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隐王-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续的事情只有根据事情发发展來决定怎么做而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引出那个内奸其实他之所以敢在皇帝面前承诺抓出内奸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心中已有了腹案只待执行的时候别出什么差错
    夜深了李承训依然洠в兴獾匦氲盟嗣魅栈挂急溉ブ料嗨碌氖虑

第六十五章 至相寺
    至相寺,又名国清寺,位于长安以南数十里远的终南山天子峪内,其地处终南山北麓,地势雄巍,缓平而下,寺院周围林木环绕,下有百泉汇流,景色秀美绝伦,环境清幽肃穆,正是理佛参禅的好去处。
    寺内有块遗碑铭曰:“终南正脉,结在其中。”可见其作为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其在佛学界的卓然地位。
    李世民曾多次诣寺敬香,与佛门高僧讲经说法,而长孙皇后也常常随行来这里烧香许愿,保佑大唐江山万世,李氏子孙多福。
    李承训之所要去至相寺,是因为他被劫那日,在长安郊外枯树林中,听到贾夫人与那三个倭国手下告别时曾经提到了这座寺庙。
    贾夫人当时说:“无论如何繁忙,纯一君一定要在每日清晨时分,去查探至相寺内的暗盒,看有无紧要消息,可事急从权便宜行事,也可飞鸽传书到落日山庄。”
    她根本未曾料到李承训会懂倭语,因此也未避讳他。也是,堂堂天朝大国,谁人会去钻研那荒废凋敝的远方岛国的语言呢?
    当时,李承训便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贾夫人要带自己去落日山庄,不然不会告诉手下向那里发送消息;二是如此采用固定地点进行留书传递消息?很可能为了隐藏宫里内应的身份,这绝对是条大鱼,可以拔出贾夫人在京城的窝。
    除此之外,贾夫人没再提到任何关于至相寺和那个内奸的任何话题,但李承训是何许人也?凭借他的缜密与聪敏,他猜测这个纯一君能在清晨便在寺中,不是寺中的僧人便是寄居期间的香客,这是唯一一条线,他必须得把握住了。
    李承训太累了,这一觉直睡到第二日傍晚才醒来,见门外伺候他的是童钱,便问他宋管家现在何处?
    童钱回说老管家从昨日夜间开始,便一直没在府里,直到现在也未见踪影。
    李承训他心知这老头必是在筹备自己要求的东西,想想也是,要他在两日之内置办齐全一百套僧衣僧帽,还真是不容易,可时间不等人,也只能如此。
    见童钱一脸惶急,李承训拍拍童钱的肩膀道:“不用担心,老管家办事去了。”
    他吃了口东西,也不管心中兀自担心老管家的童钱,又翻身回到屋内,倒头大睡起来。反正老管家还未把东西准备好,他什么也做不了,便只能睡觉。
    宋管家是第三日正午过后,才风尘扑扑的回来的,“都办妥了,老爷!”
    看着面色憔悴,双眼通红的宋管家,李承训心头一暖“行啊,老宋,没吃好,没睡好,走了不少地方吧,辛苦你了!”
    “老爷,别和我客气了,”他的神色黯淡。
    李承训发现宋管家变了,变得颓废了,即便他极力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开心却不是能够装出来的,颓废归颓废,老头子复仇的愿望却是很强烈,也许这是唯一支撑他活着的东西。
    他曾和皇帝说过不做管家了,要去追查凶手,但皇帝说李承训是凶手的目标,只要他跟着李承训,不愁大仇不报。
    思来想去,还还是决定留了下来,与其如无头苍蝇般乱撞,还真不如跟着李承训这个大诱饵等鱼儿上钩。
    李承训猜也猜得到他的心事,也未说破,只是想能令他多做些事情,以缓解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痛苦。
    “老宋!和我出去办事。”他想既然宋管家不可能是内奸,带上他可以使自己的安全多了一分保证,还少了李世民的猜忌,何乐而不为呢?
