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隋-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从远征高句丽回来之后,立下大功的水军发展更是迅速,环顾四周,没有哪国的水军可以充当大隋海军的对手,除了向外海探险,护卫沿海运输外,捕鲸也成为水军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年到了九月份到迟年的三月份,这半年多的时间,水军就要大势出动,捕杀鲸鱼,一只鲸鱼就可以提供数吨油脂,杨勇用起来自然不心痛。
袁浩垂着头站在皇帝面前,向皇帝汇报了今日发生之事,明亮的烛光下,可以看到袁浩的脸上多少有点沮丧,再过二日就是会考的日子,今天他却被对手耍得团团转,轻易的让事情转向皇帝不愿看到的方向。
听完袁浩的汇报,杨勇脸上面无表情,将一叠奏章丢给了袁浩,谈然的道:“你自己看看吧。”袁浩接过奏章翻看起来,看不到一半就冷汗迭出,这些奏章都是今天各个大臣在入夜之前送来,每一道奏道的内容都是关于会考试题泄露之事,其中许多奏章更是委婉的向皇帝提议,既然考题泄漏,再考也没有意义,不如取消科考。恢复以前世家官员的举荐制度,许多官员振振有词,为官者品德,才能缺一不可,考试只是考察才能=又怎及得上官员推荐可以作出全部了解,一些奏章即使没有提出废除科考,也建议为慎重起见,将科考日期推迟。直到事情查得水落石出再考不迟。
“皇上,微臣无能,将差事办砸,请皇上责罚。”袁浩不敢再看下去,急忙请罪。
“请来吧,朕恕你无罪,对手可能用了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来办此事,你短短数日内没有成果也是正常。”
“是,多谢皇上。”袁浩才重新起身。
“哼,朕正是信不过那些地方官员荐人唯亲才对天下士子一视同仁选才,说什么慎重起见,暂时停止科考,骨子里还是和各个世家一样,不愿将选官任官的特权放弃,一万多士子集在京城,难道一月查不出就要让那些士子等一月。一年查不出就让那些士子等一年,简直是无稽之谈,或是日后有士子出事,他们更是可以明正言顺的让朕将科考废弃,朕焉然看不出他们的心思。”
杨勇地话充满愤慨,只是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恐怕只是杨勇自己清楚,科考是大势所趋,又岂是几个只敢躲在背后的世家所能阻挡,没有查出来算他们运气,若是查出来了。他们的脑袋也就该搬家了。
袁浩不敢回应,只得问道:“皇上,那这些奏章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考题泄漏之事只是遥传,朕会将奏章统统打回尚书省,让大臣们少听风就是雨,科考的时间不变。题目不变。”
“皇上英明。只要皇上将旨意下发,那些人心惶惶的士子必定会安定下来。
“嗯。暗衣卫地人员毕竟不能暴露太多,朕明天会下一道旨意,让京兆丞的衙役协助爱卿继续将此事查清。”
袁浩听得一凛,皇帝显然是对他现在的进展不满意,要派人分权,不过,他却不敢有什么不满意:“微臣明白。”
现在的京兆丞还是屈突盖,京兆丞一直是个烫手的官职,即位高权重,管辖着京城百万人口,又显得官太小,不过区区五品,京城王公贵族,一两品大员多如狗,随便一人都不好得罪。
屈突盖却能坐稳这个位置,而且一坐就是八年,自然是深得皇帝信任,只是京城百姓一提起此人,莫不私下摇头,以酷吏称之,他在任八年,总共将近万人流放到海外,平均每天要流放三人,杀了一百多人头,若不是皇帝特赫,杀的人恐怕十倍还多。
不过,平心而论,京城的秩序在屈突盖的治理下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差不多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一些王公贵族地子弟也不敢在京城飞扬跋扈,每年要流放杀头之人都在减少,去年仅仅流放了二百来人,算是极少了。
“对了,赵念这个阉人可有招出什么?”皇帝突然问起交到暗衣卫手中数天的前首领太监来。
袁浩面有愧色的摇了摇头:“回皇上,赵公公一直坚持不曾问过宫中考官试题之事,也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考官们所住地方的情况。”
“你们用刑了?”
