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也没想到,看似庞然大物的满清居然崩塌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去年,在看到满清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戮力西征之时,祖大寿还觉得是满天神佛保佑,满清并没有来找自己的不自在。而是全军几乎毫不停留的杀向了山西。

祖大寿当然知道镇西军的战力之强,但是面对着十数万的大军。祖大寿还是忍不住在心中对山西幸灾乐祸,甚至还在猜想着镇西军能够抵挡多长时间。但是他最乐观也是最疯狂的估计,也最多是镇西军与满清打个两败俱伤,在全灭之后,也能让建奴损失惨重。

毕竟驻扎辽东这么多年来,满清的战无不胜,几乎已经烙印在他的骨子里。对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忠诚的对象之分。他在意的只是祖家在辽东的数十万亩良田和在家族下的数万佃农而已,眼下大明愿意承认他的地位,那他就愿意为大明驻扎在辽东抵挡满清的最前线。至于守不守的住,他其实也是没什么所谓。最坏不过于改换门径罢了,反正数万强军握于手,也不怕满清方面吃相太难看。

而且满清一向给祖大寿的感觉都是比大明还有人情味,祖大寿甚至觉得也许投降了满清得到的可能比在大明得到的还多!之所以没有投降,那也是因为大明三百年的余威所震,毕竟大明虽然处处烽火,似乎看起来下一秒就会断气一般。但是这天下十有八九*还是大明的,祖大寿读的书虽然不多,但是也是明白,虽然满清似乎势头正劲,但是只要大明出一能战之将,辽东偏居一隅,却是难以与整个大明对抗。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祖大寿还是不会选择满清一方。如今大明虽然颓势,但是谁又能知道会不会横空出现另一个戚继光?所幸祖大寿的小算盘打对了,大明真的在山西又出现一个戚继光,数次大战也是力挫满清,而这次国运之战更是让原本看起来大气磅礴的满清直接变成了落毛凤凰不如鸡。更是一退再退,一直退到努尔哈赤还未崛起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拦路打劫的地步。时代变了,这是祖大寿的第一想法。

如今他想争功,根本就不是为大明争,而是为了很可能出现的新朝争功。若是在易飞大举东进之下,将一个基本完整的辽东双手奉上,估计家族的富贵也就足以保存了。

祖大寿暗地里看了一遍到达锦州共襄胜举的同僚们,也是满意的发现好象还无人能够象自己想的这般深远。祖大寿手中握着数量最为巨大的关宁军,无论骑兵还是步军都是远超于济辈,再回头打量了一下身边的好外甥吴三桂,这个外甥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武勇之名也是冠于关宁军。他十几岁就敢率二百多人冲击建奴大军,并从这种围困中救出乃父,委实是胆气过人。但是祖大寿肯定不会被这种传言所误,当时也只是一二百人的建奴而已,而且事后更是证明只是一些无甲壮丁,但是这种面对人数差不多的建奴还敢发起冲击的胆略却是在关宁军中仅有此例而已。

而洪承畴被调至辽东,出任蓟辽总督之后,更是对其青眼有加。如今年未至三十便已经高居为山海关总兵了,这也是最为年轻的总兵了,当然不能计算易飞那个变态。虽然吴三桂这个总兵也是有着拉拢自己的意思,但是无论如何,吴三桂升任总兵之后,也是势力大增。不同于其他关宁军将领限于粮饷,吴、祖两家世居辽东,是真正的辽东豪族,吴三桂也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兵力扩充至极限。

而自己与吴三桂联手,足以压制住众多的关宁军将领,牢牢的将辽东大局控制于手。然后所做的就很简单了,只需要保住辽东,观望天下局势就行了,祖大寿从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最大的野心也就是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罢了。但是他看好的好外甥却是不象他看到的那么单纯与听话,吴三桂此时想的却不是保住这一亩三分田,他的野心比祖大寿更加的大。虽然没有争霸天下的想法,但是在乱世之中能够得到一块自己的封地,虽然困难,但是却也不是一件真的无法实现的事情。

只是眼前的辽东能够是自己的用武之地么?建奴,嗯,就是建奴,他们哪里还有利用价值?分明就是一伙等着受死的末路强盗罢了。

“洪督师到!”

