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刚果惊魂 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不变的因素。人类的战争还从来没有长到把地质变化的速度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的程度。未来由电脑进行的战争也绝不可能长到把人的应变速度作为因素来考虑的程度。”
  由于人类的反应速度太慢,所以他们有必要把战争的决策控制权交给反应较快的电脑智能。“在未来战争中,我们应当丢弃对冲突进程进行调控的任何幻想。如果我们决定以人的反应速度来进行战争,我们几乎肯定会遭到失败。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相信这些机器。这就使得人类的判断、价值观和思想显得十分肤浅。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代理式的战争:一场纯粹由机器进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敢对它施加任何影响,因为这样可能会减慢决策机制,从而导致战争失败。”而这最终的、关键性的转变——将运行速度为毫微秒的电脑转化为运行速度为微微秒的电脑——则将依赖于Ⅱb型金刚石。
  埃利奥特对于人类将把战争控制权让与自己的发明物而感到震惊。
  罗斯耸耸肩膀说:“这是无法避免的。在坦桑尼亚奥都韦峡谷中,有许多迹象表明那儿有个200万年前建造的房屋的遗迹。这个类人动物已不满足于住山洞或其他自然栖身场所。他建造起自己的住所。人类为了自身的目的总是在不断改变自然界。”
  “但是你总不能放弃控制权嘛!”埃利奥特说。
  “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罗斯说道,“驯养家养动物——或者使用袖珍计算器干什么?这不是放弃控制权吗?我们不想自己去犁地或进行平方根运算,于是就把这样的工作让我们驯养或喂养的动物或创造出来的其他的智能去干。”
  “但你总不能受你的创造物控制吧。”
  “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罗斯重复道,“要知道,即便我们不开发高速电脑,俄国人也会这样做的。如果不是中国人阻挡了俄国人的渗透,他们现在早就在扎伊尔寻找金刚石了。技术的发展是阻挡不了的。只要我们知道某件事情有成功的希望,我们就必须去实现它。”
  “不,”埃利奥特表示不同意,“我们能够自己作出决定。我不想搅到这件事情当中来。”
  “那你就走吧,”她说,“反正刚果不是个空谈学问的地方。”
  她打开背包,从中拿出许多白色陶瓷锥形物和带天线的小方盒。她把小方盒子和锥形物接在一起,然后走进第一个坑道,把锥形物沿坑道两壁摆放,并一步步慢慢向黑暗处走去。
  彼得不高兴彼得。
  “是的,”埃利奥特说。
  为什么不高兴?
  “很难解释,埃米,”他说。
  彼得告诉埃米好猩猩。
  “我知道,埃米。”
  卡伦·罗斯从一个坑道中走出,又消失在另一个坑道。埃利奥特看到她安放锥形物时手电筒的亮光,不一会儿她又消失在黑暗之中。
  芒罗从坑道里走到阳光下,他的口袋里装满了金刚石。“罗斯在哪儿?”
  “在坑道里。”
  “干什么?”
  “像是在做爆破实验。”埃利奥特指了指她背包旁的地面上放着的三只陶瓷锥形物。
  芒罗拿起一只,翻过来看了看。“你知道是什么吗?”他问道。
  埃利奥特摇摇头。
  “是谐振炸弹,”芒罗说道,“她简直是疯了,把它们放在这儿,会把整个地方炸毁的。”
  谐振炸弹是一种定时炸弹,是微电子技术和爆破技术非常有效的结合。“两年前,我们在安哥拉用这种炸弹炸毁过桥梁,”芒罗解释道,“只要起爆时间控制得当,6盎司的炸药就能炸毁50吨的加固型钢。要有一只传感器,”——他指了指背包旁的控制盒——“它会监测先期爆炸的冲击波,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引爆其余的炸药,从而产生把整个结构震垮的谐振波。爆炸情景极为壮观。”芒罗看了看在他们上方正冒着浓烟的穆肯科山。
  这时,罗斯满面笑容地出现在地道口。“我们很快就会有答案的,”她说道。
  “什么答案?”
