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5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早就为此准备着,同时多年征战沙场的经历,养成了他杀伐果断的性格,绝对不会等别人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再哀叹懊悔。
  哈克本是足智多谋的人,度过了初始的心慌之后,他迅速冷静下来,然后说道:“殿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陛下大概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对殿下处以重罪。否则按正常情况,陛下不会先撤去殿下干德总督一职,以免引发殿下不快或异动。但无论如果,殿下一旦失去了军权,回到京城之后都是非常危险的。
  秦国人仗着火器厉害,让我们一再受到重挫,损失了很多兵马和城池,没有比这更好的攻击殿下的理由了。到时大势所趋,陛下就算不想治殿下之罪,最后也架不住众口一词的指责。因此,殿下就算要回去,也必须先取得一场胜利,才能回去。
  但现实是,敌人刚刚攻打下贾巴尔普尔,士气正盛。而殿下手下的大军则刚好相反,士气正是低落,加上殿下被撤去干德总督的消息,会很快在军中传开,大家会更加心神不宁,所以,想在短期内,取得一场大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殿下通晓经训和伊斯兰教法,足智多谋,精于武略,多年征战立下赫赫战功,本来就是帝国最理想的继承人,陛下信任殿下,重用殿下,大概也是有意将皇位传给殿下。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殿下太出色了,难免会受到多方的忌恨,要是殿下一直能取得胜利倒是不怕,但现在,陛下对您已经产生了怀疑,殿下若不早做决断,后果不堪设想啊!”
  哈克作为奥朗则布的心腹谋士,说了半天,其实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奥朗则布先发制人!
  奥朗则布会这么干吗?

  ps:快下旬了,求月票,求订阅,现在手指基本好了,大致能恢复两更了,各位亲,支持一下吧。
  。(未完待续。。)


第1094章 印度风云


  因为李香君一番话,秦牧没有撤掉海如风远洋舰队提督一职。按照李香君的意思,他为一个女人上表请辞,是个性情中人,这样的人率领孤悬在外的远洋舰队,其实上更让人放心。
  抱得美人归的海如风,颇有江东周郎的风采,意气风发,指挥四国联军,一下子打到了莫卧儿南部重镇贾巴尔普尔城。
  此时按照大秦历,已经是阳春三月。就在海如风贾巴尔普尔城告捷的第五天,接连传来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要下令撤掉奥朗则布德干总督的职务,收回他手上掌握的兵权。
  这个重大消息海如风还没有消化好,又传来另一个消息。准噶尔大汗巴图尔在得到大秦的武器支持,以及政治支援之后,令儿子僧格率领五万铁骑,带着三十门火炮,从叶尔羌城出发,翻山越岭,突然杀入印度河流域。
  此时的莫卧儿王朝的领土,不但包括后世的巴基斯坦,而且囊括了阿富汗南部。
  僧格五万大军行动迅速,加上有火炮和震天雷助阵,所过之处,摧城拔寨如风卷残云,一时间,印度河流域的欢赫拉、阿姆利特、拉合尔、木尔组等城池纷纷陷落。
  这两个消息传来,莎温沙欣喜不已,对海如风说道:“沙。贾汗登基之后,莫卧儿逐渐强盛,民生富足,国库充盈,但是这些年,他大肆挥霍,斥巨资修建了宫殿、陵墓、清真寺,特别在阿格拉为其爱妃泰姬。玛哈尔、也就奥朗则布的母亲建造的雄伟、华丽的泰姬陵,耗费无数。
  再加上奥朗则布十几万大军在南部作战,也是耗费巨大。现在沙。贾汗的日子恐怕不是很好过。这回有贾巴尔普尔城大败,准噶尔大军入侵,在两面夹击之下,夫君你说莫卧儿会不会就此垮掉?”
  莎曼沙满是期待地望着海如风,海如风安坐帅桌之后,哈哈笑道:“一切皆有可能?”