一声嘹亮的大喝传来,一个面容慈和的文官也是在一众将领的拥簇下行至了锦州城头。

洪承畴最近心情大好,不仅是这一次朝廷的粮饷送的极为快捷,而且还是足额足量。更因为朝中授首,让他心怀大快!若非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国事为何败坏如斯?这些人位居朝堂之上,却是每日袖手指点天下,毫无建树,而且每日间只懂得弹劾。而且出身西北的洪承畴明显还无法与把持朝政的东林党们打成一片,这些年受到东林党的刁难也不知凡几。而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孙传庭所受的弹劾更是早已经堆积如山!

幸好天子圣明,对于孙传庭没有丝毫责难。对于孙传庭敢行自己想都不敢想之事,洪承畴在叹服之余,也是经常自责对于这个弟子没有好好照料。而当山西镇西军强势进军陕西,直接将孙传庭改革的萌芽扼杀于摇篮!这则消息让洪承畴在愤怒和悲伤的同时,也是从中警醒,为何镇西军会突然之间从蛰伏之际杀入陕西?这必定是山西贼易飞从孙传庭这种行动之中感受到了威胁!这种发现也是让原本对镇西军根本束手无策的洪承畴也是突然燃起了希望,毕竟镇西军也不是真的无敌的!

但是这种认知却是来源于弟子,这委实不能不让孙传庭备感汗颜,但是即使明白了根由,但是洪承畴依旧没有做这种事的魄力。因为孙传庭可以视万古骂名如无物,但是这并不代表洪承畴也能做到这步。

要说这两师徒还真是师徒,历史上洪承畴降清之后,家人子女,甚至连其老母都是与之断绝关系。洪承畴在再无退路之后,也是把全部心思全部用于帮助我大清统一天下的伟业上来,真正的一条路走到黑!既然天下人都骂我洪承畴是满清的奴才,那我就将天下人都变得满清的奴才,我看你们还怎么骂?

而如今的洪承畴并没有人逼他到这一步,因此,到目前为止,他依旧是十分的慎小慎微。但是关宁军将领们个个蠢蠢欲动,他又岂能不知?但是在对比了双方实力之后,洪承畴也只能是喟然一叹。

而这次关宁军还请他发号施令,但也只是给他些许面子罢了。若是他还是如同之前的慎小慎微,不同意这些关宁军将领出击,估计下次再想号令他们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但是他也不想再禁锢这些关宁军将领,好不容易他们能够涌现出战意,而这与他的职责也是完全相符的,收复辽东,青史留名,这是何等的惬意?!

“大军出征!此次定然要收复辽阳!”

看着一众将领期待的目光,洪承畴第一次觉得这个蓟辽总督有了底气。缓缓抬起手,坚定的指着辽阳方向,用力的喝道。“谨遵督师令!”一众关宁军将领顿时应声如雷,士气高昂的应道。

第461章愤怒的多尔衮

这种‘进攻’也是开关宁军创立十数年的第一次,不再是如同乌龟一般缩于城池之中。敢于主动出击,这也是一支军队已经开始有点强军的意思。但是关宁军的这次主动与其说是出击,还不如说是捡便宜好听点。

关宁军一路上根本未遇到丝毫抵抗,毕竟蒙古人虽然将辽东草原祸害了一个遍,但是对于驻守城池没有丝毫的兴趣。而且他们都是知道镇西军根本不会允许他们长期占领汉人的城池,因此在饱掠一遍后,再对赫图阿拉试探性的攻击了数次无果后,众多蒙古联军已经心满意足的带着巨额的收获返回了草原。

