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他身上的气息却是越来越危险,一种浓浓的压抑也是不断弥漫,整个东暖殿直如生命禁区,任何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剧,难以平息。谁也不知道沉默着的崇祯会不会立即爆发,将眼前所看到之人全部拉出来斩了。

“大伴,朕真的就是亡国之君吗?朕真的就如此无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石化状态的崇祯终于恢复了一些人气,声音无比嘶哑干涩。

“陛下,国事艰难,陛下当重振信心。若是陛下也没有斗志,那大明就真的,真的没救了。”也许只有王承恩还能立身于崇祯身边,这个一直没有什么野心的大内总管,也是语音哽咽的回答道。

“大伴啊,满朝文武都视朕为傻子,都玩弄朕于股掌之中!这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你说,朕还能相信谁,还能相信谁啊!”崇祯猛的站起身来,重重的拍击了一下龙案,愤怒无比的吼道,吓的外面候伺的其他小内传和侍卫们都是跪倒于地,人人颤栗自危。但是崇祯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小,最后的话语中更是带着哽咽,一行清泪不断的自眼中流出,不可扼止。

“陛下,此战官军虽败,但是杨阁老也”王承恩的话还未说完,崇祯满腔怒火也是已经被杨嗣昌这个名字再次勾起,猛然转身,如欲喷火的双眸也是立即盯了过来,让王承恩一惊,还未说出的话已经咽回肚子内,跪倒于地不敢再说。

崇祯冷冷的看着王承恩,但是目光却是渐渐的变得柔和。虽然崇祯一向喜欢迁怒于人,但是却也是明白这个和自己朝夕相伴了数十年的老人,这个老人根本没有任何的野心。甚至可以说,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建立一个缩小般的魏忠贤势力,但是这个老人却是选择在背后一直默默的支持着他,从来没有行过这种事情。虽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不可能容忍另一个魏忠贤,但是这个老人本身也是不愿如此。

“杨嗣昌?哼!若非是他,国势如何会走到如今的地步?”半晌后,崇祯幽幽的说道,声音之冷,直如三九天的寒流。

对于杨嗣昌,崇祯也是从一开始的笼信,到如今的痛恨。他是不会怪自己为何会信任这个只会说大话之人,天子是从来都不会错的,错的只是臣子们!若非是杨嗣昌妖言蛊惑,自己怎会听从他的意见,大派剿饷,弄的天下沸腾。若非他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能够剿灭流寇,自己怎会默认他逼死卢象升?若非为了相信他的话,要加固宣府兵力,防止易飞剿灭八大家后会突升野心,进军京城,怎么会无意中直接逼反了易飞!

一想到原本指哪打哪,更是战力惊人的镇西军,崇祯皇帝对杨嗣昌的恨意也是愈升愈高,都快要达到鞭尸解恨的程度了!易飞的镇西军之前是何等的恭敬,虽然战力惊人,可谓冠绝大明。但是却是一直无比听从于朝廷调遣,哪怕是对上野蛮而且残暴的东奴,这些镇西军也是从来不曾后退一步!而且这些镇西军对于朝廷的要求还是极为的少,不象其他的官军一打仗,就得索要开拨银、双倍粮饷。

镇西军从来都是圣旨一到,立即开拨。对朝廷的旨意,从来都是毫不打任何折扣的予以完成。但是这个杨嗣昌!崇祯暗暗磨了磨牙,估计这会儿杨嗣昌若是就在此地,崇祯都有生吃了他的欲望。杨嗣昌数次故意为难卢象升,不断的调走卢象升的大军,有何居心崇祯岂能不知道?但是崇祯却是没有想到易飞对于卢象升的态度是如此的敏感!若是早知道易飞曾三番五次上书欲领军救援卢象升,崇祯也许就会明白卢象升的重要性。

但是事情没有如果,尤其是事后,崇祯竟然得知杨嗣昌竟然如此大胆,擅自押下了易飞数道奏章,只是一心置卢象升于死地之后。崇祯也是开始对杨嗣昌开始转变了态度,但是为了剿匪大计,他也是只能强忍着拿下杨嗣昌的欲望,默认了他这种简直可以直接灭门抄家的大罪。但是却是不想,已经与易飞在无意中种下了巨大的裂痕!