  “有关金伯利火山岩中的矿藏规模。我放了12个测震炸药装置,一定会让我们得到充足的数据。”
  “你总共安放了12个谐振炸药装置。”芒罗更正道。
  “我就带了这么多。只好这么将就了。”
  “能行,”芒罗说,“或许还很好呢。”接着他向上指了指。“火山已处于喷发阶段。”
  “我总共才放了800克炸药,”罗斯说道,“也就是说还不到1.5磅。这点炸药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我们还是不要争。”
  埃利奥特怀着复杂的心情听着他俩的争论。从表面上看,芒罗的反对意见似乎很荒唐——这么一点炸药,无论间隙时间怎么设定,似乎也不可能引起火山喷发。真是无稽之谈!埃利奥特不明白芒罗为什么认定这是有危险的。芒罗似乎知道一些埃利奥特和罗斯所不了解——甚至想也想不到的问题。

  3.火山计划

  1978年,芒罗曾带领一个赞比亚探险小组。小组中有一位来自夏威夷大学名叫罗伯特·佩里的年轻地质学家。佩里一直从事得到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处资助的最先进的“火山计划”的研究。
  “火山计划”颇有争议。在1975年众议院武装部队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代号为DOD/ARPD/VULCAN 7021的计划(即“火山计划”)被小心翼翼地列入“其他对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需要长期资助”的项目之中。然而第二年,来自夏威夷州的众议员戴维·伊纳加却对DOD/APRD/VULCAN计划提出质疑,要求了解“该计划的确切军事目的以及为什么资金要夏威夷州单独承担”。
  五角大楼发言人耐心解释说该计划是一个对夏威夷群岛居民以及那里的军事设施都有价值的“海啸预警系统”。五角大楼的专家们提醒伊纳加说,1948年发生过一次横扫太平洋的大海啸。它首先使考爱岛①蒙受了巨大的灾难,接着席卷了整个夏威夷群岛。20分钟后,当海啸袭击瓦胡岛②和珍珠港的时候,当地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警报。
  【① 在太平洋中北部。是夏威夷群岛中的第四大岛。】
  【② 夏威夷群岛的主岛。】
  “那次海啸是由靠近日本海岸的海底火山涌动引起的,”他们说,“而夏威夷周围也存在活火山。目前,檀香山有近50万人口,此外在当地还有价值300多亿美元的海军设施。因此,对海啸的预报仅次于对夏威夷火山喷发的预报,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事实上,“火山计划”根本不是从长远考虑的。它将在位于夏威夷岛的世界最大活火山冒纳罗亚火山的下一次喷发中得以实施。实施“火山计划”的目的是在火山喷发后对其进程加以控制。之所以选中冒纳罗亚火山是因为它喷发时相对缓和一些。
  虽然冒纳罗亚火山海拔高度仅为13500英尺,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如果从海底开始测量,其体积是珠穆朗玛峰的两倍多,其地质构造极为独特,异乎寻常。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人们认真仔细研究的火山。1928年,还在它的火山口建起了一个永久性的科学观测站。它也是有史以来受到人为干预最多的火山。当它每隔三年喷发一次时,在它的山坡上流淌的岩浆都因人为因素——从轰炸机到带着铁锨和沙包的当地人——而改道。
  “火山计划”旨在改变冒纳罗亚火山的喷发进程。其具体的方法是:在地盾的断层线上进行一系列定时控制的非核爆炸,从而在这座巨大的火山上开一些“天窗”,达到对大量熔化的岩浆进行引流的目的。1978年10月,该计划秘密实施时动用了对引爆高爆谐振炸弹有丰富经验的海军直升机部队。“火山计划”持续了两天。第三天,非军用的冒纳罗亚火山实验室公开宣布:“冒纳罗亚火山10月份的喷发比预期的缓和,而且预计不会再有大的喷发。”
