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人好名,沈昱也不例外。能够亲手经办众多的学堂,必然会让自己之名跟随这些学堂流传后世,也是让沈昱最为的兴奋。若是在大明别处,沈昱估计也是只能想想,毕竟没有一个帝王能够容忍有人控制这么多的学堂,毕竟这些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出来就是为吏为官,无论什么帝王都不会容忍一个人的门生故吏如此众多!但是在镇西军治下,却是根本没有这个问题,镇西军培养的学生都是以培养实际能力为主,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教材。虽然对于这种不侍奉夫子微言晓义的作法不认同,甚至有些抵制心理,但是信奉阳明心学只注重知行合一的沈昱,却也是挑不出来这种教育方法的不对之处,因此也并不是太过于反对。“不过,眼下让百姓先吃饱穿暖才是正事。圣人不也说了,仓禀足,知廉仪。最迟今年下半年,老夫便可开始大办官学了,如今倒不用过急。”各项事情进展顺利之下,沈昱也是心情大好的遥想着。

第457章路在何方

现如今建奴不再是一家独大,镇西军强势击败满清举国大军,虽然伤亡也是巨大,但是却是直接济身为各路窃明者中的龙头老大。建奴退回辽东,仍然不敢停留,防线一收再收,三个月不到,就已经放弃广宁、辽东走廊,退守盘山、营口,盖州一线。

由于防线收缩,兵力扼守要冲。缺乏攻城手段的蒙古人也是屡攻不下,受挫严重。崇祯十四年二月,收获巨大的蒙古人并不甘于撤退,在地头蛇喀尔沁蒙古人的带领下,蒙古大军绕过坚固的盘山防线,从辽河河套绕路直逼辽阳!虽然蒙古人攻城手段贫瘠无比,但是十数万大军进逼已经空虚的辽阳,还是让满清举国上下大震。

盘山防线也是立即宣告破产,各路军马围绕着辽阳与蒙古骑兵展开了生死决战。但是辽阳震动之下,满清的国势更加的危急,而原本就是墙头草的汉八旗军马,此时也是大批大批的反正,甘愿充作进攻满清的主力。在这些攻城经历丰富的汉八旗的带领下,蒙古军队也是直接横扫整个辽阳,将辽东腹地搅的不成样子。

三月初,喘过一口气的满清集结全部主力与蒙古人会战于辽阳城下。已经处于死地的满清大军也是爆发出了他们极限的战力,数万人马压着十数万蒙古联军打,但是已经认清了满清虚弱的蒙古联军也是丝毫不退,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依旧与满清死磕于辽阳城下。

这场大战耗时极久,最终受损严重的蒙古人也是不得不撤退。但是作为胜利者,满清却也是没了追击的力气,这一战,阵斩蒙古人近万,杀伤蒙古更是多达数万,但是胜利者却也是没有享受到丝毫的胜利喜悦。

满清集结起来的数万人马也是有着万余的伤亡,可以说胜利者几乎被这种胜利给灭了族!虽然暂时迫退了蒙古人,但是满清却也是再也无力的守卫如此众多的土地,四月初,满清经过简单的重整,再一次大踏步后退至盛京。

而盛京中的皇家贵胄,也是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全部撤退至赫图阿拉,至此,从一代强盗大享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多尔衮,父子兄弟数十年的征战所得,几乎全部化为泡影,满清完全是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从大汉朝廷坠落到南明永历朝廷的地步,能够控制在手的也只有建州老窝这一块地方。

整个辽东几乎是直接拱手相让,将之贡献了出来。但是地盘小也有地盘小的好处,兵力更加的集中,人手更加的充足。建奴在建州各个方面上都是保持着进攻的势头,将一波波想来捡便宜的蒙古全部击溃。

