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昌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武昌起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随后清王室就像一座纸糊的房子,顷刻之间就塌陷了。短短的六周时间内,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为国家首都。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灭亡,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中国古代由秦始皇开创的封建专制制度,随着大清王朝的轰然倒下而一起被埋葬,从此中国开始走向民主、共和。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政府,在这场民主共和运动的高潮中,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和颁布了许多进步指示、法令,特别是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公布了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民主自由权利,确立了“主权在民”和“权力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规定国家实行责任内阁制。

第一部分 第22节:共和(9)

    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的诸种做法让民主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诸如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共和、宪政等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概念词汇被高喊出来,激发了在政治上趋于沉寂的国人对共和理想的热切关注。

    尽管辛亥革命让中国告别了世界上历时最长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通向民主共和的道路依然艰难曲折。

    在辛亥革命的高潮中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影响,使得当时很多人都曾把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在北洋军阀袁世凯身上,立宪派和旧官僚也害怕革命的发展会危及自身的利益,希望袁世凯出面主持大局。同时革命派也希望避免内战,孙中山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时,也曾致电袁世凯,表示“虚位以待”。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国资产阶级开始向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手中。

    袁世凯就任总统后,拒绝把南京作为首都,而选择了其权力基地北京。同时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袁世凯竭力排斥革命党人。内阁组成后,北洋军阀掌握实权,开始独裁统治中国。

    袁世凯的独裁遭到全国舆论谴责,对于袁世凯公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号召兴师讨伐。1913年夏,他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但由于袁世凯施展诱降伎俩,致使讨袁军内部生变,北洋军攻陷南京,“二次革命”失败。

    1915年5月,袁世凯宣布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散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约法”规定“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可无限期连任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宣布复辟帝制,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自己为“洪宪皇帝”。

    随即,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组织护国军展开“护国运动”。在举国人民反对下,袁世凯四面楚歌,众叛亲离,急怒交加,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三个月后忧惧而亡,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即告毙命。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各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寻找自己在华的代理人,在中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中国出现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军阀割据和混战在清王朝灭亡之后的三十多年间,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社会动荡不安,政局混乱不堪。

    1917年5月,因权力争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黎元洪被迫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以此为名,带领军队入京,经过一番秘密策划,张勋发动了复辟运动。1917年7月1日凌晨,张勋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率领康有为等保皇派,拥12岁的溥仪登基。由于复辟不得人心,招致全国反对,全国掀起“讨逆运动”,握有军事大权的段祺瑞组成讨逆军赶跑张勋,掌握实权,张勋复辟失败。

    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在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旗帜,联合西南军阀共同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此时南北军阀却互相妥协,串通一气,并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

    最终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完全落到了北洋军阀官僚集团手中。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说,辛亥革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其后在中国发生的各种革命运动以及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都让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归于失败,均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孙中山在1912年1月1日所提出的共和政治理想最终也未能实现。像以前所有王朝覆灭所经历的一样,清朝被推翻之后中国又进入另一个充满暴力和混乱的时期。

    历史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在中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最终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

    辛亥革命失败后,黑暗重新笼罩中国大地,此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内军阀割据混战持续不断,中国相继进入了十年国内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的大战乱时期。到1949年夏,三年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国才从总体上迎来真正的“共和”时代。

第一部分 第23节:共和(10)。福哇txt小说。

    从1912年清王朝的覆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都处在中华民国统治时期。“走出帝国,走向共和国;走出专制,走向民主。”这是中华民国的政治诉求。从名义和形式上来看,中华民国的政体属于共和政体,它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起来的共和国。

    但是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转变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民国时期的中国政局,风潮起伏跌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间充满着戏剧元素。民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民主与君主、共和与专制、复辟与反复辟、战争与和平、攘外与安内、政党与内阁、南争与北攘这样的时局让政府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国家的统一只是形式上的。共和民主制的中华民国也只留下一个共和的躯壳,不仅没有得到共和民主的好结果,反而让中国陷入了混战的乱局,最后形成了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因此,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共和实际上是一个不存在的虚拟共和政体。

