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不下,军管也是最适合于眼前的行事。

南京既下,江苏基本上可以说是传缴可定。

数日以来,彭易登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某府今日递上降表,某某县上表请安。当然,也是有着许多不开眼的府县,但是这些顽固份子下场却是更加的悲惨,南京城中的数万降军就是一群蝗虫,只要他们攻打城池,那城池被破当天绝对是一场灾难。

虽然鼓易登不想这样,但是却也明白,乱世之中,对人心最大的威慑还是杀戮。只有血杀一大批旧秩序的维护者,才能让新秩序推行更加的顺利。而这种事,镇西军来做并不好,也只能交于降军来做。

因此,镇西军在背后压阵,降军冲前攻城掠地,对于敢于抵抗的城池,缙绅阶层也是在城破后尽数被杀戮一空。江南不比北方,大明到了如今,绝大部分的财富都是集中于江南。任何一座小城的财富,可能都顶上的北方的一个府。

而事后的分成依旧是三七开,镇西军不用出力,拿却反而是大头,但是这些降军却是不敢有任何怨言。毕竟在他们前方,还有无数的城池等着他们掳掠,分成虽然少,但是胜是可以分成的数量多。每次出征都会赚的盆满钵满,这些降军也是自发卵足了劲向前冲。而镇西军只需要坐镇于南京,等待收成就可。

当然,彭易登是绝不会允许屠城之事发生,军队需要杀戮来发泄他们的戾气,镇西军也是需要杀戮来铺平整合全国。不将大明朝原本的精英,如今的蛀虫——缙绅阶层全部清理一遍,那任何新政的推出都会受到极大的阻力。这是关乎未来镇西军的战略问题,根本容不得有丝毫的妥协。如今有这些降军冲在前面,这些出生南方,最为适合南方征战的前驱在前,镇西军也只需要在后面吃成果就可。

既可以减轻军费开支,又可以让江南缙绅阶层快速消失,又可以让南方对北京始终怀有畏惧,实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月间,各地降军数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十五万,在一万关宁铁骑和一千血骑的压阵下,快速的向着江苏各地、浙江、江西蔓延开来,每日间都有无数的舟船运送着掳掠而来的大批粮草和钱财,不断的沿着长江航线向北而进。

对于各地投诚的官员,一般情况下都是会予以留任,但是却是让其推行镇西军的士绅一体纳粮,遇到缙绅阻挠和反抗,然后大兵镇压,然后再推行,再镇压。

隆武元年,这一年完全与大明的年号一样,无日不战,无日不反。镇西军以其强力的武力很好诠释了隆武的含义,这一年也是被历史书上称为血腥的一年,许多后世的学者也是十分痛心的指责这种杀戮对于文化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摧残和压制。这一年是属于武人的,这一年是属于杀戮的,整个江南的缙绅也是数量快速的下降,一年的**和杀戮下,整个南方的缙绅十不存一,完全的失去了崇祯年间对于朝堂的无比巨大的影响力。

第496章坚城扬州

江南的抵抗时间最长的便是扬州,这一点就算是对扬州坚城有心理准备的易飞都没有预料到。

从三月初到达扬州城后,汤和的一千步骑军轻松的击灭黄得功的数千精锐,原本连统兵南征的罗立都觉得扬州已定了。但是谁也没想到,黄得功的失败却是成功的造就了另一人的辉煌,那便是原本的江阴典吏阎应元。

带着几百壮丁前来协防扬州的阎应元一开始并无人重视,包括同为文人的史可法。经过大明朝崇祯以来的以文治武的失败和破产,不仅让武人看不起文人,甚至有些开明一些的文人自己也是有些觉得,没经历过战争的文人,只靠纸上谈兵那根本不是打仗的料。

