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隋-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帅,怎么办?”一人对黑齿新常嚷道,所有的百济将领都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般望向黑齿新甫。
“怎么办?快,向隋军靠拢。”黑齿新甫尚没有乱了方寸,此刻能救百济人的只有隋军,听到黑齿新甫的命令,其他将领顿时如蒙大赦,将命令发下去,不一会儿,百济人退兵的鸣声响了起来。
这一退兵的声音响起,已经混乱的百济大军变得更加混乱,还在抵抗的人不假思索转身向后退去,被追上来的高句丽人轻易杀死。
那边二万隋军大占上风,包围圈中的高句丽骑兵已死伤五成,只是剩下的高句丽士兵却依然十分顽强,死战不降,让隋军大觉头痛,只能一步步消弱对方的实力。
新罗人的变化让隋军将领看得目瞪口呆,这边的胜利眼看就要唾手可得,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该死的,怎么会是这样。”隋军将领都忍不住咒骂。
“大将军,还要不要再打?”
“收兵,退军。”于仲文果断的下达命令,随着新罗人的叛变,战场形式已经逆转,若是强行接战,纵使胜利也只会落到一个残胜的地步,眼下他手中可是握着一半禁卫军,若是丢了这一半禁卫军,不论他以前立下多大功劳恐怕皇帝都不会放过。
隋军占着上风,又全是骑兵,说退就退,不一会儿就与高句丽大军脱离接触,向军营方向而去,只是却苦了百济大军,他们多是步兵,随着隋军的退去,他们只能成为新罗,高句丽联军口中的肥肉。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五十四章 见驾
         隋军占着上风,又全是骑兵,说退就退,不一会儿就与高句丽大军脱离接触,向军营方向而去,只是却苦了百济大军,他们多是步兵,随着隋军的退去,他们只能成为新罗,高句丽联军口中的肥肉。
望着远去的隋军,百济人绝望起来,开始大片大片的投降,黑齿新甫脸色铁青,新罗人固然背信弃义,没想到就是隋军也靠不住,他狂吼起来:“冲,冲出去!”
黑齿新甫的亲兵也发起来急来,拼命砍杀,高句丽的一万骑兵还没有加入战团,而另一万骑兵差点让隋军打残,一时没有骑兵对黑齿新甫等人阻拦,竟然让他们冲出了包围。
冲出包围,一名亲兵连忙向黑齿新甫询问,道:“大元帅,我们怎么办?”
黑齿新甫扭头看着后面被包围的队伍,差点要将自己的牙咬碎,这三万人马相当于百济一半的兵力,这一丢掉,他还有何颜面回去见百济王,呛啷一声,拨出了自己的宝剑就要向脖子上抹去,好在一名亲兵眼急手快,连忙将黑齿新甫持剑的手抱住:“大元帅,使不得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大帅,此非战之罪,新罗人实在太过卑鄙无耻了。”
“是啊,大帅……”
其他亲兵也都向黑齿新甫相劝起来,不时对新罗人破开大骂,黑齿新甫本来就没有寻死之意,正要说话,一名亲后叫了起来:“不好,大帅,高句丽人追来了。”
“走,快走。”黑齿新甫二话不说,打马飞奔起来,向隋军的屁股后面追了上去。隋军实力尚存,如今也唯有隋军才能庇护他。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铺满断臂残肢的战场上,一队队神色灰败的百济士兵放下兵器,双手抱着头,被新罗和高句丽人押着向后方走去,百济的营地也被攻破,高句丽,新罗两国士兵兴高采烈的在百济营地里翻捡着各类物质。令他们失望的是,百济营地并没有多少军粮。不过,这点失望马上被胜利的喜悦掩盖。
这次大战,高句丽损伤了五千余骑兵,二千多步兵。取得地胜利是全歼三万百济大军,除了主帅黑齿新甫连同身边一百余名亲兵选脱外,百济死伤了一万多人,其余全部被俘。隋军也丢下了二千多具尸体。损失最小的是新罗,全军伤亡不过数百人。
最为高兴的莫过于高句丽士兵,本以为此次作战要对付三国人马。没想到新罗会突然倒向他们。如今百济全灭,他们与新罗的联军加起来近十五万人,纵然对岸的隋军全部过河,他们也有信心将之击败。
