  在这条路上奔驰的马车中,半数以上是各地的车马行的。这些车马行不但承接货运生意,也开避了客运服务。
  象长沙的“万乘车行”,有各种马车多达四百辆,全是四轮的大马车,多采用两匹马为“动力”,货车一次可运多达六千斤粮食。客运车辆加长后,一次可乘坐十几二十人。
  客运车辆从长沙出发,前往贵阳,只要五角钱。经济而快捷。多数的客人不会坐这么远,一路上乘客上上落落,按路程计费,十分实惠;
  很多沿途的百姓要到长沙赶集的,都会选择坐这种客车,乘坐的人多了,车行不得不加开很多短途的客运车辆。
  有钱的人,你可以单独租一辆马车,上面被褥整齐,车行在沿途还与许多客践酒楼签了协议。但凡是车行拉来的客人,饮食住宿一律打八折优惠。
  各地的酒楼客栈为了抢生意,车夫本身的食宿都是免费的,马料之类的更不用说了,都是客栈都准备的,如果一次拉来十个以上的客人,客栈甚至还给车夫一点回扣。
  如此车马行的运营基本算是无本生意,进而可以让他们能够到运费压得更落,让更多的人愿意来乘坐。
  各个车马行为了赢利顾客。会量把服务质量提高,并给客人提供更多的保障,他们会按预定的日期把你送到指定的地点,绝不耽误。如果真有意外耽误了,只要不是乘客本身造成的,车行一律免收费。
  货运也一样,预先讲定日期。无法按期运到造成损失的,车行不但不收费,甚至要承担一定的赔偿。
  有大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联合车行成立了一种保险公司,对人身和货物进行保险,按你缴纳险种,一但出了问题,保险公司就会给予相应的赔偿。
  据说这种保险公司由于守信用,理赔及时,生意很红火,现在已经不限于运输行业,保险业务正在向其他行业迅速扩展。
  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正在慢慢渗透着整个大秦,看到了通路给地方民生带来的巨大好处后,各地官员呼吁修路的声音越来越多;
  但朝廷财力有精力都有限,不可以在全国大建柏油路,怎么办?
  各地的父母官与地方士绅富户,往往会自筹资金修路,对于自愿出钱修路的乡绅富户,当地官府会以出钱最多的人的名字给新修的道路冠名;
  比如张三出钱最多,那这条路修成后就叫张三路。
  其他人出钱比较少的,则是在道路旁刻字立碑,永世留存。
  但有一点,你不能犯法,一但你犯了大秦的律法,你的名字将会被从石碑上凿去。
  为了响应各地官民热切的修路愿望,朝廷经过讨论,并经天子正式用玺颁旨,但凡支持地方修路出资超过五千龙币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