到易飞愤而抗旨直接率领镇西军回山西,崇祯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也是几番补救,但是却是忽略了杨嗣昌这个可谓罪魁祸首,些许对卢象升的补偿,根本无法让易飞满意。虽然明知道易飞十分不满,但是崇祯也是从来没有想过易飞会反叛的可能性。

直到易飞突然出兵塞外,更是大破蒙古人于漠西,崇祯这才明白,双方已经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易飞出兵宣府、大同、太原等地的行动,更是已经明白无误的表明了他的态度,那就是与大明已经完全的再无丝毫纽带。

易飞一步步的脱离大明,崇祯也是一直看在眼中,期中更有数次机会可以弥补回双方的关系,但是有杨嗣昌的存在,也是彻底绝灭了这种可能。直到杨嗣昌亲自带军北上宣府,直接激化了所有矛盾,易飞直接反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若是没有易飞的反叛,以他镇西军的势力,东奴哪里还敢大败之后再来一次回马枪?若是镇西军杀入河南之地,哪里还有李自成坐大的可能?一个杨嗣昌,弄的国内一片乌烟瘴气,人材凋零,就是杀他十次也不够啊!

一想到这里,崇祯对于满朝文人也是连带着恨到骨子里,虽然如今他不可能对这些酸丁下手,因为那意味着大明彻底乱成一团,但是却不妨碍他收拾杨嗣昌这个让他恨到骨子里之人,虽然他人已经死了,但是那又如何,他的家人可是还在!“传朕旨意,杨嗣昌无人臣之举,悖逆狂妄!开封一战,视国事如儿戏,无能害国,置十数万健儿于死地!论罪当抄家灭族,以儆效尤!”王承恩立即愣了,但是看到崇祯那已经快要杀人的目光,他不敢多说,心底却是一片冰冷。

第406章

金銮殿上,百官议论纷纷之时,一个太监也是抑扬顿挫的唱道。

尽管对于崇祯皇帝居然不上朝十分的惊奇,但是百官们却是都松了一气,要知道官军刚刚大败之余。皇帝的心情肯定不好,而且因为大家都是在混日子的情况崇祯也是已经心知肚明,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崇祯盯上,不免会被当成出气筒杀了就太让人郁闷了。

但是局势动荡若此,大明几乎片刻就有危亡之秋之际。在这个节骨眼上,崇祯的突然缀朝也是让众人都有些不知所措,所有人都觉得,这似乎预示着,连皇帝都有些放弃了大明了。但是在他们议论纷纷之际,另一个重磅炸弹也是再一次落了下来。

“抄家灭族,以儆效尤!”

随着对杨嗣昌抄家灭族的圣旨的下达,群臣这一次真的是炸开了。

在官场上,也是有着一些潜规则,譬如说打人不打死,打倒即可,祸不及家人等便是官场上默认的潜规则。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会突然失势,因此对于政敌也是不敢太过于相逼,只要打倒便可。对于家属,更是没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为难。

虽然崇祯是以破坏规则而出名,毕竟当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这种需要三司会审、皇上亲定罪名,以及需要公告天下方可执行死刑的一品武将,皇帝竟然保持了沉默。这种严重挑衅大明规则的行为,也是让武将从此再也难以相信朝廷能够为他们作主,致而才会出现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的先例。

崇祯皇帝默认杨嗣昌逼死卢象升这种已经完全离谱之事,不仅让易飞完全对大明绝望,也是让无论是卢象升政敌还是亲厚之人都是一阵心寒,更加的丧失天下文武与军心民心。

现在对杨嗣昌的处分,虽然杨嗣昌在朝可谓树敌无数,但是既然人已死了。崇祯又作出这种绝灭之事,也是让朝中文武无论是何门派,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冰冷。毕竟杨嗣昌再有错,但是起码也是勇于执事,敢于向敌。而且最重要的是,杨嗣昌已经尽了力,更是在兵败之后,自刎以报答了崇祯的知遇之恩。

