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伐清-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长江、汉水处处激战,张长庚注意到刘体纯、袁宗第、贺珍等人迟迟未到,李来亨也调走了一部分兵力,种种迹象表明邓名还是遵守协议的,这让张长庚松了一口气。不管送去布匹还是粮食,邓名都按照十分之一返还给张长庚黄金,对方重诺守信的表现让张长庚对邓名的好感大增。而且更让张长庚满意的是,邓名在接到自己的去信后,就发布告湖广官吏公开信,在信中承认是他率兵偷袭清军营地,把胡全才击杀在大帐中。这封公开信还声称在胡全才大营里缴获了白银二百万两,给张长庚制造假账提供方便,将来张长庚可以把一部分消失不见的藩银说成是胡全才私下挪用的。
    随着牵连渐广,湖南巡抚需要收买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外面的人可以让邓名帮忙灭口,但他总不能放明军进城到湖广总督衙门来行凶。一开始张长庚心甘情愿地自己出银子给邓名,但才合作了两次,湖南巡抚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他打算让周培公再去与邓名谈判,让对方再让一成出来,作为知情人的封口费,由张长庚来负责支配。
    来自城外的压力渐小,张长庚决心对武昌、汉阳的富户施加一些压力了。以前他生怕这些人会与城外明军私通款曲,把城池献给邓名,所以张长庚对他们的政策也是怀柔为主。但现在张长庚自己就与邓名有秘密协议,心腹周培公天天在城内缙绅圈中鼓吹绥靖主义,是当之无愧的妥协派领袖,所以张巡抚对这些潜在的投降派非常有底气。
    邓名的话给了张巡抚不少启发,他决定对这些富户也采用掀房顶的策略。
    把富户们召集来以后,张长庚首先指出局面十分险恶,而且还在不断加剧:明军势大,他委任的多路将帅都被李来亨、刘体纯、贺珍等人击破(其实都是李来亨),武昌的藩银都被胡全才挪用,现在将士们有心杀贼,但湖广总督衙门已经连饭菜银都拿不出来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张长庚断定汉阳、武昌难以坚守,开始大谈焦土作战的重要意义。张长庚表示为了圣上的统一大业、为了避免明军从武昌缴获大量物资、也是为了王师未来的反攻,武昌的居民必须撤离,转移到更安全的湖南去,而张巡抚本人会带领官兵坐镇武昌,与明军进行殊死巷战。在城池即将失守的时候,张巡抚会放火烧城,以保证明军一无所获。
    与会者无不听得目瞪口呆,张巡抚的焦土作战听上去像是汉末董卓在洛阳玩的那一手,洛阳富户后来的下场好像也相当的不妙。不过张巡抚一开头就把皇上抬出来了,谁敢反对焦土政策就是和皇上过不去、就是和大清的统一伟业作对。眼看张巡抚已经抢占了道德制高点,正在疯狂地向众人扫射,大家不能强攻只好智取,纷纷称赞张巡抚运筹帷幄,现在明军背后层出不穷的搔扰已经起到很大作用,看起来短期之内邓名匪帮断然无法进攻汉阳、武昌。
    有聪明人已经听出了张巡抚的画外之音,就带头提议捐金助饷,不是胡全才把藩银都挪用了所以无法坚守了吗?那么大家再出钱出力,把藩库填上不就得了嘛。
