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王承恩语气已经不再客气,但是卢象升见他表情不似作伪,也是肃然起敬!大明已经立国了近三百年,见惯了官员们横征暴敛,巧立名目收取贿赂,再见到能够如此行事的大太监不能不令他敬佩。

“公公高义,象升拜服!再拿这些肮脏之物于公公面前,实是有辱,拿下去!公公,今日不若留在寒舍用饭,象升愿与公公把酒言欢!”卢象升此刻对于王承恩也是印象良好,十分恳切的说道。

“宫中锁事诸多,实在不便久留。旨意已经送至,咱家也该回去服侍皇上了。”王承恩叹了口气,他也想留下来与卢象升一会,省得与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员打交道,但是大明国势愈走愈难,崇祯皇帝也是越来越难伺候,诸多事情还需要他来替崇祯分担。

“公公,不知下官可否入宫面辞?”卢象升沉吟了一下,期待的望着王承恩。

“大人见谅,陛下曾有言,军情紧急。大人当急速前往湖广,圣上期待早日收到大人的捷报!”王承恩黯然的道,他明知卢象升肯定会再说一些皇上不太喜欢的话,上次劝皇上善待小民之事已经让皇上心中不喜,这次若是再次顶撞皇上,那可就是前途未圤了。

卢象升默然不语的将王承恩送出府,一个人静静的坐于房中不语。虽然目前自己已经镇守一地,勉强可以称的上封疆大吏了。但是责任却也是随之变的更加的大了,大明如今的局势也是让他分外的忧虑。

如今的流寇之所以剿之不尽,在见惯了民间疾苦的卢象升有着自己的理解,可惜却不被皇上所接纳。

这些流寇若将他们比喻为洪流是最恰当不过的,而大批官军则是坚不可摧的磐石,当洪流还不能一举将磐石冲走之前。撞上去,自然是四分五裂的下场,他们便是这四分五裂的小小浪花,只要四散则逃,避得一时风头。

当磐石离去之后,再一次聚集而来,便又是成为一条洪流!虽然他们会有所损失,但是只要骨干力量不损失过巨,那么自然有天灾人祸将这股洪流不断的加粗加大,直至到达洪流的巅峰,任何挡在他们前面的磐石全部都将被洪流直接淹没!

而治理这个洪流最好的办法便是疏导,将他们引入正常的河道之中,而不是处处围堵!大明此时的官吏便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磐石,而普通百姓则是一条条细小的小溪,原本流淌于各地。

在小溪已经渐渐被烈日晒的干涸之时,而地方官员却不是想办法加以维护,反而处处象磐石一般横在小溪上,将之堵于河床,然后贪婪的吸取已经不多的水份。

久而久之,小溪虽然细小,但是不断的流淌而来,就如同百姓的怨气一般,却是越积越高。当某一天磐石再也压制不住小溪的愤怒之时,遇到灭顶之灾也就是最为合理的下场了。而千百条愤怒的小溪汇合在一起,便成为可以摧毁一切的洪流!

而彻底剿灭流寇,单靠一力剿杀那是下策,为了剿杀流寇向全国加赋加税更是错上加错。你还没有剿平一路流寇,就有更多的百姓被逼反,这样的恶性循环足以把大明彻底葬送掉!

“大人!”正在卢象升忧虑牵挂之时,他的家丁顾显却是欢喜的跑了进来。

“何事大惊小怪!?”被打断了思路的卢象升明显有些不悦的道。

“大人,刚刚城中有八百里捷报,大同镇镇西卫又立新功!生擒贼首混十万、过天星、顺天王三人!阵斩九头龙!”顾显十分欢喜的冲了进来,快速的说道。

“唔!这几个贼首确实是有些名气,卫所兵居然也能剿匪了?”虽然只是几个稍有名气的流寇,但是卫所军居然也能战了,这让卢象升的兴趣一下子来了。

“是的!听说上次这个卫所还一口气砍了数百建奴的首级呢!当时可是轰传京师啊!难道大人不知?”顾显明显是只顾着自己说了,见卢象升还有些茫然,急忙将上次镇西卫送上来的数百颗经过检验的建奴首级之事说了一遍,更是将一张邸抄双手递给了卢象升。