进了暗衣卫,哪有不用刑的道理,袁浩迟疑了一下,不知皇帝如此问是何意,还是咬了一下牙道:“回皇上,用了。”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把希望放在他身上了,行刑也停了吧。”
“微臣遵旨!”袁浩连忙应道,知道皇帝对身边这个侍候了八年的太监还是有一点感情,只是不明白既然如此,为什么几天前又毫不犹豫的将赵念交到暗衣卫手中。
“嗯,此次事了,这个赵念也连同那些兜买考题之人一起发配到海外吧。”皇帝的声音又变得冷酷起来。
“是!”袁浩不敢多言。
又谈了一会儿,杨勇才挥手让袁浩离去,站在皇城前面的广场上,听到后面皇宫大门次第闭门的声音,袁浩才意识到出了皇宫,想起刚才与皇帝地谈话,不由隐隐头痛起来。
有屈突盖相助,想必事情进展会快很多,不过,即使是暗衣卫,对于京城的衙役也隐隐有恐惧,暗衣卫对七品以上官员只有监督之权,并无逮捕审问之权,屈突盖铁面无私,私生活极其简单,家中只有一妻和一子一女两仆,吃住都在京兆丞府,连私宅都没有一个,生活所需,全靠官俸所得,这样一个人,自然也不用担心暗衣卫会查到他的什么了隐私,因此,百官都视暗衣卫为虎,屈突盖却毫不在乎,若是有暗衣卫犯法落到他手中,即使是袁浩的面子也不给,照判照罚。八年来,一共有一百多名暗衣卫落到屈突盖手里,其中被屈突盖砍了七人,流放了三十多人。
对此,暗衣卫上下都颇感委屈,其中许多人犯法是因为不便公开身份办案,却被衙役当成案犯,不过,这样的人一旦查清,屈突盖还是会放人,只是此人的身份已公开,要么转为明衣卫,要么只能调离京城。
在京城外,即使是明衣卫也可以高衙役一头,偏偏京城地暗衣卫却被衙役压着,如今要衙役和暗衣卫配合,到底是暗衣卫为主还是衙役为主,这都是一个问题,只不过袁浩马上就想开了,反正暗衣卫的力量都以暗中为主,明面上的力量就是配合一些衙役也不成问题。
第二天,京兆丞府的衙役出动了起来,纷纷张贴布告,告之科考考题并没有泄漏,士子手上所买都是假题,科考照常进行,有了这些布告,原先担心的士子顿时安静下来,有人继续温书,一些自知无望地人依然花天酒地,那此购买过试题的人却只能自认倒霉,谁也不敢声张。
“怎么回事,这些考题明明是真的,皇帝为什么会张榜说是假的?”一名中年人几乎是以咆哮的声音道。
这个宅院阔大无比,里面的建筑富丽堂皇,假山,流水,回廊无一不精致到极点,即使是和皇宫内院相比也毫不逊色,宅院的前面,两个古扑地大字显示着地是李宅两字。
声音来自宅院后方的正厅,此时正厅中总共有五人,四人都是五旬左右地男子,其中两人相貌堂堂,脸上神情不怒自威,身上穿着锦带玉袍,一看就知是久处高位之人,另外两人却是面容清瘦,一身布衣,眼睛时时转动,多半是幕僚,最后一人年龄稍小,还末到四旬,面色红润,脸容俊秀,颌下胡须飘动,实在是难得的美男子。
“叔父大人,莫非我们被骗了,那些家伙拿钱不办事,用假题来逛我们?”那名年龄稍小的俊美男子问道。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七十七章 考前话功过
         “不可能。”另一名男子否认道:“科考关乎天下大局,自三皇五帝以来,从没有听说过以考试为做官条件,若是形成常例,一些贫寒子从此也可以骑在世家头上,我等世家只有日渐消亡,他们又何尝不是世家出身,莫说各家对他们许以厚利,就算无利,他们也不会以假题骗人。”
这房中的五人正是申国公李浑、经成公李敏、平高公李善衡三人,李氏一门,尊荣之极,李穆在世时,李氏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李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李穆十子,子子封爵,李浑从帝远征高句丽,李家已赏无可赏,杨勇只得赐下大量钱财,奴婢给李府,算是酬其远征之功。
