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镇西军大举讨伐之前的老恩主满清,尚可喜也没有太多的感慨。毕竟当年他也是活不下去这才投的建奴,若是满清一直这么顺风顺水的行下去,那他大概也是只能当他一辈子的顺智王,但是突然出现的易飞却是让这种原本似乎一辈子也不会变的情况出现变化,如今能够及时脱离满清,也是他这种极会两头下注的人才能够做的到。毕竟远在两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与镇西军暗中来往了。

对于这些粮草,尚可喜根本没有一点贪念,他心中十分明白,这只是易飞的试探罢了。而且水路运的应该并不多,陆路上的才是大头,已经一心反正大明的他根本无心也无胆吞没易飞的东西。毕竟只要易飞愿意,他完全可以集北方数省之力打造出一支坚不可摧的水师,到那时候,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只要易飞一心要抓到他,那他就绝无侥幸心理。与一个国家拼消耗,也许只有建奴才有这种好运气,碰上已经完全没落的大明。

对上易飞这种新兴集团,他根本一点机会也没有。若是易飞早出来十数年,估计皇太极也根本没有什么蹦踏机会了,因此对于能够受到易飞的接纳,他是根本没有一点反抗的心思的。而且一门心思的投效于易飞,更是详细的将他对于辽东的了解也是完全绘于地图之上,及早的呈给了易飞。也许这对于已经祸害过一次辽东的易飞没什么作用,但是却是一种十分明显的政治投效的方式。



赫图阿拉。

对于镇西军的大举东进,虽然如今建奴的‘蛮子城’也是因为辽东一片残破而损失了大半,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明朝京城的细作依旧十分及时的将消息传递给了多尔衮。虽然消息传递到辽东之时,镇西军已经在出发的道路上了,但是能提前一天知道也是好事。

依如今的情况来看,满清根本已经无力应对如此规模的大举进击。无论男丁数量还是族群数量,都是已经降到危险线之下了。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多尔衮也是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唯一不同的却是,那是多尔衮已经入关了,已经牢牢掌控住了京城,虽然因为大举南征,无论是征战还是行军,特别是南方对于建奴委实是太过于水土不服,军中非战斗伤亡极多。南明的抵抗依旧强烈,满清各条战线都是颇多损失。满清同胞原本剩下的只有四万不到男丁,眼看着不断的胜利已经快让满清人灭族了。

但是多尔衮却是得到了另一股战力的投效,那便是无数投降而来的汉人军队。他们主动的替满清承担了所有伤亡,让满清太君们可以安全的呆在后方,只是打出旗号督战就行。在汉奸军队的帮助下,快要被胜利给弄的全族尽灭的满清硬是在最后关头挺了过来,靠着督战改编为绿营的汉奸军队攻城掠地,满清成功的将伤亡大大的降低下来!

但是如今的满清根本没有能力再驱使汉奸军队继续效力了,甚至连养活他们都做不到。到了现在,满清真的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向北进入漠北?这个建议刚刚出现在脑海就已经被多尔衮给放弃了,虽然漠北蒙古人都是满清的手下败将,但是多尔衮相信,一旦他们看到自己一副虚弱的样子,这些已经完全被打的失了胆的蒙古人,还是会嗷嗷叫着扑上来报仇的。

向东进入朝鲜?这个建议虽然有着可行性,但是也只是将灭亡的命运延长一段时间罢了,毕竟过惯好日子的满清同胞们,根本无法再忍受在山沟沟里面跟明军打游击战。而且一旦他们败退朝鲜,镇西军尾随而入后,估计这些年可劲修理的朝鲜人也是会立即号哭着来迎接他们的解放者。有了当地向导,那地形不熟悉的满清大军根本就无法逃脱被一个个砍了脑袋!

向南进入大海?这更加是

一个疯狂的想法,若是进入大海这么容易,当时的后金早就浮海杀了一直在自家门口转悠的毛文龙,根本不会让他一次次领着一群叫花子,趁自己不在家时,跑到自己家里抢劫了!