“唔?有点意思!”卢象升笑了笑,数百建奴首级,这可是泼天大功,可是自己当时心忧建奴逼向京师的大军,根本没有留意到这些建功之人的名字。不过,这也不晚,轻轻的翻看着邸抄。

“兵宪张维世,镇西卫指挥使董卫国,镇羗所千户易飞。等等,千户?”默默在心中念叨着这些名字的卢象生一下子愣住了,原本漫不经心的动作也是有些僵住了,这种功劳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千户?更是将这个名字牢牢的记在心底,这个人肯定不简单!

第141章升职

崇祯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太和殿。

崇祯皇帝终于接到了一个让他喜悦的奏章,多少年了,除了陈奇瑜那道奇怪的捷报外,终于拿到了流寇主要头目。这也让他第一次看到了剿灭流寇的曙光,四伙已经让他都知道名号的流寇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说实话,对于陈奇瑜的‘捷报’,他是报以怀疑的态度。毕竟从去年一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有找到这个叫做车厢峡的地方,似乎在大明的土地上根本就没有这一地方。但是无论五省总督还是各个地方官员都是一口同声的证明了此事,但是所有人都没能说出此地的详细地址。

事情牵扯太多的人和猫腻,崇祯深知此事水太深,也捏着鼻子承认了此事。但是对于陈奇瑜,他却是抱着深深的恨意。毕竟这个主事人对于自己要求他指出车箱峡这个地方,却是数度含糊其辞而过,他心中已经跟明镜一般,知道这事肯定是有问题。

但是却是拿不住他什么把柄,他就算再怒也不能一下子将群起响应此事的那么多地方官员一扫而空!而对于这个主事人,他却是再也忍受不了,索性将错就错,以专事不断,纵寇脱逃的罪名直接将之夺职押解京城。

不过让他不知高兴还是愤怒的是,这次地方官员也再也没有为此争执。更是没有求情之人,似乎所有人都觉得让陈奇瑜背了黑锅是一件最好不过的结局!这更是让他对文官们恶感更深。

自崇祯七年末开始,崇祯便觉得自己老哥重用宦官也许是对的。自己继位时毕竟年纪太轻,轻信了文官们废除了东厂和锦衣卫,这时也是深深的悔恨,但是自己想再次重开之时,却是阻力重重。

自己只是轻轻的提了一下,却是让朝堂炸开了锅一般,各种反对和怒骂源源而来。大明不因言罪人,但崇祯在忍无可忍之下,都在琢磨着是否重开廷杖的可能性!

“这些尸位素餐之辈!就没一个肯为朕分担一点的人!”崇祯恨恨的想,自己是圣明天子,不好太过于专断,要不只能落得一个暴君的名号,但是自己用心明明是为了国朝,满朝文武就没一个肯牺牲一点名声的?

但是对于张维世此人,崇祯也是越来越满意。这次奏章送至,崇祯也是特意查了一下张维世的档案,这人是万历四十四年登进士。历官平阳府知府,天启六年升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崇祯元年累官至右佥都御史,挂宣府巡抚,实山西镇兵备。崇祯七年,建奴肆虐宣大、山西等镇,各地丧师丢地,张维世却是一支独秀,共斩首建奴数百级,轰动大明!后经自己超格曜拨为大同镇代总督、山西镇总督。

崇祯缓缓的读着这封奏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是慢慢进入他的视线。那激烈的战况似乎也是跃然于前,数千明军浴血奋战,为卫我皇明而舍生忘死。

张维世就无需多说,其更是在奏章中隐晦的提出了一个让崇祯愤怒不已的问题,做为大同镇最高官长,他竟然调动不了大同镇官兵!可见地方官场糜烂的程度,让崇祯愤怒之余也是倍感心酸!一个忠心为国不计敌强我弱的官员张维世指挥的这次大战,也只能从山西镇紧急抽调了不到三千战兵和镇西卫中的近两千卫所军!合共五千人不到,五千对八万,这仗的艰难可想而知!