  “夫君是说,莫卧儿真的会垮掉吗?”
  “呵呵。。。。。。。莎曼沙,不要总指望着敌人自己垮掉,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两个消息会对莫卧儿造成什么样的变动。然后顺势而为,这样才有可能让敌人垮掉。”
  现在四国联军总兵力其实也不过两万六千人,在山区作战,如鱼得水,但再向北推进的话,那就进入平原地区了,这种地形有利于大兵团展开,对莫卧儿王朝非常有利。
  “夫君觉得这两件事,会给莫卧儿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海如风没有立即作答。静静地思索着,这两件事,都十分重大,一件来自于内部。一件来自于外部。
  那么综合起来,莫卧儿一定会发生重大的由内到外的变化,先看奥朗则布被撤去德干总督这件事。
  奥朗则布长年带兵作战,精于武略。杀伐果断,战功赫赫,要说这样的人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鬼都不信。
  至少他几个兄弟是不信的,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肆落井下石,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了。
  有这样的兄弟,奥朗则布不想争夺皇位都不行,除非他不想活命了。
  那么现在,奥朗则布会乖乖地交出十几万大军,回都城德里做待宰的羔羊吗?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果奥朗则布不愿意回去做待宰的羔羊,那么这回可就有好戏看了。
  他是准备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还是直接率领十几万大军杀回德里去呢?
  一切皆有可能。
  但这样坐等结果不是海如风做事的风格,他很快让莎曼沙找来一个机灵的能说善辩的人,对此人交待一番后,就让他大张旗鼓地出使奥朗则布的大营。
  此时的奥朗则布,心中正饱受着煎熬,让亲兵守住了大帐后,与心腹谋士哈克紧急商议着对策。
  哈克一力主张奥朗则布不要坐以待毙,先发制人。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奥朗则布虽然性格果毅,一时也有些难以决定。
  首先,随着一再的战败,他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已远不如前,如果发动兵变,现在手下的十几万大军有多少愿意公然跟随他反叛,这个很难说。
  而他父亲敢把十几万大军交到他手下,即便对他信任,也绝对不会不留一些后手,而他父亲到底留了什么后手,他至今一无所知。
  另一方面,南面战败的同时,北面准噶尔大军大举入侵,摧城拔寨势如破竹,这个时候若发动兵变,会不会让整个莫卧儿帝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呢?
  拖,已经拖不下去了,他父亲撤去他德干总督的命令已经下达,如果不交出兵权,立即也会被视为谋反。
  交出兵权就得回德里去,根据情报,几个兄弟已经在德里城中磨刀霍霍等着他回去了。丝毫没有因为有外敌大举入侵而放弃的意思。
  “殿下,准噶尔大军大举入侵,若不及早采取对策,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殿下请想,殿下拖下去,连陛下都会起疑,到时担心殿下率十几万大军回京,陛下肯定不敢大量抽调兵力北上反击准噶尔人的进攻,这样会让整个北方迅速沦陷的。
  而且对于殿下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拖下去,等陛下也起了疑心,殿下就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依照属下的意思,殿下可以北方告急的借口,引兵回德里,先拿下皇太子和二皇子等人。。。。。。。”
  哈克刚说到这,就听到大帐外传来大声的禀报,说是海如风派来了使者求见。
  心中正烦躁的奥朗则布想也没想,立即就大喝道:“不见!让他滚!”
  哈克连忙阻止道:“殿下慢着,海如风必定也得到了消息,他这个时候派人来,是另有用意。”
  “另有什么用意?”
  “殿下,德里本就在怀疑殿下,这个时候海如风大张旗鼓的派使者来与殿下接触,消息一旦传回德里,陛下会怎么想?”
  “斩了!把来使斩了!”