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了。多尔衮也是一片的迷茫,难道满清真的是走投无路,灭族之祸近在眼前?可是自己不甘啊,自己才当了多久的摄政王啊?不,才当了多久的皇帝啊!虽然名义上是摄政王,但是实质上与皇帝根本没有差别!有没有哪个摄政王能够做到自己这一步,让小皇帝给自己铺床,然后让小皇帝自己将其母亲送上床来?

虽然多尔衮并不喜欢女人,但是却不代表他不会报复一下皇太极多年以来对自己的压制!多尔衮甚至有一种报复的快感,毕竟当年自己母亲被皇太极等人逼死之时,自己也是只能在旁边为皇太极叫好,不然后果他实在不敢想。

“主子,蒙古人十万大军已经集结于抚顺所。如何应对,还请主子示下!”多尔衮正在胡思乱想之下,一个亲卫也是快步走来报道。“来人!立即将这封信送于蒙古人,他们见到信后自然会勒兵不前!”多尔衮定了定神,将一封已经写好的信拿了出来,然后盖上了大印。但是看着这个刻有‘受命于天,即告永昌’八个大字,多尔衮却是迟迟没有封住信口,只觉得心中一阵阵的发苦,他清楚的记得,这是他在崇祯七年打败了察哈尔林丹汗后,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与他的老婆苏泰来降时带来的。可惜的是,他如今的局势与额哲几乎一样,这东西无论如何也是保不住了。

第481章顽抗到底

多少年了,蒙古人在女真人面前也只有跪地的一途,但是如今情况终于改变过来了。看着原本不可一世的女真人竟然真的跪伏于地,瀚不离还是久久不能相信自己原本一个兵力不过千的小部落头领,居然也有这么一天。

“贝子罗格浑,清武郡王岳托长子!这是我大清摄政王的亲笔信,摄政王愿率族人归顺,并将传国玉玺奉上,只求能息晋王雷霆之怒,放我族一条生路。”来人恭敬的回答道,将一封请降信双手奉上,头深深的埋了下去,免得让蒙古人看到他藏于眼睛深处那一丝无边的怨毒。

岳托一系一向与多尔衮一系不睦,追其根由,也得从努尔哈赤时代结束时说起。皇太极的两白旗根本就算加上下三旗阿巴泰的镶蓝旗,算起实力来也就堪堪与掌握两黄旗的多尔衮兄弟势力相当,谁也耐何不了谁。但是在正蓝旗中立的时节,当时的正红旗旗主代善与时任镶红旗的岳托二人联手,却是一下子将多尔衮给比了下去。让原本老奴指明的继承人多尔衮只能黯然认输,并且主动向皇太极示弱。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皇太极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将多尔衮的两黄旗变成了两白旗。在主政的十数年间,更是将多尔衮的两白旗诸多精锐抽调而出,进一步拉开了与多尔衮的实力差距,让多尔衮问鼎汗位的梦想变成绝望。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能和岳托的关系和睦那还真是见了鬼了。这次罗格浑的到来,未尝没有这种借刀杀人的想法,易飞同意了那是多尔衮英明过人的结果,易飞若是杀了罗格浑祭旗,那也只是罗洛浑无能。这种双输的事情无论轮在谁的头上,相信都不会觉得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但是罗格浑却是没有其他道路可选,要么他一人死,要么他的家人子女统统被杀个干净,估计宣布此事之时,多尔衮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只等他拒绝了。

听得罗格浑的话,瀚不离也不敢自作主张,立即命令斥候向各路蒙古大军通告情况,更是早早就飞马向正滚滚而来的易飞亲率的大军报信。事情果然如同多尔衮预料的一般,数路齐进的蒙古大军,与原本已经丧胆的关宁军都是同时停了下来。唯一不同的是蒙古人依旧形成四面合围的进攻姿态,但是关宁军却是原地开始筑建营寨。

