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四册国父治兵语录、蒋总统治兵语录(今译新编)
  孙子兵法
  郭化若著 1957年人民出版社(3001) 1962年中华书局新一版 附:孙子十三篇原文
  孙子集校
  杨炳安著 1959年9月中华书局印行
  孙子今译
  郭化若著 1962年8月成都军区司令部翻印
  孙子《用间篇》今译
  郭化若 1963年群众出版社
  孙子兵法今注(华典丛书)
  魏汝霖著 1963年3月台湾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3001) 注:共分三章,第一、二章孙子兵法考证及注意事项,第三章为
  十三篇注释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选集·吴子译注初稿》 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古代兵法译注组编1965年10月总参出版局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选集·黄石公三略译注初稿》
  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古代兵法译注组编1965年10月总参出版局
  黄石公素书三略的研究
  (人人文库1384) 王秀芝著1970年7月台湾商务印书馆(3001)
  孙子兵法大全
  魏汝霖著1970年6月台湾国防研究院
  投笔肤谈译注
  1971年5月军事科学院古代兵法译注组注:《投笔肤淡》原署西湖逸士著
  孙子十三篇语文读本
  (人人文库604) 姚季农编著1972年4月台湾商务印书馆注:本书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
  三十六计今译一册
  1973年10月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部整理抄印(3001)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二册
  1974年文物出版社 注:银雀山汉墓竹简之一、二校注、注释
  孙子斠补(学术研究丛书)
  郑良树著 1974年8月台湾学生书局 注:孙子斠补、孙子佚文考
  孙子白话句解
  张世禄编译 1974年4月台湾华联出版社 注:根据十三篇加以注释、今译。附孙子本传(据《史记》)孙子
  兵法注释
  0452部队理论组、云南大学历史系共同注释 1975年1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吴子》译注
  1664部队理论组 1975年5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孙膑兵法注译
  1975年10月沈阳军区后勤部
  孙子兵法新注
  北大哲学系工农兵学员、大兴县红色公社理论组编 1975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子兵法译注
  辽宁省军区《孙子兵法》注译组 1976年1月辽宁人民出版社
  孙膑兵法注释
  徐培根魏汝霖注 台湾黎明文化公司1976年版
  黄石公三略今注今译
  魏汝霖注译 1976年11月台湾商务印书馆(3001)
  孙子兵法新注
  军事科学院战理部《孙子》注释小组 1977年1月中华书局
  孙子今译
  郭化若译 1977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孙子兵法引例
  姜馨著 台湾星光1977年版
  太公六韬今注今译(古籍今注今译第33种)
  徐培根注译 1977年2月台湾商务印书馆
  尉缭子今注今译(古籍今注今译第36种)
  刘仲平注译1977年9月台湾商务印书馆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今注今译(古籍今注今译第38种)
  曾振注译1977年5月台湾商务印书馆
  司马法今注今译(古籍今注今译第35种)
  刘仲平注译1977年12月台湾商务印书馆
  孙子新诠
  陈华元著1977年4月台湾商务印书馆
  吴子兵法注释
  (战国)吴起撰83110部队理论组、江苏师院学报组共同注释1977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吴子今注今译(古籍今注今译第37种)
  付绍杰注译1978年1月台湾商务印书馆
  尉缭子注释
  华陆宗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尉缭子校注
  钟兆华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孙子兵法新论
  潘光建注译台湾维新1982年版
  三十六计新编
  李炳彦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李卫公问对校注
  吴如嵩王显臣中华书局1983年版
  投笔肤谈译注
  军事科学院《投笔肤谈》译注组注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阵纪注释
  陈秉才注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孙子译注
  郭化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李世俊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武经七书
  孙一之译台湾大夏1984年版
  孙子兵法白话解析
  一也编译台湾常春树1984年版
  三十六计
  无谷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百战奇略译注
  韩金坡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先秦诸子军事论译注
  邱少华牛鸿恩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古代兵法要籍选译
  吴如嵩霍印章 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孙子兵法浅说
  吴如嵩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三十六计
  江金石译台湾大坤1985年版
  黄石公三略浅说
  许保林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历代兵制浅说
  王晓卫刘昭祥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吴子浅说
  李硕之王式金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孙子会笺
  杨丙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孙子兵法探析
  庞齐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武经七书注译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集体撰稿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孙膑兵法注译
  邓泽宗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孙膑兵法浅说
  霍印章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三十六计
  马森亮编著台湾台英社出版
  兵经释评
  李炳彦崔彧臣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百战奇法浅说
  张文才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总说
  邹经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李卫公问对浅说
  吴如嵩王显臣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筹海图编浅说
  范中义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六韬浅说
  孔德骐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附录一藏书单位代号表