因此,阎应元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史可法在反思之后,也是觉得应该多听听武人的意见。毕竟仗还是要他们来打才行,因此对于黄得功埋伏计划,史可法也是十分赞同。毕竟在他看来,数千人在那处险峻的要害之地设伏,就算是不能将之先锋吃掉,起码也是能够力挫山西贼的威风。当时,位低言微的阎应元也是当面表示过反对,他认为镇西军善长火器,更兼野在浪战天下无双,谨慎守城才是上策。更是当众断言黄得功此次必然不会有太大收获。

虽然当时直接被史可法训斥了一顿,但是却也是让史可法记下了这个不一样的文人。但是事情的发展却是与阎应元所说的极为相似,这不仅让史可法对其另眼相看,而且黄得功也是放低了姿态,更是将之请入了决策圈。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在南明危亡之际,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同东林一般打着卖城卖地的主意。也是有一些人会放弃他们的偏见,只是单单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战,为了信仰他们可以容忍和团结更多的志士,而史可法与黄得功与阎应元就是这一类人。

阎应元入决策层之后,也是提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提过的大胆提议,那就是对于镇西军攻城办法的破解之法。不同于其他武将从来不关心自己军队以外任何的东西,阎应元不仅对于镇西军从崇祯七年到如今的战例都是一一收集,更是对于镇西军以往攻城的经过也是专门整理过。

他也是从中得到一个经验,那就是镇西军对于火药的运用已经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不同于别的人一提到镇西军攻占北京时,都是传言使用了仙术或者妖术之类的法术,这才能够在一天内挖塌城墙。但是他对于这种认识是嗤之以鼻的,他更愿意相信这是镇西军经过改良过的火药。虽然如今他也是不知道镇西军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但是这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破解。

从他收集到的一场场攻城战中,他也是敏锐的注意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正常穴攻都是向下塌陷,但是镇西军的穴攻却是无一例外向外猛的飞起。而且还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这种情况倒有些类似于过年时用的炮仗,阎应元也曾摆弄过,但却是更加的迷惑了。就算用最大的炮仗也别想将一块砖炸飞,他曾经在一块一尺方圆的石头下埋满了能找出的最大的炮仗,但是数百炮仗却只是让这块不厚的圆石晃了晃,别说炸飞,就算炸烂也是完全做不到。

通过这种实现他觉得,若是想炸飞城墙,别说挖出一个不大的口子装填炮仗,就算城墙下面埋的全是炮仗,也根本别想让城墙晃动一下。而装填火药,更加是一个可笑之事,他自己用的数十斤火药,也只是产生了一团比较好看的烟花罢了。嗯,要说效果,还是有的,将圆石都熏黑了。

虽然不明白镇西军是如何做到的,但是既然这种场面只能是火药弄出来的,那破解起来就不难了。只要有足够的水,就可以将之彻底掩没。对付火药,那倒有的是办法,而且对方穴攻,也不是完全无法破解,只需要在城内挖上一块池塘,里面的水不用太多。再放一眼耳目聪灵之人小心监听地下,一旦发现对方穴攻的方向,那便迅速的安排人反挖穴洞,然后引水灌之就可。

而且从孙传庭在西安城下的战斗,阎应元也是得到了一些启发,他发现,在城外驻兵也是可以十分有效的牵制镇西军。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纵观镇西军起事以来的所有攻城战,孙督师的这一战,绝对是镇西军损失最为重大的一次!

镇西军来的非常快,几乎在黄得功刚刚败退回城,镇西军便出现在扬州城外。但是阎应元还是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他的预想,比如说在城外挖掘壕沟,尤其是要挖出来一条足够深的壕沟,方便看到镇西军可能会出现的穴攻。

而扬州不比西安,扬州城外便是长江,这里的土质十分疏松,挖掘地道坍塌的可能性也是极大。而且土壤中的含水量也是极高,说明白点就是极为的潮湿,对于火药的运用明显是十分不利的。而扬州三面环水,也是占着水师的极大便宜,只要镇西军没有强有力的水师牵制,那么依旧在外横行的镇西军就会发现,扬州是一个多么难啃的骨头!