刚才说话的正是李善衡,那名年轻一点的男子则为李敏,李浑为两人叔父,三人虽然为亲叔侄,其实年龄倒也相差不大,李敏小两人近十岁外,李善衡与李浑两人只相差一岁,李浑作为李氏一门族长,成为这个大阀的主事之人。
李善衡的话引得房中数人都微微点头,两名幕僚也甚赞同。
李浑有点感叹的道:“是啊,皇上雄才大略,自登基以来,多有建树,却不知科举实在不得人心,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多大臣反对,只是皇上一味孤行,不听劝阻,我等身为臣子,不得不匡正皇上的错失,行此举也是无奈之事,不管试题真假如何,居然皇上敢于张榜公布,那必是另有考题可代,怪只怪下面那些奴才办事不力,既然在考前就让皇上查觉。”
“叔父,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科考顺利进行不成?”李敏不甘心的问道。
李浑嘿嘿的笑了两声,道:“哪那么容易,即使考试顺利又如何。=从考完到公榜,其中至少有一月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前功尽弃,皇上虽然采取了严密措施。不过,我们不是照样拿到了考题?”
李敏恍然大悟:“对呀,到时叔父足可以从容布置人手,将考卷毁掉,只是赵念这个阄货倒台,宫中面临人事变动,不知叔父在宫中熟悉的人手可不可用?”
“这个阿敏不用担心。毁试卷可比偷考题容易多了,只要买通一人,随便一个火头就可以解决。”李善衡在旁边忍不住插言到。
“三位大人,小人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一名幕僚开口道。
李敏不耐烦的道:“有话快讲,有屁就放,若不是要让你们出点主意,让你们站在这里干什么?”
“阿敏,不得对邬先生无礼。”李浑轻喝道:“邬先生有何高言,不妨讲明。”
“是,大人。考题泄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皇上对于科考试题的保管必定会更严几分,若是一旦事泄,对大人极为不利,大人又何必一定要冒风险亲自去做此事?”
李浑听得一动,问道:“邬先生的意思……”
“大人,科考关乎所有世家的命运,大人已经做出了榜样。将考题泄露了出来,只是皇上另有应对才导致功败垂成,李家虽然为大隋第一世家,不过,没有必要将所有事情都揽在身上。如今到了其他世家出力之时。”
“其他家?”李浑地眼光一闪,缓缓的点了点头:“不错,是到了他们出力的时候了,只要各家都参与进来,纵使皇上知道了,恐怕也会觉得棘手吧。**
这几天,京城大街上衙役明显增多起来。明面上。京兆城的衙役全面发动,暗地里。却是暗衣卫对着京城地行人密切注视,他们在找前几日出现在四海客栈的那名灰衣男子,眼下各条线索已断,唯有四海客栈这条线索有重要价值。
毫无疑问,四海客栈下面的两名暗衣卫之死和那名灰衣男子有关,那人才有可能真正与幕后人物有联系,四海客栈的老板董正豪已经凭着记忆画下了那名男子的画像,暗衣卫数人一幅,正在按图索骥。
京城百万人口,每日来往的人数都成千成万,要查一个人自然不简单,何况此人又得到世家大阀的庇护,不过,只要有人,总会有蛛丝马迹,只是奇怪地是任凭衙役和暗衣卫如何查找,此人就象是不翼而飞一般。他们当然没有办法进入象李府这样人家的家宅查找。
两天时间过去了,科举时间终于到了,那天所有士子天一亮就早早的赶到会试的考场外围,整个试场外围人山人海,尽管这些士子都参加过县学,郡学,并不是第一次走进考场,但是县,郡的考试又如何能与天下士子齐聚的考试相比。