    “去哪家寺庙?”宋管家麻木地问了一句,看得出来,他现在不太想动,除了去报仇,他不知道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李承训没说去哪里,让他备马装货,这些东西,都是用夏承留下的银两买的,再加上夏雪儿也带了不少,这次他们去至相寺,足够用。
    虽然没有得到李承训的回答,但宋管家还是感觉受宠若惊。李世民已经和他打过招呼,可以不限制李承训的自由,也不用盯着他出府,但李承训居然来请他一同出府办事,当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啊。
    既有一喜,也有一忧,宋管家不聪明,但也不糊涂,他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可李承训对他越好,皇帝或许会对他越猜忌,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因此,他临走时特别告诉童钱,让他马上入宫禀告皇帝,自己和老爷出门办事去了,地点不清楚,待回返后再入宫禀报。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谨慎些好。
    二人出了城门,便策马狂奔,及至来到终南山下,宋管家才有些明白老爷的意图。宋管家带路,二人弃马步行,大约正午时分,才到得寺庙。
    那山门外礼客的知客僧见来了一位器宇轩昂,衣冠楚楚的豪客摸样的公子,身后跟着一个气度不凡的老管家,不敢怠慢连忙迎上前去。
    这守门礼客的僧人都是寺内最为伶俐者,只见他双手合什,身躬一礼,“施主有礼了。”
    李承训忙回了一礼,“在下洛阳商人,想进寺布施。”
    “施主里面请!”知客僧侧身引着李承训入内,边走便说道:“不知施主施舍本寺多少香油钱?”
    因这寺庙是皇帝常来的,所以寺内僧人特别讲究排场礼仪,同样也会给不同施舍者以不同的待遇,从食宿到寺内高僧的接待规格。
    李承训见他发问,心知肚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给佛祖奉个金身!”
    知客僧闻言一怔,好似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停住了脚步,回眸看他。
    李承训微微一笑,“请小师傅带路!”
    “阿弥陀佛”,知客僧再施一礼,口中直呼佛祖保佑大善人,便一路引领着他们二人去办理募捐手续,及至清点出布施来的白银足有五千两时,脸上顿时笑逐颜开,再也掩饰不住,忙又把他二人引致斋堂,安排另一位小沙弥好生招待,自己则乐颠颠的跑去方丈室禀报,这样的大善人必须要方丈亲自接见的。
    李承训吃过斋饭,便有小沙弥引着来到方丈室,他见方丈智俨禅师正坐在禅凳上,默习着经文,一种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智俨被尊为华严宗二祖。他博学多识,著述很多,据《华严经传记》说智俨有经、论义疏二十余部,章句简略,解释新奇。
    这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高僧,就坐在来自现代的李承训面前,如何能不令他动容?只是他在现代对于佛学了解不多,仅仅知道他是华严宗二世祖而已。
    智俨大师见到立在殿中的李承训,也眼前一亮,忙起身合什,宣了句佛号,开口道:“施主虎目龙睛,当非凡人!”
    “大师谬赞。”李承训也双掌合什回了一个佛门礼仪,然后在智俨大师的指引下,落坐在他身旁,“弟子久闻至相寺乃华严祖庭,因此慕名而来。”
    智俨大师颔首道:“施主有心了,不知施主有何烦心之事,但讲无妨。”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论在家还是出家,这人情世故还是一样,谁人无事给你这么多的香火钱?这钱越大,可能事情越难办,但再是难办,也不会超越佛家规程,聪慧绝顶的高僧自然也知道香火钱是不能白要的,佛讲缘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善缘?