而这个易飞更是一员悍将,靠着一千卫所军便敢于向数万流寇发起进攻,身披数创依旧高呼酣战,当场阵斩九头龙这个贼首,使流寇大溃!而镇西卫的董卫国也是好样的,牢牢的将流寇主力牵制在自己身边,为易飞的突袭提供了极好的保障!

不过这这一次整个过程还是让崇祯分外欣慰的,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是进入他的视线。一个小小的七品文官,在外无援兵,内无大军的情况下。奋发激励官兵百姓的斗志,靠着低矮的城墙和数百官兵以及青壮,却是固守孤城近月!

想起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每日只是不断的相互攻击,从没有真正办实事之人,更是对文官失望不已!若非自己慧眼识人,像张维世、孙子福、董卫国、易飞等忠心为国之人还不知道被埋没了多少?

而奏章最尾,张维世所说之语,也是最令崇祯欢喜张维世这人的原因。张维世并不居功,相反却是将功劳推给奋勇作战的董卫国、易飞等人,更是将大胜的关键让给了孙子福、易飞两人,说此战若无孙子福坚守孤城、易飞决死冲阵,董卫国挡着流寇正面攻击那根本不可能有此大捷!

因为孙子福并非张维世所辖,张维世只是为其陈述功劳而已。但是却是十分的恳切的为董卫国、易飞这两人请功,宁愿不要自己的功劳,也莫寒要了功臣心。

这封奏章崇祯十分的仔细的看了数遍,这才有些心情复杂的放下这封奏章,挺直身躯,朗声的道。

“王承恩,拟旨!代大同、山西总督张维世公忠体国!朕心甚慰,着即升其为大同总督兼任山西总督,望克忠尽责,卫我西陲!另准奏其保举董卫国为西路参将,易飞升任镇西卫指挥使!钦此!”

“陛下,老奴听说,那易飞如今年刚年过双十,如此弱冠便升任一卫之长,恐非妥当?”秉笔太监王承恩轻轻的提醒道。

“哼!自古英雄出少年,汉冠军候可曾年长?再说朝堂之上的那些碌碌之辈哪个不是年过半百,可见他们有丝毫作用于朝廷?”崇祯皇帝冷哼一声,恨恨的道。

“遵旨!”王承恩不再多言,他尽到了自己提醒的责任,更明白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他深受崇祯信任的原因。

大明的官场一向是零保密的存在,不到一个时辰,崇祯皇帝的圣旨内容消息飞快的传遍京城,百官也是一片哗然。大明的官员从来是对人不对事,向来喜欢鸡蛋里挑骨头,没事都会将祖坟掘出来!而能够骂几声皇帝那可是十分露脸之事,因此这次圣旨一出,闲的无聊的言官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虽然明知此次易飞也是立了大功,但是如此年轻却居然升任一卫之长,他们却是十分的看不过眼!

既然言官老爷们看不过眼,那如雪一般的弹劾便也是蜂涌而至,但是崇祯的执拗脾气也是上来。对这些弹劾根本不作理会,更是抛出了重建东厂的计策,对于这种顶风作案的皇帝,这些已经被惯出脾气的言官们也是勃然大怒,立即调转矛头,各种争吵和反对更加凶猛的拍击而来。

崇祯八年正月,整个北京都是吵成了一锅粥,而受到威胁的东林君子们更是不甘落后。各种言论也是满天乱飞,皇帝重用阉人那就是怀疑东林君子们的操守,而这操守却是比性命甚至比大明的存亡更加重要之事!