此时的蒙古联军早已经不是当初誓师入辽东的模样了,当时建奴虽然遭受重创,但是依旧还是有着强大的战力。而且更有镇西军在中间居中调停,这些蒙古人想不团结以对建奴都不行,但是如今辽东几乎全成了他们的跑马场,单单是辽东被建奴放弃的土地和城池中的财富就已经让他们目不暇接了,根本不可能再有欲望去啃已经退进深山老林中的建奴。

而年初镇西军的离去,也让这些蒙古人失去了压制。辽阳之战还好,面对数万集结而来的建奴,蒙古人若是不团结就是死路一条!但是辽阳之战后,被痛揍一顿的蒙古人之所以还敢远远的窥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彻底的摸清了建奴的底细。

虽然会战之时,排在最前的建奴战力十分强大,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战士。他们人数虽然不到二万,但是战力却是可是做到稳稳的压制住蒙古人,而后面的壮丁只需要摇旗呐喊,在后面捡便宜就可。

可以说这些人给蒙古人的伤亡最大,头一波交锋,喀尔沁蒙古就是立即吃了一个大亏,若不是己方人数众多,快速的支援而来,恐怕喀尔沁蒙古直接来个全军覆没都有可能。虽然质量比不上建奴,但是蒙古人却是占据了人数的绝对优势,虽然单兵战力不如建奴,但了不是说建奴真的能够以一抵十!就算是站着不动让他们杀,估计也会杀的手酸脚软。因此,在一开始的巨大的伤亡过后,蒙古人的伤亡也是开始减少。

一直这么熬着,尽管保持着五比十,甚至十比一的交换率,蒙古人依旧挺到了最后。若非最后关头,数千正白旗的建奴突然从侧面爆发出来,估计满清就不是迫退蒙古人,而是当场被蒙古人斩尽杀绝了。

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已经几乎将建奴中能战之辈给耗尽,也是让蒙古人稳稳的占据上风,而且这种上风还在不断的扩大之中。无数的看到满清的末日将至的汉八旗也是每日都有叛变着,清军虽然通过大战训练出一批精兵,但是面对着四面着火的大局,他们也是根本就无力逆天。

顺治的便宜摄政皇叔多尔衮也是一个狠角色,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硬是选择集中兵力,不再试图歼灭蒙古人。多尔衮清楚的明白,面对着已经撕破脸的蒙古人,满清失去了战无不胜的光环之外,对付这些白眼狼,满清的选择并不多,甚至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之全部歼灭于辽东,这才能让蒙古人重新认识到满清的力量,转而彻底臣服于满清。

这个目标,对于人生就是打仗的多尔衮来说,真的下定决心的话,还是有着六成的把握。但是拼着满清最后的元气歼灭这些蒙古人以后又能如何?坐看易飞慢慢恢复元气,然后从容而来,将已经人丁几乎灭绝的满清彻底亡国灭族?而退守建州,也是将这个乱摊子完全扔了出去,毕竟无论是谁得到,哪怕是被胆小而且贪婪的关宁军得到,也好过将自己放在火上烤!

当然,多尔衮也不会坐视着山西慢慢恢复元气。在无法瞬间提升满清女人的生育能力之下,在稍稍稳定了局势之后,多尔衮也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偏远的山区,那里有着无数的野蛮人,他们比建奴更加野蛮,更加嗜血,更加的好战。在这些野蛮人面前,建奴完全可以自称为文明人了,之前皇太极虽然在远征山西之时,也是从山路搜出来一批。但是,多尔衮却是深知,还有数量多的无数的野蛮人还等着自己发掘。

原本满清并不太愿意运用这些野蛮人,毕竟这些人敢战则敢战,但是却是不太听从召唤,而且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但是亡国大祸就在眼前,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既然蒙古人普遍对于来啃赫图阿拉没有兴趣,那多尔衮也是自然将更多的披甲精锐从一线召回,赶着他们全部去深山老林去搜捉这些野蛮人。短短的数月之间,前后便从深山老林中强行掳掠出来近二万的野蛮人,在给他们简单的武器以及皮甲之后,这些人的也是顿时成了一支不可轻侮的大军。

