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变相提高自然学科研究人员的待遇以及知名度。这样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必然会慢慢提高起来。
  就像李益那样,一个工匠的儿子而已,但因为获得了皇家科学奖,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媒人争相上门,比榜下捉婿还热闹。
  只不过皇家科学奖毕竟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样,弄得满大街都是,那就不值钱了。
  但是光是几个获奖的人,又不足以满足需求。
  设立一个皇家科学院,先由皇家来供养一大批自然学科的尖端人才,引用一些后世的教授资格评级,让他们享受一些与官员相应的待遇,或是特殊津贴之类的。
  再在报纸上多宣传一些他们的事迹,通过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变相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应该足以扭转数理化无人问津的畸形状态了。

  ps:订阅,还是订阅,每天的面包,油条,都靠这一章几分钱的订阅了,亲们,给我一点希望吧,订阅吧,给我写下去的动力吧!
  。(未完待续。。)


第1106章 培训考核机制


  把中军都督府佥事官李国维调入吏部任主事一职,这是秦牧为军队体系的将官进入文官序列开的一个小小的口子。
  李国维虽然已经是军队体系的人,但因为是举人出身,所以容易得到文官的认同,这次调任也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波。
  朝会散了之后,秦牧把司马安、路振飞、李源、刘伯全、杨廷麟、何亮六位内阁辅臣召至华盖殿,几个见礼之后,秦牧照例赐座、赐茶。
  刘伯全和杨廷麟是上次秦牧西征兰州时,加东阁大学士衔,让两人一同入阁辅政的。
  何亮是秦牧考虑到军队体系不应该被排挤于内阁之外,久而久之,这必然又会造成重文轻武的现象。西征回京后,同样加了何亮东阁大学士衔,命其一同入阁。
  现在大秦的内阁辅臣实则就有六位,只不过因为杨廷麟和刘伯全、何亮还分别兼任吏部、户部、兵部尚书之职,平时还是在本部坐衙办差,只有皇帝召开这种小范围的内阁会议时,才参加议事。
  路振飞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平时不论是和皇帝还是和同僚,很少虚言客套。他接过宫女端上来的茶后,向秦牧谢过,然后将茶往旁边的小几一放,立即问道:“陛下今日召臣等前来,想必定有要事,还请陛下示下。”
  秦牧轻呷了一口茶,然后欣然地说道:“诸位阁老,想必都看到刑部统计上来的数据了吧。从这份数据可以明显地发现,之前对各地同知、县丞的司法培训,对法医进行的案件现场勘察培训卓有成效。现在地方上的积案明显减少,很多旧案都得到了迅速审理公断,案件的破案率也大福度提高,百姓反应热烈,多有称颂。甚为可喜啊!”
  这倒是真的,以前的地方官员对司法普遍不熟悉,特别是那些进士及第后直接出任县令的官员,他们是靠背四书五经考上进士的,对新的《大秦律》极为陌生。加上他们兼着行政职能,不可能把所有精力投到案件审理上,审案的效率可想而知。
  现在不同了,经过司法培训的同知和县丞,专管司法审理,不涉他务。加上有比较专业的现场勘察,破案率提高,案件的审理速度加快,这是必然的。
  对此,在场的六位内阁辅臣也十分欣慰,刑狱者死生所系,实为重事。
  每一件冤案的出现,对社会影响都极为恶劣,会让很多老百姓因此对朝廷。对官员失去信任。
  而朝廷一旦失去这种公信力,统治基础也就动摇了,这将是极为危险的事情。
  现在司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秦牧君臣自然是由衷的欣喜。
  李源慨叹道:“当初陛下要动用大量国币培训地方官员和法医。老臣还曾迟疑过,如今看来,陛下实乃高屋建瓴,臣惭愧!”
  当初存疑的何止是李源一人?要不是秦牧强力推动。根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效果。司马安等人也纷纷起来请罪。
  秦牧含笑道:“诸位阁老,朕今日召见你们,要讨论的话题正是与此有关。不可否认。四五五经博大精深,让我们受益无穷。但所谓的半本《论语》治天下之类的说法,未免言过其实。
  诸位阁老都是国之重臣,为国事日夜操劳,每天署理的政务数不胜数,涉及到方方面面,你们应该最清楚,很多政务光靠圣人之言,光凭经史子集是不足以应付的。
  像刘卿主管的户部,掌管户籍、田册、金融、财税、工商、仓储、收支、预算、市场调控等等,这些都不是光靠读通四书五经就能胜任的。