一时间,京城之中风起云涌,皇帝和百官卯足了劲的干上了。大明的风气一向是十分的开明,连京城的百姓们也都是没事聚集着谈论着这场战事,有些人还无聊的开局赌皇帝能够坚持多久,百姓们赌的天数从五天到三个月不等,就是没有人认为皇帝能够赢得胜利。



崇祯八年三月初十,镇羗所内。

“末将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易飞沉稳的唱诺道,将圣旨恭敬的接了下来。

由于百官的阻挠,崇祯皇帝的牛脾气一上来,更是给了易飞破格的恩遇,以前传旨到卫所已经是相当的恩德了。而这次圣旨直接传入镇羗所,也是大大给了易飞脸面。而旨意的内容易飞也是已经得知,但拿在手中还是让他十分的激动。

“公公远来辛苦,但请上坐,卑职还有些心意望公公笑纳。来人,上茶!”易飞将圣旨小心安放好,转身对着前来传旨的小太监道,吸取了上次张维世来时的尴尬,易飞也是专门买了一些好茶,这回也算是派上了用场。

“嘿嘿,易指挥使客气了!”小太监皮笑肉不笑的用方绢擦了擦嘴,用手轻轻捂着樱桃小嘴浅浅一笑,“易指挥使如此年轻便升任一卫之长,实在可喜可贺啊!不过,也得小心别人家嫉妒哦!”

易飞看的一阵恶寒,身上都是一层鸡皮疙瘩,但是也是明白他意有所指,此时郑科也是取来了准备好的金锭、纹银,一共十两金子外加百两银子!看着小太监有些震惊更有些贪婪的眼神,易飞也是十分满意。

“不知公公所言何意?”

易飞此次也是想刻意交纳一个京城中的人物,而最没骨气的太监正是上上人选。而只要和这个太监搭上了线,以后想多获取一些京城的信息对自己自然是好好多多。

“易大人果然够朋友,咱家告诉你一声也没啥。临来时,湖广巡抚卢象升似乎对易大人十分的感兴趣,在咱家到的时候还专门问过咱家。”小太监满意的将金银全部收下,这些金银可抵的上他十年的月俸,对于来到这种偏僻地方的不爽也一下子消失不见,笑眯眯的对易飞道。

“多谢公公提醒,卑职感激不尽!卢大人能提点卑职,卑职实在万分荣幸!卑职还有一个远亲,这厮一直在偏僻地方过活,这次也想去京城开开眼界,还请公公照顾一二!”易飞心中一喜,卢象升竟然问到了他,这个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一直是十分的崇拜,能提到他真是与有荣焉,接着一把拉过一人,这人便是暗影培养出来的一个年纪,他之后将负责京城方向的情报。

“这个简单,咱家知会一声就是了!”小太监擦了擦嘴,漫不经心的道。

第142章均田令

崇祯八年三月十五,易飞带着百多血骑便前去镇西卫上任。新官上任,快马扬鞭之下,卫城很快便出现在了眼前。再次进入这座雄伟的城池,心情自是不同于过往去前卫城岢岚州城,此次他是以主人的身份入驻此城。

与之前来之时,岢岚州城还是一样,不同的是,这里的军户是夹道欢迎着易飞的到来。易飞之前的分田分地政策早已经传遍整个镇西卫,他们也是早就盼望着这一天!

而之前也是有不少人也是偷偷从卫城进入镇羗所,这些人易飞也是十分清楚,也曾于董卫国沟通过。不过董卫国似乎并不在乎这些,逃亡军户问题每个卫所都有,而少了这些人,他也可以更好的克扣粮饷,也是皆大欢喜之事,根本就不曾要求易飞遣返他们而回。

而步入这所之前诚惶诚恐的进入而来的指挥使府邸,易飞心中也是一阵感慨,毕竟景同人却不同。而董卫国走时也是留下了近半的下人仆役,这使得易飞一入驻便可。

信步赏玩了一会园境,郑科便是快步而来,告诉易飞各个千户所的人基本已经到齐,前来相贺易飞升迁之喜!

“恐怕是来探我口风的吧!”易飞冷笑一声,并没有立即前去与之相见,边赏玩边思索着如何回应他们。

“大哥真是精明,一猜便着!刚才他们许多人给我银子呢!想从我这弄点消息出去,看看大哥是准备怎么对付他们。”郑科取出一锭上好的官银,在手中轻轻抛着,不屑的道。

“均田分地,划出良田充当军功田,这是必须推行各地的政策,无论是谁都不能例外!”易飞笑了笑,手下拿人一些小贿赂他并不当一回事,不止这个时代,就算后世也没有办法完全杜绝受贿之事,水至清则无鱼。但是关于基本政策方面,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