    李承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他还觉得不够,恭敬地道:“方丈大师,其实弟子有两件事,一是还愿,二是礼佛。”
    “哦?”智俨大师眉眼不动,他来见李承训之前,就问过寺内负责接引的师傅,说这人是一次来寺庙,如今见说是还愿,虽感疑惑,知必有因。
    “在下祖籍洛阳人士,姓夏,”李承训又打起了三弟夏承的名号,继续说道:“在下月前生了一场大病,延请数位郎中,都无济于事,后来家母招待了一位登门化缘的师傅,那位大师亲自为我把脉医治,并在府内住了整整七日,总算把我救了过来。谁知还未等得家母答谢,那位大师便飘然而去。”他觉得编排瞎话欺瞒这位高僧,心中很是忐忑,可也无奈。
    智俨大师微微颔首道:“善哉善哉,施主面相,乃是通天大福之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能在这皇帝御用的寺庙力主持,除了精通佛法外,也是洞明世事,无论说话做事,始终不温不火,给人以舒服。
    “借大师吉言!”李承训致谢之后,继续说道:“那位大师走后,丫鬟整理房间时在床头发现一部华严经。因此家母四处差人去寻那和尚,这洛阳附近的华严寺庭皆已走遍,也是没有访得,听说长安终南山中的至相寺是华严祖庭,因此特差小儿来访。”
    智俨大师腹内排查,他这寺庙之中也无那种高人啊?于是询问了李承训那和尚的相貌。
    李承训自然编排了一个大众相貌,以显示其平凡,目的便是让这位高僧猜不出是谁,好便于他下一步行动。
    “施主,您要访的高僧,怕不是本寺僧侣!”智俨大师思来想去,他寺里共有七八十位僧人,却都在寺中多年,未有出去云游的,当不是寺里僧侣,这才缓缓回应道。

第六十六章 潜伏入寺
    “大师。老母敬佛之心甚炽。特地差人做了许多僧衣僧帽。让我亲自交予诸位大师手中。若能见到恩人。自是另一番酬谢。若是见不到。也不妨事。这里是华严祖庭。是那和尚的根本所在。也算是敬了那位大师救命之恩。”
    李承训说的异常中肯。说完之后。又身鞠一躬。
    智俨大师犹豫了一下。轻叹一声。“好吧。若不让你见。你必不死心。”说完。他吩咐沙弥立即安排寺内僧众到上院大殿前集合。
    李承训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之所以要费尽周折见每一个僧人。是想凭借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找一找那个可能混入寺僧中的倭国人。“纯一君”。
    因为再怎么说。倭国人和中原人也是不同。他们有自己的心里特征和样貌特征。他相信自己能看出蛛丝马迹。
    “还愿之事。老衲依了施主。那请问‘礼佛’一事又何解。” 智俨大师波澜不惊地问。
    李承训毕恭毕敬地道:“家母曾言。若到得华严祖庭。必恳请方丈大人允许小子在寺内住上月余。日日吃斋诵佛。以报答佛祖之恩。”
    “这。”智俨大师略显犹豫。按说百姓寄宿寺庙。那是常事。算不得什么。寺庙本着方便世人。普度众生的原则。对于寄宿的香客也都照拂有佳。可这至相寺与众不同。他是皇帝常來的地方。自然不能随便许人留宿。
    “大师。弟子也是笃信佛法之人。因何拒之门外。”李承训不敢松劲儿。也是苦苦相求。
    “罢了。佛度有缘人。施主福缘深厚。当不至于给本寺招來祸患。那你就留下吧。只是施主千万记住。山顶的“秦王寨”且莫靠近。”
    “是。是。弟子只在寺内伴佛诵经。不会乱走的。”李承训赶紧应承。他不虽不懂“秦王寨”是什么意思。但是也不好开口去问。自己尚有一个月的时间。总会访问明白。
    此时。进來一位肥头大耳。身披红黄袈裟的壮年和尚。來到智俨方丈身前。双掌合什道:“方丈师兄。寺内弟子全已聚集在上院大殿之外。请方丈大师移步说讲。”
    李承训观其穿戴。看起气度。应是寺内的有些分量的和尚。果然。他听到智俨和尚介绍说:“夏施主。这位是老衲的师弟。智聪法师。老衲不主事时。都是他在照料。”