虽然易飞的命令极为严苛,但是数十年的建奴对于关宁军的威压却不是一纸命令就能抵消的,尤其是这种靠山还未到之时,关宁军的胆气根本发挥不出来多少,能够硬着头皮驻扎在战斗一线,就已经是远超水平发挥了。

不过一切都是十分安全,满清方面根本就没有调动大军出来迎战的意思。毕竟在赫图阿拉这种地形复杂的地方,也许还能多抵抗一会儿,若是出来野战,估计蒙古人就足以让其匹马不得还了。

崇祯十五年三月中,一路跋涉的镇西军大军也是终于来到了抚顺卫,在这个被建奴第一个屠杀的卫所之中。十数万汉、蒙联军也是齐集于此,蒙古包与镇西军的行军营帐也是连绵到看不到的天边尽头,无数的骑兵不断的往返巡视,谁也不想在这种胜利在望的时刻被满清偷袭。

“罗格浑贝勒,回去告诉你主子。在你们全部族人从赫图阿拉迁出前,不要给本王提任何条件!本王不想讨价还价,要么立即缚体出降,要么,本王自己率大军将你们一个一个拿下!”易飞并没有胜利者趾高气扬的模样,相反语气十分客气,但是话语中的强势却是不容置疑。

“大王,我们只是想要一个保证罢了。如今我们族人只有十数万人,而且多为老弱,已经再也不是天朝的对手。上天有好生之德,王上又何必赶尽杀绝?”如今易飞的气势已经完全不是罗格浑能够抗御的了,只是站在易飞面前,他就觉得浑身颤抖,但是事关族人的生死存亡,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哀求道。

“本王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你在这浪费口舌,回去告诉多尔衮,本王的意思只有这一条,要么自缚来降等候处置,要么就一战吧!本王只给你们一天时间,在后日太阳升起之时,你们若是没有作出决定,本王就当你们拒不出降!”易飞摇摇头,直接起身而去。

对于罗格浑的上天有好生之德,易飞心中只是冷笑,真的如此的话,辽东的汉人又怎么会在短短数年间,便从五百余万一下子锐减至三十万不到?抚顺大屠杀,复州、盖州,金州,铁岭这些地方,哪里不是留下了建奴无数的血腥?如今事到临头,这才想起上天有好生之德?那置辽东数百万汉人的怨魂于何地?置历年来死于建奴刀兵之下的汉人于何地?以德报怨,根本就不是道德高尚,而是对本民族的不负责任!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才是震慑一切敢于冒犯自己民族的不二法门。谁敢趁汉人虚弱而冒犯汉人,那等待他的只有身死族亡一途,如此血杀而过,还有多少游牧民族敢于再次南下?除非他们能够保证将汉人除根!否则就避免不了汉人的再次兴起!

如是再三,就算没有科技上的领先,游牧民族对于中原花花江山,就不会再是如同看成一块肥肉,有机会就来咬一口。他们就会在再次生出贪心之前,认真的思索这种行径的可行性和危险性,再不是随便的如同逛自己后院一般,你来我往,能抢一口是一口。因为汉人总是会自欺欺人的进行以德报怨,他们也就根本不担心会被清算的后果,这样谁会能够按捺住自己蠢蠢欲动的贪欲?

所以在易飞看来,虽然自己说的十分模糊,甚至给了多尔衮一线希望。但是只要他真的带着族人走出赫图阿拉,那等待他们的依旧是一场屠杀!而且这一次,易飞也不打算放过任何一个女真人,哪怕是为此耗费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不为其他,只为立威!