  “火山计划”是保密的。芒罗是在班加吉附近一个围坐在篝火旁畅饮的夜晚了解了所有的情况。现在,当看见罗斯在处于即将喷发时期的火山地区使用谐振炸药时,他不由得想起了此事。“火山计划”所根据的基本原理是:被禁锢的巨大地质能量——无论是地震、火山还是太平洋台风——可以用相对较小的能量来诱发,使之得以具有极大破坏力地释放。
  罗斯准备引爆她安放的炸药了。
  “我想,你应当再与休斯敦联络一下。”芒罗说道。
  “没有必要了,”罗斯信心百倍地说道,“我可以自己作出决定。现在我决定对山坡上的金刚石储藏量进行一次测试。”
  他们在争论的时候,埃米溜开了。她拿起放在罗斯背包旁边的引爆器。这是一个上面有六个闪光的发光二极管的微型手持式装置,埃米见了之后觉得非常好奇。她伸出手指准备去按那上面的按钮。
  “哦,天哪!”卡伦·罗斯转过头一看不由惊呼起来。
  芒罗转过身。“埃米,”他轻声喊道:“不,不。埃米不要动。埃米乖。”
  埃米好狸猩埃米好。
  埃米握着引爆器。她是被闪闪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吸引住了。她朝这些人看了看。
  “不,埃米,”芒罗说罢转过身对着埃利奥特,“难道你不能阻止她吗?”
  “哦,天哪!”罗斯叫道,“按吧,埃米!”
  随着一连串隆隆的爆炸声,夹杂着亮晶晶的金刚石的尘土从坑道里冲出。接着是一片寂静。“好了,”罗斯最后说道,“希望你们都满意。显然,这种轻微爆炸不至于引起火山喷发。将来科学方面的事就由我来管了,而且”
  这时,穆肯科山发出轰鸣声。大地在震动,所有的人都跌倒在地上。

  4.休斯敦地球资源技术服务公司

  休斯敦时间凌晨1点。R·B·特拉维斯坐在办公室的电脑监视器前皱着眉头。他刚刚收到基特皮克观测站通过戈达德宇航中心的遥测装置接收到的最新光球图像。他这一整天都在等待戈达德宇航中心的有关数据,这也是使他情绪不好的一个原因。
  这个光球图像是个负片——在屏幕上太阳呈黑色,那一串白色光点是太阳黑子。太阳表面至少有15个大的黑子,其中一个所引起的大耀斑使他伤透了脑筋。
  两天来,特拉维斯一直睡在公司。现在整个行动都快完蛋了。公司现在有一个小组活动在巴基斯坦北部,离动乱的阿富汗边界很近。另一个在马来西亚中部,一个共产党游击队活动的地区。而在刚果的这个小组正面临着当地叛乱分子和一些大猩猩模样的不明动物群的袭扰。
  公司与在世界各地的活动小组之间的通讯联络由于受到太阳耀斑的干扰已中断了24小时。特拉维斯在电脑上进行了各个小组最近六小时活动情况的模拟,结果都使他感到不快。巴基斯坦小组可能问题不大,但要使原先的计划推迟六天,从而使他们再花费20万美元。马来西亚小组处境危险。刚果小组情况则“难料”——公司电脑使用的俚语,意思是“难以预料”。特拉维斯以前曾有过两个“难料”小组,一个是1976年派往亚马逊河流域的小组,另一个是1978年派往斯里兰卡的小组。这两个小组都有人员伤亡。
  情况不是很妙。然而,最新获得的戈达德宇航中心的信息似乎比上一次的好一些。几小时前他们——似乎——与刚果方面有过十分短暂的联系,虽然罗斯没有作出反应。他不知道小组是否收到了警报。他垂头丧气地看着屏幕上那黑色的太阳。
  公司的主要数据处理程序员理查兹探头进来。“我有一些有关刚果小组的情况。”
  “快说!”特拉维斯催促道。任何有关刚果小组的消息都会使他感兴趣。
  “设在约翰内斯堡大学内的南非地震测报站报告说,当地时间0点04分发生地动。估计震中坐标与维龙加火山链上的穆肯科火山坐标一致。这次震动是复合型的,震级为里氏5至8级。”
  “得到证实了吗?”特拉维斯问。
  “内罗毕站离震区最近。他们测算震级为里氏6至9级,或者按他们的说法是莫雷利氏9级,并伴有大量岩浆喷发。他们还预测当地大气条件极易引起严重的放电现象。”
  特拉维斯看了看手表。“当地时间0点04分大约是一小时前,”他说道,“为什么当时不告诉我?”