相比于临阵脱逃致使官军大败的左良玉、贺人龙等,所受的处罚竟然只是象征性的勒令戴罪立功,甚至对于左良玉,崇祯还让内阁拟旨让湖广地方给予钱粮加以安抚,两种情况对比之下,也是让朝廷上下,一片的离心离德。

对于崇祯这种连为国赴难之人的家属都不肯放过的姿态,也是让朝臣们再一次保持了沉默,虽然无人反对,但是都已经在心中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寻找着可能存在的退路。



在京城一片压抑之下,开封城却是低调不起来,几乎是一日数报的状态不断的向北京求救。但是崇祯还能什么办法,如今能用的大军都已经用光了,就连蓟镇防御都是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包括关宁防线在线,大明如今的局势已经是处处漏风,偏偏还四处皆敌。

但是明着,崇祯却是不敢说出让周王弃藩而走,这个把脸面看的比生命还重的皇帝根本不可能主动的向天下宣布,自己根本无力再维持大局。他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周王能够自动带着人杀出重围,到时只要自己稍稍斥责他一通,既能保了脸面也能保存周王这一与燕王系关系最为密切的藩王。

但是他却是低估了周王的刚烈,在朝廷已经无力救援的情况下,周王几乎将王府所有能战之士包括他的儿子们都全部拉上城头。尽管知道决无生还之理,但是在皇帝下令撤退之前,他依然是没有丝毫逃跑的打算。用他告诫诸子的话说便是,高祖立藩王守四方,今皇明蒙难,王室更需以死报国!

在周王这种誓死抗敌的态度感染下,开封城的军心民心也是慢慢安定了下来,而且开封城谁也没有想过,他们竟然可以孤军坚守如此多的时间。不知不觉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城战也是已经超过了两个月,在情况不断好转的情况下,开封城的士气也是逆天的在一步步的上升。毕竟虽然有着百万流贼,一开始看起来挺吓人的,但是两个月下来,开封城依旧没有丝毫动摇,再看到百万流贼,也就成了那么一回事。

虽然士气有些上涨,但是却是压制不住城内外损失都极为惨重的事实。闯军虽然取得了开封城下的大捷,但是在猛攻开封月余依旧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士气也是开始低落!而闯军内部,也是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以李岩为代表的实干派也是开始建言,如今已经是春播之时,若是再错过这个时节,一年的时间就会再次被荒费而过,既然开封急攻难下,那不妨以长久围困为上。

对于这种意见的出现,李自成虽然不耐,但是却也得妥为安排,毕竟打天下他也许比李岩等强不少。但是论起治理地方,他却是差的太远了。但是主攻的声音却是更为响亮,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军方已经打红了眼,更是不肯就此善罢干休!在这种不断争吵的情况下,攻城又是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个多月,这时,就连最为强硬的刘宗敏也是有些撑不下去了。攻城三个多月以来,除了伤亡之后,却是没有其他的任何收获。

在久攻不下时,李自成也是焦燥起来,头一次将目光停留在开封城后那高耸的黄河大堤上!一开封城就在黄河背后,一旦决黄河大堤,势必将开封城完全淹没。但是这又不是他想要的,毕竟开封城给他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对于这座易守难攻的城池,他也是垂涎已久,从心底将之视为已物。根本不愿意得到一座水下城,这也是他一直没有打黄河主意的原因。但是此时,似乎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根本拿开封没有任何办法。而且这数月下来,他更是愤然的发现,自己也是为城内练出数万精兵!每过一天,开封的实力似乎就增加了一份,攻城时一次损失比一次严重,似乎将这百万大军投到开封,依旧都奈何不了开封城,这种极端的挫败感,也是让他心中凶念大盛。本来就是一个乱世枭雄,李自成自然不会为了心中的仁慈而放纵敌人壮大。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急,有一个人比他更急,而且此时,有人早已经开始将主意打到黄河大堤之上了!