与新罗,高句丽两国联军轻松相反,隋军营帐一片紧张之色,于仲文。李浑。薛世雄等人都是紧绷着脸,而黑齿新甫更是一脸的苍白之色。鉴于百济大军几乎全军覆灭,于仲文为了安慰黑齿新甫,让他也加入了军议。
回到营地时,于仲文马上下令全军加紧戒备,隋军上岸不过十余天,加上所部全是骑兵,为了便于进攻,营地并没有花多大心思,壕沟,营寨都是草草而就,不过,于仲文却没有下令让军士挖沟垒土,骑兵什么时候都是用来进攻的,若是挖的沟多了,反而妨碍了骑兵的运动。
“此次作战失利,我等有负圣恩,大家说说看,该怎么向皇上回话?”于仲文的嗓子有点沙哑,一场本来可以轻松胜利地战争,弄得大败而而归,谁脸上也不好看,要命的皇帝就在不远的船上,十之八九都已得到了消息。
“大将军,新罗人背信弃义,此非战之罪也,只要向贵国皇帝禀明,相信皇帝陛下圣明,必不会怪罪大将军。”黑齿新甫将亲兵劝诫自己的话拿了出来。
于仲文点了点头:“元帅之言固然不错,只是为将者不能料敌于先,终究是我等地过失,本将会在皇上的奏折上言明,眼下之急是要拿出后续的对策,还请各位能够畅所欲言。”
“不敢,不敢,在下只是外藩小臣,当不得元帅称呼。”黑齿新甫听到于仲文以元帅相称,连忙站了起来,脸上一片诚惶诚恐之色,他如今除了一百余名亲兵,已经成了光棍司令了,说不定以后还要向大隋投诚,成为在座之人的部下,自然不敢麻糊。
“那好,本将就称呼你为黑齿将军了。”于仲文也不客气,百济本来就在皇帝地吞并计划中,如今百济大军被新罗,高句丽联手灭掉,对于隋军来说倒是省了一道手续。
“应该的,应该的。”黑齿新甫这才重新坐下。
听到于仲文将失败地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各人心中一松,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薛万雄站了起来:“大将军,我军伤亡二千余人,不过,杀伤地高句丽骑军超过了五千,如今高句丽骑兵只有一万五千人,而我大军依然有四万多人,依末将看,我看仍远胜于敌人,可发挥骑兵优势,对敌人采取骚扰战术,敌人虽众,反而加重了负担,久之必然崩溃。”
“好!”
“同意!”
各人对薛万雄的话纷纷表态赞同,于仲文点了点头:“好,本将就依此策上奏皇上。”
于仲文不敢怠慢,计议已定,马上就派出快船上奏章送出,不到一个时辰,奏章就连夜送到了皇帝的手上。
贝水河上,一条大船上烛光闪烁,将整艘大船装饰的宛如星光点点,成为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正是皇帝乘坐的御船,御船内,杨勇踱着脚步,手中拿着的正是于仲文地奏章。
对于白天地战事,皇帝和一些身边亲近的官员都在船上使用望远镜看了一个清楚,看到新罗人突然叛变时,杨勇差点要将手中地望远镜摔掉,新罗人的这一手,无疑大大打乱了杨勇的计划,战事已经过了半年,如今离北方的大雪天气只有二个月了,如果绵延到冬季河水结冰之时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虽然平壤就在隋军的包围下,此番征伐高句丽还是只能无功而返。
对于仲文的表现,杨勇还是满意的,骑兵在于机动,若是让新罗,高句丽两国步兵缠上,必定会损失巨大,一个人能够及时承认失败,脱身而去,本身就是大将之才,只是对于于仲文用骑兵拖垮新罗,高句丽联军的决定,杨勇却不知应不应该支持,不由将目光放在跪在地上的两名信使身上:“你们平身吧。”
薛万彻,罗士信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一下,派这两人送信,于仲文无疑有深意,薛万彻是皇帝早就要召见之人,而罗士信小小年纪连杀高句丽两员大将,在这一战中无疑是最大的亮点,皇帝一向喜欢英才,让他们两人见皇帝,说不定能将皇帝因为战事失败的恼怒冲淡不少。只是他们到底年轻,在战场上虽然拼杀无忌,面对着皇帝,依然难免诚惶诚恐。
听到皇帝的吩咐,两人连忙起身:“谢皇上。”
薛万彻虎背雄腰,除了脸上没有长胡子,确实是猛将之才,杨勇看得点了点头:“你就是薛万彻,果然虎父无犬子。”
“多谢皇上夸赞。”
“你是罗士信?杀了十二名高句丽斥侯,二名大将之人?”看到罗士信的身高,杨勇不由发呆,若不是这个名字自己好象有一点映像,杨勇几乎要怀疑于仲文替他谎报战功了。
“回皇上,正是小臣。”
“卿多大了?”
