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平趁着婢女们没注意,把手伸进了武清的下身,揉了下,直到满意后。才上了轿。
  武清目瞪口呆地望着那八名健妇抬着轿子出了院子。这公主。自己还真得以后小心给自己戴绿的头巾。
  回到书房,武清深深地感觉到,女人多了真不是事情,如今又增加了一个姜出尘,本来他想让姜出尘进入早先规划中的医学院,教授出一批医学人才,打破医术祖传的坚壁,让大唐百姓。享受到医疗的好处。可如今竟然莫名其妙地就这么把人家姑娘给睡了。
  他怎么变得如此好色?难道真是应了那句话吗?
  英雄本色?
  特别是像发生太子妃韦氏这样的意外事件,让他感到这个世界。自己真的不是无敌的,即使武功再高,被女人一摸,准完蛋!
  不过,太子妃韦氏带来的刺激也是无与伦比的,武清摇了摇头,他只能归结于他的“少妇情结”。
  一连半月,武清坚决没有碰女人!
  皇宫禁内。
  天皇李治头疼欲裂,双目不能视物,整个贞观殿内,彻底变得鸡飞狗跳,太监和宫女们都出出进进,哆哆嗦嗦,一连有数名太监和宫女被拖出去杖刑。
  “秦御医秦鸣鹤到!”太监尖着嗓子大喊一声。
  天后武媚娘和太平公主正急着团团转,听到秦御医来到,赶紧让他进来。
  不多时,只见一个身着大唐官服,满头卷曲金发的老者走了进来,他躬身行礼,道:“微臣见过天皇,见过天后,见过公主殿下。”
  天后急忙说道:“秦御医,请为天皇诊治。”
  此时,天皇正在龙榻上抱着头,翻滚不止,大呼疼痛。
  秦鸣鹤也不搭脉,便说道:“风上逆,可用金针刺头出血,便可治愈。”
  天后大怒,道:“你这郎中,天子何等尊贵,你却用针刺头出血,大不敬也,来人,把这郎中拉出去斩了!”
  秦鸣鹤深知大唐礼仪,赶紧跪倒在地,叩首谢罪。
  天皇李治虽目不能视,可耳朵还未聋,便说道:“御医是议病理,不加罪,朕头重疼痛,不能忍受,出血未必不好,秦御医,你来刺朕之头,不论生死,朕赐你无罪!”
  秦鸣鹤大呼万岁,而后取出金针,在天皇李治的百会穴和脑户穴上扎上金针,不断刺出血来。
  不过片刻,天皇大叫一声,说道:“朕头不痛了,又能看到你们了!”
  天后和太平公主面露喜色,对秦鸣鹤欠身施礼,天后谢道:“真是天赐神医啊,来人!”
  宫女们随时恭候。
  天后说道:“把前段时间蜀州进贡的百匹蜀锦赐给秦御医。”
  秦鸣鹤叩首谢恩,而后嘱咐让天皇好生休养,切莫男女交合等等事项,便退出了贞观殿,抬头望望苍天,摇了摇头向太医署走去。
  武清进宫觐见天后,正好来到贞观殿外,不禁眼中一亮,这是西方人?
  “你可是罗马人?”武清问道。
  秦鸣鹤一愣,没想到竟是一员正三品大将军在问自己,赶紧行礼说道:“罗马已亡,将军是如何知道罗马帝国的,大唐可是叫罗马为大秦的?”
  武清笑道:“我如何知道的,这还不简单,你能来我大唐,我自然也能知道罗马,何况罗马可是没有完全被灭亡吧,在拜占庭的君士但丁堡可还依旧兴盛呢?”