  从司法、和案件现场勘察培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使朕意识到,朝廷的管理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或者说是进一步专业化,很多部门的官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提高效能。
  同时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培训机制,以便在将来能为这些部门源源不断的输送具有相当专业能力的管理人才。一些特殊的职位,必须要通过专业的考核,才能担任。
  打个比方,一个人诗词文章做得再好,如果不懂数学、几何,不懂得核算账务,贸然让他现任户部主事,那肯定是不行的。”
  刘伯全首先点头道:“陛下所言可谓是一针见血,一个好的家庭主妇,懂得精打细算,那么这个家庭才能维持得好。推而广之,一县、一府,一国,也莫不如此;
  管仲善于理财,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房玄龄善于理财,使唐太宗军用不缺。细研下来,无论是管仲还是房玄龄,都是有相当专业能力的人,也由此可见,专业性的重要。
  臣赞同陛下所言,对一些需要专业管理能力的部门官员加以培训,使之更为专业,以免出现外行指挥内行,弄得一片乌烟瘴气的局面。”
  秦牧提出对现行官员进行职业培训,专业课要达标方能继续留任或优势升迁。这个理由看上去冠冕堂皇。
  在坐的内阁辅心中也很清楚,一些特殊的部门,确实需要专业的人才,比如杨廷麟主管人事,干得很好,但如果让他去署理账务,恐怕就不行了。
  其实历朝对于新科进士,放官之前也有一些培训的,吏部也会对这些人进行考核,然后才给他们分派相应的官职,并不是每个人一考中了进士,立即就给你放官。
  但相对而言,历朝放官前的这种培训和考核,都非常简单,主要只是看谁更适合哪个部门的工作而已。远远没有达到专业培训考核的程度。
  吏治清明的时候还好,但大多数时期,就连这样的培训和考核都形同虚设,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秦牧这个时候提出来对一些部门官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是基于司法、法医的培训和考核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基础上,内阁辅臣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样培训和考核带来的成效。
  因此,并没有立即表示反对,不过还是存在一些疑虑的。
  路振飞说道:“若按陛下的意思,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的部门官员不在少数,若是行之过急,难免导致大部分官员心生惶恐,难以安于本职工作。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朝廷的运转瘫痪。
  所以,臣以为,即便要对现任官员进行培训考核,动作也不宜过大,应从一些边角部门着手,循序渐进,慢慢向核心部门进行,如此方为妥当。”
  路振飞所言老成持重,得到了其他内阁辅臣的一致赞同。
  秦牧也颔首道:“路阁老所言甚是,那此事就暂且不要声张,咱们就逐个部门逐个部门实施。而且,要培训考核,总需要先找一些专业的师资。朕细想来,这些师资不必仅限于朝廷官员,以可物色一些相关领域顶尖的人才来担任培训教员。
  朕在这里打个比方,像培训户部掌理田籍的官员,就可以聘请一些数学、几何等方面的顶尖人才来参与编撰相关的培训教材,并担任培训教员;相信有了他们的参与,相关的培训质量更会上一层。嗯,这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形式之一了。
  还可以聘请一些精明的账房,教他们如果从账目寻找逻辑,再根据这些逻辑推理,推断出账目中有无弄虚作假的成份。
  据朕所知,即便你的假账做得天衣无缝,一些精明的财务人员也可以从某些地方,运用逻辑推理推测出你的账目有造假的成分。
  比如一个使用了蒸汽机的纺纱厂,光是查他的收支账目查不出问题来,但还可以通过追查这个纺纱厂消耗的煤灰的数量,通常一担煤炭能提供蒸汽机多少动力,进而纺出多少纱,这个值基本是稳定的,这和账面不同,这些通常是造不了假的。。。。。。。。”
  秦牧才说到这,就让在座的内阁大臣目瞪口呆了,各人心中都不禁自叹不如,而秦牧此时还在侃侃而谈着。。。。。。。
  。。。。。。。。。。(未完待续。。)