“十三。”
“十三,胡闹,谁同意你参军的。”杨勇大吃一惊,眼神凌厉起来,这不是抓童子军吗,虽然罗士信立下不少功劳,若是队伍中多了这样岁数之人,绝不是杨勇愿意看到的,于仲文一时不察,没有想到以罗士信的年龄绝不应该在军营出入,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罗士信呆了呆,皇帝此话大有翻脸无情的味道,连忙重新跪了下来,将自己参军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杨勇的神色才和缓了下来:“你说军中除了你,并没有其他未到年龄之人,杨皇叔,此事交由你彻查一遍,若是地方官真有强行征发不到年龄之人为府兵,破坏国家军制,必须狠狠处置。”
“是,臣遵旨。”杨达应道。
听到皇帝要详查,罗士信心中顿时一急,期期哎哎起来:“回皇上,还有一人……”
“是谁?”
“是小人二哥程咬金,小臣与二哥一心为国效力,还请皇上恕罪,小臣愿用功劳相抵。”
“程咬金。”杨勇总算记起罗士信是何人了,此事还真是难办,这两人无疑都是大将之才,只是府兵的法令绝不能因为他们破坏,不过,想了想,杨勇顿时哑然失笑,眼下大战要紧,倒不必弄得人心惶惶。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五十五章 难兄难弟
         想通此点,杨勇转向杨达道:“杨皇叔,眼下战事紧急,一切以战事为先,彻查府兵之事留待日后再说吧。”
“是,微臣遵旨。”杨达应道,他并不是迂腐之人,即使罗士信说的是假话,如果现在当真要在后方大查的话,只会引起混乱,让战事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如果罗士信说的是真话,只有二人不合年龄,自然用不着去查。
“罗士信!”
“臣在。”
“依你之见,若是采用于大将军的计策,多久可以击败新罗和高句丽?”
“啊。”听到皇帝的问话,罗士信顿时傻眼,他虽然武功高强,只是丝毫没有接触到这个层面,又如何拿得出主意?