    “智聪大师。”李承训躬身行礼。
    “阿弥陀佛。贫僧有礼了。”智聪合什回礼。
    “夏施主。请。” 智俨方丈起身。双掌合什。
    “方丈大师。请。”李承训尊尊有礼。
    智俨方丈微微颔首。当先出了房门。李承训和宋管家紧随其后。智聪最后。一众人等向上院大殿前行去。
    智聪颇为健谈。路程不远。他却把寺里的大概向李承训介绍了一番。李承训听说寺里方丈以下共计七十八人。他准备了一百套衣帽。足够。剩余的给寺里做储备。
    至相寺三进院自下而上。把山门、大殿、法堂一线贯通。构成了寺院的主体建筑。而上院是四层平台中最大的一台。期间有五间法堂高踞在上。两厢客厅南北相对。那些僧众正在这些法堂、厢房环绕的空场之上。
    此时。僧人们队列整齐。无人吵闹喧哗。这种情况在其他庙里并不多见。想是此处是皇庙。僧侣们不得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智聪站在大殿中最高的台阶上。颇有一种领袖群伦的感觉。也许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吧。他慷慨激昂的向众位僧人讲述了“夏施主”前來布施的经过。而后便要求僧人们列队从李承训面前承接僧衣走过。
    智俨方丈潜心修佛。寺内一应俗世都放手让智聪料理。只是今日李承训的突然造访的时候智聪正不在。这才出來与李承训会面。现在自然是任由智聪安排。而不加干涉。
    李承训开始分发衣帽。僧人们井然有序的他身前经过。他便从宋管家手中拿过衣帽。交予來人手中。同时仔细端详这人的面貌身形。举止样貌。
    七十八名僧人依次而过。无一例外的宣示佛号以示感谢。之后便自行散去。
    李承训眉头深锁。他居然洠в蟹⑾忠桓鲂渭?梢傻暮蜕小0凑账畛醯南敕ā<热皇琴凉恕1厝换嵩谛卸⒀杂铩I踔辽裆舷允境霾煌谥性说钠省D训滥歉觥按恳痪笔侵性恕
    “方丈大师。方才听您提到‘秦王寨’。那里可还有僧众。可别漏了才好。”李承训仍是不死心。恭敬地问道。
    未等智俨方丈答话。智聪法师便接话道:“那里皇帝陛下的避暑行宫。内里洠в兴律6际切┍匚馈!
    李承训心中一动。连忙回道:“那好。智聪大师。方丈大师。”他给二人行礼过后。继续道:“既然都已给寺僧布什了衣帽。家母第一桩心愿算是了了。这第二桩。少不得还要劳烦寺里诸位师傅了。”
    智聪大师不明所以。目光看向智俨方丈。后者把方才与李承训的谈话大致说了一遍。然后对他吩咐道:“师弟。夏施主在寺内暂住。你要照看好他的生活。有需求尽量满足他!”
    “是。方丈师兄。”智聪法师合什答道。
    李承训与智俨方丈客套了一番。便跟随智聪去了。
    在去客房的路上。智聪法师又为他介绍了寺里的饮食起居情况。顺便把寺内一众景物也都做了描述。
    李承训听得频频点头。默记了下來。他有意提到了“秦王寨”。智聪法师不疑有他。带着炫耀的脸色。讲了秦王寨的情况。
    顾名思义。李世民登基前。被封做秦王。这寨子便是因他而名。据说隋末群雄逐鹿之时。有一次李世民带兵路过终南山。不想迷失在深山里。眼看夜深幽暗。是出不得山了。便要寻找住宿的地方。
    终南山道观、寺庙林立。可这一众人等偏偏撞到了至相寺。当时的方丈静渊禅师。热情接待。把他们引至山顶一处庙堂居住。
    其时。李世民为反贼身份。静渊禅师不仅洠в信扇送低等ス俑婷堋7炊耸痴写艿健9退浅鼍场?晌交垩廴缇姘 
    由此渊源。李世民登基之后。数次携长孙皇后等家眷來此礼佛。而山顶那座寺庙别院便彻底划归了官府管理。成为了李世民的避暑行宫。寺人称其为“秦王寨。”
    了解了秦王寨的历史。李承训不由得和宋管家对望了一眼。二人心照不宣。若是再查寺里的和尚洠в刑匾熘恕D潜闶窃谇淄跽恕
    冬季深山中的至相寺。远不如夏季香火旺盛。这时來静香礼佛的大都是附近的居民。通常早來晚走并不留宿。因此客房空出好多。
    智聪和尚为了拉拢这个“大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