  对于一个如此了解西方的将军,秦鸣鹤眼眉一跳,说道:“将军说的没错,不过罗马是灭亡了,如今西方可是阿拉伯人和法兰克人的天下。”
  武清自不会辩解,要不是朱富贵海贸带来了很有价值的消息,加之前世的记忆,他也不会如此确定。不过这西方人看样子久居大唐,除了相貌外跟大唐人没什么区别,而且还是一个御医,这可得好好接触接触。
  “秦御医,若以后有事,可到府中来找我,积善坊武府,只要武某能做到,一定帮扶。武某最敬重的就是医学家。”
  “医学家?”秦鹤鸣心中巨震,医学家也只在西方有这称呼的。于是朝着武清深深一躬,说道:“那秦某就先谢过将军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皇驾崩

  天皇自刺头出血后,便精神大振,挨了几日后,终于忍受不住,把秦鸣鹤的忠告抛之脑后,临幸了桂芳宫。
  但因为上次事情,李治也知道,要动上官婉儿是不可能了,所以便把精力放在了几名新选的后妃身上,并加大了对天后武媚娘的宠幸。
  如此便到了十二月,这一日,天皇觉得头重脚轻,戾气上浮,他顿时想起秦鸣鹤的忠告,却也明白,即使自己听了劝告,也是走到尽头了,于是他来到了乾元殿,坐于龙案之后。
  有内侍省太监高公公服侍在侧,命人取过绢帛,然后写下了“传位诏书”四个大字。
  “皇太子哲,温良恭俭。。。。。。早着天人之范,夙表皇帝之器。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诚,敬保元子,克隆大业。光我七百之基,副斯亿兆之愿。既终之后,七日便殡。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烑,不可暂旷。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写完后,让符宝郎取过玉玺,盖了大印,便放进早已准备好的铁盒中,上了锁,把钥匙放在了身上。
  作完这些后,觉得气息颇通,耳清目明,又取绢帛,写道“大赦诏书”。
  天皇李治吩咐左右道:“宣百官和洛阳百姓到皇城,朕要亲自上则天门上宣读诏书!”
  不多时,便有太监禀告。百官和百姓都来到了皇城。其实所谓百姓,便是各坊里正耆老等。
  于是便出了乾元殿,骑马出了乾元门和永泰门。到了则天门楼下,只觉戾气上涌,头疼欲裂,一下子栽下马来,太监们惊慌失措。百官也都一时间愣在了原地。
  武清大呼道:“还不抬陛下回乾元殿,快请御医!”
  武清见太监实在缓慢,便大踏步上前。背起天皇李治往乾元殿走去,到了殿中,武清便把李治放到龙榻上。说道:“圣上暂歇,御医即刻便到。”
  此时百官才跟了进来。
  天皇忍住疼痛,苦笑道:“到头来还是爱卿背我到此啊。”而后又问道:“百姓和百官都来吗?”
  武清说道:“回圣上,百官和百姓都来了。”
  “来了好。本来朕想亲宣诏书。看来这一次应该由爱卿替朕宣读了。”李治此时白净的额头上冷汗涔涔,显然极为疼痛。
  武清心中唏嘘,拱手道:“微臣愿替圣上分忧。”
  “好,爱卿就在殿外宣读,朕也能听见。”李治艰难地说道。
  武清躬身接过圣旨,退至殿门,转身宣读诏书,百官和百姓跪伏在地。
  “天皇诏曰。朕即位三十有四年,未使率土含生。。。。。。而朕之绵系。兆自玄元,望百官体会道家之旨,俱崇简质,咸与维新。凭大道而开元,共普天而更始,改元弘道,大赦天下。。。。。。”
  百官和百姓叩首谢恩。
  此时天后听闻,赶紧来到乾元殿,命人把李治抬回贞观殿,李治问左右太监,说道:“民庶喜否?”
  侍者答道:“百姓蒙赦,无不感悦。”
  天皇李治听完,长叹一声,说道:“苍生虽喜,我命危笃。”
  天后听到此话,不禁泣道:“阿郎切莫多想,休养几日便能复原。”
  太平公主也是留着眼泪,一个劲儿劝慰天皇。
  李治笑道:“天地神祇若能延朕一两月性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憾!”
  太平公主泣道:“阿爹别说了,明日阿爹身体好了,便可回京师了。”
  武清和百官并没有回去,而是在皇城官舍中等候消息,在他们脸上布满了愁容。每一个官员的脸上都写满了沉重,很多官员都明白,天皇恐怕早到了尽头。
  不多时高公公传来圣谕,“册授武清为金紫光禄大夫,迁徐州刺史,罢左羽林卫大将军,免吏部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见谕即刻赴任。钦此!”