第407章孙传庭复出

谁也没有想到,更没有猜到,崇祯竟然如此快的起用了一直关押在大明诏狱的两大人物。5203187也许是崇祯觉得满朝文武都已经不再是国之栋梁,也许是对朝臣已经完全失望。五月初,崇祯也是直接将身处牢狱之中的孙传庭、侯恂,直接叫了出来。

这次崇祯再没犯之前的老毛病,对于孙传庭也保持了足够的忍耐力。没有再象上前一般,话不对耳,对方若是不知收回或者请罪,便直接扔进黑牢。而孙传庭在牢狱之中呆了二年有余,也是大大磨砺了性格,说话已经没有之前的那般冲了。

而候恂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孙传庭那般大的威名,但是在明时,却是一个风云人物。并不是他有多么的牛叉,而是他先后发现了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袁崇焕和左良玉。他们两个都是被候恂慧眼相中,从一介无名慢慢走至天下闻名,史书留名。

双方寒喧了片刻,崇祯也是正式将话题引到开封城,以及已经开始变得糜烂不堪的河南,焦虑不堪的问道,“孙爱卿,官军大败于河南,十数万大军尽没,对于河南,不知孙爱卿有何良策?”

“圣上容禀,流贼虽然势众,但是委实不足虑。流寇围攻开封数月不克,何也?乃开封城众志成城,人人敢战也!而流贼之所以能胜王师,并非他们战力过人,而是我官军之中畏敌怯战之辈为害匪浅!只要解决了官军内部这些视国事如儿戏者,官军所至,必所向披靡!”孙传庭明显也是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功课,此时根本不加思索,便继续道,“眼下局势虽然危急,但却还未到束手无策之时,曹总兵,王总兵的关宁铁骑损失并不大,还有大半战力在。虽然进攻或者不行,但是屏蔽京城安全还是没有问题。只要再让闯贼大折一批人马,局势便可安定下来!”

孙传庭的话也是让一直焦虑的崇祯精神大振,如今朝堂之上,一谈到流寇,便是万马齐暗,一潭死水。如孙传庭这般既能有信心,又能有对策的人根本没有一个,对于放出孙传庭,他更是心中窃喜不已,当下也是急声问道,“爱卿有何良策击败闯贼?”

孙传庭瞥了一眼身边的候恂,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决堤!”

崇祯心中一震,双眼定定的瞪着孙传庭,一时也是说不出话来。虽然崇祯之前对于开封了解不多,但是开封危局以来,崇祯的目光也是开始关注于开封,明白孙传庭所说的意思。决堤也许能够重创流贼,但是开封城也是同样会面临着灭顶之灾!

崇祯目光缓缓游移到候恂身上,却是见到候恂也是一副平静的样子,心中也是了然,两人到来之前肯定已经对此商议过了,达成了一种默契。但是崇祯毕竟不是孙、候二人,他不能象二人一般只考虑军事成果,他也得考虑做出这种事情后的政治后果!

崇祯沉默了片刻,轻声问道,“孙爱卿,若是朕任命你为中原五省剿匪总督,你可愿意赴任?”

崇祯这话的意思,已经是默认了孙传庭的提议,但是孙传庭却是毫不犹豫的拒绝道,“圣上,微臣不愿!微臣愿回陕西,练西北能战之兵!而且微臣方才之言,只是治标。若是治本,微臣有上中下三策,请皇上斟酌!”

崇祯心情更是大好,满朝一帮文武能让他们拿出一个稍微靠谱一点的主意都是不可能,而孙传庭竟然已经有了三个方法,对于孙传庭这种些微的冲撞也是选择性的无视,满面春风的说道,“爱卿请讲。”

话一出口,孙传庭传有些悔意,这时见崇祯竟然没有丝毫怪罪,顿时精神一振,道,“上策,莫过于,微臣在陕西选练精兵,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出潼关而战流贼于中原。微臣收复一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