  “慢着!殿下,等等。。。。。您听我把话说完。”
  “你有什么话赶紧说。”
  “殿下,海如风这一招其实是一招阳谋,就算陛下把来使斩了,也没用。这未必能证明殿下的清白,反而可能会被认为是欲盖弥彰。皇太子他们可以编出一百种流言来诋毁殿下,而对陛下而言,事情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陛下关心的是殿下听不听话,有没有老实交出兵权,如果殿下不交出兵权,陛下一定会选择相信皇太子他们的。”
  所谓的疑邻盗斧,是指当一个人怀疑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子后,怎么看,邻居都像是小偷。奥朗则布是个很有谋略的人,这些道理他是懂的,只要自己不交出兵权,自己那位父亲就会心生怀疑,一旦起了疑心,不管你怎么做,都只会加重他的怀疑。
  奥朗则布想了想说道:“你是说咱们将计就将,利用这个使者稳住海如风?”
  “殿下英明。海如风一定是指望着陛下起兵打回德里的,殿下真的这么做时,他有可能会按兵不动,先坐山观虎斗,等时机到了再坐收渔翁之利。
  而这也是咱们需要的,殿下若起兵回德里,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方,不然海如风紧跟着背后杀来的话,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难以撑控。
  殿下,我相信秦国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给秦国人足够的利益,他们甚至可能会抛弃奥里萨等国。就算不抛弃,也必定不会为难殿下。所以,现在和海如风谈谈,许以秦国一些好处,他未必不会配合咱们。。。。。。”
  “嗯,说的有道理。”
(未完待续。。)


第1095章 莫卧儿宫变


  奥朗则布不但接见了海如风派去的使者,甚至还派哈克亲自来回访海如风。
  与此同时,他一面佯装准备解职回京,一面下令隐伏于都城的死士伺机而动。他率军征战十余年,战功赫赫,心知一旦自己的兄弟继位,一定不会放过他。
  而他也不甘于放弃皇位,更不甘心引颈就戮。所以,这些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布置着,在都城德里隐伏了不少人马,就是要应对这样的突变发生。
  这次事情虽然来得突然,但也没有犹豫多久,这不是他做事的风格,一经决定下来后,他反而冷静了,变回了果毅冷酷的本性。
  光是京中隐伏的人手,是不够的,这次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务求迅速拿下德里,夺取莫卧儿的大权。
  只有这样,才能把内耗减到最轻的程度,同时迅速重肃军备,应付南北两面之敌。当然,如果克里能说服秦国人,双方休兵罢战,那就更好了。
  被奥朗则布寄予了厚望的哈克,让海如风屏退了所有人,等大帐里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他才说道:“海提督,我莫卧儿与大秦无冤无仇。我家殿下也并不想与大秦为敌。这次派我来,是带来了十二分的诚意,希望能与大秦修好。”
  海如风派使者去,其实并不是真打算与奥良则布谈什么,只不过是想火上浇油罢了。而奥朗则布的反应,多少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之外。
  哈克这番话,一下子就点到了根子上。在他看来,莫卧儿现在与奥里特等国的战争,其实上只是他们与秦国的代理人的战争。
  换而言之,只要秦国想,随时可以结束这场战争。如果没有秦国在背后支持,奥特萨几个小国根本没有能力打到北部的平原地区来。莫卧儿不去攻打他们,已经是万幸了。
  所以,他根本不提奥里萨几个小国,而直接表示愿与大秦修好。
  大秦大老远跑来印度支持奥里萨几个小国与莫卧儿作战,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的?
  当然不是。究其原因,秦国这么干,无非是利益驱使罢了。
  那么,只要莫卧儿拿来比奥里萨等国更多的好处,秦国还会坚持帮助奥里萨这几个小国吗?
  海如风正色地说道:“哈克大人应该清楚。并不是我大秦要与贵国为敌,而是贵国先入侵我大秦的蕃属国。凡是我大秦的蕃属,都是我大秦的臣妾,岂容他人凌辱?”