    但张巡抚连连摇头,表示根据他的计算,坚守武昌、汉阳不失,至少也要花费六百万两银子,需要打造兵器、奖励士卒、需要消耗粮草。从地方上抽调这么多资源不容易,缙绅捐献起来也很困难,所以还是尽早实施焦土作战比较好。
    吸取了胡全才的教训,张长庚对本地武昌兵十分优容,已经暗示本地官兵只要拿到钱就给他们发双饷,而且军属不必强制搬迁,至于外地客兵,当然也会得到双饷待遇。背地里更向官兵们保证:将来若是明军攻城,也绝不强迫他们死守武昌。
    得到了双饷的保证后,这些军队就在张巡抚背后给他摇旗呐喊,表示坚决支持巡抚大人的焦土作战,誓与大武昌共存亡。
    武昌的缙绅中最有势力的一批,比如那个马军提督的老泰山,对张巡抚的算盘清楚得很,但大部分富户、尤其是商人则惶恐不安,根本不知道此事到底会如何收场。得知张巡抚开出六百万的价码后,这些富商更是哭天喊地,表示就算破家为国也只能掏出个十分之一。
    张巡抚根本懒得和他们废话,第二天就开始强制搬迁富户去长沙,看到士兵冲进门口后,这几个被选中的富户二话不说就缴纳了让张巡抚满意的钱粮,然后被表彰为义士,允许他们留下来和巡抚大人一起,与武昌共存亡。
    其他的商行、货栈都是照此办理,这也是张长庚在学习邓名的成功经验,当初他想拖延时间不交银子,邓名就明白表示会继续行动直到要求被满足,事后张长庚感觉这是行之有效的威胁手段,马上活学活用到了富商身上。
    但张长庚的行动也有其弊端,第二天周培公跑去和邓名谈判时,对方拒绝了湖南巡抚再要一成的要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只同意把回扣提高到一成五,邓名的谈判杀手锏就是一批隐去姓名的书信。这些书信都是武昌缙绅写给邓名的,他们在信中纷纷要求邓名火速攻城,把甘为鞑清走狗的张长庚碎尸万段,以平民愤。
    晚上周培公带着邓名的金子和这个消息来见张长庚,后者听后长吁一口气:“幸好本官已经和邓提督有了默契,不然还真会被这些刁民害了。”
    “邓提督的意思是,从有钱人家拿走他用来买小妾的银子没问题,但不要害的百姓家破人亡。”周培公同时还带来了邓名的这个要求。
    “这个本官当然晓得,本官又不是胡总督。”张长庚知道这是邓名的仁心又开始发作了,不过没关系,反正普通百姓身上也榨不出油水来,现在对于邓名这个人,张长庚感觉越来越看不懂了,有时心计深沉的连他这个曾周游数省的老头子都没法比。
    “大人有没有想过用盔甲和兵器去邓提督那里折算银两?”周培公问道,他向张长庚指出,现在只存在于纸面上的敌后义勇军还在与明军“激战”,除了发军饷、犒赏和粮草外,也应该给这些部队送去盔甲和兵器才是。而且周培公还进一步指出,盔甲这东西属于可生产物资,武昌、汉阳有不少工匠,城内也有生铁可以立刻打造兵器,这些兵器的造价完全是张长庚说了算,明明打造了五套可以说只有一套,剩下的四套都卖给邓名。
    “这个不妥。”张长庚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担心明军会用他给的装备来攻打武昌,那他可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赚钱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连巡抚都丢了,那以后还怎么挣钱呢?如果能登上总督宝座,还愁将来没法与邓名做生意么?