八月中,一路上慢的如同乌龟的关宁军也是顺利的收复了十数年只能看着的近在咫尺的广宁,而前锋却也是已经到达满清数月前还组织防守的盘山防线,但是如今早已经空无一人。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撤退的满清,显然都不会对带不走的包衣手下留情。正值酷暑,无数横七竖八的尸体更是早已经腐烂的发出无边的恶臭,望之如同鬼域!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大部分人不明白瘟疫是如何产生的,但是却并不包括军队。虽然军队了解的比普通人稍稍多了那么一点,但是却也是知道大批尸体腐烂是最危险的。因此,关宁军也是远远的停留在盘山防线数十里外。不过有了这种收获,他们都是已经心满意足之极,这次‘出征’伤亡并不大,甚至连中暑这种非战斗减员都寥寥无几,关宁军每天清晨上路,一个时辰后便扎营休息,到了下午天色凉快之时,这才再继续缓缓上路。

这种推进速度虽慢,但是胜在安全,而且扎营也是能够让大军都有安全的感觉。这战毕竟只是将领们来捞功劳的,如果非战斗伤亡太多,那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算上烧火的火夫被烫伤烧伤在内,全军死亡一共六个,受伤只有寥寥的十余人。七万余大军伤亡只有不到二十人,却是复土数百里,‘收复’城池数十座,这种武功绝对是开大明建国以来武功之最了。

镇西军是厉害,但是镇西军收复几座城池?一座都没有!这是关宁军上下都最为津津乐道之事,能够压得至少表面上是压了镇西军一头,关宁军也是觉得十分的满意。

不过,也不是人人高兴,起码蓟辽总督洪承畴就高兴不起来。本来他就觉得自己已经是够谨慎了,但是却是意外的发现,这些关宁军的谨慎却是远远过于自己。说实话,每日送向京城的报捷文书,洪承畴都是捏着鼻子写上自己的名字。

也亏的这些关宁军能够写的出来,什么广宁城下,与数万满清铁骑激战数日,各军戮力向前,直杀的建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种惨烈的想象战已经不算什么了。

如今的关宁军的奏章已经升级到,关宁军的武功已经威震寰宇,建奴如今一看到关宁军的旗帜就直接望风而逃,如今横扫数十城,城中建奴远远的探听到战无不胜的关宁军大架光临,直接就弃城而逃!

但是关宁军还是十分的低调的将缴获一笔带过,而缴获的首级更是直接略过不提,也根本没有提的可能。别说真级,就算是想杀良冒功,这会儿的辽东也没有良民给他们杀了。

不过,总体上可以看出,关宁军士气高昂,而且成果显著,月余连下数十城。这种武功就已经让所有人都能相信关宁军的实力了,至于其他,朝廷和关宁军大家心中有数就行,反正皇帝又看不懂其中的猫腻。

大军行至沙岭之后,一些要求低的关宁军将领就开始建议见好就收算了。这次收复国土之行,就至此为止了,反正不过是武装游行而已。而且战线拉的越长,关宁军的补给也就越是艰难,毕竟通过的地区都是无人区,既找不到足够的夫子来代替军中辅兵为大军拉物资,而且沿途的消耗也是太大了一点。这种想法也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毕竟再向前走的话,就真正进入辽东平原了,就算满清遭创极为严重,但是却不是没有一点能力将斥候探到这个位置。

换句话说,那就是再向前,遭遇建奴的可能性就大了不少。当然了大家赤心为国,也不会惧怕建奴,但是一旦战事大起,关宁军势必会有所损失,现在不挺好的么?已经收复了这么多的国土,战功也是已经捞的差不多,就不用再行前冒险了。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军中也是颇为流行,许多势力不足的关宁军将领也是力主如此。

但是一干势力大的,如同吴三桂与祖大寿,这些人要么是对于大明已经不抱什么希望,要么就是有着其他的目的,比如说等易飞到来之时尽可能的多取辽土献上,这些的辽东才卖的起价钱,他们会受到易飞另眼相看的机会也要大的多。

洪承畴虽然没有想过将辽东打包卖于易飞,但是文官好名这个缺点洪承畴自然是不能免俗。在他看来,建奴先在山西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元气大伤的建奴再被蒙古人狠狠蹂躏了一遍,如今的实力估计已经达到新低。若非赫图阿拉尽是些穷山沟子,说不定这次直接就将在辽东被除名。因此,继续进军危险根本没有,但是收获却是会大的无法想象!若是在自己任上能够完成历任蓟辽总督都未完成的收复辽东,洪承畴估计在青史上自己的大名一定会流芳千古!