毕竟罗格浑回来之时,也是有一个汉人使者随行。毕竟易飞的态度似乎有意受降,那派一队使者前来,也是礼尚往来而已。不过,汉人使者不同于罗格浑,似乎根本没有一点保密性,沿路更是不断的用满语向这些满清族人宣扬晋王有条件的同意他们的投降。

虽然对于这队汉人使者如此的无礼,但是罗格浑却是没有敢于立即执法,毕竟他还不知道多尔衮的心意,更加不敢冒着和谈失败的危险悍然杀了汉人使者。若是这般,那就是真的与易飞完全撕破脸了,直接进入不死不休的局面。

“易飞就是这般说的?”在安置了汉人的劝降使者之后,多尔衮脸色一片冰冷问道。

“回主子,易飞确实这般说,奴才也是一字未改!”罗格浑低着头,努力维持着声音的平静,不让自己的怒气散发出来。

“看来,他还是不肯放过朕啊!”多尔衮轻声的道,声音低的连面前的罗格浑都听不清楚,也许最后的疯狂吧,多尔衮也是强迫小皇帝再给他上了一个皇父摄政王的名号,如今的他也是可以公然的称朕。

他虽然猜不出易飞的真实目的,但是依照易飞如此说,那他肯定是有意放过满清一马,毕竟汉人一向喜欢自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德报怨这种让草原上的狼群嗤之以鼻的事情,居然也是在汉人中大行其道。

但是多尔衮却是绝对不是接受这种任人处置的命运,就算易飞真的肯放满清一马,那也仅限于满清的普通族人罢了。毕竟易飞的话里,根本就没有提过他们爱新觉罗家族之人会被如何处置。在多尔衮想来,他们这些爱新觉罗家族之人,肯定会被杀个干净,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去降?为了一些奴才把自己的命搭进来,那绝对不是多尔衮愿意看到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些奴才本来就是应该为主子去死的,让主子为他们换来生的机会,那简直是荒谬绝伦!

既然前路已断,多尔衮也是放开了胸怀,命运已经注定,如今已经不是能够战败汹涌而来的十数万大军的可能了,而是如何在最后给联军造成更加多的损失。就算爱新觉罗家族注定要灭亡,那整个满清都得为之陪葬!很快动员令,也是下达到了所有极度殷切盼着招降的普通满族人手中。面对着这种突如其来的命令,所有人都是心头一片冰凉,根本弄不明白,为何汉人都已经同意不打了,多尔衮为何还如此的固执,非要拼个鱼死网破?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数个汉人的头颅很快被挂在了赫图阿拉的城头上,一下子让所有满人认清了他们主子抵抗到底的决心!

第482章

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一个好的统帅不应该让士兵过多的损失在无谓的环境之中,在耐心的等待了一日一夜后,易飞也是终于等到了已经在想象中的答案。而早已经集结好的大军也是开始享受着早餐,利用这最后的时间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武器装备,等待着总攻命令的到来。

在易飞宽度超过十丈的超大型大帐之中,镇西军文武与蒙古一众汗王与他们的麾下勇士也是齐集一堂,虽然人数已经高达近百人,但是却是丝毫不显得拥挤。人人士气高昂,望着居中而坐的易飞,只等最后命令的下达。

土默特部,喀尔喀蒙古、喀可沁蒙古,以及原本满清铁杆科尔沁蒙古,漠南蒙古诸部已经全部到齐。他们依次居右而立,身后站着的则是他们的各个将领。左侧则是以罗立为首的镇西军文武,人数更是有着数十人,在他们下方则是以祖大寿为首关宁诸将。不过相比于北京,这次关宁军也是多了一人,那便是吴三桂,对于吴三桂,易飞有一百个理由不相信于他,更有一百个理由要把他一定带在身边以防不测。

令吴三桂等有些难以置信,而又有些放下心来的是,大帐内竟然出现了大清的三顺王这一尚可喜。尚可喜于二月底已经浮海抵达新义州,更是马不停蹄的押送着数十万石米粮前来抚顺,效率比之在满清之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收留尚可喜,镇西军内部也不是没有反对声,但是易飞的回答只有一句,水面作战你们谁能胜任?一句话就将一众文武的置疑声给压了下去,虽然他们个个战功彪悍,更是自信陆地无敌,但是对于茫茫大海,他们都是怀着一种深沉的敬畏。虽然他们对于易飞如此用心于水师这种辅助军力有些不解,但是他们却是不会置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