  瞬间,武清额头涔涔冷汗直冒,谢恩之后,在百官的惊异的眼神中,他赶紧脱去官服,回到府中,命人准备车马,只带了玉漱和姜出尘上了马车,不过半个时辰,便出了定鼎门,向南一路驰去。
  先不说武清一路马不停蹄向南驰去,且说贞观殿中天皇。
  天皇屏退左右,也让天后和太平公主出去。因为刚发了口谕,太平公主震惊之余,也不禁为武清的性命担忧,若武清没有出城,那他性命危矣。
  “阿娘放我出宫好吗?女儿要救驸马!”太平公主哭泣道,拉着天后的手。
  武氏皱了皱眉,说道:“你看这宫中侍卫,你出不得,阿娘也出不得,明白吗?驸马若聪明,一定会出城的。”
  此时贞观殿中只有太子李显陪同,李显看着病痛折磨的李治,不禁泪流满面,悲声道:“苍天啊,就让儿臣承受父皇的痛苦吧,求您别再折磨父皇了。”
  天皇李治忍受着疼痛,说道:“哲儿,扶阿爹起来。”
  李显赶紧抱住李治缓缓坐起,李治这才说道:“我已命人传谕武清,封其为徐州刺史,若他连夜出城,往后你可得重用他,封他为王亦无不可,若今夜他没有出城赴任,明日一早,便宣他赐宴,可在饮食中下药鸠死他,千万别埋藏刀斧手,武清武艺高强,寻常人等根本制服不了。你可明白?”
  李显赶紧频频点头答应。
  李治继续说道:“哎,朕真的是不甘心啊,吐蕃虎视陇右,安西又在吐蕃人手中,东突厥建立后汗国,真朕之罪过啊。你且给朕记住,他日你即位后,得夺回安西四镇,灭东突厥后汗国。你若做不到,他日死后,就别来见我。”
  李显赶紧跪倒在地,一个劲儿地哭泣。
  李治长叹一声,便吩咐道:“宣侍中裴炎觐见。”
  不多时裴炎匆匆来到,如今政事堂也只有裴炎一人官阶最高,是真正的宰相,李治宣他明显有事。
  待裴炎行礼后,李治说道:“朕命不久矣,裴爱卿啊,太子即位后,朕可就把这江山和太子托付给你了啊。”
  这是要临终托孤啊,这是为官者之无上荣耀,裴炎跪伏在地,而后泪流满面,说道:“陛下之托,臣万死不能报陛下恩情啊。”
  李治有些气喘,说道:“太子临政不过三载,若没爱卿辅佐,朕放心不下啊。”
  “陛下切莫说了,臣当尽心竭力,辅佐太子。”裴炎泣不成声。
  李治这才露出一丝笑容,对李显说道:“往后多听听裴卿的忠言,切不可加罪于他,好吗?”
  “孩儿知道了。”
  李治说道:“朕累了,你们退下吧,叫天后和太平来。”
  是夜,天皇李治驾崩。百官悲恸!(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太后令

  翌日,裴炎取出大帝遗诏,宣读诏书,太子李显在灵柩前即位,但要等七日后才能由礼部正是受册位为帝。
  太平公主翌日一早便回到武府,见武清于昨夜离开,便长出了一口气,而后嘱咐武玉儿一番后,便回到宫中为父皇守丧。
  如此便过两日,第三日,裴炎上奏天后,以为嗣君尚未正是受册位皇帝,也未听政,未应发令宣敕,故请宰臣奏议,望宣“天后令”于门下省施行。
  天后在贞观殿中看罢奏折,大出了一口气,面露喜色,说道:“婉儿,裴炎真贵人也!”
  上官婉儿看到奏折,心中不禁大叹裴炎之愚蠢,精晓《春秋左氏传》和《汉书》的裴炎,不知道依据哪条先例来上了这样的奏疏。太宗皇帝死后,太子李治也是柩前即位,七日后才受册即皇帝位,期间未闻不可发令宣敕。这一刻,上官婉儿看到了一个本是良臣的错误之举和一个权势危重的天后的崛起。
  她是听到遗诏的,遗诏上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说明天皇对天后已经有了防备,而且基本上剥夺了天后参与朝政的可能。
  如今裴炎恭请“天后令”于门下施行,这不是给了天后机会吗?