看到罗士信的反应,杨勇不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自己把罗士信当成另一个记忆中的大将了,罗士信现在才十三岁,自己向他问这些问题也太过拨苗助长了,杨勇摆了摆手:“算了,这个问题你不用答了,两位爱卿先下去吧。”
“是,臣告退。”罗士信和薛万彻两人低头退下。
两人下去后,杨勇将于仲文的奏章放下,静静的思考起来,眼下平壤城下有二万禁军,三万水军,五万府兵,兵力达到了十万,若是单单保持对平壤城的围困,有五万人马差不多了,只是水军不可能上岸围城,除却水军外,可以动用的只有二万人,如今北岸的骑兵只有二万多人,不可能将骑兵全部抽调到南岸,这二万人至多有五千骑兵,另外一万五千人还必须是步兵,这样一来,贝水南岸有四万三千骑。即使增加五千骑和一万五的步兵,面对高句丽,新罗两国近十五万的联军还是占不到优势。
而两国联军只有一万五千骑兵,隋军掌握了水道,等于有了坚强的后方,若是隋军不主动进攻;新,高两国联军对于隋军四万多骑军其实也构不成太多威胁,严格来说,白天的那场战役隋军并没有输,以二千骑兵换得了高句丽人五千骑兵。若是能再将高句丽余下的一万五千骑兵消灭,在这样一马平川的平原,两国联军兵力再多也要吃大亏。
时间,一切还是在于时间。若是两国联军能撑到贝水结冰,隋军只能在结冰之前解围而去,否则所有船只就要困在河中,即使隋军能在之前储存够大军所用地粮食。衣物,木柴等物,两国联军也可以直接渡冰对平壤解围。
于仲文奏章上判断两国联军支持不了一个月。若真如此。当可以在贝水结冰之前取得大胜,杨勇将笔提起,只觉得落笔千斤,最终还是在于仲文的奏章上批了一个“可”字。
又是一天过去,太阳缓缓升起,高句丽和新罗两军的军营都热闹起来,许多人伸起懒腰。他们昨天取得了大胜。庆祝了半宿,每一个军士都分到了半碗米酒。还有大块大块的马肉,让他们尽情吃了一个饱,马肉虽然粗糙,对于难得吃肉的新罗,高句丽下层士兵来讲,却是美味。
昨天一战,死伤了五千余匹战马,眼下天气已转凉,不用担心马肉会很快变坏,足够十五万大军吃上数天时间,能每天吃到马肉,这让普通的新罗与高句丽士兵简直比打了胜仗还要兴奋。
只是相对于新罗,高句丽人的兴奋,被俘虏的百济士兵却有点凄惨,他们被绑成肉串一样,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从被俘起虽然水米末进,绝大多数士兵还是免不了排泄,将他们所在的地方弄臭气充天。
相对于这些,让他们更忐忑不安地是到现今为止,两国都还没有作为对他们的安排,在战场上投降,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继续活下去,可是眼下这个待遇,难免让他们不安。
新罗大营,善德公主的大帐内,善德公主和渊太祚两人相对而坐,他们身后两国的将领也分坐两排,为了感谢新罗地临阵倒戈,渊太祚亲自带人来到新罗营帐内与善德公主一起商议今后大计,他们今天的谈话也要决定那近二万名百济俘虏的生死。“公主,不知贵军的军粮能够用多久?”渊太祚先问出这个关键问题。
善德公主含笑道:“不瞒莫离支大人,本国军队地粮食若是节约一点使用,还够半月使用,半月之后就需要莫离支大人支持了。”
渊太祚听得作声不得,他身后的高延寿忍不住道:“公主可知道我军军粮能用多久?”
“将军说笑了,眼下贵军在境内作战还会有缺粮之苦吗?”
“境内作战?可是粮食也不能凭空变出来,眼下我军存粮不足十日,后方的粮食虽然可运,每日所运地粮食仅供我军所需也只够一半。”
高延寿地话一落,整个大帐顿时冷了一半,也就是说二十日之后,高句丽人也要缺粮,没有粮食,如何作战,早知道如此,新罗又何必与大隋闹翻,弄得断了退路。
半响之后,善德公主涩然的问道:“莫离支大人,当真如此么?”
此事早晚都要交待,渊太祚没有隐瞒的意思,善德公主派人与他联系,他一口答应可供应新罗军粮,现在木与成舟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渊太祚点了点头:“公主,确实如此,若是公主不嫌弃,本官可以每日向新罗大军匀上百担军粮。”
“百担军粮。”善德公主气是胸膛气伏不定,百担军粮不过一万余斤粮食,六万大军连喝稀粥都不够,善德公主好不容易才让自己平静下来,道:“莫离支大人,如此我新罗大军无法在此待下去,只有返身回国,如此,还请大人放开身后通道,让我大军通行。”
新罗大军敢与隋军翻脸就是仗着与高句丽联合后可以从陆路回国,只是此时渊太祚又如何愿意将新罗大军放走,他顿时面露难色:“公主,贵我两国眼下是盟军,按理说公主的条件本官可以答应,不过虎飞岭仍是我军后方重地,若有闪失,本官大军就要崩溃,还请公主体谅一二,等到击败隋人,本官可以确保公主的大军安然回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