因此在上层或者说真正的实力阶层意见一致之后,其他关宁军将领的事都不叫事。九月初,在沙岭安度了酷暑之后,再次接受了后方无数的粮草补给之后,浩浩荡荡的大军也是趁着秋高气爽之际,昂然跨过沙岭这个明军二十余年来的伤心岭,直直的向着几乎被打成一片白地的辽阳卫而去。

秋意飒飒,天高气爽,这种气候十分的适合行军,而经过洪承畴细心的将各种利弊分析给关宁军将领之后。这些意示到无论如何都是有赚无赔的关宁军将领们也是再次打起精神,信心满满的准备随着他们神机妙算的总督大人去完成这大明第一功!

不过,也确实如同他们的总督大人所说的一般。满清几乎根本就无力他顾,几乎是没有丝毫的骚扰便挺进入鞍山一带。这时距离辽阳已经近在咫尺了,关宁军的士气也是更加的高涨。毕竟自万历年后,明军除了游击战专家毛文龙,就从未有军队尤其是成建奴的军队来到距离辽阳如此近的地方。一想到复归辽阳这个辽东心脏后朝廷的赏赐,所有人都是心头发烫,似乎无边的赏赐已经从天而降。

士气的高昂也是注定了关宁军行军速度的快捷,根本没有军官喝斥,听到收复辽阳之后,人人便可拿到五两银子这种巨额赏赐之后,所有明军都是如同红了眼的赌徒,恨不得下一秒就出现在辽阳城中!是个人都知道辽阳根本就没有任何建奴,这种辛苦跑上一躺便能得到近半年饷银的好事,多少年才能碰上?

九月十七日,一路狂奔的关宁军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到了巍峨的辽阳城。但是让他们感到愤怒的是,他们竟然突然看到城头上还有着花花绿绿鲜艳的旗帜,与建奴打交道一辈子的他们自然不会不知道,这是满清八旗的旗帜。

出现在他们心头的愤怒甚至一下子压倒了他们对于建奴的恐惧,不过这种愤怒不是针对满清八旗的,而是针对他们上官的!要不是他们信誓旦旦的保证根本不会见到任何满清八旗的军队,他们怎么会跑这么远来到辽阳城下被人痛打?在这个时刻,不仅下面的小兵蒙了,甚至连上层的将领们都是完全蒙了,满清八旗出现在这儿,也是让他们完全意料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有些将领这才想起来,时不时有斥候不归,原本以为他们迷了路,如今看来必定是早已经遭了建奴,不是大清骑兵的毒手了!

不过,下面小兵的想法,这些将领根本不会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当一回事。如今满清遭创甚重,居然还敢出现显摆,这也是让众多的关宁军将领跃跃欲试,与满血状态的建奴打上一场,他们自然是不敢,但是对方的血槽基本上只剩下最后一丝了,还怕他们逆天不成?就算还是会被打上满头包,但是只要自己能够真正将他们打上一拳,那关宁军就能获得终结满清的美名,何乐而不为之事?看到关宁军见到八旗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竟然没有选择立即掉头就跑,亲自领军前来的多尔衮也是一瞬间的迷惑,但是随即也是明白了关宁军的想法。若是不明白也就算了,既然明白过来,多尔衮第一印象是愤怒,无边的愤怒!连一向跟乌龟一般的缩着头的关宁军都开始觉得大清好欺负了,是可忍熟不可忍?!多尔衮是来抢劫的,毕竟关宁军一向是肥猪,那种既容易杀又肉多的存在,而大清如此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