隋共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余县,一万多名士子虽然多,平均下来每县不过十人,每郡也不过五六十余人,这些人从郡上选出来,叁加考试时人数最多的也不过千人,与黑压压的一万多人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何况这次考试完后,一些人就有可能一飞冲天,大部分人还是不得不打道回府,许多士子紧张的大冒虚汗,甚至有人站在考场外等不到一会儿就紧张的晕了过去。
幸亏官府早有准备,现场不但有军队守卫,而且配备了一百多名郎中,凡是有人晕倒,马上被几名士兵抬下去交给郎中医治,不过,他们中地一些人很有可能就要错过考试了。看着晕倒的士子被抬了下去,一些人庆幸之余,不由露出一丝同情。
三声铜锣响过后,贡院的大门向一万多名士子趟了开来,前头的士子顿时涡涌而上,向前挤去。
“排队,排队。”数名军士大喝起来,手中的长鞭甩得啪啪作响,前头的士子顿时一人身上挨了一鞭,不同唉声叫了起来。后面的士子大吃一惊,这才不往前挤。只是有人忍不住愤愤不平,这些士兵简直太粗鲁了。
他们哪知道,此举是为他们好,这么多士子若是一下子涌进贡院,恐怕很快就要酿成踩踏事件。
考场执行了后世严格的搜身制度,片纸不得入场,凡是身上有夹带着,一律取消考试资格,直接除名,虽然朝庭早已对考试作出了规范,只是无论是县试,郡试,各个考官都是第一次执行考场制度,许多时候并不严格,让一些考生得予夹带入场,如今到了会试,这条规章就被严格执行起来,检查者基本要将外衣脱光,无论是夹带在何处,都会找出来,很快,先前进入地士子就有十多人哭丧着脸被叉了出来。
后面的士子大吃一惊,问清之后,许多人忙到身上的夹带取出丢到了地上,以至于士子入场之后,整个试院外围扫出了大堆的各式各样的纸条。
远处高楼上,杨勇和一帮大臣注视着所有地士子平安入场,等到贡院的大门关闭,杨勇才转过身来,向身后众人问道:“诸位爱卿,今日可有何感想贺若弼站了出来,道:“陛下以试取官,诚然是开创千古之举,只是若从此天下之人谐以为只要通读诗书就可以为官,臣不知何人可以杀敌,何人可以种地,何人可以做工?”
杨勇听得弗然不悦,他带群臣来到这里观看各个士子入场,就是想让群臣看到自己的决心,打消他们暗中抵制科举之心,最后再来一句“从此天下英雄皆入吾毂中矣。”那再好不过,没想到贺若弼如此不给面子,第一句就顶了过来。
“卿老矣,读书可以明理,将士读书,可知为何杀敌,农人读书,可以知农事,工匠读书,可以制巧器,朕正是要天下人读书,不过不是读死书,而是要做到活学活用,明史、明算、明物、明法;正是为此而设,又何来无人杀敌,种地,做工?”
贺若弼到底是武将,被杨勇一驳,顿时呐呐而退,云定兴连忙站了出来,道:“陛下英明,此举必定开创后世为官之先河,世家子弟,布衣寒士皆是陛下子民,自古以来,英雄多出于草莽之中,让他们读书明理,有了进身之阶,必定天下大治,大隋基业稳固,传之万世。”
云定兴马屁拍的响亮,杨勇却也不得不认为他的话有些道理,清朝这个少数民族的统治政权能够维持下去,就是因为科举拉拢了大部分汉族精英,可惜历史上大隋开创的科举却没有给大隋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二世而亡,固然是杨广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只是其中又何尝没有因为行科举得罪了大部分世家地原因。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七十八章 十日
         云定兴的马屁刚拍完,后面的群臣里已传来数声哼的声音,显然对他的话极为不满。无论多么好的新事物,总会有守旧的势力反对,更莫要说深深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