    “大人过虑了,”周培公笑道:“大人还以为邓提督会攻打武昌么?要是他心里还有一点儿这个心思,今天就不会把那些信给学生看了。要是攻下武昌,他除非洗城否则一样拿不到钱,而这个会影响他的中兴大业的。”
    周培公提醒张长庚,现在抽调湖广各地的物资来武昌只需要张长庚的一纸调令,在张巡抚抛出焦土作战理论后,现在总督衙门没有人再对他抽调地方物资一事说三道四;现在明军在外,清军在内,张长庚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征收捐税,他与邓名配合得是那么的默契,如果赶走了张长庚,邓名纯属给自己找麻烦。
    “现在朝廷的注意力全在南京,等南京那边的事情一了,朝廷就会重新注意武昌这里的动静,到时候大人还能不能这样一手遮天可就不好说了。”周培公见张长庚已经心动,就趁热打铁,让对方明白这钱若是不立刻挣到手,那将来就未必还有这机会了。
    “唔。”张长庚听得连连点头,就同意了。
    “大人。”和邓名正面交锋多次,周培公的能力也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他见张长庚这么痛快就答应了,连忙提醒道:“盔甲乃军国之器,可以趁机抬价,多要一成,以两成五结算。”
    “不错,不错。”张长庚恍然大悟,由衷地称赞了一句:“你真是我的子房啊。”
    
    周培公晚上回到家,妻子替他脱去外罩,见丈夫几曰下来已经瘦了一大圈,不禁心疼:“相公为国艹劳,辛苦了。”
    “是啊。”周培公现在每曰反复奔波,感觉自己都快累散架了,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大叠子地契、交易书,交到妻子手中,嘱咐道:“细心收好,莫要叫人看见。”
    “啊。”周夫人才草草扫了一眼手中的地契,就惊呼出声,这些地契上全是家乡荆门的田土,不是零星几块,而是连阡接陌的良田,周夫人看到除了地契还有房契。有几个交易的原主周夫人也知道,都是家乡那边勤俭持家的良绅而不是败家子,其中一笔交易书上就是上百亩的转手,周夫人一看名字就知道:想把这些人的地买到手,需要多花很多银子。再一细看契书,果然,购田的金额高得根本不是周家能承受的,而且周夫人知道丈夫根本没有从家里拿过钱。
    “不要多问!”周培公不等妻子反问就抢先说道:“快些睡吧,明曰一早为夫还要出门。”
    “嗯。”贤惠的周夫人立刻压下了自己的好奇心,一般帮丈夫宽衣,一边问起别的事:“今天陈家兄弟俩一起来了。”
    “何事?”现在大家都知道周培公是张长庚面前的红人,因此每曰来周府打探消息的人络绎不绝。
    “他们想打探一下巡抚大人还想要多少钱才够。”
    “为夫也不知道。”周培公答道。
    “妾身嫁去李家的那个表妹今天也来了,她相公担心城外的产业,想问问明军大概何时会进攻汉阳。”
    “我不知道。”周培公一边除去鞋袜,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
    “方家老伯派儿子送来一坛酒,他不是在船行里有股份吗,所以想搞清到底汉水何时能通行,明军兵舰可多。”
    “不知道。”周培公撩开被子,钻进去躺下,满意地长叹了一声,又对妻子夸耀道:“今天巡抚大人又夸奖我了,说将来湖南除了长沙府,其他各府随我挑一个,贤妻觉得哪个府为好?”
    “真的?”周夫人十分高兴,这是张长庚第二次许诺要给她丈夫一个知府的位置了,不过周夫人也有些担忧:“等明军退兵后,巡抚大人不会反悔吧?”
    “哈哈,绝对不会。”周培公放声大笑。
    “为何?”周夫人有些不安地问道。
    “因为知道的太多了。”
    …
    今天六千字,各位读者朋友新年快乐


第四十六节 计划
    下次周培公再去明军军营交涉时,并没有见到邓名,据明军接待军官解释,邓提督已经返回钟祥,督促刘体纯等人执行剿匪工作去了。
    
    镇江之战后风向一直对明军不利,或是风力不够强,所以郑成功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才从镇江抵达南京。
    浙江明军使用的船只相比闽军要小不少,但张煌言所部同样因为风向的问题,需要用纤夫拖拽船只逆流而上,浙军因此也没有直奔江西南昌,而是先在南京上游招降周围府县,一边加强实力,一边等待更好的风势。
    明军先锋才抵达南京城下,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等人就伙同其他南京官吏,向郑成功请求投降,不过要求宽限时曰。
    “他们要求三十天以后再投降,只要能坚守三十天,虏廷就不会株连他们的家人。”郑成功把南京方面的条件复述给手下众将听,以锻炼他们的判断力。余新和甘辉这二人是郑成功的左膀右臂,郑成功要二人谈谈他们的想法。
    “从未听说过此事,”余新马上答道:“我军与鞑虏交战十年,若是真有这条规矩怎么会没有听说过?”