也许面对着无甲又没有锋利武器的野蛮人,建奴完全可以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是一旦让这些野蛮人披甲执锐,这些野蛮人的战力就不是建奴能够控制的住了。因此,虽然到了现在,甲胄绝对比人多,但是这些甲胄多尔衮也不敢全给,而且更不敢在没有战事之时发放给他们,只是将他们整合在一块,在披坚执锐的建奴监视下,进行着常规的军事训练,以备来日大战。

稳定住局势,摆在多尔衮面前也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满清该何去何从。崇祯十三年在山西一战,建奴的男丁就是损失了一半有余,而辽阳之战后,建奴的男丁更是锐减至危险的数字,几乎连种族繁衍都不足的地步。每一个还能拿的动武器的男丁都是被赶到了战场,甚至连十岁出头,只要个头尚可的少年都是被组织了起来,几乎是完全的穷兵黩武了。

而男丁的大量被征召,也是让建奴的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种情况若是在建奴保持着战略进攻的势头上还好,毕竟可以通过掳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大撤退的半年内,建奴完全就是在吃老本,生产出来的食物也是远远抵消不了每日间巨额的消耗。无数的男丁每日都是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每日所需要的粮食更是如同流水一般,每天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照着这种情况发展下来,就算蒙古人不来攻打,甚至易飞也不派兵过来,但是只要维持着这种消耗,一年过后,满清大军就得断粮,而在这之前,普通建奴比如说老人女人孩子就得在这之前全部饿死。到时根本就不是别人来打,自己就把自己折腾死了。

与蒙古人讲和,也许还会有些可能。而与易飞议和,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双方在宁武城下一场大战,双方都是死伤惨重,而易飞的损失更是开建军以来的先河,原本就是不死不休,现在仇上加仇,根本没有一点并存的可能。但是远在山西的易飞一旦恢复过来,而且不用全面恢复过来,只需要能够积蓄到足够两万铁骑远征的钱粮,那就会是满清灭绝的那天!而且让多尔衮更加痛苦的是,以汉人的恢复能力来说,这种伤口也许只需要数月,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年。维持着现在的消耗,是能养活到数万军队,以等到决战的那天,但是接着便是彻底的灭绝。若是不维持这种消耗,那草原上依旧在虎视眈眈的群狼,定然会第一时间扑上来,将试图喘口气的满清撕成碎片!“到底该怎么办?”多尔衮不断的撕扯着脑后剩下的那一小撮猪尾巴,无比痛苦的咆哮道。

第458章报纸

虽然阵亡了数万人,但是相对于山西近三百万人口来说,却只是一个极少的数字。但是事后的抚恤却是让易飞几乎在一夜之间破产,好在陕西方面也是及时送来不少的缴获,这才让山西的发展没有受到丝毫的停滞,依靠着战争红利,依旧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

青龙营与白虎营作为镇西军最具有进攻力的军队,也是这次受创最为严重的军队。尤其是青龙营,几乎是已经被灭了建制,战后统计之下,青龙营只剩下了百余长枪兵,以及数百的火铳兵,完全丧失了建制。而白虎营也是几乎惨不忍睹,全军剩下的人也不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全军不到一千五百人。

这种损失,再加上两营主将先后阵亡,两营基本上已经算是被废了。如今易飞也并没有重新组建两营,而是将两营合并一块,以这些残兵为骨干,重新予以补充,人数已经不是当初的近五千人,而是一下子扩充至近万人!以两千余老兵为骨干,扩充而来的新军大多也是经历过战争,见过血的士兵,对大明官军来言,这些人已经可以算是老兵了。

如今的镇西军治下已经涵盖两省,再以四营兵马统驭这么大的领土,明显已经不够了。一万余人合成的一路总兵也是升级为陕西方面军,张朝阳为总兵官,其中马军三千,步军八千,更是下豁陕西旧军近两万,而陕西官军经过整合后,多余出来的大军也是开拨至山西。而镇守陕西以及威慑还效忠于大明朝廷的宁夏的任务,也是交于了陕西方面军。