  0101北京图书馆
  0102首都图书馆
  0107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0141北京大学图书馆
  0142清华大学图书馆
  014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0144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0145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
  0146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
  0150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
  0161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016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016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16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0181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0182中国历史博物馆
  0197中共北京市委图书馆
  0198北京市文物局
  0201上海图书馆
  0241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
  0242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0301天津市人民图书馆
  0341南开大学图书馆
  0522介休县图书馆
  0541山西大学图书馆
  0591山西省文物局
  0601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0701辽宁省图书馆
  0703旅大市图书馆
  0707抚顺市图书馆
  0741辽宁大学图书馆
  0781辽宁省博物馆
  0801吉林省图书馆
  0841吉林大学图书馆
  0842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0902哈尔滨市图书馆
  0903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1001陕西省图书馆
  1101甘肃省图书馆
  1142甘肃师范大学图书馆
  1241宁夏大学图书馆
  1301青海省图书馆
  1501山东省图书馆
  1502济南市图书馆
  1503青岛市图书馆
  1541山东大学图书馆
  1542山东师范学院图书馆
  1544曲阜师范学院图书馆
  1601南京图书馆
  1605苏州市图书馆
  1606无锡市图书馆
  1616泰州市图书馆
  1626昆山县图书馆
  1628常熟县图书馆
  1629吴江县图书馆书馆
  1641南京大学图书馆
  1681南京博物院
  1701浙江图书馆
  1705天一阁
  1710嘉兴图书馆
  1741杭州大学图书馆
  1801安徽省图书馆
  1881安徽省博物馆
  1882安徽省徽州地区博物馆
  1901江西省图书馆
  1943江西大学图书馆
  2001福建省图书馆
  2041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2042厦门大学图书馆
  2201河南省图书馆
  2203开封市图书馆
  2241郑州大学图书馆
  2301湖北省图书馆
  2303湖北省黄冈地区图书馆
  2304湖北省襄阳地区图书馆
  2343武汉师范学院
  2401湖南省图书馆
  2501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2541中山大学图书馆
  260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
  2701四川省图书馆
  2702重庆市图书馆
  2704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
  2801贵州省图书馆
  2901云南省图书馆
  2941云南大学图书馆
  3001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3002国防大学图书馆
  3003海军司令部资料室

  后记
  1985年春,解放军出版社约我撰写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兵书的著作。中国兵书延绵二千余年而不断,卷帙浩瀚,种类繁富,完成这么大题目,谈何容易!我于兵书虽有所涉猎,也写过一些文字,但终归学植浅薄,实难当此重任,因而踌躇再三。难实难矣,然情不可却。中国兵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记载着华夏先哲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穷智慧,是一座伟大的宝库。然而,这座宝库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掘,许多兵书宝典仍湮没在尘封之中而鲜为人知。民族虚无主义者贬低它,西方文明中心论者否定它。对此,我们岂能无动于衷,岂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历史的责任感催促我,对祖国优秀历史遗产的热爱之情激励我。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上御侮爱国精神,古为今用,为国防现代化服务,我不揣浅陋,知难而进,决心做点增砖添瓦的工作。我的想法得到了我的夫人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工作需要,我八小时之内是比较紧张的,业余时间也时常加班,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她承担了全部家务,牺牲了节假日的合家娱乐,给我腾出了更多的业余时间。我非常珍惜这挤来的点滴时间,不敢有丝毫懈怠,深夜孤灯,〃闻鸡起舞〃,笔耕不辍,积叶成帙,撰成《中国兵书通览》,权作引玉之砖,以期引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来。
  中国兵书产生在封建时代,每部兵书都打着它那个时代的印记,即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在《中编》介绍兵书要籍时,未对每部兵书的局限性一一评析,只对某些兵书指出了一些明显的封建糟粕,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并非没有指出糟粕的兵书就没有局限性。这是首先向读者说明的一点。其次,关于兵阴阳类兵书,实为兵书中一大类别,其中也确不乏有辩证的思想和古代科技史料,在上编《总论》中有所评析,在中编《分论》中亦有所论及。但现存这类专书满纸谎唐语,多为诡诞不经之谈,故未列专章、专节对其专书进行介绍,只在下编《现存兵书简目》中予以著录,供读者参考。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题目又大,肯定会有许多错漏,诚请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在撰写这部书的过程中,从前人和当代人的研究成果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得到众多图书馆古籍、善本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解放军出版社范传新、谢钢、陈济康诸同志从选题到书名拟定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尤其是责任编辑陈济康同志为编辑、出版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军事历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主任、老前辈高体乾将军不顾年事已高,挥毫作序,向读者介绍和推荐这本书;对后学奖掖颇多。值此付印之际,一并谨致诚挚地谢忱!
  作者1989年4月1日

(完)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