而事实也是确实如此,只能集中兵力于北面城墙的镇西军面对坚固的扬州城,确实没有什么办法。第一天填平护城河就让镇西军损失惨重,足足伤亡百多人,却只是填平了不到三分之一。但是与长江相通的护城河,随着从长江引来的江水的不断冲刷下,再过一日这三分之一的劳动也不一定能够保的住。

面对着如同乌龟壳一般的扬州,罗立也是感觉到了对方的难缠,对于速战速决再不抱任何希望。而是规规矩矩的准备修筑高台,用火铳压制城中的反击,再缓缓准备攻城事宜。数日之内,高台也是不可扼制的一步步变高,但是城内也是快速调整了策略。显然对于镇西军这一手绝活也是有着深刻的了解,不多时,一个个用石头彻成的步兵防御台也是不断的出现在城头之上。这个防御台并不高大,而且显得十分的简陋,但是对于铳子的防御力却不是盖的,至少单单靠火铳是绝对打不烂这些石头疙瘩。

这些防守严密只留下射击口的防御台对火铳造成的麻烦不是一般的小,百多步外,射中射击口内受力面积只有一个人头大小的守军,这种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起码说,镇西军火铳兵大部分都是没这个本事,而且火铳兵一开始射击,这些守军就会蹲下,更是让火铳兵根本找不到目标。

但是一旦填壕的降军出现,那么迎接他们的就是一轮轮致命的打击。虽然这个时候也是他们受到打击之时,但是相比填壕部队的损失而言,他们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如是再三,罗立也是只能断然放弃了火铳压制的计划,开始与守军打一场正规的攻防战。

一批批降军开始四处伐木,制作攻城器械,而在这段时间,穴攻也是没有闲着。虽然扬州城土质松软,但是镇西军的穴攻所挖掘的地道并不宽,再配合木头支撑,土质松软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因为护城河横恒在前,他们也只能比以往挖的更深,经过一天多的努力,他们也是终于在罗立的期待下到达了城墙之下,但是不等他们壮志成酬的点燃火线,突如其来的渗水也是让他们个个亡魂皆冒,撒腿就往回跑。

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地道里面不断渗的水也是让穴攻完成失去了作用。而且因为渗水,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便即坍塌,也就是说,他们费心尽力挖掘一天的成果也是被轻而易举的给破除了。

再看看四面城门口都是驻扎着一个小小的军营,也是立即将罗立原本打算偷袭爆破开城门的愿望也是完全打消,这四座城门口的守城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在城头上同袍的掩护和支援下,他们却是能够给自己造成无比巨大的麻烦,而且清理他们也是绝对会耗费无数的兵力和体力,而且还不一定见效,毕竟这在西安就已经切身体会过了,罗立根本不想再体验一次。

至此,罗立再没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扬州城中绝对有能人!罗立甚至都有些恨自己为什么老是碰上这种能人,从孙传庭的西安,到这个未知能人的扬州,似乎自己就躲不开攻坚的命运。每一次攻城,都是得硬碰硬,将这个镇西军统帅中第一不恤军士的名声一背到底!

好在,虽然被人阻拦在扬州。但是罗立还是有理智的,他并没有不惜一切代价强攻扬州,而是将大军驻扎下来,开始思索如何破解这种局面,在大军制作攻城器械之时,大军也是四散向扬州府各地,既然这一战必然是旷日持久,那就得做好完全的准备,至少粮草方面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大军集中于扬州城下根本没有作用,还不如分散至扬州府各县,为大军搜集粮草,准备各类军事物资。而且还可以顺便将不肯侍奉北京号令的城池一一拿下,即可以练兵,又可以充其城内钱粮养军。