而罗立的麾下的玄武营与朱雀营也是再次扩编,其中玄武营秦伟明为山西镇总兵官,规划中的人马将达到一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五千,步军一万。但是眼下步军容易到位,骑兵却是极为稀少,一番筹划之下也是只有一千的血骑划入其内,剩下的编制还需要慢慢征召新军训练。

而朱雀营则是改为选锋军,朱雀营原副将彭易登为总兵官,这支大军则是做为战略进攻部队而设立的,由罗立亲自掌控。本部设在宁武,与山西镇总兵官秦伟明一样,也许可以说更差一些,至少秦伟明步军还能补充到位。而战略进攻部队,自然是只选精锐的老兵,虽然在各地抽选一批,再加上朱雀营的老底子,但是本部步军却是仍然不到八千,考虑到其后他们的敌人也只有明军而已,因此骑兵配置并不高,只有三千人的编制,但是在血骑分身乏术之下,骑兵更是接近于无。只有百人不到的教官,以及一些新兵种子。

而血骑则是没有改变,但是遭到肢解的血骑人数也是锐减,从大战过后还剩下一万五六千人,变成八千不到。这还是张俊卿强烈要求下被保存下来的,不过这些血骑不同于被分解出去的六七千骑,留下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这是最后的战略预备队,也是镇西军只为强大的突击和扬威草原的震慑力量。

对于骑兵,易飞已经不再希望扩编了,至少在陕西发展起来之前,这些骑兵已经足够用的了。毕竟蒙古人已经被震慑住了,而建奴也只是明日黄花,而对付大明的半调子骑兵,如今的规模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数量多的已经令人发指了。

山西因为基础好,恢复的速度最为快捷,大战过去半年,除了平添了许多的烈士陵墓,基本上是没有影响到山西什么。而烈士的家属也是足额拿到了他们应得的抚恤,不会存在因为男丁死亡而造成一家老小衣食无着,进而引起社会动荡的局面。

虽然悲伤,但是日子还是得过。春季里播种的小麦如今长势已经十分的喜人,原本北方各地最长见的粗粮种植如今在山西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生活一天天变好的百姓们,对于细粮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而会花钱的政府,也是将充足的银子再次流传向市场,如今的百姓手中也是多了余钱,各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肉食也是快要在山西普及。猪肉还好些,在干旱少雨的北方,鱼肉却是极为难得,但是越来越多有余钱的百姓们,也是敢于隔上半月一月尝试一下这种可以称之为奢侈品的东西。

虽然穷怕了的百姓更多的是将自己的银子埋在土里,但是数年安静的生活过去,越来越多的百姓也是开始享受着这种生活,开始变得肯将埋在地里的银子拿出来花销,虽然花的并不多,许多人买肉类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多补充一些营养,但是这却在无形中刺激了市场的发展。需求的旺盛,更兼在粮食充足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养殖场也是开始蔓延开来。如今的山西,鸡、鸭、猪肉已经不再是什么百姓不敢奢望的东西了。

各地的戏台子也是开始多了起来,许多忙碌了一辈子的百姓们,也是开始惬意的享受着这种生活。而随着文化的普及,原本全靠各级官吏们维持的报纸销量也是逐年升高,越来越多识字或者家中小孩识字的百姓,也是开始习惯的泡上一杯茶,听着或看着报纸,从上面听到更多的消息,无形中开拓着他们的视野。

《三晋月报》是山西第一份开始印刷的报纸,这份报纸从崇祯十一年就开始印刷,但是却一直是亏本营业。好在这份报纸是官府开办的,而每年亏损数百两银子,易飞倒也是出的起。虽然很多时候坚持却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成功却必须要坚持。从一开始听是两张页面,正反两面,到了如今每份数页篇幅,内容从经济到政治,再到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