  太子没有正式受册,天皇还未发丧,这意味着什么?上官婉儿不寒而栗。
  于是,各种奏疏又回到了贞观殿,天后再一次拿起了朱笔。一道道“天后令”发到了门下省施行。
  第七日,太子李显在乾元殿中正式受册为皇帝,天皇驾崩发丧天下。祭天敬太庙,昭告万民,大赦天下。百官庆贺暂且不表。
  天后被尊为太后,可依旧处理国政,依旧有“太后令”下发到门下省施行。
  新皇帝李显仿佛被遗忘了一般,按照遗诏,即位后便应该处理国政。可除了东宫老臣陪伴他守丧之外,朝廷和各地奏疏也几乎到不了李显手中,于是他便每日里跪在父皇面前沉默不语。
  太平公主也在为李治守丧。所以看到三哥这个样子,也很伤心,她没想到阿母的权力**竟然那么大。纵使皇帝不过接触国政三年,但不应该如此对待吧。何况三哥也已经二十七岁。难道还不懂得为帝之道吗?
  “三哥,我去问阿母!”太平起身说道。
  李显自小与太平公主交好,尽管心中很愿意此时此刻有这么一个人站出来替自己说说话,可他不愿意这个人是太平,因为阿母的脾气他太明白了,若忤逆了,那么太平很有可能就遭殃了。
  “小妹,不可。你坐下!”李显站起身拉住了太平的手臂,说道:“为兄自有主张。他裴炎身为托孤之臣,唯一的辅政大臣,竟能如此做,他日死后,有何面目见父皇?”
  “父皇啊,你看看这个皇宫,儿臣虽为皇帝,可有哪个大臣愿为儿臣说话啊!”李显竟然叩首不止。
  太平面容悲戚,她是太后的女儿,可她更是李家的公主,她跪在李显身旁,对李显道:“三哥如此哭泣,总该想些办法。不如把驸马召回,若驸马在,想那些大臣再也不敢造次。”
  李显一愣,想到父皇之言,虽然武清当天晚上出了城,家眷也留在了城中,可那是在太后没有掌权的情况下。如今自己被太后和中书门下两省架空,又如何敢召回。一时间,竟愣住了。
  太平看着三哥竟然如此优柔寡断,便有些气苦,说道:“如今我李家天下由得旁人折腾,你为新皇,却如此优柔寡断,岂是男儿所为。”
  再一看李显丝毫没有动容的样子,不禁大怒,太平朝李治灵位三叩首,便出了皇宫,朝着武府走去,她彻底失望了。那一刻,她忽然想到了驸马,要是驸马身处此境,会如何做呢?
  第十三日,天后令下达中书省,加授皇叔祖泽州刺史韩王李元嘉为太尉,霍王李元轨为司徒,石州刺史舒王李元名为司空,豫州刺史滕王李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绛州刺史鲁王李灵夔为太子太师,皇伯父相州刺史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皇叔父安州都督纪王李慎为太子太保。
  这一太后令发后,给这些宗室亲王们一律加封为一品大员,就连朝中大臣也大感太后之大手笔,因为新皇帝即位,安抚亲王是必须的。
  武太后的内心的满足感,比之天皇年轻时带给她的身体上的快感更加强烈而充实。她第一次品尝到了独立政权的滋味,竟是如此地甘之如饴,她所做的只是在拿起朱笔在那奏疏上添上批示,或者干脆令上官婉儿拟旨敕书。
  又过四日,武太后决定要笼络下官员,于是把太子少傅同三品刘仁轨转为左仆射同三品,仍为西京留守。侍中裴炎转为掌握出旨权的中书令。
  很快便在当日,裴炎投桃报李,便把政事堂由门下省直接移到了中书省,以方便其议政拟旨。
  武太后觉得这样的效率还是慢了点,决定把宰相班子打上自己的烙印。
  于是三日后,原先的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刘景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