  理查兹回答说:“这个消息是刚刚从非洲测报站传过来的。我想他们一定认为这算不了什么大事,不过是另一次火山爆发。”
  特拉维斯叹了口气。问题就在这里——如今人们把地球上的火山活动视为一种普通现象。自从1965年开始进行全球地震情况记载以来,大规模火山爆发每年有22次,大约每两周就有一次。难怪各地的测报站在报告这种“普通的”火山喷发现象时显得不慌不忙——推迟报告说明了一种典型的厌烦情绪。
  “他们也有难处,”理查兹说,“由于卫星受到太阳黑子的影响,他们不得不使用电报。而且我想,他们一定以为刚果西北部是无人居住区。”
  特拉维斯问:“莫雷利氏9级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
  理查兹停顿了一下。“破坏力很大,特拉维斯先生。”

  5.“一切都在震动”

  发生在刚果的这次地震为里氏8级,即莫雷利氏9级。在这种强度的地震中,地面晃动非常厉害,人很难站稳。地下发生横向摆动,地面裂开口子,树木倒伏,甚至钢筋结构的建筑物也发生坍塌。
  对于埃利奥特、罗斯和芒罗来说,火山爆发后持续了五分钟的地面震动简直就像是一场恶梦。埃利奥特回忆说:“一切都在震动。我们全都被颠翻,只好像婴儿一样靠双手和双膝在地上爬。在我们逃离矿场坑道后,整座城市仍像玩具似地摇摇晃晃。过了好大一会儿——也许只是半分钟——建筑物开始倒塌,顷刻化为一片废墟:墙体塌陷,顶板坍塌,巨大的石块滚落山谷。树木在摇晃,少顷便开始倒向地面。”
  物体的倒塌声和穆肯科火山的喷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火山喷发的隆隆声过后,便是熔岩冲出火山口时发出的断断续续、嘭嘭叭叭的爆炸声。这些爆炸产生阵阵冲击波似的气浪。虽然他们站在坚实的地上,但却猝不及防,被气浪冲倒在地。“我们就像处于一场战争当中。”埃利奥特这样回忆说。
  埃米惊恐万状。在他们开始向营地跑的时候,她吓得低声哼哼,一头扑进了埃利奥特怀中,一泡尿尿湿了他的衣服。
  一个剧烈的震动将罗斯掀翻在地。她爬起来又跌跌撞撞地向前跑。她感觉到空气中的潮气以及火山喷发出的浓密的灰尘。瞬息之间,天黑得像夜晚,头顶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前一天晚上下了场大雨。他们周围的密林湿漉漉的,空气湿度超过饱和程度。看来一场雷暴已在所难免。罗斯心里非常矛盾,既想观察到这一理论上的特殊现象,又想赶紧逃离险境。
  一道灼热的、蓝白色的、耀眼的闪电拉开了雷暴的序幕。他们四周的道道闪电就像下雨一样密集。罗斯后来估算了一下,雷暴开始的第一分钟里有200次闪电——几乎每秒有3次。往日所熟悉的雷声现在是接连不断,毫无间隙,就像飞泻的瀑布发出的轰鸣,震得耳痛难忍,随之而来的气浪掀得他们直往后退。
  一切都发生得如此迅捷,他们丝毫没有回味的余地。按照平常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