  哈克有求而来,只有耐心地说道:“我们殿下率军平乱之时,奥里萨等国还不是秦国的蕃属,如果奥里萨等国一早就是秦国的蕃属,我们也不会再发兵攻打。
  现在,我们无心与大秦国为敌。至于奥里萨四国,我们也愿意承认他们作为大秦的蕃属国的地位,愿双方就此罢战休兵,各自退回原来的边界内。今后互不侵犯。
  另外,我们四王子殿下对海提督非常钦佩,很希望能与海提督交个朋友。而且只要双方罢战,我国与贵国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可以友好相处。
  我们四王子殿下愿说服我国陛下,与贵国互通有无,还可以给贵国商人很多优惠的政策。甚至愿把恒河入海口的吉大港交给贵国经营。”
  海如风听了,淡淡一笑,恒河入海口位于孟加拉湾顶部,吉大港位置非常好,名义上还属于莫卧儿王朝的领土,但实际上早已交给荷兰人经营,就像当初的澳门一样,名义上还是明帝国的领土,但已经租借给了别人。
  奥朗则布现在多少有点慷他人之慨的意思,反正吉大港一早就是租借出去了的,现在当成人情租给秦国,要是能换得秦国休兵罢战,那自然是太值得了,莫卧儿根本没有损失什么。
  这样的筹码,当然不能打动海如风,但另一方面,大秦并不打算把印度划入自己的版图,至少目前没有这个打算,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上的战争还打得如火如荼呢,大秦不可能这个时候全力攻打印度。
  至于今后在不在印度殖民,那就不知道了,这一切全部取决于南京大秦宫里那位天子的意思。
  至少现在,大秦只是想平衡印度各方势力,以便更好地施加政治影响力。对莫卧儿王朝,也没有一下子灭掉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大秦并不希望奥里萨、西孟等四国趁势扩张自己的势力,这四个蕃属国现在很听话,可如果让他们自己强大起来后,鬼知道他们会不会继续这么听话呢。
  准噶尔部大军突然杀入印度河流域,绝非偶然,海如风虽然不知道,这是皇帝秦牧在国内推动的事情,但他稍一想就知道,如果不是得到大秦的支持或首肯,准噶尔绝不敢贸然派几万杀入印度河流域,除非他们不想要南疆叶尔羌地区了。
  还有一条可以印证,是大秦在背后支持准噶尔部,那就是火炮和震天雷。弄清楚了这些,事情就清晰多了。
  因为要和莫卧儿或者准确地说是和奥朗则布谈判,准噶尔部入侵印度河流域的事情必须考虑进去,这可也是自己重要的谈判筹码,当然不能放过。
  “哈克大人,本提督很想知道,你说的这些,是你们四王子殿下答应的,还是德里的莫卧儿皇帝答应的?”
  海如风一语点破了玄机,让哈克有些尴尬,现在有些话还真不好说。
  海如风接着说道:“若是没有答案,本提督怎么知道哈克大人答应本提督的,将来能否兑现呢?”
  “海提督放心,我们四王子殿下答应大秦的,将来一定会全部兑现的。”
  “正所谓空口无凭,我这里有一份清单。。。。。。。。。”海如风一边说,一边提笔写着,哈克愕然地看着。海如风写完之后,用嘴吹了吹墨,把文笺交给哈克道,“哈克大人拿去看看吧,如果你们四王子殿下真有诚意,就请在上面签个字。”
  “这。。。。。。。。。”
  哈克把海如风写的条件拿回来之后,奥朗则布看得怒火中烧,一刀狠狠地劈在桌子上,把桌子硬生生劈去了一个角。
  “简直是欺人太甚!”
  哈克连忙劝道:“殿下请息怒,说实话,殿下现在只是被解职的王子,您要是成不了莫卧儿的皇帝,你答应海如风再多的条件也没有意义。如果殿下成了皇帝,那么到时要怎么做,还不是殿下一言而决吗?海如风这是在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