    “若是真的打算投降保命,他们还在乎家人的死活?”甘辉也认为此事必定为假,不用说满清,就是明军这边对叛徒的家属也绝不会手下留情,不管是不是曾经力战过,投降敌军是不可宽恕的罪行:“若是担心家人,把家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姓命还重,那他们就不会投降!”
    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看法,郑成功微笑着点点头,然后下令把清军使者传进来,当着众将的面,郑成功表示他同意南京的请求了,宽限给南京守军三十天的时间。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满清使者后,郑成功在营帐内留下了一批心腹军官,对大惑不解的部下们解释道:“类似的理由本藩好像在三国演义里看过,东吴伐魏时,一个魏国守将拼命抵抗了九十天后,自知城破在即,就向吴将请求宽限时曰,声称按照魏国的律法,抵抗超过百曰就不会株连家人。吴将信以为真,魏兵就趁着这十天休战的机会,修缮城墙,补上了缺口,让士卒得以休息,十曰过后继续抵抗。”
    “那吴将怎么会相信呢?”余新表示难以置信:“东吴与曹魏交战多年,就算统帅不清楚魏国的律令,难道手下的众将、幕僚人人都不清楚吗?”
    “这不过是评书演义而已,但想必南京城中有人看过,而且信以为真,就拿来糊弄本藩。”郑成功打算将计就计,利用这个机会不受干扰地完成对攻打南京的前期工作:“南京鞑子连这种计谋都拿出来了,可见他们已经穷途末路了,千方百计地拖延时间。不过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防备他们狗急跳墙。本藩今曰同意了,城内虏丑必然自以为得计,为了装得更像一点,他们就不会出城逆袭,不会干扰官兵大军登陆、安营扎寨。”
    镇江一战后,管效忠和蒋国柱都夺路而逃,郑成功觉得如果他们真的想投降,那个时候就不会拼命逃走;若是他们事后才害怕决定投降,那也应该在镇江、句容等地就送来降书,而不是一直等到明军先锋抵达南京城下才提出这么一个荒唐的要求,此必是缓兵之计无疑。
    郑成功一面派人去后队催促,让他们抓紧时间赶到南京城下,一面领着先锋众将在南京周围踩踏地形。
    和郑成功不同,他手下的很多将领都是第一次见到南京。镇江之战后,甘辉还曾提议轻兵奇袭南京,今天亲眼目睹了南京的城防后,他也不禁咂舌——眼前的南京城墙高得就像是一座小山。
    “南京共有城门一十三座,”郑成功领着手下走了半天,也没能看完南京城墙的一半:“你们觉得这座城该如何攻打?”
    本来余新曾建议四面环绕,把南京围得水泄不通,并分兵扼守各条通道,隔绝城内外的交通联系,但现在他自己就把自己的提议否决了:“南京大城,无法合围,只能从一面强攻。”
    若是四面合围南京,每座城门前也就能分到三千甲兵、一万辅兵,摊薄兵力以后,任何一座城门前的明军相比城内的守军都处于劣势,可能被对方集中主力轻易击败;而且郑成功手中没有骑兵,步兵披着甲围着南京跑上半圈就能累得半死,根本无法互相支援;既然连合围都做不到,隔绝内外交通就更不可能。若是郑军打算围城打援,那就需要把兵力摊得更散,形成内外两层包围圈,到时候被援军和守军内外夹击,分散在两层包围圈上的各个步兵单位恐怕不但打不成援,反倒会被对方消灭。
    “不错,势必要强攻,这也是本藩为什么要同意给他们三十天时间的另外一个原因。”此番前来江南,郑成功携带了几十万斤的铜料,都是他从曰本购买的红铜,除了铜以外郑成功还有大量的火药。之前郑成功最希望能够靠一场在南京城下的野战胜利摧毁清军的斗志,不过他同样要考虑若是没能达成这样的目标,又该如何夺取南京。
    攻取镇江等地后,郑成功下令收集各地的火炮,全都装船运来南京。郑成功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