第1107章 用意


  “一言而蔽之,就是查你的耗能,就能大致推断出你的产量,如果耗能和产量相差太大,你账面做得再漂亮,也必然存在做假账的嫌疑。
  而这些,都需要有相当专业的人才知道,甚至只有从事那个行业的人才清楚内情,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朕觉得有必要聘请此类的人来担任教员。”
  隔行如融山,涉及一些专业知识的部门官员,当然是由这个专业的顶尖人才来培训才对,而行业的顶尖人才,往往不是官员,而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
  比如做账,最顶尖的人才肯定不是户部那些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官员,而可能是各大商家的账房,只有他们最清楚其中的门道。
  这些司马安、路振飞等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秦牧提出聘请这些专业的顶尖人才来做教员,对主管这方面的官员进行培训,几个内阁大臣觉得也在理,因此也同意了。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秦牧提出对这些部门官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聘请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来担任培训老师。这些做法除了要提高官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个部门的行政效率外,秦牧还隐藏着更深的用意。
  试想一下,一旦朝廷官员也必须学习,那么相应学科的地位是不是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呢?
  比如户部官员,必须参加数学、几何等学科的知识,细分下来,又可分为金融、审计、仓管、会计等等。工部、军器监、都水监、司农寺、太仆寺,钦天监等部门,要学习物理、化学、机械、农业、畜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培训之后,考核不过关,即便不被立即免职。也基本失去了升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官员会自发地注重这些学科,就连那些有志为官的读书人,也会提前主动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
  转一圈下来,实际上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地理、农业、牲畜等相关学科的地位就会不知不觉间得到极大的提高。
  朝廷没有明文规定读书人必须学习这些,但你想做官吗?做了官想升迁吗?想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吗?
  如果想,那么请多多学习吧!不然你就算考中了进士,可能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八品小官,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而相应学科的人才、长期担任培训官员的教授。地位当然也会水涨船高。他们作为各个学科的代表,同样有促进各个学科的影响力,提高这些学科的地位。
  这样下来,还用担心没人学习自然科学,还用担心独尊儒学导致的社会畸形现象吗?
  当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正如路振飞所说。就算要培训,也必须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来,不能一窝蜂地上,否则会乱套的。
  等这些部门的官员都实行职业培训加考核。那相关的学科的地位也基本提起来了。
  另外,宋徽宗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借鉴一下。秦牧记得这位亡国之君曾设立画院等,专门网罗行业顶尖人才进行交流创作。于是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一流的书画作品,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等。
  那么,宋徽宗能设立画院。自己这个开国皇帝为什么不能设立一个科学院,供养一大批院士呢?
  历代的皇宫能养几万太监宫女,自己就养不起几百个院士?
  何况就像内监研发司一样,不但不用秦牧养着,相反,内监研发司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皇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此类推,养再多的院士,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创造的效益可能会远远超过供养他们的花费。
  光是“皇家供养的院士”这一头衔,估计就足以让很多人挤破头,争着抢着争夺了,根本不需要强行纳入朝廷现行的体制内。
  也就不用受朝廷官员的制约,我爱养多少院士,我就养,你管不着。
  退一步说,谁没有点爱好,秦牧作为开国之君,就强行把科学院纳入朝廷的体制之内,又有谁能强行反对?
  有了皇家科学院,有了皇家科学奖。再加上以上的培训相关专业的官员的举措,相信各个自然学科的地位足以提高起来了。有了盼头,就会有大量喜欢自然学科的人投入其中学习钻研。
  至于科举,就让它继续走它的老路,继续钻他的死胡同吧,它走不动了,自然会被取缔,而不会因此导致整个社会的畸形发展。
  当然,这些心思是没有必要透露给在座的内阁大臣的,自己一步一步的布置,引导着大势向这个方向发展就行了。
  秦牧的动作比较小,与六位内阁大臣在华盖殿的榷商进行得也很顺利。司马安最后沉吟道:“陛下,对官员进行培训考核时,有必要细化考虑周详。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官员,精力有限,加上升迁的机会也相对小了,如果强制他们也参加培训和考核,难免会让这部分官员怨声四起,同时也有失公允。”
  何亮说道:“司马阁老所虑不无道理,然常言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有部分官员参加培训考核,部分官员不用参加,那么参加的那部分必然也会心生怨言。
  陛下,臣建议不妨事先声明,所有相应的部门官员都必须参加培训考核,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便年纪大一点,参加培训考核,总能增加一些专业知识,提高一下他们施政能力。
  至于考核的成绩,则不作为罢免官员的依据,即便没有通过考核的官员,只要本职工作没有出现严重的错误,也不用担心被罢官,依然可以调任他职,或留任原职。
  考核的成绩只作为升迁的依据,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官员,才有机会得到升迁。这样做既能激励那些有志效力朝廷的官员努力学习,又可以避免引起全体官员的抵触和反弹。”
  路振飞、杨廷麟、甚至包括司马安听了都附和道:“何尚书所言甚善,陛下,臣等附议。”
  秦牧想了想,觉得这样也行,便点头道:“嗯,那就按何尚书说的办吧,这样吧,先从军器监和都水监的官员开始培训考核,诸位阁老以为如何?”
  秦牧一问,大家就都同意了,军器监其实很庞大,官员也不少,而且专业性很突出,涉及到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
  都水监主管的是水利,涉及的学科有数学,几何、机械等等学科。这两个有司涉及的学科虽多,但在体制上,这两个有司都不属于朝廷的核心部门。
  在某些朝代,这两个有司甚至只是工部下辖的一个监司而已,主官这两个部门的官员品级也比较低,在这两个有司先实施培训考核,引起的反弹不会很大。
  这件事达成共识之后,秦牧又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朝历代无不极为重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