第497章真正想要的

但是扬州的顽强也是惊动了北京,易飞在深思熟虑之后,也是承认对于扬州的攻击最后也是以失败而告终,并不是镇西军攻不下,而是攻下的伤亡太过惨重。命令是易飞下的,镇西军不同于历史上的清军,清军可以靠驱赶汉人降军炮灰来完成这个伤亡,但是事后就必须让参战汉人降军屠城掳掠以恢复他们的士气。

而易飞即不愿意降军出现太大的伤亡,更加不愿意扬州在自己手中也得以屠城而告终。封锁扬州靠陆军是不行的,重要的还是要靠水师,没有水师的协助,封锁扬州根本就是一个空话。如今南方大半在手,建立强大的水师也是势在必行。

尤其是福建的郑家,靠着强大的水师也是不断横行于江南,在水师弱小的情况下,对于福建易飞暂时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听任福建水师总兵郑芝龙不断的骚扰着沿海地带,每每乱兵一过,沿海城池基本上就是一片白地。但是只是维持着沿海的重要城池,镇西军却是完全可以做的到。在郑家骚扰愈演愈烈之时,易飞甚至逼不得已之下,进行了一些有限度的禁海。

不过易飞却是有史可鉴,历史上满清南下时郑家也是挺活跃的,但是一旦满清的大军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福建时,郑家的领头人郑芝龙也是直接抛弃了新立的唐王也就是历史上的隆武帝,很快投降了满清。

扬州的围困也是有些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数万精锐被拖在扬州城下,根本就是不可忍受之事。而围困则简单的多了,用大量的降军再加上少量的镇西军嫡系,再加上已经投降的江宁水师,苏松水师,就足以对扬州完全封锁。

而主力大军则是不再停留,直接南下浙江。

不同于历史上满清南下浙江抵抗激烈的情景,镇西军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着大明朝廷,起码没有直接打起反旗。而且最重要的是,镇西军是汉人为主体的政权,并不是满清这种野蛮人组成的外族统治者。因此浙江的抵抗根本算不上多强烈,几乎是镇西军大军一到,各地就直接派人前来表诚,旗帜都不用换。

事实上,镇西军还希望有抵抗的存在,毕竟只要抵抗,那他们清洗缙绅阶层就有了借口。但是沿途都是十分识相之辈,根本就让他们无从下手,在接受了各地送来的粮草辎重之后,镇西军也是丝毫没有清洗的意思。各地官员依旧在自己的位置上,根本一无所变。

而镇西军也没有厉行推

行在北方的士绅一体纳粮,只是将打击目标放在东林党人头上,任何东林党只要出现在拿下的土地上,他们就是被执行一体纳粮的对象。这种有针对性的策略也是成功分化了缙绅阶层,让他们不能拧成一股绳子对抗强大的镇西军。甚至为了让镇西军满意,不再找他们麻烦,他们对于东林党人也是完全称的上赶尽杀绝,任何东林党人哪怕私藏一亩土地,也是会被这些地头蛇翻出来。

在这种怀柔政策下,一路南行,苏州府,松江府,潮州府,嘉兴府,这些南方最为富足的府县也是基本上望风而降。大军根本无需携带多少粮草,沿路这些府县提供的粮草就足以让这数万南征大军吃上一年的了。

大批的东林党人受到极端的政治迫害,所有他们盘踞的官位以及地方上的产业都是大幅度的缩水,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只要跟他们有一丁点的联系,都会受到镇西军与地方势力的联合打击。通过对东林党的人针对性灭绝,镇西军一路上所接收充公的物资也是越来越多,甚至多的都已经用不完这些。派人将大批的物资不断的后运至南京,作为南征大军的总后方基地。

一路南下,到达杭州府,这才遇到了抵抗。但也仅仅是抵抗罢了,如今的东林党已经完全没有了过去的滔天气焰,已经完全变成了待宰之猪,在数万军队的攻击下,杭州府连历史上都不如。历史上的杭州也是抵抗了近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