    按照“和文化”的实质和广义的“共和”理解,“共和”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共和政体,它还包括广泛的“社会共和”,是各种类体的“共生、共存、共享、共荣”,这首先应该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和平与稳定状态上。而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一直战乱不休,始终都处在动荡颠覆之中。所以,无论是从“政治共和”还是从“社会共和”来考量,中华民国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共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这一百多年里,中国一直在探索“共和”之路,这种共和不仅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共和”,更多的还是在于社会生态上的“稳定与和平”。终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才走上了真正的共和之路。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宣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在致词的最后,毛泽东连呼了三个口号,其中之一就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

    对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其正式名称并没有被确定下来,中共中央、毛泽东一般习惯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称呼。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原拟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如果国名太长,用时不用全称即得注明是简称;民主人士黄炎培等提出:“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对原拟的国名提出了第三种意见:“有几位老先生嫌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说应该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随后通过组织讨论,在初步草案里,新的国名去掉了“民主”二字。

    1949年9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董必武在报告中对国家名称的问题作了说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是因为“共和国”说明了中国的国体,“人民”二字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出来,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复一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兼及“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能够最大程度地表达社会主义的国家属性。这个建议为政协全体会议所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名。

    1949年10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在昔日皇帝居住过的高墙深宫前的广场上,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灯笼,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下午3点,广场上的人流涌动起来,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毛泽东穿着一套中山装,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奏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毛泽东主席俯视着广场上沸腾的人群,用激动而略微颤抖的声音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

第一部分 第24节:共和(11)

    这一声庄严的宣告,使现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的传播,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全世界也都为之惊叹。接着,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仰望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的专制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探索中国的国名来看,“共和”的政治含义“共和政体”也就是中国的政体,只不过中国的政体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而不是西方国家所采用的三权分立的议会制。

    1954年秋,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诞生,它是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正式实施。

    对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模式,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制基本包含了这三层含义:人民代表大会是由经广泛的、平等的定期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所组成,人民有权监督、罢免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定期选举或任命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对其进行监督。

    尽管中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集体所有者,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行使权力,而必须选举代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因此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制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同西方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就政体形式而言,属于同一类型。

    但同西方代议制相比较,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一种民主共和制政体,所依存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另外,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普遍的、平等的选举制,其组织和活动原则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的基本要求。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政体。它在共和的旗帜之下将民主政治作为追求的首要价值,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基础上创造共和政体的中国形式,创造出“政治共和”与“社会共和”高度统一的新型共和政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和”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的共和政体,还体现在广泛的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广开了一个太平盛世时代,形成了各种类体的“共和”状态。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在中国当代史的探索和建设过程中,有人分析中国已经形成和具备了“三种特色传统”《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甘阳,《读书》,2007年06期一种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已形成的传统,即通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或儒家传统,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就是注重人情、伦理关系,尤以“和”文化思想传统为代表;另一个传统则是共和国建国以后,毛泽东时期所形成的“平等”传统,这个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平等,是一个追求平等和正义的过程;第三个传统就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时期所形成的“自由”传统,这个传统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中心延伸出来,包括诸如自由、权利等观念。这“三种特色传统”也就是“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和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传统。

第一部分 第25节:共和(12)

    中国的这三种“特色传统”在进入21世纪后就集中表现为“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首先,“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思想;其次,“和谐社会”的目标“共同富裕”是毛泽东时期社会主义传统的核心追求;最后,共同富裕的目标又需要邓小平时期的市场机制来达成。“和谐社会”是这三种传统合力作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形成的经验和所走的道路正是这三种传统逐渐合力的过程。

    当然,中国的“共和”也汲取了西方的“共和”思想,比如代议民主制的共和政治思想。所以,在继承传统、汲取西学的基础上,中国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共和之路。

    〔导读提示〕

    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国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周期演变?为什么中国会从强大中迅速衰落下来?新中国的历史呈现出怎样的螺旋式上升演进态势?中国未来如何才能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率?

    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视野里,俄罗斯如今都在纠结的是什么?苏联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走向崩溃?国家的责任与希望在哪里?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梦想及价值追求如何才能达到“协调共生”?

    HAPTER3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